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铸造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7
电机壳体加工工艺电机壳体是电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加工工艺对电机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电机壳体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材料选择电机壳体的材料一般选择铝合金、钢板或铸铁等,具体选择应根据电机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铝合金轻质、强度高、导热性好,适用于高速电机和高温环境;钢板强度高、韧性好,适用于大功率电机和恶劣环境;铸铁耐热、耐腐蚀、密度大,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腐蚀性强的环境。
二、加工工艺流程电机壳体的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材料切割:根据电机壳体的尺寸和形状,将材料进行切割,得到初步的壳体零件。
2. 加工成型:对初步的壳体零件进行加工成型,包括钻孔、铣削、车削、刨削、磨削和冲压等工艺,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3. 表面处理:对加工成型后的电机壳体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喷涂、电镀、阳极氧化、喷砂和抛光等工艺,以提高壳体的耐腐蚀性、美观性和质感。
4. 检验装配:对加工好的电机壳体进行检验,包括尺寸检查、外观检查和功能测试等,以确保电机壳体的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装配。
三、注意事项在电机壳体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加工精度:电机壳体的加工精度对电机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保证加工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2. 表面处理:电机壳体的表面处理应根据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以确保壳体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3. 检验装配:电机壳体的检验和装配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以保证电机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安全生产:在电机壳体的加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生产环境的卫生。
电机壳体的加工工艺是电机制造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电机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
应根据电机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等因素来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流程,确保电机壳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动机壳压铸成型工艺及优势分析电动机壳是电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
电动机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在生产制造方面,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可以
有效提高电动机壳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将对电动机壳压铸成
型工艺及其优势进行分析。
一、压铸成型工艺
压铸是一种通过在高压下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的工
艺方法。
在电动机壳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可以使电动机
壳的表面光滑,尺寸精确,密度高,耐腐蚀性能好,耐磨性强,提高
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外观。
二、优势分析
1. 生产效率高: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可以一次性完成电动机壳的成型,避免了传统的焊接和加工工艺,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
2. 产品质量优秀:压铸工艺可以确保电动机壳的尺寸精确,密度高,表面光滑,无气孔和夹渣等缺陷,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3. 节约材料:压铸成型工艺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因为金属材料
在高压下被挤压成型,不同于传统的切割和锻造过程,可以有效降低
材料损耗。
4. 成型自由度高:采用压铸成型工艺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结构多
样的电动机壳,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设计灵活性和生
产适应性。
5. 环保节能:压铸成型工艺中不需要使用胶水等粘接剂,减少了有
害气体的排放,并且能够循环利用金属材料,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
污染。
综上所述,电动机壳压铸成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优秀、节约材料、成型自由度高和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
在电动机制造行业中,采用压铸成型工艺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技术的发展完善,计算机在铸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它可以在不进行实际浇注的情况下,模拟铸造的充型、凝固、传热、应力场、微观组织分布、缩孔及缩松的形成等过程,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于铸造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中,首先用高级绘图软件UG实现电机圆筒外壳的三维实体造型,并导出*.stl格式的文件;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nyCasting,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参数设置,选择优化的网格剖分数量,完成对铸件的前处理后,开始模拟电机外壳铸造的整个过程。
最后输出结果并对其分析。
本文着重分析了充型、凝固过程,及其速度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高级绘图软件对三维实体造型的设计,这是数值模拟的前期准备阶段。
绘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模拟结果。
(2)Anycasting软件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铸件的实际状况,预测可能产生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缺陷的部位。
(3)对电机圆筒外壳铸件解剖和宏观观察,结果显示边缘处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缩孔,缩松缺陷,但缺陷较少,说明这个设计工艺较为合理。
