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蜗牛生活习惯
蜗牛是一种小巧可爱的生物,它们以缓慢的速度在世界上缓缓前行。
尽管它们
看起来懒散,但蜗牛却有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首先,蜗牛非常注重环境。
它们会选择一个湿润、温暖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栖息地,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蜗牛还会定期清理自己的壳,保持整洁。
这种注重环境的习惯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保持身边的环境整洁。
其次,蜗牛有一种非常有耐心的生活态度。
它们在寻找食物或者前行的过程中,总是缓慢而稳定。
蜗牛的这种生活态度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踏实地前行。
另外,蜗牛对家庭也非常重视。
它们会在自己的栖息地周围留下黏液,以标记
自己的领地。
蜗牛还会在自己的领地里寻找食物,生活。
这种对家庭的重视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我们应该珍惜家庭,为家人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总的来说,蜗牛的生活习惯告诉我们,环境保护、耐心和对家庭的重视是非常
重要的。
让我们向蜗牛学习,过上有规律、有耐心、有爱的生活。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原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蜗牛的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观察蜗牛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二、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1.分组自学课文。
找出介绍蜗牛生活习性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2)蜗牛大部分时间不动,待在壳内睡觉。
那么它们睡觉有什么特点?(3)蜗牛吃食、繁殖和栖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4)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惊?3.练习: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蜗牛背着房子走,()我们不会认为一小时爬行4米太慢。
(2)()蜗牛的视力不好,()它的嗅觉很灵敏。
(3)()蜗牛的牙磨坏了,()会长出新的。
三、感悟蜗牛的“慢条斯理”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2.讨论交流思考题。
3.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问一答,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蜗牛“慢”的特点上来了。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读出疑问与惊讶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1.课文介绍了蜗牛的习性,谁还搜集了有关蜗牛的其他资料?补充介绍资料。
补充介绍:蜗牛除了钙质硬壳以外,全身都是软软的,但它的力气可大呢,能背动比自身重20倍的东西,能移动比自身重210倍的物体呢!2.“蜗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深化理解,练习表达。
五、作业1.选择正确的答案。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注释说明;②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③表示话题转移;④表示语意的递进。
(1)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黏液做的“地毯”。
()(2)观察蜗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们的话。
()2.练笔:观察一种动物,抓住特点写下来。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一种慢慢爬行的软体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蜗牛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喜欢在植物叶片上或者地面上慢慢爬行,寻找食物和适合的栖息地。
蜗牛的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生活。
首先,蜗牛是慢慢爬行的动物。
它们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通常每小时只能爬
行几厘米。
这种慢慢的移动方式使得蜗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食物和适合的栖息地。
然而,正是这种慢慢的移动方式,让蜗牛在生活中显得更加从容和安逸。
其次,蜗牛是一种杂食动物。
它们主要以植物叶片、腐烂的植物和真菌为食,
偶尔也会吃一些腐肉或其他昆虫。
蜗牛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这也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另外,蜗牛还会分泌一种粘液来帮助它们在植物叶片上或者地面上爬行,这种粘液对于蜗牛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蜗牛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和灵活。
最后,蜗牛是一种寿命较长的动物。
一般来说,蜗牛的寿命可以达到5-7年甚
至更长。
这是因为蜗牛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它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来寻找食物和适合的栖息地,同时也不需要担心太多的天敌。
因此,蜗牛的寿命相对较长,这也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着较高的生存率。
总的来说,蜗牛的生活习性虽然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却有着自己独
特的魅力。
它们慢慢爬行、杂食和寿命较长的特点,让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我们可以更加关注和保护这些慢慢爬行的小生命,让它们在自然界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蜗牛生活习性
蜗牛是一种慢慢爬行的软体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
蜗牛喜欢在潮湿
的环境中生活,因为它们的身体是由软壳保护的,需要保持湿润才能生存。
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壳里休息。
蜗牛的饮食习性也非常有趣。
它们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叶子、花朵和
水果为食。
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吃掉自己的粪便,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
