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上市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7
买壳上市的利与弊买壳上市的利与弊公司上市的目的不外乎以下2个,一是直接融资,降低财务成本,二是转化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美化公司形象。
其中后者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实现,而取得直接融资资格恐怕是上市行为最核心最本质的目的。
为实现上市目的,从操作层面上讲,一般采取自主(造壳)上市和借壳(主要是买壳)上市两个途径。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上市,首先必须服从服务于上市的根本目的。
究竟是造壳还是买壳,应当根据当时资本市场状况,并结合公司的上市目的而定。
与直接上市(IPO)相比,在融资规模和上市成本上,买壳上市都有明显的差距。
从理论上看,买壳上市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较高、收益又较低,打了一个折扣而已。
买壳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资金和形象两方面,而更多的可能是广告效益和形象效益,买壳上市直接带来的资金效益并不明显。
买壳上市的利买壳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直接快捷,完全属于资本运作的范畴,与并购方的公司治理、赢利能力、发展战略等无直接关系。
只要并购方愿意收购、被购方愿意出售、监管层同意,就可以完成并购行为。
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通过买壳实现上市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有很多企业运作的比较成功。
比如在石狮,阳光发展就是通过收购石狮新发,从而实现了上市目的,而后者也成功转型为地产公司。
买壳上市主要好处如下:1、手续简单。
与直接上市相比,买壳方式显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上市审批程序。
2、节省时间。
操作时间短,大约需要3-9个月。
操作得好,买壳上市一步到位,会节省许多时间。
3、上市费用低,上市成功有保障。
避免复杂的财务、法律障碍。
有些公司如果采用新股上市,会有更多财务、法律障碍,要花较大成本才能完成“企业清洁”。
买壳方式在对上市业务的审计等方面要轻松一些。
4、如果拟上市业务采用新股上市难于是被市场看好,而公司又有充实的资金,那么选择买壳上市就更有优势了。
买壳上市的弊目前企业考虑更多的倒应该是买壳上市的弊。
从统计数据来看,在我国,买壳上市终究是败多成少。
首先要区分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这两个概念。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国内证券市场上已发生过多起买壳上市的事件。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
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
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
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间接上市。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买壳上市的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壳上市的企业已经拥有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壳指即将摘盘的上市公司或经营不善的公司将自己上市公司的权利转让给想上市的公司,想上市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最快的上市,一般指流通盘小的公司所谓的壳指已在股票市场上挂牌的上市企业。
未上市的企业通过有效利用壳资源及相关股权重组实现上市的过程,通常被称为借壳上市,而借壳上市通常是通过逆向收购实现的。
如国美电器香港上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壳上市的案例。
目前不少中国企业正在通过这一方式度谋求境外上市,如通过在OTCBB和TSX资本库项目。
(北京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买一个负资产或近负资产的上市公司,将自己的公司值入其中并卖自己的股票这个“壳”就是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就是那些没有上市的企业利用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名称实现上市的目的。
早期中国小型企业在美国OTCBB借壳上市的几个实例1、北京世纪永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1998年11月注册成立,99年5月正式运行。
随后,即通过中介公司在美国买壳上市。
99年11月3日与美国在内华达州注册的“Light Energy Management Inc.”达成买壳协议。
买壳上市的例子买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上市的空壳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更加快速和便捷。
以下是十个买壳上市的例子,以及对每个例子的详细介绍:1. 腾讯买壳上市: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在1990年代初期,它还只是一家小型软件公司。
1999年,腾讯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深圳华强电子的空壳公司,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这使得腾讯能够迅速获得资金和市场认可,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阿里巴巴买壳上市: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
2007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雅虎中国的业务,将其整合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而获得了上市资格。
这一举动帮助阿里巴巴进一步扩大了其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 美团买壳上市:美团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和生活服务平台之一。
2018年,美团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旭辉控股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这使得美团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一步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4. 滴滴出行买壳上市:滴滴出行是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提供打车、顺风车、出租车、快车等多种出行服务。
2021年,滴滴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优步中国的空壳公司,成功实现了上市。
这次买壳上市为滴滴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认可,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5. 拼多多买壳上市:拼多多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电商平台之一,通过团购和分享的方式,提供低价商品给消费者。
2018年,拼多多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它通过收购一家名为拓普集团的空壳公司,成功完成了上市。
这次买壳上市为拼多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助力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6. 字节跳动买壳上市:字节跳动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多个知名的移动应用程序,如抖音、今日头条等。