关键词:三维实体造型,数值模拟,充型I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ng technology, the compute was applied to the casting field more and mo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can simulat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mold filling, the solidification, the conduct heat, the stress fiel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organization and the shrinkage cavity and so on in the casting without experiencing practical molding, and improve greatly the yield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the compute technology has become important meanings in casting production.In this thesis, firstly,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should be achieved by the advanced graphics software UG and then export it the *.stl file format. Secondly, carry out a series of parameter settings and select the optimal number of mesh using software "Anycasting". Thirdly,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e-casting, this paper starts to investigate the whole simulative process of casting. Besid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hanging of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The main research work and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1.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should be achieved by the advanced graphics software UG which is the pre-preparation phase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mold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2.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illing and solidification process can reflect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casting, and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foundry defect and its position in the cast product.3. The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of motor shell was sectioned and observed macroscop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on of shrinkage porosity defects was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casting. But It was found that that the trend of shrinkage porosity defects increased slightly which shows that This process is reasonable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filling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引言 (1)1.1Unigraphics 介绍 (1)1.2两种铸造模拟软件介绍 (2)1.2.1 Anycasting软件 (2)1.2.2 ProCAST软件 (3)1.3铸件充型凝固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6)1.4本文研究内容 (7)第二章电机圆筒外壳三维实体造型 (8)2.1电机外壳铸造工艺设计 (8)2.1.1工艺方案的分析 (8)2.1.2浇口设计 (8)2.1.3冒口设计 (9)2.2电机圆筒外壳造型特点及三维实体造型方法 (9)2.3电机圆筒外壳的绘制 (9)2.4 STL文件的导出 (15)第三章电机圆筒外壳铸造工艺数值模拟 (16)3.1电机外壳的实体造型 (16)3.2数值模拟前处理 (16)3.2.1仿真铸件的有限差分网格划分 (16)3.2.2设定铸造工艺参数 (18)3.3运行求解 (20)第四章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22)4.1充型过程 (22)4.2铸件凝固过程 (26)4.3传感器输出曲线及分析 (31)III第五章结论 (40)参考文献 (41)致谢 (43)IV第一章引言1.1Unigraphics 介绍Unigraphics(简称UG)最早应用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1997年10月将微机版的Solid Edge软件统一到Parasolid平台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级集成系统。
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制造风电机壳体大型铸件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制造风电机壳体大型铸件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推广。
在风力发电系统中,风电机壳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刚性和密封性能,还要能够承受长期的风力冲击和恶劣环境的侵蚀。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先进快速铸造技术成为制造风电机壳体大型铸件的关键。
先进快速铸造技术是指通过数值模拟、快速凝固、方向凝固、温控技术等手段,实现铸件形状复杂、壁厚薄、杂质少、性能均匀的高质量铸造。
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可以减少生产周期。
传统的铸造工艺中,需要制作砂型、砌砖、浇筑、待冷却等多个步骤,时间耗费较长。
而采用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提前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工艺参数,从而缩短制造周期。
其次,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可以提高铸件质量。
传统工艺中,由于受砂型质量、浇注温度等因素影响,常会出现铸件缺陷,如气孔、夹杂等。
而先进快速铸造技术通过优化浇注系统、控制凝固过程,使铸件凝固均匀,减少杂质的生成,提高铸件的强度和密封性能。
再次,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
在传统的铸造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品率和废铁量,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
而先进快速铸造技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降低废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先进快速铸造技术对环境友好。
传统工艺过程中,常伴随着大量的铸造废品和废气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而先进快速铸造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温控技术,能够优化铸造过程,减少废品率和废气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在制造风电机壳体大型铸件中,先进快速铸造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随着先进快速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在未来,风电机壳体铸件的制造工艺将会进一步提升,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动机壳压铸成型是电机制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
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压铸成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
一些问题,如气孔、缩村、熔模等,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本文将针对
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
电机制造业提供参考。
一、气孔问题
