参观刘邓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4
临泉韦寨刘邓大军遗址观后感1000字左右每当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逝去的革命先烈们。
瞻仰革命纪念馆一直是我的愿望,就在这个十一假期,作文班的老师帮我实现了它。
那一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大巴车上,一路歌唱着,驶向了去往韦寨镇刘邓大军纪念馆的方向。
到达目的地,我们看到了庄严、雄伟的革命纪念馆和简单、古朴的革命遗址。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进了革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滚蛋吧,美军”五个醒目的大字,我看着它,眼前不时地浮现出战争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侵占在我们的土地上欺凌老百姓的惨痛画面,我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拳头,我和他们一样,对列强充满了仇恨!我们一边走着,一边看着,大家安静极了!整个纪念馆里只听见同学们的脚步声、喘气声,连平时一向好动的XX也满脸严肃。
这时,突然传来一个同学的声音:“快看,这是毛主席的手稿!”大家快速聚拢来,欣赏着那一行行字迹,我仿佛看到了伟人豪迈的气概,感受到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先辈们办公和居住的遗址。
这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一张破旧的大床,一盏老式的煤油灯,看着看着,我的眼睛就模糊了,我仿佛看到邓爷爷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思考着如何与敌人作战的情景。
邓爷爷在那样极其艰苦朴素的条件下,一心想着革命事业,为人民谋取幸福的生活,全然忘却了自己,我不禁潸然泪下。
最后我们又来到先辈们集中开会的大厅,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像是准备开会一样。
突然,有个同学严肃地说:“肃静,开会!”大家更安静了,个个端坐着,那郑重的态度,俨然成了一个个革命小战士,稚嫩的脸庞下透着镇静、坚毅和勇敢。
离开时,我们又聚集在纪念馆的中央广场上,大家一边摇动着手中的小红旗,一边高呼:“我爱我的祖国,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声音响彻云霄,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
今天我不但实现了参观革命纪念馆的心愿,还坚定了我向上的决心。
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参观黄河博物馆心得体会在参观了黄河博物馆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伟大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次参观让我对黄河这条母亲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参观所见所闻,通过几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参观黄河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被博物馆所展示的丰富文物收藏所震撼。
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工艺品、书画、器物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黄河流域千百年来的灿烂文明,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博物馆还通过逼真的场景重现、声光电技术等手段,使得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黄河流域的历史沧桑和壮丽景观。
其次,参观黄河博物馆,我对黄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在博物馆内,我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市,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进步和繁荣。
黄河在流经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再次,参观黄河博物馆,我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黄河虽然带来了丰饶的土地和宝贵的水资源,但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困难。
历史上,黄河频繁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无论是古代的土地治理工程还是现代的防洪工程,中华民族始终坚贞不屈地与黄河抗争,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这种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气,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最后,通过参观黄河博物馆,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黄河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维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基础。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黄河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保护好黄河这条壮丽的河流。
只有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观黄河博物馆心得体会
我这次参观黄河博物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博物馆内,从地质变迁、文化遗产到现代保护,无一不展现着黄河的恢弘历史。
首先,博物馆内的地质展示区让我了解到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
它的壮阔气势、源远流长,让我对中国自然资源的珍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接着,博物馆内丰富的文化遗产展示让我感受到了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
各种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现出了古代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我深深被这些珍贵文物所感染,感叹于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
此外,博物馆内现代保护区的内容也给了我启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展览中介绍的各种环保措施和保护计划,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尽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黄河博物馆,让我对黄河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将会继续关注黄河的保护与发展,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惜这片博大精深的土地。
老干部参观周邓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我的爷爷奶奶还有一些老干部一起去参观了周邓纪念馆。
哇,纪念馆好大呀!我们一进去,里面的照片、雕像都好厉害,看到周恩来爷爷和邓小平爷爷的样子,我好像看到了历史里的大人物,心里特别敬佩他们。
我听爷爷说,周恩来爷爷是个非常聪明和仁爱的人,他为咱们国家做了好多好多事。
邓小平爷爷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让咱们中国变得更强大了。