蜗牛的繁殖习性也很特别。
它们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也就是说每只蜗牛身上都
同时拥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它们会在潮湿的地方进行交配,然后产下透明的卵,孵化出小蜗牛。
蜗牛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每小时只能爬行几厘米。
但是它们有一种非常神奇
的能力,就是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用来在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轨迹。
这种黏液对于蜗牛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蜗牛在移动时更容易地爬行,也可以在寻找伴侣时留下信息。
总的来说,蜗牛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
它们慢慢爬行,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以植物为食,雌雄同体繁殖,以及分泌黏液留下自己的轨迹。
这些独特的习性使得蜗牛成为了大自然中一种非常特别的生物。
蜗牛阅读理解嘿,大家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那慢悠悠的小家伙——蜗牛。
你别看它背着个大壳子,走起路来慢得能急死人,可它呀,有它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让人不得不佩服。
想象一下,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嫩绿的叶尖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
就在这宁静的小世界里,蜗牛老兄慢悠悠地从它的“小别墅”里探出头来,开始了它一天的“旅行”。
说实话,我瞅着它那慢条斯理的样子,心里头就直痒痒,想着要是我也能有它那份淡定,估计啥事儿都不带急的。
蜗牛的壳啊,简直就是它的“移动家园”,走到哪儿背到哪儿,风雨无阻。
小时候我还纳闷呢,这家伙咋就不怕累呢?后来才知道,这壳不仅是它的避风港,还是它的保护伞,遇到危险就缩进去,安全得很。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
”蜗牛这壳,不就是它的“千金”嘛!说起来,蜗牛这家伙还挺有“毅力”的。
你瞧它,爬一步,歇一会儿,再爬一步,再歇一会儿……就这么一点一点,向着目标前进。
有时候我看着都着急,心想:“快点啊,蜗牛兄,时间不等人啊!”可它呢,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仿佛在说:“急啥呀,慢工出细活嘛!”这话听着简单,但细品起来,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咱们做人做事,不也得有点蜗牛的精神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而且啊,蜗牛还是个“吃货”呢!别看它身子小,胃口可不小。
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都是它的最爱。
吃起东西来,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仿佛是在品尝什么山珍海味似的。
我有时候就想,这蜗牛要是有了味觉,估计能成个美食家呢!最神奇的是,蜗牛还会“玩失踪”。
一到下雨天,它们就集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时候我还以为它们被雨水冲走了呢,后来才知道,它们这是躲到自己的壳里,享受“雨水浴”去了。
这雨啊,对蜗牛来说,就像是天然的保湿霜,让它们的小皮肤更加滋润光滑。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这蜗牛的生活,还真是挺有情趣的嘛!总之啊,蜗牛虽小,但它的生活却充满了乐趣和智慧。
它教会了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特征与生活习性,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加深对蜗牛的了解。
3、学习运用“自述”的形式对蜗牛的某一生活习性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4、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课文内容,完成表格,了解蜗牛的牲及生活习性。
2、在语段的对比﹑模仿中,学会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享法,激励法,自我创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诗歌,紧扣课题重点,引入1、学生欣赏儿歌,找出儿歌的主人公就是“蜗牛”教师板书蜗牛然后说说蜗牛的外形特点,出示图片,观察。
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找出图片中错误的地方。
2、别看蜗牛只是小小的动物,可也是要过日子,要生活的。
你知道它是怎样生活的吗?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语形容(板书,慢条斯理)。
释词,用“慢条斯理”说话.(板书:生活。
)二、朗读课文,感悟“慢条斯理”师:蜗牛到底有多“慢条斯理”呢?请认真听教师朗读。
1、学生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师板书:爬行2、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问一答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蜗牛的“慢”的特点上来了。
)3、你们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段吧。
三、小组合作,探究生活习性。
师:蜗牛这样慢条斯理,可仍然要生活,就像人一样,衣食住行不可或缺。
那么蜗牛的生活是不是也多方面的,请大家自读文章其余的段落。
生交流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运动睡觉吃食繁殖栖息)师:小小蜗牛,生活起来还真是一丝不苟啊!一起去详细探究一下吧,有没有兴趣?(教师课件出示表格)师:请同学们4人为1个小组,完成手中的表格,可随机完成三个方面(时间多余的话再做其余方面的探究).生完成表格(放歌曲《蜗牛与黄丽鸟》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分享。
四、模仿语段,共同创作“自述”1、师:这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通俗易懂。
1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
课文介绍了蜗牛爬行、睡觉、吃食、繁殖和栖息等方面的习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好观察,孩子都喜欢,有些甚至捉过蜗牛玩儿,有一些关于蜗牛的感性经验,对课文的学习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将更准确、更全面。
课文知识性强,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并学习表达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行动,如果有条件,可让学生搜集蜗牛的有关资料。
二、理解内容猜谜揭题:猜谜语是儿童很喜欢的一项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采取猜谜语揭示课题。