房地产企业买壳上市融资攻略房地产企业买壳上市融资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和融资的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者借壳上市更加迅速和便捷,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下面是一份关于房地产企业买壳上市融资攻略的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买壳上市融资?买壳上市融资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或者资产,利用现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上市和融资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或者借壳上市更加简便和快速,因为已经上市的公司已经具备了上市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和资质,避免了IPO中的审核和审批过程以及借壳上市的整顿期。
二、买壳上市融资的优势和风险买壳上市融资的优势主要包括:1.快速上市时间:相对于传统的IPO,买壳上市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快速获得上市资格。
2.减少融资成本:通过买壳上市可以获得原有上市公司的市场声誉和股东资源,减少了融资成本。
3.提高投资者信心:与已经上市的公司进行合作,可以提高投资者对房地产企业的信心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但是,买壳上市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1.存在法律风险:可能会涉及到反垄断、股权纠纷等法律问题,需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2.价值争议:壳公司的价值存在争议,可能存在市盈率过高、资产质量不佳等问题,可能会影响融资成效。
3.历史财务情况:上市公司的历史财务情况可能存在隐藏的风险,需进行充分的财务核查和尽职调查。
4.股东利益博弈:原有的股东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合理协商和解决纷争。
三、买壳上市融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买壳上市融资的步骤主要包括:1.确定买壳目标:寻找符合公司定位和需求的上市公司,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2.股权交易: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交易谈判,并签署相关的股权转让协议。
3.资产重组:根据公司需求和战略定位,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重组和优化。
4.信息披露: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准备上市所需材料和文件。
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 ,又称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原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可以获得上市公司70%-90%的控股权。
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由两个交易步骤组成。
一是买壳交易,非上市公司股东以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形式,绝对或相对地控制一家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二是资产转让交易,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而控制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营运。
反向收购属于公司收购合并的一种正常形式,在美国已经有长久的历史,是公司股票上市的捷径。
目前,采用反向收购的公司越来越多,每年以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与IPO方式上市的公司数量基本持平,近年来,更有超越的趋势。
一、何谓反向收购在美上市可分为直接上市(IPO首次公开发行)和间接上市(Reverse Merg er 反向收购或称买壳上市)两种方式。
反向收购(又叫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原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可以获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一个典型的反向收购由两个交易步骤组成,其一、买壳交易,非上市公司股东以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形式;绝对或相对地近代制一家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其二、资产转让交易,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而控制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及运营。
1、壳公司:是指一个没有资产、没有负债的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没有业务的存在,但仍保持着上市公司的身份及资格;有的壳公司股票仍在市场上交易,有的已经没有交易了,但均为壳公司的一种。
2、反向收购(又叫买壳):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壳公司,与之合并而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而非上市公司的原股东则取得50%-90%上市公司的股权。
二、反向收购(买壳上市)与直接上市(HPO)的比较1、操作上市时间短办理反向收购上市大约需3-9个月(买仍在交易的壳需3个月至6个月,买已停止交易的壳到恢复交易需6个月到9个月);直接上市(IPO)一般需一年以上。
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一)买壳上市理论和经典案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上市,但这个过程往往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准备大量的资料,且走的审批程序也比较漫长。
为了减少上市时间和资金成本,买壳上市理论逐渐广泛被采用。
买壳上市指的是企业通过购买已经上市但处于停牌状态的公司的股权,以取得其他公司上市的身份。
这种方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快企业上市进程,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
一、理论分析1. 优点(1)企业可以快速上市,避免复杂的资料准备和审批程序。
(2)上市所需的资金成本较低,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运营和扩大规模上。
(3)可以获取股权交易所的流通市场和股票价格等信息。
(4)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开拓市场空间。
2. 缺点(1)买壳的成本较高,需要支付高额的溢价。
(2)壳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状况可能与企业本身不符,存在着风险。
(3)壳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清晰的股权结构分析。
(4)买壳上市可能会用到各种管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风险。
二、经典案例1. 爱挖掘被江苏如通收购上述爱挖掘于2010年推出“互联网+工程智造”概念,致力于同步互联网和工程的深度融合,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成功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对接。
由于企业本身的业务优势,爱挖掘于2015年购买江苏如通股权,成功上市。
2. 化妆品公司宝源被借壳宝源化妆品是一家销售旗下品牌化妆品的公司,于2015年被借壳上市。
虽然企业自身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审批过程较长,宝源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以保证业务发展体量和品牌层次性的提升。