纪念馆里的导游阿姨说,周恩来爷爷小时候就是一个好学生,学得特别好,邓小平爷爷小时候很懂得吃苦,很多事情他做得特别好。
我还看到了一些老干部,听他们说话,感到他们都好像非常敬重这两位爷爷。
嘿嘿,爷爷说我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观完后,我的心里觉得特别充实,真的觉得他们了不起!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像周恩来爷爷和邓小平爷爷那样,帮助别人,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 1 —1 —。
参观黄河博物馆有感参观黄河博物馆有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黄河博物馆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是xxxx年九月22号,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来到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博物馆该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55年的“治黄展览会”,1986年正式更名为黄河博物馆。
建馆以来,接待了数百万中外观众,其中包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钱学森等国内外政要、著名科学家和国际友人,成为弘扬黄河优秀历史文化,传播水利科学知识,宣传人民治黄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多家大、中专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黄河博物馆的解说员热情招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黄河。
我们首先学习了黄河流域的概况,从中我们了解到黄河流域面积广、流经线路长,途径八个省份,西起巴颜喀拉山,东入渤海,滋润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万代中华儿女。
滚滚奔腾的黄河水繁衍出灿烂的中国文化,司母戊大方鼎将青铜器时期的文明推向高潮,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填上了浓重的一笔。
黄河博物馆有丰富的`图片资料,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标本。
在这里,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了黄河文化,了解了黄河现状。
我们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认识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以及中国古代及近代黄河水患灾害、治理方略、治河技术,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参观结束,我们纷纷表示:“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是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认识黄河,了解黄河,保卫黄河,从我做起!”。
阳谷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观后感去了趟阳谷的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那感觉就像是来了一场超酷的历史穿越之旅。
刚走进纪念馆,就感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墙上那些老照片啊,就像一个个时光的小窗口,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看着刘邓大军渡黄河时的画面,我脑袋里就像放电影似的,想象着当时那紧张又激动人心的场景。
你想啊,黄河那可是天险,波涛汹涌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渡过黄河,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可是咱们的刘邓大军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毫不畏惧。
他们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我真的是打心底里佩服。
我就琢磨着,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估计早就被黄河的气势给吓懵圈了,哪还能像他们那样坚定地冲向对岸。
再看看那些展示的老物件,破旧的枪支、简陋的船只部件,还有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
每一个东西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辛。
这些战士们就是靠着这些看起来不咋起眼的装备,去挑战强大的敌人,为的就是给咱老百姓打出一片新天地。
我心里就想,这简直就是在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传奇啊。
在纪念馆里走着走着,我还看到了一些模拟当时渡河作战的场景。
那里面的人物模型栩栩如生,就好像下一秒就要动起来,重新投入战斗似的。
我站在那儿,听着旁边讲解员激情澎湃地讲述着战斗的经过,感觉自己的心跳都跟着加速了。
我仿佛听到了黄河的怒吼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枪炮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那是一首多么壮烈的交响曲啊。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想,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可都是这些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啊。
我们在这儿能吃着各种美食,玩着手机,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各种便利,可不能忘了那些在艰苦岁月里拼搏奋斗的先辈们。
这一趟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特别生动的历史课,还是那种让我终身难忘的课。
我觉得以后得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咱们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也让刘邓大军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这纪念馆,真的是个充满力量的地方,值得大家都去感受感受。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景阳冈旅游区7月2号下午,我参加了由旅游局党支部组织的去刘邓大军渡河纪念馆参观的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在纪念馆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接着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门厅、强渡河战役厅、英烈厅和群众支前双拥厅。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了解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历史知识,接受了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而且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的内心一次次的受到震撼。
一、学习渡河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展厅,这里陈列着一些珍藏的照片以及当时战场上使用的枪炮弹药,还有一些英烈的介绍和英雄事迹鞭策我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一切;室内的雕塑栩栩如生,再现了当时阳谷人民支持解放军的情景,使我亲身感受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野战部队奋勇强渡黄河奋勇杀敌,夺取强渡黄河胜利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还有“孔月仙老人”的一些摄影作品,让我们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回味着革命的鱼水情深!让我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是军民团结的见证!二、激发爱国热情。