先组织学生猜谜语:“一头小牛黑溜溜,无角无尾不拉犁,背着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这则谜语的谜面对蜗牛的名字、身体特点和行动特点都有所体现。
课后的两道思考题紧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理解课文的内容可根据这两道思考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二是感悟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语言浅显易懂,应尽量让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的特点。
拓展延伸:课文中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但并不完全,可让学生补充介绍观察所得和搜集的资料,使他们对蜗牛的了解更全面、更详细。
可让学生改变人称,以蜗牛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
既让学生对蜗牛这种动物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材料的能力。
三、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学生会认“泌、刃、灼、盹、嗅、卵、孵”7个生字,要注意提醒学生“泌”的声母是“”,不是“b”。
“灼”的声母是翘舌音“zh”,不是平舌音“z”。
蜗牛的课借物抒情作文题冈
哎呀,蜗牛的课题可真是让人头疼,不过也挺有意思的。
就是借物抒情,啊,不就是跟蜗牛有关的吗?咱们小时候捡过蜗牛,放在手心里看它慢慢爬,那感觉挺特别的。
现在想来,蜗牛也挺有哲理的,那慢条斯理的生活态度,简直就是生活哲学的化身啊!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口看见一个小朋友在跟他妈妈讲蜗牛的事情。
小家伙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说蜗牛慢慢爬不累,要是人也能这样就好了。
哈哈,这小盆友的想法挺有意思的,要是人生能像蜗牛那样慢悠悠的,也不会老是那么忙乱了。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在公园里散步,突然看见一个大叔在那边捡拾蜗牛壳。
我好奇地问他在干嘛,他笑笑说,这些蜗牛壳可以用来做装饰品,还可以送给朋友当礼物呢,很有创意吧!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挺新奇的,原来蜗牛连壳都有用处。
还有就是,有一回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讲的是一个大叔养了一群蜗牛,结果每天都要给它们按摩,说是让它们更健康。
我当时就笑了,这大叔也太有心了吧,连蜗牛都要按摩,要是我养的话估计会宠坏了它们。
不过,话说回来,蜗牛的确是有它们独特的魅力。
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悠闲自得,一点都不急功近利。
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学学蜗牛,别老是那么焦虑,慢慢来,也许会发现生活的更多乐趣。
总之,蜗牛虽小,却能引起人们不少的共鸣。
它们那慢条斯理的生活态度,也许正是我们忙碌生活中所需要的那份平静和从容。
所以啊,不妨偶尔停下来,看看蜗牛,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蝴蝶的简介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类美丽的昆虫——蝴蝶,它们挥动两对色彩艳丽的大翅膀,飞翔在树林、草丛鲜花中,为大自然平添了美色。
人们喜爱它,研究它,并不断地探索着它们的生活奥秘。
蝴蝶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南自赤道,北至北极圈内都有它们的踪迹。
蝴蝶的成虫,对自然界不但没有害处,还有不少种类能够传播花粉。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展开有30cm,产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所罗门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他的名字叫大鸟翼蝶。
世界上最小的蝴蝶是蓝灰蝶,翅展仅1.3cm,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有采集记录。
我国的帕米尔高原最高处有7000多米,登山健儿曾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冰川裂缝里看到过一种紫酱色的小灰蝶。
而在北纬83度的地方,已是北极圈内,距离北极中心只有700多千米。
这里气候严寒,在仍能看见有灰蝴蝶在那里飞舞。
飞行最远的蝴蝶是一种叫君主斑蝶的蝴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数百万计地从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东部山区飞到墨西哥城以西二百公里处的“蝴蝶谷”这段距离五千多千米。
翼振最慢的蝴蝶是金凤蝶,蝴蝶翅膀震动的次数叫翼振。
大部分的蝴蝶每分钟振动460~636次,但金凤蝶每分钟仅振动300次,平均每秒钟振动5次。
一般动物都是用嘴来判断食物的滋味,然而蝴蝶的味觉器官却长在脚上。
蝴蝶有一对明亮放光的复眼,是由一万五千多只小眼睛组成的。
他们都呈六角形的楔状,上面大,下面尖,每只小眼睛的侧面都是互相紧密贴在一起的。
大多数蝴蝶是单独过夜的,但也有一些斑蝶喜爱集群栖息。
不同品种的蝴蝶有不同的睡觉地方:朴喙蝶喜欢在枯枝的梢头安睡;桔凤蝶多半在植物叶下栖息;丝网蛱蝶则睡在悬崖峭壁上;很多眼蝶干脆就伏在草地上。
【五年级】有趣的蜗牛观察大自然作文500字五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观察过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的生物呢?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观察大自然中的有趣生物——蜗牛。
在平日里,大家可能都见过蜗牛,它们的外形常常是一个圆润的壳,外表呈现着各种漂亮的颜色。
我在自家的花园里就经常能看到各种蜗牛在缓慢地爬行。
对于这些小动物,我一直觉得很有趣,于是决定通过观察,来更深入了解它们。
蜗牛平时主要以吃叶子为食,它们在夜晚活动,白天则躲在壳里避光。
我决定每晚在花园里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它们到底是怎样的生活方式。
第一次观察蜗牛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在花园里,我悄悄地走到蜗牛经常出没的地方,仔细地观察着。
终于,在一片叶子上,我发现了一只呈现出亮黄色和棕色相间的蜗牛。
它正悠闲地吃着叶子,非常安静而祥和。
每次吃完一片叶子,它会慢慢地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再继续前行。
我看着它那慢条斯理的动作,不由得心生敬畏。
原来,平时我们看到的蜗牛动作虽慢,却是那么地有条不紊。
第二次观察是在一个大雨过后的清晨。
雨后的花园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此时的蜗牛也显得格外鲜亮。
我发现,它们也在悠闲地爬行,似乎这样的清晨是它们很喜欢的时刻。
它们的壳上沾满了水珠,闪着斑斓的光芒,简直就像是华丽的宝石一样。
我想,或许是雨水把它们的家园也点缀得更加美丽了吧。
第三次观察是在我们学校的庭院里。
我特意在学校周围转了一圈,发现了一些不同种类的蜗牛。
有的是大的,有的是小的,有的壳呈现出棕色,有些却呈现出金黄色。
