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史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35
世界史(国别史)英国一、资产阶级革命前(15-16世纪)1、13世纪中期出现议会(都铎王朝)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3、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培根4、宗教改革: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5、资本主义兴起:制呢业、采煤、炼铁、造船6、圈地运动:农村出现农业工人和资本主义农场主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有共同利益)3、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根本原因)4、议会反对派的形成和斗争5、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二)过程1、革命爆发:1640年11月新议会的召开2、内战爆发:1642年国王讨伐议会3、处死国王:1649年1月4、革命高潮:成立共和国(1649—1653年)5、建立护国主政治: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多次解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
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①背景: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乱。
②目的:保护革命成果。
③复辟: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④政策:实行反攻倒算,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7、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①背景:查理二世反攻倒算使政治斗争尖锐,英国政坛分化,辉格党和托利党形成;詹姆士二世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天主教。
②经过:1688年辉格党和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1689年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英国王位。
③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目的:限制王权;2、过程: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3、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君主立宪制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意义1、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高考历史国别史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而国别史则是历史中特定国家的发展史。
在高考中,历史国别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各个国家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
下面将以中国、美国和法国为例,介绍一些高考历史国别史的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
中国古代的发展有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比如封建王朝的更替、农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等。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秦朝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而隋唐王朝的盛世则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另外,中国的农业文明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而且农业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先进。
中国的农业文明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粮食和财富,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来民族的入侵。
二、美国的发展史美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但其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英国殖民地时期。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是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的标志。
随后,美国不断扩张和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世纪的美国经历了西部开拓和内战等重要的历史事件。
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法国的发展史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法国大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之一,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时期是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外交手段重新塑造了法国的地位,并在欧洲大陆上迅速扩张和统一。
此外,法国还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中心之一。
法国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如巴黎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等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大国国别史一、英国史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政治:1640-1688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对外: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打败荷兰;18世纪下半叶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海上霸主的地位。
科技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和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经济: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最终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对外:对中国发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与拿破仑争霸;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打败俄国。
科技文化: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确立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作家拜伦和雪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政治:国际地位开始下降,殖民体系动摇,但仍占一家地位;经过多次议会改革使君主立宪制进一点完善。
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灭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对外:对中国:参加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四.1917年—二战经济:1929-1933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20世纪30年代出现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凯恩斯主义。
科技文化:1926年贝尔德发明黑白电视,1941年发明彩色电视。
五.二战后到今: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力量。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潮流。
1.美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一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增强了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实力。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经济得以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二战中,美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国家和力量,经济、政治实力大增;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经历了繁荣、危机,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二战后初期,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进行军事侵略,干涉中国内政;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2.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8世纪后半期,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为英国工业生产积累了资本,也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逐渐落后于美、德。
一战中,英国成为战胜国,但是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
一战后,在“凡-华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为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二战后,经济恢复并发展,唯美国马首是瞻。
70年代加入欧共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日本19世纪60、70年代,武装倒幕成功,进行明治维新,积极采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七、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 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国别史英国1、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议员们要求限制王权。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
领导人:克伦威尔结束:1688年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意义P732、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4、1914——1918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并成为战胜国。
5、1919——1921年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6、20世纪30年代,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实行绥靖政策。
7、参加二战,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8、战后,接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参加了“北约”、“欧共体”。
有关英国侵华的一些问题1、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并向中国输入鸦片。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1841年强占香港岛,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3、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法国发动,火烧圆明园。
4、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与俄国争夺新疆,使新疆面临危机。
5、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辛丑条约〉。
6、1984年中英签定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法国1、1789年——1894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文献:《人权宣言》深入:1792年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高潮:雅各宾派专政结束:1794年政变,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大革命结束。
意义P832、1804——181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最终被反法同盟打败。
3、1871年成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1914——1918年参加协约国作战,并成为战胜国。
5、1919——1921年参加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主张严厉制裁德国。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书是什么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 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故事。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共21卷,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是分国记载一些重要史事的国别史史书,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 1 —。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斗争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代表及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国别史——英、法、美、日、德、俄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概况1.英国——(一)经济概况①14~15世纪: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兴起。
②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海外贸易、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③18C60Y~19C前期: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C中期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④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缓慢,先后被美、德超过,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⑥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一战使英国成为债务国,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⑦二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了经济,经过稳定发展时期后陷入“滞胀”阶段。