总之,买壳上市这种方式确实能够为企业快速上市提供便利,但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需要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谨慎的进行选择和决策。
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的定义与区别
定义:
买壳上市,英文表达为go public through buying,欲买壳的企业先收购控股一家被选为“壳”公司的上市公司,然后将买壳企业的经营性资产、重要子公司等通过出售或置换、定向增发暨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等形式注入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上市。
借壳上市,英文表达为back door listing。
是一个金融术语,指一家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把资产注入一家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
区别:
相同点:不管是买壳上市还是借壳上市,他们都是对“壳”公司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的活动,从而达到自己上市的目的。
不同点:买壳上市是需要未上市公司需要提前获得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而借壳上市则是已经有了对公司的控股权。
借壳上市的好处:
借壳上市的主要好处之一是,它被认为是私营公司上市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措施。
因为它可以与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达成交易,它不需要通过监管申报或融资的费用就可以上市,私营公司也可以为陷入困境的公司注入活力,而不需要从市场上筹集更多资金。
什么是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一家已经上市的公司一定量的股票来获得对该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再通过增发股份向公众筹集资金来反向收购自己的业务及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而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
根据上海市场1999年上半年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
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买壳上市动作最多。
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
在A股市场买壳上市的主要好处是:上市后有望再融资(增发或配股),即通过扩大股本数,从股票市场上募得现金。
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流通性较强,很有可能获得高过净资产总额较多的市值,即股票在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单位股票的净资产。
所以,只要买壳上市后企业经营有所改善,股票价格上涨,那么买壳者就能掌控更高的股票市值,拥有更多的财富。
经过一定时间的禁售期后,这些财富在西方股票市场是可能售出兑现的。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但未来也有可能实现全流通。
届时,国内买壳者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及改善经营管理,努力让股票价格走强,获得在二级市场上售出部分股票并赚取价差的机会。
通过买壳上市,往往比初次公开上市来得迅速。
甚至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在不到30天的时间内就可以交易。
即使有关申报需要修改通过买壳上市的速度仍然快于承销商承销上市。
如果空壳公司已经上市交易,那么合并以后股票也会很快可以上市交易。
另外,如果这个公司想在另一家交易所上市交易,那么他还必须申报和获得审批。
从成本上讲一个空壳公司的价格可以低至50~60万美元,高至几百万美元。
此外,上市的律师费及会计费就可能高达25~30万美元,承销佣金可达7%~12%。
买壳上市成功后,买壳者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称进行更名,这样有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宣传企业形象,带来广告效益。
买壳上市的概念
买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壳公司的形式来实现实际上市的过程。
壳公司是指已经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业务已经停滞或废弃的公司。
买壳上市是一种相对快捷、便利的上市方式,相比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可以节约上市时间和成本。
买壳上市的一般步骤包括:首先,企业在选择合适的壳公司时,会考虑壳公司的行业背景、股权结构、财务状况等因素。
其次,通过实施股权转让或合并等交易方式,将企业的业务整体注入壳公司。
最后,进行资本重组和整体上市准备工作,例如修改公司章程、推进审批流程等。
买壳上市带来的优势主要有:
1. 缩短了上市时间:相对于传统的IPO,买壳上市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因为壳公司已经在交易所上市,准备工作相对简化,可以大大缩短上市的时间周期。
2. 降低了上市成本:买壳上市相比于IPO的费用较低。
企业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因为壳公司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
3. 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通过买壳上市,企业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公司可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技术创新等方面。
然而,买壳上市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例如壳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壳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不理想等。
企业在选择壳公司时需要进行尽职调查,以降低风险。
总之,买壳上市是一种相对快捷、便利的上市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并获得融资渠道。
但企业在选择壳公司时需要谨慎,全面评估其行业背景、财务状况等因素,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买壳上市1.买壳上市的定义: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
2.买壳上市的模式::一般模式、置换模式、定向发行模式A、一般模式: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第一步,买壳。
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即买到上市公司这个壳。
第二步,清壳。
是指将上市公司剥离其原有资产,即对上市公司这个壳进行资产清理。
第三步,注壳。
是指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收购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上市。
B、置换模式:买壳上市置换模式是将一般模式的清壳和注壳两个步骤合并成资产置换一个步骤,即买壳上市的置换模式操作流程包括两个步骤:买壳和资产置换。
第一步,买壳。
买壳上市置换模式的买壳步骤与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一样。
第二步,资产置换。
是指非上市公司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置换,通过资产置换,上市公司资产从上市公司置出,实现清壳,同时,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注壳。
因此,通过资产置换这一步骤,同时实现清壳和注壳。
C、定向发行模式所谓定向发行,是指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非上市公司用资产支付购买股票的对价。
