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史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2
世界史(国别史)英国一、资产阶级革命前(15-16世纪)1、13世纪中期出现议会(都铎王朝)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3、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培根4、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5、资本主义兴起:制呢业、采煤、炼铁、造船6、圈地运动:农村出现农业工人和资本主义农场主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有共同利益)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根本原因)4、议会反对派的形成和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2、内战爆发:1642年国王讨伐议会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5、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7、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①背景:查理二世反攻倒算使政治斗争尖锐,英国政坛分化,辉格党和托利党形成;詹姆士二世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天主教。
②经过:1688年辉格党和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③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高考历史国别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而国别史则是历史中特定国家的发展史。
在高考中,历史国别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各个国家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
下面将以中国、美国和法国为例,介绍一些高考历史国别史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
中国古代的发展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比如封建王朝的更替、农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等。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秦朝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而隋唐王朝的盛世则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另外,中国的农业文明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而且农业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先进。
中国的农业文明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粮食和财富,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民族的入侵。
二、美国的发展史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但其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英国殖民地时期。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是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标志。
随后,美国不断扩张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世纪的美国经历了西部开拓和内战等重要的历史事件。
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法国的发展史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法国大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之一,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时期是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重新塑造了法国的地位,并在欧洲大陆上迅速扩张和统一。
此外,法国还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法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如巴黎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大国国别史一、英国史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政治:1640-1688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对外: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18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
科技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和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经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最终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对外:对中国发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与拿破仑争霸;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科技文化: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和雪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政治:国际地位开始下降,殖民体系动摇,但仍占一家地位;经过多次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制进一点完善。
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灭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外: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四.1917年—二战经济: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20世纪30年代出现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
科技文化:1926年贝尔德发明黑白电视,1941年发明彩色电视。
五.二战后到今: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潮流。
1、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15世纪后期扩展到德国2、1517年首先开始宗教改革(马丁路德)3、17—18世纪启蒙运动,后期扩展到德国(康德)4、19世纪早期开始工业革命,1871年统一后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5、187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6、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7、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1848《共产党宣言》、1864第一国际、1889第二国际8、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为争夺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10、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11、1897年强占中国胶州湾,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13、1905年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同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4、一战: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
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18年,向协约国投降。
15、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遭到严重削弱。
16、1929—1933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17、1933年,希特勒上台,成为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制造国会纵火案,镇压进步组织,疯狂屠杀犹太人。
18、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与日本、意大利组成轴心国集团。
19、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20、挑起二战: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4月,大举进攻欧洲西部,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
1941年6月,对苏发动侵略战争,苏德战争爆发。
1945年5月,柏林战役惨败,德军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21、19世纪三十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22、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1949年分裂 1961年柏林墙 1990、10年统一23、1989年,东欧剧变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1.美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一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增强了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实力。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经济得以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二战中,美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国家和力量,经济、政治实力大增;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经历了繁荣、危机,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二战后初期,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进行军事侵略,干涉中国内政;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2.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8世纪后半期,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为英国工业生产积累了资本,也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逐渐落后于美、德。
一战中,英国成为战胜国,但是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
一战后,在“凡-华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为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二战后,经济恢复并发展,唯美国马首是瞻。
70年代加入欧共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日本19世纪60、70年代,武装倒幕成功,进行明治维新,积极采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七、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 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国别史英国1、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议员们要求限制王权。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领导人:克伦威尔结束:1688年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意义P73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4、1914——1918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并成为战胜国。
5、1919——1921年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6、20世纪30年代,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实行绥靖政策。
7、参加二战,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8、战后,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参加了“北约”、“欧共体”。
有关英国侵华的一些问题1、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并向中国输入鸦片。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1841年强占香港岛,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法国发动,火烧圆明园。
4、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与俄国争夺新疆,使新疆面临危机。
5、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辛丑条约〉。
6、1984年中英签定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法国1、1789年——1894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文献:《人权宣言》深入:1792年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高潮:雅各宾派专政结束:1794年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大革命结束。