在强渡黄河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使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
今天的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使我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三、坚定服务信念。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
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精神,奋不顾身干好一切工作。
作为一名景区工作人员,我要以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刻苦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同时,我对照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现将个人剖析状况汇报如下:一、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渡广渡把握不够。
刘邓大军纪念馆观后感800字左右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今天,我们党小组同学来到周邓纪念馆进行参观活动。
纪念馆的门口停放了很多大巴车,许多外地人士跟随旅游团前来参观,进出纪念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开始我们的党课实践教育,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瞻仰,清幽的环境,朴素的建筑,从内到外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之感。
当来到周总理肖像前,我久久伫立在那里,眼前浮现出那曾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俊朗的身影和在革命峥嵘岁月里那许许多多壮丽的诗篇。
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感到格外激动。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人。
缅怀他的生平,青少年时期的刻苦求学,五四运动时期的被捕与抗争赴欧洲勤工俭学时的意气风发,到共产股际面见斯大林的曲折经过,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特殊经历,中美的乒乓外交,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岁月中的艰难处境,令人感动。
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看着一件件文物、文献、照片珍品,了解了周恩来当年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回延安看望老区人民等感人肺腑的小故事;以及周恩来家规、周恩来照相的风格、周恩来用餐的规定、周恩来的工资、周恩来最后的日子、一件珍贵的丝棉袄等小故事,领略到周恩来、邓颖超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尤其对他们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作风感到由衷敬佩。
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西花厅,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解说,一件件文物、文献和照片珍品向我们诉说了总理的日常生活和总理最后的日子。
陈列厅那件珍贵的丝棉袄,让我们看到了周恩来、邓颖超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那些与寻常百姓家无任何差别的旧餐具让我们了解了两位伟大的革命者艰苦朴素的生活状态。
随后我们来到了周总理接见外宾的地方——客厅。
厅内布置简单、整洁,向右面墙上仰望,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伉俪摄于1970年的金婚纪念照。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周总理的照片,我看到的第一眼反应就是周总理确实是为国家、为人民操劳而终的啊!照片上的总理已经瘦骨嶙峋,脸色晦暗,手上的皮肤已经掩盖不住手骨的形状,虽然面容憔悴,眼泡很肿,但是眼睛仍然炯炯有神,那矍铄的眼神给人一种睿智的、看遍全球的感觉!我再一次被这张照片深深触动!此时,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从脸颊滑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位革命伴侣所经历的波折、磨难,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心系中华儿女的伟大情怀在这张照片上尽显无疑!馆内陈列着周总理及夫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他们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承担着亿万国人的生存、幸福,照片有些许的模糊,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光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多少革命先驱,多少新中国的英雄,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坚毅,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息县刘邓大军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息县的刘邓大军纪念馆,那感觉就像进行了一场超酷的时空穿梭之旅。
刚走进纪念馆,就感觉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里面的展品啊,就像一位位默默诉说着过去故事的老人。
墙上的一幅幅照片,虽然有些已经有点模糊,但是丝毫不影响它们散发出的强大力量。
看着照片里刘邓大军战士们坚毅的眼神,我仿佛能看到当年他们在战火纷飞中的英勇模样。
他们穿着破旧的军装,背着简陋的行囊,却怀揣着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梦想,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胜利大步迈进。
其中有一把破旧的枪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把枪啊,肯定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枪身都有点生锈了,可是我能想象到当年它在战士手中喷出火焰,在战场上为了正义而怒吼的样子。
我想这把枪一定跟它的主人经历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见证了许多生死瞬间。
说不定啊,这把枪还救过不少战士的命呢。
还有那些展示的信件和文件,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潦草,但却写满了智慧和决心。
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刘邓大军还能把战略部署得井井有条,这可不像我们现在,有时候做个计划还会丢三落四的。
他们就靠着这些手写的信件和文件,指挥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这得是多厉害的本事啊。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场景还原。
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看起来就很吓人,可战士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坐着简陋的木船就往对岸冲。