通过购买定向发行的股票,非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实现买壳,同时,通过用资产支付对价,非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注壳。
3、案例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直接上市与买壳上市的区别公开上市发行即第一次向一般公众发行一家风险企业的证券,通常是普通股票。
IPO是风险资本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投资收益也较其它方式高,大约占美国风险投资退出量的30%。
无论风险投资公司还是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都比较欢迎IPO退出方式,但IPO退出周期长、费用高。
目前,我国企业上市有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途径。
(1)直接上市。
可分为国内直接上市和国外直接上市。
现阶段我国的主板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变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要求较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达到要求;第二,主板市场上的法人股、国有股不能流通和交易,这与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撤出风险资本实现收益回报的根本目的相矛盾;第三,在服务于国企改制和扩大融资渠道的政策下,以非国有为基本成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的通道。
能够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限制了其作为风险资金“出口”的作用。
到国外直接上市对国内众多企业来说显然缺乏实力。
(2)买壳上市。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陆续分化出一批业绩不佳、难以为继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仍保有上市资格,被称为“壳公司”。
“壳公司”因其拥有上市资格而成为其他欲进人证券市场的企业利用的对象,日渐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并取得控股权来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买壳上市通常由两步完成。
第一步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绝对或相对地控制某家上市的股份公司;第二步资产转让,上市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从而将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目前通过收购国家股而达到买壳上市的较多,通过收购社会公众股来达到目的,到1998年底,成功的案例仅有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一例。
买壳上市的例子买壳上市是什么?买壳上市是指企业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资产负债表空壳的公司,来实现快速上市的一种方式。
买壳上市通常是为了避免繁琐的IPO审批程序和等待时间,以及节省上市费用。
下面是一些买壳上市的例子,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例子一:小米买壳华星光电背景:小米是一家中国知名的科技公司,想要在香港上市,但是面临着IPO程序的漫长等待和高昂的上市费用。
过程:小米选择了买壳上市的方式,收购了华星光电,一家曾经在香港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
小米通过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使得华星光电焕发新生,随后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小米成功以买壳上市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为公司快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资金支持。
例子二:拼多多选择买壳上市背景:拼多多是一家中国的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拟于美国上市。
过程:拼多多购买了一个名为”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空壳公司,并将自身的业务和资产注入其中。
通过买壳上市,拼多多成功绕过了IPO审批的繁琐流程,以普思资产管理公司的名义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结果:拼多多通过买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了更多融资和资源,进一步发展自身业务。
例子三:星巴克全球首次买壳上市背景:星巴克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欲在香港进行全球首次买壳上市。
过程:星巴克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启生商业集团”,并注入自身业务和资产。
经过重组和改名,该公司成为星巴克的全资子公司,并以新的公司名义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结果:星巴克通过买壳上市成功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为其全球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发展机会。
总结买壳上市是一种快速上市的方式,相比传统IPO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
通过收购一家已经上市但业务不活跃的公司,企业可以利用其上市公司的地位和资本市场资源,快速获得资金支持和业务发展机会。
然而,买壳上市也存在风险,如壳资源质量、壳价是否合理等问题需要慎重考虑。
买壳上市有什么好处买壳上市有什么好处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了买壳上市的好处和弊端,希望能帮到大家!1、对上市资产项目的要求较为灵活一些有兴趣上市的公司,因为拥有的资产暂时未完全达到上市规则内的新上市要求,例如在差不多相同的管理层下运作三年,三年盈利水平未达到最近一年港币2,000万元和前两年合共港币3,000万元的水平;在这些情况下,有兴趣上市的公司可无需多等一段长时间使其资产满足联交所上市规则内的要求,而可通过收购一家已上市公司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上市的目的。
2、节省筹备工作和时间透过买壳上市,如没有涉及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或把大量资产注进或拨离上市公司,收购者可避免做大量和申请上市有关的工作,包括三年会计报告、评估报告、重组、编写招股书和盈利预测等工作,收购上市较直接申请上市可节省约数个月的准备和执行时间。
3、减省中介机构费用由于收购上市所涉及的工作量及时间较直接申请上市少,所以一般所需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相对地也较少。
但须注意,在股市低迷时,所要支付的'上市公司控股溢价比较低,但是如果股市处于高峰时期,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往往要求较高的控股溢价,而收购者需考虑这溢价是否合理,衡量时间及成本才作出决定。
买壳上市的利弊一般来说,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在直接上市无望下的无奈选择。
与直接上市相比,在融资规模和上市成本上,买壳上市都有明显的差距。
所以,买壳上市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较高、收益又较低,打了一个折扣而已。
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资金和形象两方面。
现今,企业考虑更多的倒应该是买壳上市的弊。
一是成本,二是收益。
即成本收益比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买壳上市的成本总体上是逐年上升趋势。
