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训练(声调发音与语流音变)
- 格式:ppt
- 大小:388.00 KB
- 文档页数:32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银边包括: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一.轻声: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句子,叫做轻声。
轻声的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种:1.发音规则:特点:当一个字读作轻声时,比它单念不轻读时要短得多。
听感上“轻短模糊”,有一种堵塞感和音乐节拍的符点感,只要在词语发音行将结束时捎带一下即可。
原来的调值随前一个定的声调而改变。
轻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属音位的“重位”;长短主要由音长特征构成,属音位的“时位”2.轻声音节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音高跟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密切学习中,除掌握正确发音之外,还要记住哪些词应该读轻声。
轻声词大致归为四类:2.具有区别词性、词义功能的轻声:有的字词本身有非轻声和轻饭前——饭钱酒菜——韭菜服气——福气笔试——比试不分——部分近来——进来面巾——面筋人家——人家行礼——行李地下——地下老子——老子莲子——链子火烧——火烧笔画——比划电子——垫子蛇头——舌头3.习惯上必读的轻声,这类轻声词范围广而规律性不强,也无区别词的作用,但按习惯必读轻声。
要注意识别、熟读和记忆。
4.少数可轻可不轻的词语,原调依稀可辨,但不稳定。
前一定音节读重音,后一音节读次轻音。
注音时,后一音节要标出声调,并在前面加圆点。
如:娇气、毛巾等。
5.一些特殊的语法成分总是读轻声,有的只是北京人口语的习惯,没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但它是北京语言韵律中不可缺少的,少了就不是北京语音的滋味了,这一类的轻声在朗读中也要说好。
还有些可轻声也可重读的字,宁可念成重读,如“上海”、“北京”第二个音节要重读,轻读了反而不像普通话。
如:麻烦,下巴,长处,别扭,困难,漂亮,朋友,豆腐,咳嗽,会计,教训,核桃,态度练习:轻重对立词练习兄弟——兄弟本事——本事包头——包头不分——部分裁缝——裁缝地道——地道地理——地里大意——大意大方——大方东西——东西对头——对头服气——福气干事——干事结识——结实靠山——靠山莲子——帘子老子——老子利器——力气粒子——栗子利害——厉害马头——码头面巾——面筋蛇头——舌头拉手——拉手买卖——买卖包含——包涵笔试——比试把手——把手地下——地下等等——等等大爷——大爷东家——东家电子——垫子犯人——犯人过年——过年好些——好些加火——家伙近来——进来冷战——冷颤被面儿——背面儿龙头——笼头门道——门道实在——实在团员——团圆3.读准带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刀子车子孙子丫头后头胳膊抽屉姑娘师傅苍蝇哆嗦他们朋友时候黄瓜记得心思知识扎实软和那边在乎老婆模糊月亮洒脱似的亲家簸箕进项便宜别扭拨弄直溜硬朗二.儿化儿化音变普通话里有一些词带着辅助成分:“儿尾”,如:“花儿”、“鸟儿”等等。
语流音变训练第一讲一、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具体表现形成共五种:轻声、儿化、变调、语气词“啊”的发音变化规律和词的轻重格式发音二、轻声训练1.什么是轻声:汉语普通话音节都有固定的一个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这就是轻声。
举例:地道大意人家2.轻声音节出现规律A.语气词“吧、吗、啊、呢”等举例:你干嘛啊?好吧开门哪真的呀好哇B. 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举例:他的悄悄地高得很坐着去了来过c:名次后缀“子、头、巴、们”等举例:扇子桌子石头木头尾巴下巴孩子们同学们D:重叠式动词、名次的后一个音节举例:瞧瞧尝尝抱抱试试猩猩宝宝舅舅E: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素或词举例:出来进去上来下去躲开站起来走上去跳下来F: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素或词。
举例:地上底下家里门外柜子上沙发下抽屉里房间外G: 约定速成的常用双音节词举例:麻烦商量窗户奴才明白萝卜吆喝包袱3.练习有一个姑娘,长得漂亮,皮肤娇嫩,身材苗条,出落得像牡丹。
她聪明又活泼,漂亮又乖巧。
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姑娘到亲戚家玩,认识了一位洒脱、有出息的男人。
他眼睛近视,戴着一幅眼镜,长得白净,看上去斯文、有学问。
姑娘喜欢上了他,眯缝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番,还扭捏着卖弄脸蛋儿。
谁知那男的很不自在,也不搭理她。