那场面,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挑战大自然这个大反派。
我站在那里,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紧张起来了,好像我就站在黄河岸边,为战士们呐喊助威一样。
我心里就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哪还敢往那河里冲啊。
可是刘邓大军的战士们却毫不犹豫,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过黄河去,解放全中国。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我们不用经历战争的残酷,不用吃那些难以想象的苦。
可是我们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的,比如说作业太多啦,上班太累啦。
息县刘邓大军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我去了息县的刘邓大军纪念馆,那一趟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心里像煮开的水一样,不停地翻腾着各种想法。
一进纪念馆,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墙上的一幅幅照片、展柜里的一件件实物,都像是在跟我诉说着当年刘邓大军的英勇事迹。
那些穿着破旧军装、眼神却无比坚定的战士形象,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我站在一幅巨大的作战地图前面,看着那弯弯曲曲的行军路线,就觉得特别震撼。
刘邓大军就像一群超级英雄,从一个地方转战到另一个地方,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敌人的围追堵截,竟然一点都不害怕。
他们的行军路线就像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线,每一个箭头、每一个标注的地点,背后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印象特别深的是看到那些简陋的武器装备,跟现在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是呢,就靠着这些破破烂烂的家伙事儿,刘邓大军打出了那么多漂亮的胜仗。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战士得多勇敢、多聪明啊!他们肯定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一心就想着怎么把敌人打败,怎么为老百姓打出个好日子来。
在纪念馆里,还看到了很多关于老百姓支持刘邓大军的介绍。
那时候军民一家亲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老百姓把自己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给战士们吃,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军。
我就觉得这种团结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大火,不管什么困难都能烧个精光。
从纪念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这些英雄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
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那可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我就想,我可不能在这么舒服的日子里就知道吃喝玩乐,得向这些英雄学习,要有一种精气神儿,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
这一趟刘邓大军纪念馆之旅,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而且还是那种能让我记一辈子的课。
我以后有机会肯定还会再来的,每次来肯定都会有新的收获。
参观黄河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黄河博物馆,那感觉就像开启了一场超酷的黄河时空之旅。
一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巨大的黄河流域图,就像一只巨大的黄龙蜿蜒在中国大地上。
看着这图,我心里就想,这黄河可真是个超级“大佬”,它流经的地方那么多,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输送带,把各种东西从西送到东。
沿着参观路线走,那些关于黄河起源的介绍就像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
原来黄河的水是从那么高的地方开始流下来的,就像一个勇敢的冒险家,从高山上出发,一路奔腾而下。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涓涓细流,一开始还很弱小,可是慢慢地汇聚在一起,就变得无比强大,这就叫团结就是力量吧。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黄河孕育的古老文明。
哇塞,黄河边的人们可真是聪明得不得了。
那些陶器、青铜器,每一件都像是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就想,以前的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可是他们靠着黄河的滋养,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简直太牛了。
而且那些古老的部落,靠着黄河生活,他们打鱼、耕种,就像和黄河签订了一个美好的共生协议。
黄河也有它的小脾气。
看到那些介绍黄河泛滥的部分,还真有点吓人。
那些图片里洪水泛滥的场景,感觉就像一个发怒的巨兽,一下子就把人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园给毁了。
可是呢,咱们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从古至今都在和黄河“斗智斗勇”。
那些治水的英雄故事,像大禹治水,就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一样。
咱们的祖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断地修建堤坝,想办法让黄河乖乖听话。
印象特别深的还有那些介绍黄河治理现代成就的部分。
现在的科技真是太厉害了,各种大型机械在黄河边工作,就像一群钢铁巨兽在守护着黄河。
而且科学家们还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保护黄河的生态,让黄河的水变得更清,鱼也更多了。
我就觉得,这就像给黄河来了个大变身,让这个古老的母亲河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观完黄河博物馆,我对黄河的感情变得很复杂。
它就像一个既严厉又慈祥的长辈,有时候会发脾气教训人,但更多的时候是默默地滋养着我们。
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像保护自己的家人一样。
刘邓大军强度黄河观后感看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相关资料或者影片后,那感觉就像是被一场超级震撼的大风暴给席卷了一样。
以前啊,对这段历史也就是在课本上有个概念,什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黄河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就像干巴巴的几条线,但是真正深入去了解的时候,那可是满脑子的惊叹号啊!先说说这个强渡黄河的勇气。
黄河啊,那可是咱中国的母亲河,又宽又急,就像一个超级巨大的、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可是刘邓大军就那么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了。
那些战士们,就像一群无畏的勇士,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
我就想啊,他们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心里肯定也会有点害怕吧,毕竟那汹涌的河水看着都让人腿软。
