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

1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化简末尾的0

3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答 0.8 X 3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答三个)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0.8

× 3

2.4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答都是一位小数)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算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53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

(答 2.53+2.53+2.53 三个相加 2.53×3)

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答 2.53 )

× 3

7.59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答都是两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算一算,看计算结果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是几位小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小数乘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有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一: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

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二、运用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④⑤⑦小数乘小数:②③⑥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1、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过程与方法学会并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春天美景,表达热爱春天之情,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2、能从课文的故事情节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懂得为别人创造幸福,快乐自己。重点1、会认47个生字,正确书写3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3、会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理解课文,会背诵古诗。 难点1、指导学生写好本单元难写的字。如:解、烧、喊等字。2、体会春天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投身大自然的情趣。3、理解古诗的意思;能把春天里的发现写一写。单元课时安排《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3 笋芽儿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 2、搜集有关笋芽生长的资料。 二、课内导学(一)谜语导入(出示课件) 1、“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2、(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强调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多种形式认读。黑糊糊阻拦感冒照射轰隆隆抛下滋润爱抚暖烘烘自豪山冈笋芽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拦、烘”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调动生活

邓长从(分一分(一))集体备课记录

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表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初案)主备教师:陈海带 任教班级:三年级(6)班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问: (1)把两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个? (2)把1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到多少? 生答出一半时,继续问:苹果的一半,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1.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 可以画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 再请4个同学上台汇报自己表示一半的方式。 2.介绍“一半”可以用表示。把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表示,是数学王国里的一类新朋友,是分数。 3.出示几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分别是什么图形?试着动手涂出每个图形的。生独立做后汇报,汇报说明自己是怎样得到每个图形的。 4.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个分数,分数王国里还有很多的分数,拿出 一张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你能得到哪些分数?生独立做,再汇报得到分数的过程。 学生汇报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平均分。 5.认识分数。 (1)在的基础上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若学生中有知道的让他们说一说,教师再补充介绍并板书。 (2)介绍分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如,分母的2表示把苹果平均分 成2份,分子的1表示其中的1份,强调平均分。 (3)在认识完分数后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同桌间相互写出一个分数,读一读,说清每个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二、试一试 1.课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张纸平均折成4份,再给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按要求完成后汇报,收集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2.指着黑板上贴的几种不同折法提问:涂色部分都是这张纸的吗? 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再汇报。 3.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将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分别涂色颜色,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分数,并说一说这些分数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练习练一练1、2、3、题 作业:练习练一练第4题 四、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一半: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 1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化简末尾的0 3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答 0.8 X 3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答三个)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0.8 × 3 2.4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答都是一位小数)

小数乘法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数乘法 教材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5.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数学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的确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①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②探索并掌握因数与积之间大小关系的规律;③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④运用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⑤体验对比、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的确立:

由于小数乘法完全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点准小数点即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确定“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点准积的小数点”为单元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我们认为善于引导和联想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措施。善于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我们要多准备几手导的办法:如讲故事法、猜谜法、视频法、类比法等。善于联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善于联想要求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联系学生的旧知,还要善于联系我们自身的学习感悟。 重点习题分析: 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每天往返两次”这一条件,理解两种算法(1.3×4×5、4×5×1.3)。 除了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还要让学生注意“0除外”这一前提条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结论,可以补充一些变式和含有0的比较大小的题目。 本单元还应注意的问题: 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法,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积的近似值,小数乘法中运算定律(特别是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问题等。

平面图形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工作单位:翁垟三小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认识平面图形。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平面图形”是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从熟悉的物体上“剥离”出平面图形,突出“面”和“体”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积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出,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课堂中若安排各种小组合作活动,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并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本节课的活动主要以个别学生上台示范,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三、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积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五、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 六、教学过程:

四、巩固深化 1、拼图形。 回到教室,我们还可以用今天学过的图形拼成各种各样我们喜欢的图形,看大屏幕。(PPT逐个展示)。请学生说出都有哪些图形。

《小数乘法》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小数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1.小数乘法中,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 2.如何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制位置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要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

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

认识分数集体备课

认识分数集体备课 【知识梳理】 学生在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大致分成五部分编排。 例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例2~例5:真分数与假分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例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例7~例10:带分数,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互改写。 整理与练习: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合计建议10课时) 【具体解读】 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单位“1”、平均分、表示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定义里的三个主要内涵。相对于后两个内涵,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的关键,是必须突破的难点。 例1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结合图说说写出的每个分数的含义。引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积累具体的感性材料。第二步告诉学生,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第三步回答“大象”卡通提出的问题,再认各个分数的单位“1”是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回归到具体实例中去。第四步揭示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由于在前三步的教学中建立了单位“1”的概念,最后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在例2之前,学生接触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例2和例3陆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以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然后把以前认识的分数和例题里新认识的分数进行比较、分类,得出真分数和假分数。 例2以分数单位为知识生长点,通过推理表示出假分数。利用“5个1/4是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看图写出5/4,理解1个圆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需要2个圆非常重要,不仅直观感受5/4的意义,而且有利于以后认识带分数以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例3继续教学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学生经历四分之几到五分之几的扩展,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大学路第二小学胡瑞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集体备课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修改点评 教学内容:《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 五单元《认识分数》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认、读、 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 灵活性。 2、过程与方法: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乐 中验。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活跃学生的思 维,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热爱生 活、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难点: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分数表示物体、 图形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平面图形、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情景引入。 1、猜一猜。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同学们愿不愿意猜猜看? (课 件出示谜语) 八字下面一把刀。(打一个字) 生:分 师:真聪明!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分一分的问题,(教 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板书: 分一分) 2、分分看。 师:咱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想请同学们帮助他们解 决一个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提问:桌上有些什么食品?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如果把这些东西分给淘气和笑笑,你们认为应该 梅云大西小学专用