姑娘着急了,想了个主意,等那男的走后,打听了他的名字和他的情况,才知道他是正经的男人,说话随和,经济宽绰,但有点儿做作,喜欢穿花哨的衣服,姑娘还知道这男的有个要好的朋友,正好是自己的街坊。
第二讲儿化音训练一、什么是儿化音儿化又称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某些汉语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同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例如“点儿”不是发成两个音节dian er,而是发成一个音节diar。
普通话培训教材(语流音变)声调调值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可以用五度标记法的数值表示出来的。
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
由于各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的不同,因而说同一个音节,绝对音高是千差万别的,但相对的高低升降是比较一致的。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的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也称四声。
其调值用五度标记法可以分别标记为55、35、214、51。
阴平(55):声音基本上高而平,由5度到5度,大体没有升降变化。
实际发音在起音后略升高一点,末尾稍有一点降的趋势,首尾差别不大。
全调时值比上声、阳平略短,比去声稍长。
阴平的发音很重要,如果发得不准将影响其他声调的调值。
阳平(35):声音由中高音升到高音,由3度到5度。
阳平发音起调略高,逐渐升高,升到最高。
全调时值比阴平、去声稍长,比上声略短。
发好阴平关键在于起调要保持较高,升高时要直接上升不要拐弯、曲线上升上声(214):发音时由半低起调,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到半高音。
上声是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唯一有弯曲变化、先降后升的声调。
全调时值在四个声调里最长。
发好上声在于起调要较低,还要能降下来,再扬上去。
注意:上声的降升变化是平滑的弯曲变化,尤其是在降到最低再扬起的过程,即由1到4的过程不要有折起的硬拐弯的感觉。
去声(51):发音时,声音由高音降到最低,由5度降到1度。
全调时值在四个调类中最短。
发好去声的关键在于,起调要高,迅速下降。
要干脆,不能拖沓。
语流音变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轻声普通话里的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句子里有些音调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念成较轻、较短的句子,叫做轻声。
一)轻声的作用地道(dìdào 地下坑道)——《地道战》是一部反映我抗日军民抗日故事的电影,电影中与日本鬼子的斗争在地道是展开。
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说话时不可能一个个音节按原有的声音发出来,因为在语流中,音节相连时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些语音的变化,这就是普通话语音的音变。
常见的音变现象有音节的连音变化和声调的变化。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普通话音变训练技巧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变调普通话中的音变涉及声韵调各个方面,其中声调的变化最多。
(一)上声的变调上声本调为降升调,曲折变化。
在语流中上声会发生两种变化,变读规则如下:1、在词语末尾和单念时,读本调上声,调值214。
如:逃跑推广认可白纸跳舞2、在上声前变“类阳平”,调值34。
即:上声+上声=类阳平+上声友好起码处理赶早捧场洗脸3、在非上声前变“半上”,调值211。
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友谊起来处分赶上捧杯洗衣4、三个上声连读时,根据词语内部结构的不同发生变化。
有两种情况:(1)单双格ABB式:纸老虎(半/阳)(2)双单格AAB式:洗脸水(阳/阳)(二)“一”的变调1、在词句末尾和做序数及单念时,读本调阴平。
如:唯一第一专一单一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
如:一样一块一面一惯一路一夜3、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
如:一生一些一起一场一头一波4、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
如: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放一放说一说(三)“不”的变调1、在非去声前和单念时,读本调去声。
如:不屈不通不同不行不久不好不管2、在去声前,变读阳平。
如:不去不会不对不在不信不放不过3、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读轻声。