但是他们没有退缩,这就好比是一群要去挑战巨龙的勇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看看这背后的智慧。
强渡黄河可不是光靠蛮劲就行的。
从作战计划到具体实施,那都是精心安排的。
就像是在下一盘超级大的棋,每个棋子的摆放、每一步的移动都有深意。
他们肯定是想了各种法子来迷惑敌人,让敌人以为大军不会在这个时候从这儿渡河。
等敌人还在迷糊的时候,“嗖”的一下,大军就像离弦之箭冲向黄河对岸。
这智慧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战略进攻的大门。
从那些战士身上,我还看到了一种兄弟齐心的力量。
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不管是在前面划船冲锋的战士,还是在后面火力掩护的同志,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很重要,缺了谁都不行。
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紧密配合,这才能顺利运转起来。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互相呼喊着、鼓励着,那股子劲儿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把整个黄河都给“点燃”了。
这一渡啊,渡出了希望,渡出了新中国的曙光。
它让我知道,只要有勇气、智慧和团结一心的力量,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现在咱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不能忘记这些英雄们的壮举。
他们就像星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永远指引着我们向前走,告诉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像他们一样勇往直前,没什么是办不到的!。
旅游刘邓大军纪念馆作文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最近去了一个超酷的地方——刘邓大军纪念馆。
那可真是一次让人难忘的经历,就像打开了一本生动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和感动。
我刚到纪念馆的大门前,就感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就像一位沉稳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刘邓大军的雕像,哇塞!那雕像栩栩如生,刘邓两位首长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仿佛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呢。
我站在雕像前,心里突然就涌起一股敬意,就像是小粉丝见到了超级偶像,不过这个偶像可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英雄。
随着参观的人群慢慢往前走,我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墙上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展示着刘邓大军行军作战的场景。
那些战士们,一个个都雄赳赳气昂昂的,虽然照片是黑白的,但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汗水和坚毅的神情。
照片旁边还有详细的文字介绍,我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感叹,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他们却能克服重重困难,这得是多么强大的信念在支撑着啊!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些当年战士们用过的物品,有破旧的枪支、简陋的生活用品,还有一封封家书。
我看到那些缝缝补补的衣服和已经磨损得很厉害的鞋子,鼻子一酸。
这些东西在现在看来可能是破旧的、不起眼的,但在当时却是战士们的宝贝,陪着他们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征程。
而那些家书呢,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我想这些战士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他们也会想家,可是为了大家的幸福,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真的太伟大了。
再往前走,有一个模拟的战场场景。
我站在那里,仿佛能听到枪炮声震耳欲聋,能看到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
我当时就想啊,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去战斗呢?可能我会害怕,但这些英雄们却毫无畏惧,他们的勇敢让我感到无比钦佩。
参观完整个纪念馆,我整个人都像是被洗礼了一样。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像刘邓大军这样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参观刘邓大军军事旧址心得体会篇一:刘邓大军都有那几个军刘邓大军都有那几个军一:6纵(司令员王近山中将)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
从历史看,6纵是抗战起家(最近看到资料说6纵底子是红25军74师一部,不知道是否是最新考证结果),比起1、3、4纵是差远了。
但是6纵的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
之所以选6纵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
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
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7旅(旅长就是后来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将)又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
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
所以当时刘伯诚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
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
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
同样,地处东南的这支英雄部队不会被撤消吧,这可是对台第二线部队,除非军委晕头了!二:4纵(司令员陈庚大将)三:3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老实说,3、4纵都是王牌部队,究竟怎么排我很头疼。
比历史比战功两个都半斤八两,都是老红军部队,4纵有一个红军团,3纵有两个。
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3纵则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
4纵出了个大将陈庚,3纵出了个“军中赵子龙”陈锡联。
1949年后两个军又同为各自的兵团主力,一直打到大西南。
唯一区别是11军建国后比较坎坷,而13军则比较平静。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参观刘邓大军军事旧址心得体会篇一:刘邓大军都有那几个军刘邓大军都有那几个军一:6纵(司令员王近山中将)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
从历史看,6纵是抗战起家(最近看到资料说6纵底子是红25军74师一部,不知道是否是最新考证结果),比起1、3、4纵是差远了。
但是6纵的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
之所以选6纵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