气孔是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气体受熔
融金属阻挡而无法完全排出所致。
造成气孔的原因主要有:金属液中
气体太多;模具设计不合理等。
解决气孔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金属液
处理工艺、改进模具结构、提高铸造温度等。
二、缩村问题
缩村是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常见的表面缺陷问题,主要是由于熔模
速度过快、金属液冷却迅速导致。
缩村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提高金属液
温度、减缓注射速度、优化热处理工艺等方面入手。
三、熔模问题
熔模是指铸造过程中的熔化模具物质,常常会产生气体或产生滴渣,导致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的质量问题。
解决熔模问题的方法包括优化
模具设计、调整熔化模具温度、减少熔模量等。
综上所述,电动机壳压铸成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气孔、缩村、熔模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技术、完善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以确保电动机壳压铸成型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解决方法能为电机制造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126AUTO TIME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 | 制造与工艺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机壳的工艺优化1 引言在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汽车技术不断升级,这给我们的新能源特别是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会。
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电气外壳是一种具有高强度、低成本等特点的新型汽车用铝合金电气外壳。
而铝合金因其众多的优势,在工业中被广泛的使用,它不仅拥有优良的拉伸强度、塑性和韧性,而且还具备很高的经济性和很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形状复杂的机械部件。
2 铝合金电机壳的特点与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应用优势2.1 铝合金电机壳的特点铝电机壳具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性:铝电机壳的加工技术要求高,机壳与端盖的同心程度不高;底板,电磁立波减振效果不佳。
由于上述两个特性,使得铝合金电动机的噪音很大,为高品质的产品的制作和制作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
这两个优点中,最重要的是铝合金电机机壳和端盖的同心度差,导致铝合金电机壳电机转子产生机械不平衡,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引起较大的噪声[1]。
这一问题必须从铝合金外壳的制造过程来解决。
2.2 铝合金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应用优势在整车中,总质量超过30%的车辆,因此,降低车辆的自重显得尤为重要。
采用铝合金制造的轿车,既减轻了轿车的重量,又不减少了轿车的承载能力。
铝合金的致密、机械强度高、易压缩、易弯曲、导热性好,且其表面的氧化薄膜耐腐蚀,因此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选择。
铝合金的减震效果比钢铁要好很多,在碰撞中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由于其熔点较低,可在较高温度下重新熔炼,且回收率可达到80%以上,因而易于回收。
另外,车辆使用的铝合金有60%都是可回收的,因为它们的特性很容易在高温下被重新熔炼,因此每一吨的铝合金,消耗的能量都会减少90%,消耗的能量也会大大降低[2]。
采用铝合金构造的车体,焊接点较少,装车简便,而且不需要进行生锈。
3 高性能压铸合金技术开发出具有高强韧性能的新一代压铸铝合金,需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在已有的普通铝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二是开发了一种新的铸造用铝合金系统。
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设计随着电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动机端盖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安装在电动机的端面上的罩壳,用于保护电机内部零件,并起到散热的作用。
因此,电动机端盖的质量和精度对于电机的工作效率、运行稳定性和寿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设计是指制造电动机端盖的压铸模具,它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的工具。
压铸模具一般分为下模、上模和压铸系统三个部分。
下模是模架的下部,上面有与电动机端盖一致的凸模;上模是模架的上部,其底部呈凹形,与下模的凸模形成摩擦接触;压铸系统包括喷杆、压铸缸体、注液管和溢流口等等。
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尺寸精确:电动机端盖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把握好尺寸精度是模具设计的重要指标。
2.结构简洁:模具的设计应尽量简洁,方便生产和维护。
模具的各个零部件应能够拆卸和更换,方便进行维修和保养。
3.材料选择:模具的材料应具有高温抗性、耐磨性、抗腐蚀性和导热性等特性。
选用合适的材料是制造高品质、高效率的电动机端盖必不可少的条件。
4.结构合理:模具结构应该尽量合理,以便于决定电动机端盖的形状、尺寸和厚度,同时也减少了生产成本和时间。
设计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压铸工艺:了解电动机端盖的压铸工艺和工艺流程,保证模具的设计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2.模具寿命:模具使用寿命与材料的质量、规格、加工精度等因素有关。
同时,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保养,每次使用后要清洁干净并加以涂油等防腐处理。
3.设计软件: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可以选择使用CAD、UG、ProE等专业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
4.成本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生产用料的成本,以及生产周期和投资回报等因素,从而最终控制好模具的制造成本。
总之,电动机端盖压铸模具设计是电动机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铝合金材料不同铸造工艺对比分析一、重力铸造:铝合金重力铸造是指铝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重力铸造又分为:树脂砂型浇铸、金属型(钢模)浇铸、消失模浇铸等。
现在应用最多的是金属模(钢模)浇铸,其模具采用耐热合金钢制作而成,浇铸出来的铝铸件强度、尺寸、外观等都高于其他铸造工艺的铸件。
重力铸造的铝液一般采用手工倒入浇口,依靠金属液的自重充满型腔、排气、冷却、开模到得到样品,其工艺流程一般为:铝液熔炼、浇料充型、排气、冷却、开模、清产、热处理、加工。
铝合金重力浇铸件的特点为:1、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抛丸后易产生凹坑。
2、铝铸件内部气孔少,可进行热处理。
3、产品致密性低、强度稍差,但延伸率高。
4、模具成本较低,模具使用寿命长。
5、生产效率低,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6、工艺较简单,不适合生产薄壁件。
在产品选择何种工艺生产的时候,主要根据工件的壁厚做选择,产品壁厚大于8mm时,压铸会造成很多的气孔存于壁内,故而壁厚较厚的产品可以选择重力铸造工艺完成。
图.重力鋳造原理图.重力鋳造现场二、低压铸造:低压铸造一般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惰性气体,将压缩气体通入密闭容器(坩埚),作用在保持一定浇注温度的合金液面上,造成密封容器内与型腔内的压力差,使金属液从在较低的压力0.01-0.05MPa下在密闭容器中沿着升液管自下而上流经升液通道、铸型浇口,平稳填充型腔。
