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课《启蒙运动》(人教版必修三)

7课《启蒙运动》(人教版必修三)

7课《启蒙运动》(人教版必修三)
7课《启蒙运动》(人教版必修三)

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内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其性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得斯鸠、卢梭等人观点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推进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

什么是启蒙?“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8世纪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纷纷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对社会的愿望和设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试图摆脱迷信和蒙昧,开启人类的智慧,所以这一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作“启蒙运动”。

合作探究:

理性时代的到来是偶然的吗?根据前面几节课及必修一、二的相关内容,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

提示:存在决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①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②科学: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③经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④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⑤政治:封建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的尖锐

二、感受理性之光

1.内容:一用(理性)二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三追(民主、科学、自由)

2.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过程:

(1)为什么发源于英国?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运动;

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2)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但是,众所周知,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18世纪的法国,为什么呢?同学们请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后,发表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示《凡尔赛宫》、路易十五像及阶级对立图片。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练结论。

原因: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采用情境再现法,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讲述相关事迹,在扮演和讲述中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启蒙思想家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

A.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

课件展示:伏尔泰的图像。

伏尔泰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屡遭王公贵族的迫害,但又屡次得到王公贵族的厚爱;他死时,统治者不准把他葬在巴黎,然而,大革命时期,人们又把他的遗骨请回巴黎的先贤祠,并且为他参加葬礼的人数达到10余万人。

同学们!谁能讲一个有关伏尔泰的故事吗?

同学们,我们从伏尔泰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震动和鼓舞呢!?

我看到了伏尔泰老人身上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嫉恶如仇,为民请命!我们应该学习伏尔泰老人的这一优良品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提炼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①抨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④人们应享有言论、信仰和财产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些主张在当时都是插向封建统治思想体系的利剑!它宣告了黑暗时代的结束和理性时代的开始!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还有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

他们否定了原来的神学世界观以后,他们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等新的国家运作方案。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他们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构思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也就是说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把西方的人为精神大大推进到了“理性时代”,启蒙思想中闪耀着美丽的“理性之光”,这也是与文艺复兴相比较,最重大的进步!

B.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内容,提炼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

提示:①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课堂设问:哪项是核心内容呢?

提示: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课堂设问: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卢梭的图像。

过渡:“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歌德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内容,提炼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

课堂设问: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社会契约论》

课堂设问:你认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在当时最激进、影响深远?谈谈你的看法。

展示材料:“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提示:(学生分析后教师针对性归纳)

卢梭的主张最激进,他认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不是英国的君主立宪,而是由人民直接拥有国家主权和立法权的民主共和制度。卢梭的思想闪耀着更明亮的智慧之光,他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赖以产生、确立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石,它直接影响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D.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康德—人非工具

课件展示:出示康德的图像。

课堂设问:阅读本目内容,找出康德的主要观点以及他的历史地位。

三、追寻启蒙之果

过渡:起源于英国的启蒙运动在法国大大发展之后,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德意志也诞生了一位名叫康德伟大思想家。同学们阅读教材,看他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又有何重大成就?

1、展示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兴起:英国

(17世纪)

霍布斯

洛克

发展:法国

(18世纪)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百科全书派

扩展:欧洲(德意志,康德)

2、启蒙运动的影响

过渡:这场思想的启蒙运动,她确实领导着全世界的人们走进了一个理性时代,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的进步与发展。因此,18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欧洲。伏尔泰“天赋人权”的口号一出,便如暴风雨般刮遍了大西洋两岸。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场惊天动地的美国独立战争,孕育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而在欧洲,它引发了一场为“自由平等”而战的法国大革命;200年后,这句话更由孙中山先生传到了中国,惊醒了我们这头古老的东方睡狮!

◎思考感悟

2.归纳启蒙运动中提出的主要学说及其继承发展关系.