意义P832、1804——181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最终被反法同盟打败。
3、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1914——1918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并成为战胜国。
5、1919——1921年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书是什么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 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 1 —。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斗争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代表及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国别史——英、法、美、日、德、俄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概况1.英国——(一)经济概况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
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③18C60Y~19C前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C中期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④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一战使英国成为债务国,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⑦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时期后陷入“滞胀”阶段。
(2)特点: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
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二)、英国的政治概况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代表——莫尔、莎士比亚、培根②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又出现清教徒运动。
③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⑤18世纪初,形成内阁制(辉格党、托利党)。
⑦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政治权利。
⑧19世纪后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
⑨一战后,自由党衰微,形成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局面。
⑩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9年加入北约,1986年加入欧共体。
特点:①议会制度比较完善。
②长时间推行两党政治。
(三)英国殖民地统治兴衰1、1607年,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8世纪中期在北美拥有13块殖民地;2、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3、工业革命后积极对外扩张,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割占香港、据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入侵埃及;4、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其殖民地扩大到最大范围;5、一战后,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分离运动兴起;6、二战后,英殖民体系崩溃,印巴分治和先后独立、苏丹和埃及在50年代先后独立(四)英国的对外政策1、一贯奉行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政策;2、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3、对外结盟:反法联盟、三国协约、英日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4、奉行反苏反共政策、干涉苏俄、对苏冷战;5、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
1、英国。
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政治(最早),科学
革命(牛顿,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欧盟,世界多极化。
2、美国。
独立战争,联邦制共和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侵
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八个联军侵华,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的支持,抗美援朝,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引发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雅尔塔体系,经济全球化,美苏冷战,世界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南北战争,科学革命。
3、法国。
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马
克思主义在法国发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巴黎和会(法德矛盾),二战中法国的灭亡,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世界多极化。
4、俄国(苏联),农奴制改革,十月革命,一战,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美苏争霸,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5、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侵略,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31-1945全面侵华,,19世纪—20世纪,日本侵华要求获得部分市场和部分领土,20世纪,要灭亡中国民族。
一战,协约国,二战轴心国,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按上面知识体系把所有相关知识点背熟。
国别史(美、日、俄[苏]、法)一、美国1、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注意: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发明: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美国内战(1861-1865年)(见世界历史一册P112-115)4、帝国时期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状况:迅速发展,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原因: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
外交: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见中国历史三册P64-65)参加一战:战争初期,宣布中立;1917年宣布对德宣战并取得胜利。
5、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见世界历史二册P34、37)6、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 -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十分悲惨,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措施:(见世界历史二册P42)特点(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评价: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
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
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1)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所谓中立政策。
(2)战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日宣战,参加大战1942年1月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北非、太平洋战场、欧洲第二战场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战后:经济上,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压倒性优势,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4)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欧洲冷战政策,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结束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内容: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对亚洲发动侵略战争:侵略朝鲜、越南、干涉中国内政、独占日本。
一、英国发展历史1. 15、16世纪英国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莎士比亚2.16世纪1588年,加来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3.17世纪早期殖民掠夺,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从事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即“三角贸易”。
17世纪下半叶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4.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5.1640年(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领导人:克伦威尔)6.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7.18世纪60年代(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英国。
(代表人物: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火车)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是第一个工业国家;1840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同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中国8.18世纪(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被美国打败,承认美国独立。
(领导人:华盛顿)9. 19世纪中期(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领导人:章西女王)10.17世纪、19世纪,科学革命中:科学家牛顿、达尔文(九下P28-29)11.20世纪初(1914——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参加三国协约;战中:协约国;12.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1920年,加入国际联盟。
(3)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13.1920年、1930年,印度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领导人:甘地)14.1929——1933年,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专题十五大国国别史1、17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640年——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4、在法国大革命中,参与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1836 -- 1848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
7、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
原因: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技术装备落后。
对外政策:组成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
8、一战中联合法国在西线同德国交战,并成为战胜国。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
参与签订了相关的各个条约。
10、二战前采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11、二战开始后对德宣战。
1940年7--10月遭到德国的轰炸。
1942年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阿拉曼战役中击溃德意联军。
1944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考点深化:12、二战后,接受美国经济援助恢复经济,加入北约和欧共体组织二.美国发展历程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沿岸建立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国有13个殖民地。
从17世纪至今,移民后裔是美国人口构成的显著特点。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美国以战争方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来克星顿第一枪、大陆会议、大陆军、华盛顿、《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国体和“三权分立”政体)(2)美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富尔顿发明汽船)。
$世界历史国别史一、英国1.统一封建国家形成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5世纪中期,他们当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家。