我从来没想到,原来蜗牛的种类这么多,而它们也都在这个小小的校园里和平共处,这真是让人感到欢喜。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对蜗牛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它们在大自然中也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美好。
即使它们的动作缓慢,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惊喜。
它们或许是世界上最不起眼的生物之一,但它们也是大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是同样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保护的。
通过这次观察,我不仅了解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还增加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珍惜。
蜗牛生活习性
蜗牛,是一种慢慢爬行的软体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因此而被人们所熟知。
蜗牛的生活习性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首先,蜗牛是夜行动物,它们在夜间活动的时候会更加活跃。
白天的时候,蜗
牛通常会躲藏在树叶或者石头下面,以避免日光的直射。
而到了夜晚,它们就会慢慢地从藏身之处爬出来,开始觅食和活动。
其次,蜗牛是慢慢爬行的动物。
它们的移动速度非常缓慢,一般每小时只能爬
行几米的距离。
这也是蜗牛被人们戏称为“慢吞吞”的原因。
蜗牛的慢速移动也让它们更容易发现食物和危险,保持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另外,蜗牛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它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包括陆地、水域和树木上。
蜗牛的壳可以提供保护,使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最后,蜗牛是一种杂食动物,它们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
蜗牛可以吃各种植物
的叶子、树木的树皮,甚至是腐烂的植物和动物残骸。
这种广泛的食物来源也使得蜗牛在自然界中有着很高的生存能力。
总的来说,蜗牛的生活习性是适应性强、行动缓慢、适应各种环境和杂食性的。
这些习性使得它们在自然界中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也让人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并保护这些慢慢爬行的小生物,让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继续生存下去。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说课稿、教案、反思
1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下面我将从“说设计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体验。
2.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以读促教,读中感悟的有效性,以及合
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现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会学语文,爱学语文,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说教材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这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A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性文章。
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蜗牛爬行、睡觉、吃食、繁殖和栖息等方面的习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知识性,但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并学习表达观察所得。
三、说教法。
首先要树立“以学定教”思想体现我主持的课拟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试有效性研究,要让语文有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爱学语文。
六年级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师加以引导,运用激发兴趣,放手质疑在读书品,品中读,读中悟的方法,大胆放手给学生读思的时间。
在合作学习中理解文章内容,在探究交流中的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课文、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全班理解交流课文内容。
2结合学生对蜗牛的真实观察与搜集有关蜗牛的资料,独立自主地学习。
对蜗牛的认识、了解更准确、更全面。
教学设计:
1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
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教学准备:有关蜗牛的资料,以及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1、按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内容,为上课做准备。
2、查阅有关蜗牛的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质疑激趣,探究理解。
学法:自主学习,读思结合,合作交流,探究升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大家认识的那只可爱的小动物吗?出示:课题蜗牛。
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课题补充: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2.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蜗牛那些生活习性?今天我们一
起走进蜗牛的生活来对它做进一部的认识和了解。
二、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出示课件学习指南)
(1)、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出介绍蜗牛生活习性的语句
(2)、仔细阅读所划语句并根据所划内容提出问题。
2.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预设:(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2)、蜗牛睡觉有什么特点?(3)、蜗牛靠什么寻找吃的?它的牙有什么特点?(4).蜗牛繁殖和栖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3、四人小组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