1997年每起买壳上市案例的平均成本为6000万元,1998年上升为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沪股市已经有上百起买壳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
买壳上市—以浪莎集团上市为例小组成员:张玉梅尤宜芳喇学山吴俊瑶石菲菲蔺秀珍李文魁石前威王耀宗一、买壳上市基本理论(一)买壳上市的涵义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然后以反向收购方式注入自己的相关业务的资产。
买壳上市是间接上市的一种方式,是非上市公司低成本、高效率、快捷上市的一种方式。
所谓壳,是指上市公司的资格,是一种形象的称呼。
(二)买壳上市的一般模式买壳上市一般模式的操作流程包括三个步骤:买壳、清壳和注壳。
但清壳这个步骤并不是必需的,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只包括买壳和注壳两个步骤的情况。
常见的买壳上市方式有股权的有偿转让1、股权的无偿转让、二级市场收购和资产置换2。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案例(一)背景介绍自2001年起,浪莎管理层就一直有意进入资本市场,以壮大发展自己。
而作为一家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ST长控也致力于寻找重组合作者。
1998年4月上市的*ST长控,上市仅2年零10天,就被冠上ST的头衔,成为当时沪深两市1000多家公司中从上市到ST历时最短的一家。
而与四川泰港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科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次重组宣告失败后,ST长控又被加星号,使其寻觅重组者的愿望更加强烈,可以说*ST 长控是一个很典型的壳公司3,具有被收购的潜力,这也是浪莎所看中的。
(二)浪莎集团买壳上市过程2006年9月1日,*ST长控发布公告称,四川省国资委授权宜宾国资公司与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浪莎控股受让四川省国资委持有的全部34671288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57.11%),成为*ST长控控股方,从浪莎买壳上市的方式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股权的有偿转让。
第二年2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ST长控向浪莎控股定向增发10106300股,每股6.79元,用以购买浪莎控股持有的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100%股权,这样就意味着浪莎买壳*ST长控从而间接上市获得了成功。
如何买壳上市及典型案例分析如何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
由于受所有制因素困扰,无法直接上市。
买壳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
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受让股权。
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
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
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
根据上海市场1999年上半年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
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买壳上市动作最多。
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
如重庆国股控股重庆路桥(600106)、北京首创控股宁波中百(600857)。
另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
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
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
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并购案例就是“宝延”风波。
1993年9月深宝安(0002)通过其上海的子公司和两家关联企业大量收购延中实业(600601)的股票,从而拉开了我国二级市场收购的序幕。
目前,二级市场并购主要集中在“三无”板块,如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天津大港油田收购爱使股份(600652)。
受让股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买壳方式。
所谓受让就是国有股权的无偿划拨,但是只适合国有制企业。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偿划拨往往附带有较高的负债和社会包袱。
其次是换壳,即资产置换。
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卖给关联公司,再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提高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资格,实现融资目的。
买壳上市及案例分析买壳上市是指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一家已经在上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获得上市的资格。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来说,时间短、成本低、程序简便,因此在中国的股市中比较常见。
买壳上市的案例分析中,最为经典的例子之一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上市。
在2024年,阿里巴巴选择了位于美国的纽交所进行上市,而并没有选择传统的IPO方式。
阿里巴巴选择的买壳上市方式是通过收购一家已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公司雅虎(Yahoo)的股票。
通过收购雅虎的股票,阿里巴巴就可以借用雅虎的上市资格,从而在纽交所上市。
这种买壳上市方式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买壳上市的速度比传统IPO方式快得多。
IPO的过程通常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而通过买壳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很快获得上市资格,从而更快地进行股权融资。
其次,买壳上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一家像阿里巴巴这样规模巨大的公司来说,通过IPO方式融资需要付出巨大的费用和工作量,而通过买壳上市可以节省这些成本。
最后,买壳上市可以使公司更容易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通过在纽交所上市,阿里巴巴可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提高公司的曝光度和市值。
然而,买壳上市也有一些风险和局限性。
首先,买壳上市依赖于合适的壳公司。
如果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壳公司,或者壳公司的质量不够高,那么买壳上市的计划就可能受阻。
其次,买壳上市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
尽管相比IPO来说时间和成本都会减少,但是整个买壳上市过程依然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协商合同等一系列的步骤。
最后,买壳上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考虑。
一旦选择了买壳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从壳公司继承的一些问题(如财务问题、声誉问题等)而面临着诸多困扰。
总的来说,买壳上市是一种相对快速和成本较低的上市方式,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需求较高的公司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选择买壳上市还是传统IPO方式,需要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