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兼并,9世纪早期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2.殖民活动:1)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道路。
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
2)16世纪晚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
3)17世纪,英国战胜荷兰,夺取纽约。
4)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夺取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殖民主义的罪恶:英、荷、法和西、葡一样,在殖民地进行残酷的血腥掠夺、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英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而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科学技术、殖民掠夺所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条件。
从十八世纪中期,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创造,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巩固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位原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设备、技术老化,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尤其是殖民地对外:组织三国协约,以对抗三国同盟;原因:保持世界殖民强国地位,以对付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6.“一战”胜利后的英国:1)参加巴黎和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法共同主宰和会。
专题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代表:莎士比亚;(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代表及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标志性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对殖民地的争夺)④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2、一战期间: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一战胜利。
3、一战后:①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战后,英国实力被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着国际联盟。
(五)二战前后的英国:1、二战前:外交上,执行绥靖政策。
2、二战期间:①1939年9月,对德宣战,却未对德军发动进攻;②1940年5月,德国对英发动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爆发;③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反法西斯联盟重要成员;④1944年6 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⑤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⑥1945年初,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⑦1945年9月,取得二战胜利。
3、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后成为欧盟重要成员国。
专题二美国阶段一: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1、战争爆发原因①北美大西洋沿岸13个殖民地经过100多年发展,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推翻英国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③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公开抗英斗争的开始。
(导火线)2、战争主要经过①开始: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是北美民兵同英军首次正式交火,标志战争开始。
②建军:1775年5月,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并开始得到法国、荷兰的援助。
⑤胜利:1781年,北美英军约克镇投降。
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特点)首先,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第二,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依据)另外,独立战争对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产生积极影响,起重要推动作用。
4、确立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
链接:解析1——对《独立宣言》的认识:《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否定等级制和君主制,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和纲领性文件。
同时,“独立宣言”也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解析2——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要点:①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上,带来长期稳定,利于发展;②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成功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示范作用(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
“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利,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民主共和制”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其本质所在,故有一定局限性和保守性。
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等。
二、对外殖民活动(对外关系)追随英国侵略中国这一阶段,在对外政策上主要是追随英国。
这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尤为突出,如1844年强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伙同俄国以“调停”为名,暗中支持英法,从中渔利。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899年国力上升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三、美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独立后的美国正赶上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并在工业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
1807年,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阶段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美国南北统一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一、美国内战(1861-1865年)1、内战爆发的原因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根本原因)②1860年,代表北方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导火线)2、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3、战争经过①内战开始: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
②战初北方失利(原因:南方准备充分;北方尚幻想和平统一,战备松懈。
)③战局扭转: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决了土地问题)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决了奴隶的自由问题,提供了劳动力),北方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④北方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南北统一。
3、战争性质和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链接:解析——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异同:相同点:①根本原因相同: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阻碍;②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影响相同: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同点:①性质不同:美国内战同时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②原因不同:前者是在控制与反控制矛盾激化下开始的;后者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目的方面:前者主要为摆脱英国殖民控制和压迫;后者为消除黑奴制,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二、对外政策1、1899年,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走上独立侵华的道路。
2、在“一战”前和初期,保持中立,直到1917年,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三、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状况)南北战争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爱迪生发明电灯,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一跃成为经济大国。
1894年其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阶段三:20世纪初期--20世纪中期的美国[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一、经济状况:1929年,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
1、爆发的标志:美国纽约股市暴跌2、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2)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4)内容:中心措施是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其它还有对农业、金融业的调整及兴建公共工程。
(5)意义: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①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④但由于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链接: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比较:相同点:1、背景、目的:都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巩固政权2、内容:都体现国家干预经济3、结果:都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4、实质:都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政权不同点:1、目的不同:前者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统治;后者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2、内容不同:前者侧重于工业,主要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后者侧重于农业,主要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特点和本质不同: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对外关系1、“一战”结束后,把持巴黎和会,提议成立“国联”却又拒绝加入“国联”。
2、1922--1923年,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建立起华盛顿体系。
3、二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4、二战中:①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国耻日),②1941年12月8日,对日宣战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反法西斯联盟④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⑤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⑥1945年8月上旬,对日投放原子弹,加速二战的结束。
阶段四:“二战”后的美国一、经济状况1、经济发展原因:战时资本积累,重视高新科技,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经济发展特点:a、20世纪50、60年代:战后的繁荣,经济持续发展;b、20世纪70、80年代:危机与调整;c、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二、政治状况(对外关系)1、“二战”后,冷战政策表现: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
2、美苏争霸3、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三、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国)链接:中美关系专题一、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1.侵略中国:美国人华尔统领洋枪队镇压太平军;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