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
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7旅(旅长就是后来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将)又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
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
所以当时刘伯诚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
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
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
同样,地处东南的这支英雄部队不会被撤消吧,这可是对台第二线部队,除非军委晕头了!二:4纵(司令员陈庚大将)三:3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老实说,3、4纵都是王牌部队,究竟怎么排我很头疼。
比历史比战功两个都半斤八两,都是老红军部队,4纵有一个红军团,3纵有两个。
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3纵则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
4纵出了个大将陈庚,3纵出了个“军中赵子龙”陈锡联。
1949年后两个军又同为各自的兵团主力,一直打到大西南。
唯一区别是11军建国后比较坎坷,而13军则比较平静。
和同学老师一起做公交车去刘邓大军纪念馆观后
感200字
今天老师带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参观了刘邓大军纪念馆,我觉得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英雄,在中国面对生死存亡时,他们站了起来,用热血与汗水筑起了长城,用不灭的信念和希望与帝国主义抗争。
千万别忘了,五星红旗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国家的疆土是他们守下的。
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战斗,以他们的昨日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
今天,仿佛鸟儿的哀鸣是追掉他们,松柏的低头也是为了缅怀他们。
“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这些革命烈士也将永存与我们心中。
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热爱祖国,长大以后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红色石林会议旧址观后感
2019年8月20日上午我的老爸带我和弟弟去鹤壁石林参观了刘邓大军会议旧址。
石林乡所处的位置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前大门,是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47年6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主持召开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石林会议”,就在鹤壁石林乡的法隆寺召开。
我们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块刻着刘邓大军会议纪念碑,还看见一棵名叫将军槐的槐树。
那是1947年6月间驻扎在石林村法隆寺的刘邓首长当年种下的三棵树中的一棵,另外两棵因战乱时期被破坏,现仅存这棵。
我和老爸先去最左边房间去参观。
里面有三张桌子,有一个小桌子上面什么也没有,还有一张上面放着一台电报机,还有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马灯和一个暖壶。
第二个房间里写了许多关于革命战士的故事。
第三个房间里是当时他们用过的东西,第一个柜子里放着许多刺头,有的十分精细,有的十分粗糙。
第二个柜子里面有一把冲锋枪和一些子弹。
第三个柜子里是他们的军装。
第四个柜子里是一些关于石林会议的书籍。
看完以后十分心酸,因为他们的冲锋枪十分的简陋,不像我们现实中的枪一样,他们的军装也十分粗糙而且十分单薄。
我们如今过着这么好的生活都是以前的那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江山。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一定要发奋学习,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心得体会---“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赴濮范台红色路线参观学习实验中学王娜娜2019年11月9日,踏着早晨的微光,实验中学党支部乘坐大巴车开始了赴濮范台红色路线参观学习之旅。
很荣幸参与这次活动!通过一天的参观,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也激励我们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第一站我们参观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竖起了人民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里程碑。
回顾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进程,我们不会忘记那强渡黄河的激荡画面,那血染的山河,英勇杀敌的鲁西南战场!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团结,浴血奋战凝成的民族精神,成为时代人民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她和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奋进!第二站我们来到冀鲁豫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
颜村铺革命旧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政机关所在地,是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又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创业热土。
革命战争年代,范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不屈不挠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精彩的解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辉岁月。
这段历史也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继往开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想法,走在时代的前沿,教书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站我们参观了范县冀鲁豫边区纪念馆。
通过参观展厅中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珍贵的遗物,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艰辛的环境,但中国共产党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浴血奋战一步步走了过来。
现在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革命先驱的牺牲和奋斗,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强大的祖国给我们的安宁生活,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站我们参观了郑板桥纪念馆。
老先生富有特色的讲解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板桥先生。
尤其是他的难得糊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学史上把难得糊涂评为最短的一篇论文。