学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

继承发展关系:(1)社会契约论:①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来自契约,君权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人民不可违反契约,君主权力无限; ②洛克发展了契约论,认为契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 ③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撕毁契约,人民有权推翻他建立新的契约。(2)三权分立学说: ①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国家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属于国王。②孟德斯鸠将三权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立法权属于人民,司法独立,行政权属于君主;指出三者之间“制约和平衡”,相互独立,互相监督。(3)人民

主权论:卢梭提倡人民主权论,认为人民有权修改和废除契约,任何人不能违反公共意志。(4)天赋人权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共有,认为人生来有生命,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力。

自主测评

1.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D.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2.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是否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是否反封建

③有无对未来社会的政治设想④是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3.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封建特权②反对专制王权③主张实行法治④倡导人文主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主权在于人民

B. 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论

5.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

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7.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8.阅读下列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回答:

(1)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资产阶级力量自然科学资产阶级封建第二次理性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专制王

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最基本封建落后君主专制臣民财产利维坦君主立宪制天主教会罗马教皇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和平衡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封建王权百科全书科学理性法国启蒙运动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思想上理论上法国大革命中国日本

1.解析:D 联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判断。

2.解析:C ①②是二者在背景和性质上的相似点;③④为启蒙运动特有的内容和影响。

3.解析:B ④项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

4.解析:C 材料中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的,尤其是在法律面前。

5.解析:C 伏尔泰的做法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作为其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6.解析:A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是启蒙运动,其他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涉及这个方面,故排除③。其他三项是共同作用。

7.解析:B材料表达的观点是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力推翻强暴统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8.参考答案:

(1)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并不是个人的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来决策和立法,是不可能的空想的。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7课 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内容;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认识其性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得斯鸠、卢梭等人观点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推进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 什么是启蒙?“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17课 诗歌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名题分解 (备注:无。) 1.(2011年北京卷,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 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考点】近现代世界文学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理解。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选B项。【答案】B 1.(2011年浙江文综,23)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 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组合类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答案】B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试题 必修三模块综合 1.(2011年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 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17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发展(文科) 【内容标准】了解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 【课前自学】 一、(旧)三民主义 (一)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政治:(1)鸦片战争后,不断加深;19世纪末,中国面临危机(2)无情的现实面前,方案屡屡碰壁,以为代表的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孙中山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二)概况: 1、提出:(1)年,孙中山等人在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同盟会纲领:“、、、”。 (2)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支持的。(2)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推翻,建立。(3)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现有地价归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所有,由国民共享。 (三)评价:1、性质: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积极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上的利益和要求; (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和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新三民主义 (一)背景:1、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孙中山捍卫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使他认识到救国必须。 2、的胜利,使处于彷徨和苦闷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3、和的帮助 (二)概况: 1、提出:年1月,中国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一为自求解放;二为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所共有,凡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的政策。 (三)评价:1、性质:比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范畴。 2、积极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反对,这成为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课中研学】 1、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 启蒙运动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课《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先贤祠图片。 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讲述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课件1—6) 什么是启蒙?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7课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2、过程与方法 1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 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课: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鞘澜缰穆糜纬鞘校グ屠璧挠慰臀薏槐灰蛔湍罘ü访说氖サ睢认挽羲鸷场9牌拥慕ㄖê竦奈幕瘴В欠驳氖录#拥醋爬凑饫锊喂鄣拿恳桓鋈恕V?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就位列其中。 17、18世纪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1、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基于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 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7、18世纪,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这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第七课 启蒙运动教案

第七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1. 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与个性的认识; 3. 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 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 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讲述、比较法和应用史料分析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史实的比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分钟)(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当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些思想家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于是一场思想上的启蒙运动兴起。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试讲人:刘燕 一、教学理念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在文化的讲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框是在接着上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后,接着叙述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鉴于试讲时间为10分钟,所以基本只能讲完这一目题中的文学艺术。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二上的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①识记文学艺术作用和特点; ②理解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能力:结合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演示、讨论、讲 授等方法,并设置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 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文化赤字现象。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难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 六、学法和教法分析 ①学法:讨论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的参与,在“交流讨论”“欣赏感悟”等环节中充分地让学生动脑、动口,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②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研讨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展示 八、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FLASH 动画《中国文化宣传片》,将学生分组(1、2排为第一组,3、4排为第二组,依次类推),请同学看完视频以后找出其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每组接龙游戏。 其中的中国元素:贾宝玉、毛笔字、算盘、大熊猫、象棋、太极八卦图、松树、毛笔、中华砚、脸谱、中国结、三国演义、莲花、茶、《西游记》……师:短短的两分钟视频中就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元素,可见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的太极八卦图是属于哲学内容,中国人赋予了松树和莲花的道德内容,除了哲学和道德,中华文化还包括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由此我们便可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书上66页的内容。 进行新课: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的作用 展示吴承恩《西游记》的图片: 师:视频最后是一只猴子去取定海神针,这出自哪部小说呢?

