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
- 格式:ppt
- 大小:14.92 MB
- 文档页数:27
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下室施工方法,本文将从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前言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防止水流进入地下室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传统的地下室后浇带止水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2. 施工周期短,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3. 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能够有效防止水流进入地下室。
4. 施工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显著。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室的施工工程,特别适用于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在地下室底板施工的过程中,提前进行止水处理,形成有效的防水层。
具体的工艺原理是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让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施工准备:包括场地准备、材料准备和机具设备准备。
2. 基础处理:对地下室底板进行处理,包括清理、打磨和填补裂缝等。
3. 确定施工线路:确定施工线路和底板定位,进行标记和划线。
4. 施工止水层: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止水材料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
5. 后续工序:包括地下室底板的浇筑和养护等。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搅拌机、泵车、喷枪、停水器和密封材料等。
这些机具设备具有特定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严格的施工验收、定期的施工质量检查和随机抽查等。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各种安全事项,特别是对施工工法的安全要求。
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一、前言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施工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难点,特别是在止水工程方面更为复杂。
传统的施工工艺存在许多问题,如施工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该工法结合了先进的工艺理念和实际施工经验,通过合理的施工步骤和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实现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高效施工和优质完成。
二、工法特点1、提高施工效率:采用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可以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
2、保证施工质量:通过工艺原理的科学分析和合理的工艺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渗水现象,保证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安全可靠:在施工中,注重安全措施的落实,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经济实用: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为目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三、适应范围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室工程,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小区等各类建筑类型。
四、工艺原理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理:1、采用高强度止水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高强度止水材料,比如聚氨酯和聚氮化氨等,形成坚固的止水层,有效阻止地下水渗透。
2、超前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底板浇筑之前,先进行底板后浇带的施工,将停水期与主体施工期错开,避免了同时施工的困难,提高了施工效率。
五、施工工艺新型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确定施工范围和工期,制定详细的工程施工方案。
2、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地面,确保施工现场整洁,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3、底板后浇带施工:在止水层顶板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底板后浇带的施工,采用高强度止水材料进行施工。
4、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工艺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建筑工程中超前止水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2-12-19T02:42:05.394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6期作者:张学锋[导读] :在工程开展角度来看,后浇带施工可以解决工程结构连接问题。
通过了解后浇带施工特点得出,后浇带施工在受到环境影响的背景下,张学锋(身份证:42112619930308****)摘要:在工程开展角度来看,后浇带施工可以解决工程结构连接问题。
通过了解后浇带施工特点得出,后浇带施工在受到环境影响的背景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保证施工结构稳定,需要深入了解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难点,综合建筑工程开展现状,提出降低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的技术应用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浇带施工技术;技术应用方案在建筑工程开展中,若是出现地下水位较高的现象,需要采用持续降水的方法,才能降低工程出现风险的概率。
为了保证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需要应用后浇带浇筑方法,确保施工顺利开展。
另外,在建筑工程开展时,确定降水成本和降水周期,在经济性角度出发,预防产生工程造价问题。
在建筑工程结构优化中,需要正确使用超前止水技术,对地下水位进行平衡,预防建筑工程开展中出现地基沉降风险。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重点研究超前止水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难点,并且提出针对性解决建议,为建筑工程稳定开展提供参考建议。
一、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项目建筑面积为50422㎡,由6栋建筑物组合而成。
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防火性能,在地下室建设环节,提前进行土质勘探,重点研究地下水渗透系数,预防工程开展中出现问题。
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施工现场土地紧张,附近交通便利,为建筑工程稳定开展创造了便捷条件。
某建筑工程项目所需材料和设备如图表1所示。
二、超前止水后浇带作用分析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筏板基础施工受到温差影响,出现裂缝的概率较高,通过后浇带方案,可以解决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发展角度来看,后浇带使用范围相对较广,需要重点关注施工遇到的挑战,做好施工现场夹渣清理工作,为浇筑工作提供良好环境。