刘邓大军战役纪念馆作文400字在阳谷寿张县沙河崖村,有个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就是刘邓大军战役纪念馆。
趁着周末,妈妈带我和弟弟来到这里,来了一次红色研学之旅。
从东昌府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一个很漂亮的村庄。
干干净净的道路两旁种着国槐,房子都清一色漆成了白色,每个墙面上,都画着关于抗战时期的图画,看的人热血澎湃。
纪念馆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指挥部旧址,刘邓大军战役纪念馆和渡河广场三部分。
在渡河广场,有一个很大的石雕,是用花岗岩雕刻的人物雕像。
雕塑最前方两位士兵趴在船头,以卧倒姿势手握机枪,好像随时准备射击的样子。
在他们身后,是胸前握着望远镜,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的刘伯承,和一手叉腰,一手背于身后,目光坚定眺望着远方的邓小平。
在他们身后,是几排士兵,他们外面的拿浆,里面的手握钢枪,仿佛还喊着口号:“同志们,加油,向前进!”听讲解员介绍,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像插入国民党反动派腹部的一把尖刀,牵制住了敌人主力部队,为我们实现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从展馆里的旧照片和旧物件可以看到,抗战时期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在路上,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想起火灾时刻逆行的消防战士,想起了我们抵御洪灾的武警官兵,我突然明白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牺牲,原来这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坚定的信念。
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和平年代,但我们一定要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股劲,保持热情和拼命的精神。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等长大了才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心得体会
景阳冈旅游区王涛为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2日,旅游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纪念馆,讲解员利用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事迹,展示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非凡的战略胆识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展示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艰苦创业的英雄业绩,展示了刘邓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
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大家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所有的展厅。
看到了显示当年强渡黄河的大型壁画、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微暗的光线下,看到了电光呈现模拟的战争场景,使人身临其境;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简陋的作战指挥部、战士们战争用过的弹壳、穿过的草鞋、渡河的老船等。
刘邓大军在艰难困苦、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凭借不屈的革命精神和艰苦的战斗,战胜了比我军武器装备强大的国民党军。
望着墙上刻着的一位位英雄的名字,大家
心生敬仰之情,对来之不易的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烈士们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黄河滔滔,犹现当年铁军强渡雄风;旌旗猎猎,畅抒后世英才奋发豪情。
参观结束后,在纪念馆前,党员们在党旗下进行庄严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回顾感受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艰辛历程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情怀。
在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我要求不够,学习有待加强。
工作主动性不够,对自身的要求不够高,目标定的过低,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
工作热情不够,水平有限。
平时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没有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平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
学习和活动都不是很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少,服务意识不够。
3、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一般安于现状,很少展开自我批评,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足,不够深入。
片面地认为既
不违反校纪校规,又无考试作弊,就没有什么问题。
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
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片面,反映出我的态度的不够端正。
4、沟通不够。
本来自己存在的问题很多,再又不积极解决,也不与同志和老师交流,导致问题进一步加大、激化,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
整改措施和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克服思想上的懒惰性。
2、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老师、向同志学习,向优秀党员同志学习,培养优良的工作和学习品质。
3、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
4、加强与同志和老师们的沟通、交流,悉心吸取意见建议,促进自身发展。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去更好的更多的帮助他人。
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发扬党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真诚的心去关怀他人,让大家切实体会到党员的存在。
对程清宝同志的批评意见
学习主动性不强。
平时很少主动地学,政策实事的东西学不学无所谓的现象存在。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我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在渡河战役中所迸发出的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大无畏精神,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光荣革命传统,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一股劲、那一股革命热情、那一种拼命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景区更好更快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