待金属液充满型腔之后,增大气压,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液从上而下冷却、结晶、凝固,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有金属液补充。
然后撤掉密闭容器内的压力,让升液管、浇道内还没有凝固的金属液依靠自身重力回落到密闭容器中,完成一个循环。
整个过程的压力、时间、速度、温度等都可控。
与高压铸造相比,所受压力大小不同,液态金属流动方向不同。
图.低压鋳造原理图.低压鋳造原理因为低压铸造充型平稳,液流和气流的方向一致,故气孔、夹渣等缺陷少;组织致密,铸件力学性能高;充型能力强,有利于形成轮廓清晰、表面光洁的铸件,故重要的铝合金铸件常采用低压铸造。
电机制造中的工艺改善与创新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动力源,其制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对整个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电机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工艺改善与创新,以期为电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电机制造工艺的现状当前,电机制造工艺主要包括铸造、锻造、机加工、装配等环节。
这些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机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
然而,在传统的电机制造工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对电机制造工艺进行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工艺改善与创新铸造工艺的改进电机铸造工艺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参数的控制上。
首先,在材料选择方面,应选用高性能、低能耗、环保的无毒害材料。
其次,在工艺参数的控制上,要确保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稳定,以降低铸造缺陷。
锻造工艺的改进锻造工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锻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以及优化锻造工艺参数。
通过采用先进的锻造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锻造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从而降低后续加工成本。
机加工工艺的改进机加工工艺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数控技术的应用和刀具的优化选择。
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刀具的优化选择则可以提高切削性能,降低加工成本。
装配工艺的改进装配工艺的改进主要关注装配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采用高精度的装配设备和技术,可以确保电机装配质量,提高产品可靠性。
电机制造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是提高电机性能、降低成本、减轻环境负担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优化铸造、锻造、机加工和装配等环节,可以实现电机制造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我国电机制造业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推动电机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
以上内容为电机制造工艺改善与创新的部分内容,大约占整篇文章的30%。
后续内容将详细介绍电机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的具体实践案例,以及国内外电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电机制造工艺改进与创新的具体实践案例电机壳体铸造工艺的改进在电机制造过程中,壳体的铸造工艺对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铸铁电机外壳铸造工艺铸铁电机外壳是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铸造是一种常见的制造工艺,铸铁电机外壳的铸造工艺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铸铁电机外壳铸造工艺,并分析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优化方法。
首先,铸铁电机外壳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铸铁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
在选择铸铁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外壳的使用环境和要求,以确定最适合的铸铁材料类型和配比。
其次,铸造工艺中的模具设计对于外壳的成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合理设计的模具能够保证外壳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同时,模具的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也需要特别注意,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除了模具设计,铸造工艺中的浇注温度和速度也是影响外壳质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浇注温度和速度能够保证铸件充分充实,防止气孔和缺陷的产生。
此外,铸造过程中的冷却控制也至关重要,过快或者过慢的冷却速度都会对外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铸铁电机外壳的后处理工艺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外壳需经过去毛刺、打砂、抛丸等工艺,以提高外壳的表面光洁度和完整性。
此外,热处理和表面涂装也可以增强外壳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铸铁电机外壳的铸造工艺涉及到材料选择、模具设计、浇注工艺、冷却控制和后处理工艺等多个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进,可以提高外壳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电机产品对于外壳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铸铁电机外壳铸造工艺中的关键技术和创新方法,为电机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步。
一. 零件的概述:
我所希望铸造的零件是电机的外壳(后壳),其具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
(1)
其基本特征包括:1. 带有通风孔的底板 2 .上方的圆柱形薄壁外壳 3 .用于固定的通孔(四个)。
二. 零件的创建:
1.打开proe,新建一个名为LN的零件模板。
2.用拉伸特征建立零件的底板,底板厚度为16,其草绘如图(2):
(2)
3. 运用倒圆角特征对底板进行倒圆角,R=25;
4. 用拉伸特征建立上方的圆柱薄壳,其高度为60,草绘如图(3):
(3)
5. 用拉伸特征建立螺栓通孔,其高度与圆柱外壳同高,具体尺寸如图(4):
(4)
6. 拉伸特征制作通气孔:
7. 将圆柱形底板去掉一薄层,以减轻零件重量。
三铸造模具的设计:
1. 建立模具模型;
2. 调入名为LN的零件,选择在缺省位置装配零件;
3. 创建工件(自动创建),形状及尺寸如图(5):
(5)
4. 创建分型面:
a.型芯:进入分型面创建模式,先在螺栓通孔中心做中心线和一与侧边面平行的基准面,再选择旋转工具草绘如图:
(6)
之后选择创建的旋转分型面进行镜像,得到四个圆柱分型面;
(7)
b.按住Ctrl键,选择盖的内表面曲面,用复制的方法创建另一个分型面,如图:
(8)
选择复制的分型面用填充的方法将其延伸;
5. 分割体积块:a.选择四个圆柱分型面,进行第一次分型
b.选择填充的分型面,做第二次分型
6. 抽取工件
7. 创建流道和浇口,我选择的是侧流道,如图:
(9)
8. 铸件:
四定位机构及顶出机构:
a.定位机构:用拉伸工具在工件的两对角分别去处一个圆柱形材料
(11)
创建定位销:选择创建——模具基础元件——实体——加材料——拉伸:
(12)
b.创建顶出装置:在下模四个角处开四个通孔,到模具的底面为止:
(13)
创建四个顶杆:
五创建扶手:选择特征——模型元件——实体——加材料,做两个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