地下室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1 前言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为解决建筑高度、结构形式不同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一般均设置后浇带(或变形缝);设置传统型的后浇带势必将造成后浇带封堵之前雨水、地下水进入地下室,如何在后浇带封堵之前同时满足结构变形与防水的要求是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矛盾的问题。
超前止水是在后浇带未浇注之前(结构自防水功能暂不能实现)提前进行后浇带局部超前防水施工,实现防水和变形缝的双重功能。
同时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便可回填土方,减少深基坑安全隐患,整体防水效果比较理想。
2 工法特点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工法的特点:1 施工方便,容易操作。
2 在后浇带混凝土封堵施工之前允许不同高度、不同结构型式的建筑产生沉降、温度变形等。
3 增加三道防水措施能使地下室施工后不渗水,地下室基本不用抽水,而采用传统型后浇带地下室施工完成后抽水量很大。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因上部结构形式不同、为满足建筑物变形而设置的有不均匀沉降要求的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外壁板后浇带的施工。
4 工法原理结构物在后浇带部分事先进行加厚处理形成一个整体,将后浇带剥离出来,通过加厚部位中间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满足不同沉降、伸缩变形,又能在地下室后浇带灌注前满足止水效果。
5 施工方法及操作要点5.1 操作流程如图5。
1.图5.1 操作流程5。
2 操作要点土方开挖,按照图纸进行机械开挖.机械开挖土层至设计标高+0.3m,剩余部分采用人工清土至设计标高。
5。
2.1 垫层处理完成、基底及边坡处理好之后浇注后浇带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在一般情况下,后浇带处基础垫层和地下室底板、承台的垫层一起浇注.现场搅拌混凝土要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料,同时根据砂、石的实际含水率调整用水量,所有配制混凝土的材料要称重计量,确保混凝土各组分的重量符合配合比的要求. 垫层混凝土浇注之前基底和边坡的标高、坡度、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后浇带基础基底垫层采用普通混凝土、平板振动器振捣;基槽边坡采用干硬性的混凝土(其它组分不变,减少用水量),用木抹子拍实整平。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总结1、超前止水后浇带含义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由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都较长。
当建筑物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采用传统的后浇带方式,后浇带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在浇筑后浇带的砼。
这就要求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降水,保证地下水保持在基础以下,等到主体结构完工并浇筑后浇带砼后才能停止降水。
这样有这些缺点,第一、增加工程成本;第二、基础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由于昼夜温差的存在,基础外墙易产生伸缩裂缝;第三、基础完工后不立即回填土存在安全隐患;第四、基础土方不回填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
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在实际的工程中,在基础底板和外墙的后浇带部位增加一道30mm—-40mm宽的伸缩砼底板或导墙,伸缩缝设置橡胶止水带.在基础完工后即可进行外墙防水和土方回填等后续工序。
在主体完工后,再浇筑后浇带的砼。
这种用在后浇带位置,并且先于后浇带浇筑而做的止水带称为超前止水带2、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的施工(1)江苏地区,按苏G01-2003 P23页超前止水后浇带的尺寸和图纸上后浇带的位置确定超前止水后浇带。
用白灰线定出超前止水后浇带上下口线.(下口线宽为后浇带宽一边加250mm,施工时一边多放防水层厚度.上口线宽为后浇带底宽一边加350mm。
)(2)超前止水后浇带挖土标高的控制;(挖土标高(5公分的垫层),根据图纸上筏板的底标高加上防水层的厚度.例:筏板的底标高为—1。
000m。
图纸要求防水层的厚度为3公分,现场要求做5公分的垫层。
那么挖土时,土面标高控制为-1。
08m。
明之,垫层上防水层做好后顶标高为—1.000m。
)根据超前止水后浇带图集的做法,筏板垫层面到超前止水后浇带的垫层面为350mm(超前止水后浇带垫层上也需要做防水层)。
根据上面的例子,超前止水后浇带的挖土土面标高为—1。
43m.与此同时,浇筑垫层前土面上的浮土和虚土清理干净。
(3)打水平桩,浇筑垫层;用水准仪或红外线水平仪来打水平桩。
参照上面的例子水平桩的顶标高为—1。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方案引言超前止水后浇带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案,其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的概念、施工流程、关键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施工方案的实施方法。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的概念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是指在土木工程中,为了防止超前开挖时地下水涌入施工现场,采用某些措施提前将地下水位降低到一个安全的水平,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方法。
这种施工方案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的干扰,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的流程步骤一:水文地质勘察在进行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下水位、水质、渗透性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步骤二:设计止水方案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设计出适合该施工场地的止水方案,包括采用什么样的止水措施、如何排水等内容。
步骤三:施工准备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步骤四:进行止水工程按照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止水措施,比如注浆、挖槽等方法,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内,确保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顺利进行。
步骤五:浇筑混凝土在止水工程完成后,及时组织混凝土的浇筑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止水材料的选择选择适合施工场地和工程要求的止水材料,比如聚氨酯泡沫浆、无机水泥浆等,确保止水效果。
施工工艺的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操作规范进行施工,控制施工环境和工艺参数,确保止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排水系统的设置在止水工程中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将地下水流出施工现场,防止积水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安全问题的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无事故。
结语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案,其实施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掌握关键技术要点。
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一、前言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建筑物施工中有效控制水流的工艺方法。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法特点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对承重结构的影响小:该工法采用后浇带的方式,对地下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影响较小。