4、全班交流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无论爬到哪儿,蜗牛都是在“地毯”上爬行,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粘液做的“地毯”。
讲解蜗牛爬行特点,同时知道这里的引号,破折号的作用以及采用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2)认识滑行,学生手掌贴着桌面做蜗牛的滑行样子。
(3)讲到栖息课件出示:观察蜗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们的话。
知道此处破折号的作用。
5.课件出示:练习题感受蜗牛身体的特征。
(1)()蜗牛背着房子走,()我们不会认为一小时爬行四米太慢。
(2)()蜗牛视力不好,()它的嗅觉很灵敏。
(3)()蜗牛的牙磨坏了,()会长出新的。
根据练习概括蜗牛的身体特征:(背着房子走,爬行慢,视力不好,嗅觉灵敏。
牙磨坏了,会长新的。
)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惊讶?
三、感悟蜗牛的“慢条斯理”
在上节课一开始同学们就提出过一个问题,还记得吗?
同学回答: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同桌讨论交流思考题。
课件出示:有一种在地上生活的蜗牛一小时只能走大约4米,跟人比起来,这真是够慢的。
(慢的同时知道此处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3、课文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
好处:吸引读者到“慢”的特点上来。
)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读出疑问与惊讶的语气。
五、扩展延伸:
课文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谁还搜集了蜗牛的其他的资料。
1.学生交流。
(1)、学生展示蜗牛种类图(学生课件)
(2)、学生交流所搜集的有关蜗牛资料。
2.师补充资料:(1)蜗牛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
干旱有很强的适应性。
(2)蜗牛主食: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等等
3.欣赏歌曲《蜗牛与黄鹂》。
师生同唱。
六、总结全文。
今天学习这篇说明性的课文,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蜗牛身上学到了许多有关它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神奇有趣。
让我们要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等我们去探索。
同时,在以后习作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我们的文章也具魅力。
七、作业设计: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描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13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爬行
睡眠
吃食生活习性
繁殖
栖息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
课文介绍了蜗牛爬行、睡觉、吃食、繁殖和栖息等方面的习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
通过学生充分预习和对蜗牛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对蜗牛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因而我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决定从两方面:一是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二是感悟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为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1、放手质疑有效指导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现在城区的孩子来说,能够接近的小动物并不多。
蜗牛因为其柔软笨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此篇文章语言浅显易懂,条理性强。
这节课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只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机会。
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质疑课文内容,学生已经六年级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思维非常活跃,提问非常积极。
我在及时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生预习充分对课文读的非常熟,又加上我平时学生合作学习有明显的分工和先后顺序,还有安要求把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
学生合作学习很有条理,人人参与交流和共享,学习积极性高。
同时在全班交流时,重视小组四人每人都来参与问题的解答。
以此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有了充足的合作探究活动,分享的就会多起来。
他们急不可待的举着手,眼里闪动着兴奋的光。
听到他们对蜗牛的描述我都陶醉了。
在我眼里,学生就是精灵,学习就是他们的快乐。
使学生对课文中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所知晓,也了解了蜗牛“慢条斯理”的特点。
2、充足的材料是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课文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但并不全面,学生补充查阅和搜集的资料,使他们对蜗牛的了解更全面、更准确。
特别是学生介绍的非洲的蜗牛,它的大、她对树木的毁坏,让我也感到吃惊,
也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叫好。
还有学生从网上下载的蜗牛图片和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蜗牛这种动物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并学习表达观察所得。
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体现。
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认真地去读书,探究、思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本课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完了,我感到假如导课与我们刚刚上完的《大自然的教科书》很好的揉和在一起,那样导课更精彩更富有吸引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节课在语言描述中不够准确生动。
因为高年级课文篇幅有点长,感觉学生读文有点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