第7课_启蒙运动_教案正式

第7课启蒙运动 昌都一高姜新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

高一历史必修3《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启蒙运动”、“理性”两个概念;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英、法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扩展及影响。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巩固和形成对历史学科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基本技能。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形成搜集、处理、整合信息以及与人合作的社会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关于“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以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区别和联系”这两个重点问题。先为学生提供些情境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2)关于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的基本思想观点。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再通过课堂提问,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2)在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启蒙思想家的经历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二)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点: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五)课前准备: 师: 生:收集、整理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幻灯片,教师提问。 师: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们经常被引用“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大家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生:伏尔泰。 师:对,他就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这句话表明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生:天赋人权、言论和思想自由、人人平等。 师:这些思想都体现启蒙运动的精神,也成为了18世纪时代的象征,所以人们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时代”。

历史必修三第17课笔记

第17课毛泽东思想 教师:刘娟老师笔记版本:YF版笔者:佚名(该课笔记仅供参考)一.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含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现实需要:近代救国探索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个人转变: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发端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等文章主要内容: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 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意义: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初步形成 革命实际: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接连失败,“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实 际。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 争》-1928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主要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意义: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形成成熟 革命实际: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在分析中 国国情的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进程 文章:《论持久战》-1938年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内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

第7课启蒙运动学案打印

第'课 启蒑运动学案 【臢主学习】 一.理性时?的到来 1、晡件:思惣:错误!W_S____运动的推动。 禐孆:错误!____O 叔得很大菛展,科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焲界的奥秘?人们有了晔多的自信。 繏济2?? eq \g\!c(?,3(U_W___的发展。 阶级:斐兴错误!______要求摆脱封廲丑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愻望日益弸烈。 2、性质?襾欧襄产将阶纣以理性主三串楤器屑帀的双对○ 5[__]L 和错误!__]___束缚的斗争。 3、辇程:?l 7_S[_[W_,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怍想。18丒纪中叶,在错误!_______皀错误!^_____囱 家法国,日盈崛起的新兴资?阶级对封建专刴糟治和○ 10__W^___展开了激烈斗争。 4、核心2理怇主义——人自己思考?运用臠己的智劚去认识、判断和理裣事剩的胝劚 启蒙思想家 们不满足于对○ 11__W___的尊重,要求获得错误!_]___]_的解搾,进一步勑屔了错误!_W ____W 。他们吢妚一倇外在权威,认为値断昭非的唫一标准只有人膪己的○ 14______Y ―。 5、内容:启蒑思想家们呼唤用○1 __^_WW_的阳光驱散现妞的黐暖,劂力枀建一上民主丆 ??(eq \ \ c(╊,06)_W]__瘄美好时?。他仌猛瀈抨凳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厍对?制咈愘昧,提倡秐学 错误!_____和错误!____。 5、内容:启蒑思想家们呼唤用○1 __^_WW_的阳光驱散现妞的黐暖,劂力枀建一上民主丆 ??(eq \ \ c(╊,06)_W]__瘄美好时?。他仌猛瀈抨凳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厍对?制咈愘昧,提倡秐学 错误! _____和○ 18____。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猛烈抨击○ 19_______;反对君主专制,提倡○20_______;提倡○21“_______”,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 22“_______”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 23_______,立法权和○24_______应当分属于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 25_______的体现。他的学说否定了○26______________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 27“________”和○28“________”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德国康德的思想: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独立思考,○ 29_______。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 30_______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坚持人要○31_______,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32______范围之内。 2、影响:是一次空前的○33_______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传播了○ 34_______思想。 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难突破】 一、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不同点(1)时代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2)基本思想不同:文艺复兴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针对天主教会以神为中心,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思想,强调“人性”,主要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歌颂人生的价值和提倡人的尊严,所追求的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现世幸福。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主张的核心是反对封建制度,斗争的目的既要消灭专制王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17

人教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 广东省韶关北江中学语文科组朱智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 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 (五)教学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请大家想象老师讲的故事的画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

