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社会工作过程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4、2013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
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任何社会工作的开展都是社会工作者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
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价值对社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助人活动[南京理工2011年研]答:助人活动是指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助人活动(helping)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
3.专业关系[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
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色联系。
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国外有学者认为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一种媒介物,案主可以通过这种媒介做出某种选择,决定是否及如何接受帮助。
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331 社会工作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学基础知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二、考查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社会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社会工作理论
五、社会工作研究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一、社会学对象与功能
二、社会
三、人的社会化
四、社会互动
五、社会群体
六、社会组织
七、社会制度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九、社区
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十一、社会问题
十二、越轨与社会控制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顾东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版。
2.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简答题)【圣才出品】二、简答题1.请简述什么是“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研)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是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对社会角色的一种划分。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区分是相对的,很多看似是自致性的角色,也往往受到先赋因素的影响。
(1)先赋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比如人的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就属于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是个人后天社会行为的基础,无法随意更改。
一般说来,在相对封闭、流动性较低的社会中,很多社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先赋角色。
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贵族的孩子生下来就是贵族,而奴隶的孩子则永远是奴隶。
(2)自致角色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靠人们的后天努力而获得的,这显示了社会的进步。
2.请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首都经贸大学2018年研)答: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集中体现“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模式上,对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具体如下:(1)经济地位分层。
韦伯也把根据经济因素划分的地位群体叫做阶级,认为阶级是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群。
也就是说,划分阶级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场购买力”,而阶级差别主要是货币量的差别,这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不同的。
(2)声誉地位分层。
声誉地位是由社会公认的评价体系确定的,社会的评价从褒扬到贬低构成了高低有序的阶梯,声誉地位即指人们在这一阶梯中所处的位置。
影响人们声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出身门第(身份)、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样式。
声誉地位与“同类意识”的产生有密切联系,它必须经由主观评判的方式来确定。
目 录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与管理考研真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一、概念题
1.寻解疗法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赋权
4.理性情绪疗法
二、简答
1.依恋理论是什么?
2.其与传统精神心理分析有啥区别。
3.自恋理论的基本假设。
4.健康自恋与不健康自恋有什么区别。
三、论述
1.伦理困境。
2.社工角色。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
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
一、名词解释
1.危机干预
2.社会工作咨询
3.增能
4.社区社会工作
5.成长小组
二、简答题
1.简述对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之一的“案主自决”的涵义的理解。
2.简述社会工作模式中优势视角的运用及可能存在的缺陷。
3.简述叙事治理模式的理论特点及处置原则。
4.简述人本中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三、论述题
1.联系社会工作实务,论述社会工作价值的冲突及表现。
2.论述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的本土化建构及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社会群体一、名词解释1.社会群体[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群体又称社会团体,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②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明确的成员关系;②有持续的相互交往;③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④有一定的分工协作;⑤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2.非正式群体[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
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参照群体[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参照群体是指某些成员用作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的群体,这些成员通过参照群体来认知、评价所属群体,并由此影响到其对所属群体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成员自身的价值观,削弱或者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
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
4.社会初级群体[华东理工2011年研]相关试题:初级群体[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
此外,还包括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二、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有什么功能?答:(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2)社会网络的功能①社会资源获取功能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