(2)特点:①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②是世界上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国家。
③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④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⑤从20世纪至今,英国经济势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一直保持下降趋势。
(二)、英国的政治概况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代表——莫尔、莎士比亚、培根②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又出现清教徒运动。
③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⑤18世纪初,形成内阁制(辉格党、托利党)。
⑦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政治权利。
⑧19世纪后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
⑨一战后,自由党衰微,形成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局面。
⑩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9年加入北约,1986年加入欧共体。
特点:①议会制度比较完善。
②长时间推行两党政治。
(三)英国殖民地统治兴衰1、1607年,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8世纪中期在北美拥有13块殖民地;2、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3、工业革命后积极对外扩张,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割占香港、据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入侵埃及;4、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其殖民地扩大到最大范围;5、一战后,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和分离运动兴起;6、二战后,英殖民体系崩溃,印巴分治和先后独立、苏丹和埃及在50年代先后独立(四)英国的对外政策1、一贯奉行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政策;2、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和“光荣孤立”政策3、对外结盟:反法联盟、三国协约、英日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北大西洋公约、欧洲联盟;4、奉行反苏反共政策、干涉苏俄、对苏冷战;5、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
1、英国。
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政治(最早),科学
革命(牛顿,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世界大战,欧盟,世界多极化。
2、美国。
独立战争,联邦制共和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侵
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八个联军侵华,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的支持,抗美援朝,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引发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雅尔塔体系,经济全球化,美苏冷战,世界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南北战争,科学革命。
3、法国。
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对中国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马
克思主义在法国发表,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巴黎和会(法德矛盾),二战中法国的灭亡,二战后,欧洲的联合,世界多极化。
4、俄国(苏联),农奴制改革,十月革命,一战,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美苏争霸,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5、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的侵略,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31-1945全面侵华,,19世纪—20世纪,日本侵华要求获得部分市场和部分领土,20世纪,要灭亡中国民族。
一战,协约国,二战轴心国,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按上面知识体系把所有相关知识点背熟。
国别史(美、日、俄[苏]、法)一、美国1、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年)注意: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发明: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3、美国内战(1861-1865年)(见世界历史一册P112-115)4、帝国时期的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状况:迅速发展,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原因: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多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
外交: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见中国历史三册P64-65)参加一战:战争初期,宣布中立;1917年宣布对德宣战并取得胜利。
5、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见世界历史二册P34、37)6、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 -1933年经济危机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十分悲惨,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措施:(见世界历史二册P42)特点(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评价: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
美国的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稳定。
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1)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所谓中立政策。
(2)战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日宣战,参加大战1942年1月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北非、太平洋战场、欧洲第二战场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3)战后:经济上,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压倒性优势,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
(4)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欧洲冷战政策,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结束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内容: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对亚洲发动侵略战争:侵略朝鲜、越南、干涉中国内政、独占日本。
一、英国发展历史1. 15、16世纪英国兴起文艺复兴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莎士比亚2.16世纪1588年,加来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
3.17世纪早期殖民掠夺,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从事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即“三角贸易”。
17世纪下半叶战胜荷兰和法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4.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5.1640年(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领导人:克伦威尔)6.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7.18世纪60年代(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英国。
(代表人物: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火车)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是第一个工业国家;1840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同法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中国8.18世纪(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被美国打败,承认美国独立。
(领导人:华盛顿)9. 19世纪中期(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领导人:章西女王)10.17世纪、19世纪,科学革命中:科学家牛顿、达尔文(九下P28-29)11.20世纪初(1914——1918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参加三国协约;战中:协约国;12.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1920年,加入国际联盟。
(3)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13.1920年、1930年,印度爆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领导人:甘地)14.1929——1933年,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专题十五大国国别史1、17世纪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640年——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3、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镇压北美人民的反抗导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4、在法国大革命中,参与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1836 -- 1848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为争取普选权而展开大规模的斗争。
7、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由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
原因: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技术装备落后。
对外政策:组成三国协约,对抗三国同盟。
8、一战中联合法国在西线同德国交战,并成为战胜国。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
参与签订了相关的各个条约。
10、二战前采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11、二战开始后对德宣战。
1940年7--10月遭到德国的轰炸。
1942年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阿拉曼战役中击溃德意联军。
1944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考点深化:12、二战后,接受美国经济援助恢复经济,加入北约和欧共体组织二.美国发展历程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沿岸建立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前英国有13个殖民地。
从17世纪至今,移民后裔是美国人口构成的显著特点。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美洲第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
美国以战争方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来克星顿第一枪、大陆会议、大陆军、华盛顿、《独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国体和“三权分立”政体)(2)美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富尔顿发明汽船)。
$世界历史国别史一、英国1.统一封建国家形成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5世纪中期,他们当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家。
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兼并,9世纪早期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2.殖民活动:1)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道路。
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
2)16世纪晚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
3)17世纪,英国战胜荷兰,夺取纽约。
4)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夺取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殖民主义的罪恶:英、荷、法和西、葡一样,在殖民地进行残酷的血腥掠夺、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英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而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科学技术、殖民掠夺所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条件。
从十八世纪中期,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创造,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巩固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位原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设备、技术老化,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尤其是殖民地对外:组织三国协约,以对抗三国同盟;原因:保持世界殖民强国地位,以对付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6.“一战”胜利后的英国:1)参加巴黎和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法共同主宰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