老眼浑浊、蓬头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这位老人,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位老人,才华横溢,“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位老人,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大家应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1)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曾经学过的杜甫的作品,介绍杜甫的生平。 (《春望》、《望月》、《春夜喜雨》、《绝句》) (2)老师补充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写作特点: (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 一生穷困潦倒,饱经忧患。诗歌全面、真实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民生疾苦——“诗史”、“诗圣”; 诗风:沉郁顿挫。) 2、背景交代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联系解题 联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义——重阳节,登高祈寿,怀念亲人,思念家乡,抒发感情。

第7课启蒙运动课件

第7课启蒙运动 ⑴理性时代的到来; ⑵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⑶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⑴知道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⑵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⑶认同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认识到进步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⑴政治:随着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封建专制统 治日益加强; ⑵经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 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⑶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始打破人类理性的枷锁; 近代科学的兴起证明了人类理性的力量。 2.过程:兴起:17世纪英国 高潮:18世纪法国 扩展:欧洲大陆 3.内容:教材P30

专制王权民主 反宗教神权追自由 对贵族特权求平等 愚昧迷信科学 一“用”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主义(旗帜) 二“批”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象) 三“追”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目标-资产阶级的理想社会) 四“灭”消灭封建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教会权威 (任务) 二、主要启蒙思想家 (见学案)

主要启蒙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三、历史作用:(见学案)

【小结】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政治革命性质。 图文解读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将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2)从涉及的领域看,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指导思想上看,从人性发展到理性。 (5)从内容主张看,从追求个性解放到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与内在联系

第7课 启蒙运动的兴起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3、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这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

第7课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巴黎,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的心灵。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讲授新课】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3)经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阶级: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 (5)政治: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主要内容及性质: (1)内容:①宣扬“理性”(核心思想)——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②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③反对专制和愚昧;④追求理性、民主、科学、自由 (2)性质:是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主要学说:⑴“社会契约”论;⑵“人民主权”说;⑶“天赋人权”观念;⑷“君主立宪”理论;⑸“三权分立”学说。 4.涉及地区:⑴起源:17世纪的英国、荷兰;⑵发展:18世纪的法国(运动高潮所在地) ⑶影响:欧洲;⑷波及:18-20世纪的世界(如中国、日本) (二)、英国启蒙运动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学生)

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 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 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 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 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 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 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 ....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 ,保持“国为重, .... 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 ”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 ...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 ,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

人教版必修3: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必修3: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习的弱点和盲点。因此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讲清基本史实,阐释基本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再结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力求对概念理解透彻,并能灵活运用。以图示法演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性质与核心内容;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 (2)技能:理性时代兴起的原因;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主张的分析归纳;启蒙运动核心内容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所涉及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探究其主要思想家的观点及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理性主义时代到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启蒙运动的出现是与当时欧洲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的观点。 (2)通过学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献身于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追

第7课 启蒙运动 教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推荐》第7课启蒙运动0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01——启蒙运动 一、单选题(共90 分) 1.卢梭认为,政治自产生以来就具有不道德性。在谈到如何拯救这种堕落的政治时,他声称, 社会契约这种器械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出在操纵器械的手上。卢梭 A.强调社会契约并不能维护自由 B.否定人类政治社会形成的积极意义 C.主张用公民契约代替臣民契约 D.强调社会契约形成后必须保持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重视社会契约,强调政治的关键在于操纵社会契约的人,即强调社会契约的核心是人民主权,C项正确;卢梭认可社会契约的作用,A项错误;否定政治的积极意义与卢梭反对以道德标准衡量政治不符,B项错误;关注社会契约的操纵者与强调社会契约的稳定性不符,D项错误。 2.卢梭认为,普遍意志所作的决定,永远不可能是错的,因为普遍意志是以计算票数来决定 的,因而永远是少数人持异议。对少数人实行强制,这种强制根本就不是强制,而是自由。这一主张 A.肯定了公共意志的约束性 B.否定了天赋人权的理论 C.阐述了自由主义基本内涵 D.论证了集体与个人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卢梭认为普遍意志代表的是多数人的主张,因此其决定具有普遍的约束性,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天赋人权的理论,排除B;材料中没有关于自由主义内涵的阐述,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材料主旨是普遍意志约束性的合理论证,而非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排除。 3.18世纪初,西方大部分国家都有了“日报”、“杂志”等新型传媒形式;与此同时,法德 等国涌现出大量的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很多地方出现了“阅读会所”。这些现象 A.主要目的是解决文化扫盲问题 B.是工业革命开启的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