梅云大西小学专用1 怎么分最公平?(平均分) 老师边说边指导学生分,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两个,把两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一瓶水。(用手势表示) 师:现在还剩一个蛋糕,你认为怎么分才公平?(还是要平均分)淘气和笑笑分别能得到多少呢?大屏出示分蛋糕的情景,老师边说边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半。 师:苹果每人两个,可以用整数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蛋糕每人一半,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一半用一个什么方式表示呢? 二、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1、同桌讨论,大胆想象,用什么来表示一半呢? (1)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把有代表性板书出来,然后进行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哪种更简便,更合理? (2)向学生介绍“一半”在数学中用1/2来表示。师: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师:前面提到,我们分饼时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 )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课件出示平均分的过程) 3、出示图片,区分二分之一。 4、同学们想不想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呢? (1) 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 生:我把这张纸…….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3)小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涂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4、师:大家正帮笑笑和淘气分饼的时候,亮亮来了,说 这么香的饼我也想吃….接着又来一位朋友…..(课件演示3 1 、4 1) 5、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4 1 ,问:谁能用不同 修改点评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教案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学案 姓名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复习 2、小数乘小数复习 3、积的近似数复习 4、连乘、乘加、乘减复习 5、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知识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方法上的对比、小数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三、知识介绍: 1、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掌握积的数位取决于因数小数数位之和。列竖式计算时不需要小数点对齐,只需将所有的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再最后的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舍去。 2、积的近似数: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3、小数巧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2、展示整理的“知识整理脉络图” 3、你觉得那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 1、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84×5: 9.7×3: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2、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口算下面各题。 0.21×10= 4.57×100= 0.09×1000= 3.45×10= 13.2×100= 0.4×1000= 0.9×1.1= 0.02×500= 0.05×200= (2)根据26×57=1482确定下面各式的积。

0.26×57= 0.26×0.57= 0.26×5.7= 26×0.57= 26×5.7= 2.6×5.7= 3、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注意竖式的写法)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65+1.7 10-3.48 6.17× 4.9 4.02×35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必须要对齐。 计算小数乘法时,只需要数字从个位开始对齐。 4、积的近似数: 计算下列各题(保留两位小数) 0.418×3.5 7.068×3.2 2.12×5.03 5、小数简便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6×14+ 4.5 33-2.3×5 4.38+9.76+ 5.62 50-14.15-25.85 1.25×24.6×0.8 (4+0.2)× 2.5 4.7×99+4.7 7.3×16.4+7.3×8 3.6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到了什么?

小数乘法 单元备课方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小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及应用、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小数的混合运算及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小数乘法,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前后例题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2、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3、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5、知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6、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体的实施措施: 1、“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 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首先在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算式,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小数乘整数的图形模型,教材中呈现的方法分别运用了①连加计算; ②借助元、角、分的转化成整数;③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教师应引导全班同学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以进一步体会小效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二是

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之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

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全

1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重点难点】 1.小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2.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指导】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示:“你能将它转化为整数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2.4和0.8转化为整数24和8的理由,再说出将192缩小到1.92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的第4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 【课时安排】8课时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任务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写出人物的精神”,意在培养学生人物描写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 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3. 整体,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揣摩语言风格和人文内涵。 4. 能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掌握一定的形象塑造方法。 5. 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向名人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学生。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对不同特色的语言进行体味、感受、理解课文。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做到形神毕现。 3、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事件。 4、学习人物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 难点: 1、结合文章背景,理解人物精神品质并加以学习。 2、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针对每篇课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 用的能力。 四、单元学清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学期是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在学习写人的文章,因此对此类文章应该是熟悉并有一定基

数学试题教案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初稿 沙河小学冯洁玲黄晓乐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 抽象概括能力。 3、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及理解“倍”的含义。 4、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感受乘、除法的密切关系。 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课时子目标: 第一课时《分桃子》教学目标 1、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享受分的乐趣。 第二课时《分苹果》教学目标 1、知道等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等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享受分的乐趣。 第三课时《分糖果》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的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过程。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享受分的乐趣。 第四课时《分香蕉》教学目标 1、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会将分的过程的用除法 算式表示。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五课时《飞行表演》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课时《练习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除法意义。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第七课时《小熊开店》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 观察、推理,判断能力。 第八课时《运动会》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乘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九课时《快乐的动物》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 除法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十课时《文具店》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乘法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课时《花园》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2、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课时《练习三》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