2. 超前止水:通过提前施工,有效控制水流的渗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下工作量。
3. 回填施工:通过回填材料将原有土层抵抗作用恢复,确保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
4. 施工周期短:相比传统施工工法,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施工周期更短,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三、适应范围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适用于需要施工的地下建筑物,尤其是在土壤湿度较高、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该工法适用于各类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下车库等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提前施工后浇带,有效控制地下水流的渗漏,在此基础上回填材料,实现对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保障。
具体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1.施工前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确保对水流情况有准确的了解。
2.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止水带和防水层,有效控制水流的渗漏。
3. 采用预制板和搅拌桩等技术,增加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
4. 选用合适的回填材料,通过回填施工恢复土层的抵抗作用。
五、施工工艺后浇带超前止水回填施工工法的施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准备施工设备、确定施工范围,并进行水文地质勘察。
2. 超前止水施工:在施工范围内设置止水带和防水层,采用预制板和搅拌桩等技术,控制水流的渗漏。
3. 回填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回填材料,进行回填施工,逐步恢复土层的抵抗作用。
4. 后浇带施工:回填完成后,在施工范围内进行后浇带施工,增加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为保障施工的高效进行,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确保施工工期的准时完成。
地下室外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工法地下室外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工法一、前言:地下室外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工法是针对地下室施工中常见的水密性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施工工法。
该工法通过超前进行止水处理,以确保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效果,并采取特定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达到工程要求。
二、工法特点:1. 超前止水:该工法的特点是在地下室外墙施工前进行超前止水,预先处理潜在的水渗透问题,从而提高防水效果。
2. 后浇带施工:超前止水后,进行后续的浇筑工作,确保地下室外墙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3. 综合应用:该工法可以应用于各类地下室项目,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施工,可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应用。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联系: 该工法通过超前止水处理,解决地下室外墙水渗透问题,保证结构安全与稳定。
2. 采取的技术措施: 使用专业止水材料进行超前止水处理,确保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效果;后续进行浇筑工作,保证整体结构稳定与完整。
五、施工工艺:1. 现场准备: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节点,清理施工区域,安装防护措施。
2. 超前止水:根据设计要求和地下室外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止水材料和施工方法,进行超前止水处理。
3. 后浇带施工:在超前止水完成后,进行后续的浇筑工作,确保地下室外墙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4.施工完工:进行检查与验收。
六、劳动组织:根据具体的工程规模和施工要求,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与顺利。
七、机具设备:1. 止水设备:包括喷涂设备、注浆设备等,用于进行超前止水处理。
2. 浇筑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泵车等,用于后浇带施工。
八、质量控制:1. 施工质量检查: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质量控制措施: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现场巡检、样品采集与检测等。
九、安全措施:1. 施工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地下室工程中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1、工艺流程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是在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底增加混凝土底板,两侧混凝土底板比后浇带宽300mm,从而使底板中间产生3~4cm 的伸缩缝。
伸缩缝底部可用橡胶止水带、内嵌聚苯泡沫板、防水油等防水材料填充伸缩缝,随后同时浇筑该底板地下室基础底板,充分沉降后再次浇筑[3]。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为:施工缝处理→钢筋绑扎及安装→止水带安装→模板安装加固→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等。
2、基础工程(1)处理后浇带施工缝区域。
完成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作业后,还应凿毛处理后浇带区域的混凝土,并用铁丝网将其拦截,止水钢板外露宽度符合设计值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施工缝。
清理施工缝中的碎屑,并涂刷配置好的水泥浆液,水泥浆凝固后安装钢筋工程,验收隐蔽区域的施工质量。
(2)绑扎安装地下室外墙钢筋。
施工人员应先绑扎超前止水后浇带导墙内的钢筋,然后分别绑扎地下室基础梁结构、底板结构上的钢筋。
绑扎结束后,安装地下室墙体结构的钢筋以及后浇带混凝土挡板内的钢筋。
安装导墙内的钢筋时,重点控制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在后期填充挤塑聚苯板后,与收口网、钢丝网、橡胶止水带形成稳固的防水结构。
(3)在地下室各结构的伸缩缝内分别安装聚苯板和止水钢板,首先安装基础底板、基础结构聚苯板和止水钢板。
其次,在导墙内钢筋安装结束后,填充30mm 挤塑聚苯板。
最后,在地下室超前止水混凝土后浇带两侧墙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方向应与地下室的迎水面一致。
(4)安装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地下室工程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中,止水带多为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施工人员应预先将止水带埋设在地下室导墙中心位置,止水带宽度为 500mm,预埋后止水带上下侧会产生缝隙,需要填充 30mm的聚苯板作为隔离缝。
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止水带安装的规范性,严格控制止水带的水平度。
(5)设置快易收口网。
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时,还应在超前止水期间用快易收口网作为浇筑时的固定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