如:去不去走不走行不行好不好对不对(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在语言中,形容词有时会重叠以增强某种色彩。
形容词重叠后,有时会发生音变。
有3种情况。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重叠部分变读阴平,并且多伴随儿化;如果不儿化,有时可不变读。
如:轻轻儿圆圆儿好好儿远远儿慢慢儿2、带叠音后缀的单音节形容词(ABB式),后缀(BB)大都变读阴平。
如:乱糟糟亮堂堂闹嚷嚷黑洞洞明晃晃3、双音节形容词(AB式)重叠为AABB式,第二个音节变读轻声;BB的变读有两种情况:(1)原AB中B为轻声的,BB变读阴平,有时也伴随儿化。
项目一普通话训练任务5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概述一、语流音变的概念在日常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许多音节组成词语和句子连续地说出来,这样各个音节连续不断地形成了一段段语流。
在语流中,相邻的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使语音产生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叫作“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一般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运用到日常的口语表达中,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自然。
二、语流音变的类型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语气词“啊”的变调等。
(一) 变调1. 变调的概念变调即声调音变,是语流中某个声调受相邻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声调变读现象。
单念一个音节的时候都有各自的调值,但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调值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美好”,“美”、“好”的调值都是 214 ,单独念读的时候,都要读完 214 调值,但是两个字合在一起,“美”受到后面“好”的影响,要变读为接近 35 调。
2. 变调的类型常见的变调类型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不”的变调,“一”的变调,形容词的变调和“七”、“八”的变调等。
(1)上声的变调①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面的上声变成阳平,即调值由 214 变为 35 。
②上声和非上声 (阴平、阳平、去声)相连时上声变成半上,即调值由 214 变为 211 。
例如:③上声和轻声相连时,轻声音节由上声字构成时,上声变为阳平,即调值由214 变为 35 。
轻声音节由非上声字构成时,上声变为半上声,即调值由 214 变读为 211 。
④三个上声相连时,分为两种情况:•词语结构是“单音节 + 双音节” (单双格)时,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调值变为 211 ,第二个音节变为阳平,调值变为 35 。
•词语的结构是“双音节 + 单音节”(双单格)时,前两个音节变为阳平,调值为变 35 。
⑤三个以上上声相连时,先将它们根据结构 (两字组、三字组)分组,然后再按照上述规则确定变调。
普通话培训要点最近在整理普通话培训要点,有些心得要分享。
一、声母方面我总结,好多人都容易在平舌音和翘舌音上出问题。
像“z、c、s”和“zh、ch、sh”,我理解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舌头的位置。
比如说“z”音,舌尖要抵住下齿背,而发“zh”音呢,舌尖得往上翘抵住硬腭前部。
我之前总是搞混“杂志”这个词,老是读成“炸志”,真的很尴尬。
后来我就自己想了个法子,把容易错的词写下来,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舌头的位置,这样慢慢就有改善了。
对了,还有个要点,j、q、x这几个音,好多人发出来会带有“z、c、s”的色彩,这就不对了要注意纠正。
二、韵母方面像前鼻音和后鼻音也是个难点。
我觉得后鼻音那个鼻腔的共鸣比较难掌握。
比如说“an”和“ang”,“an”主要是舌头往前走,收音是舌尖抵住下齿龈,像“安然”。
“ang”呢,舌根要向后缩,抵住软腭,像“昂扬”。
我在练习的时候,就经常录下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对比,发现自己哪里不对再改进。
不过,我也发现有些方言习惯很难改。
例如我家乡那边很多时候就会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
这时候我就得多找一些我们方言和普通话发音对比的资料看看学习,参考材料可以用《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之类的。
三、声调方面这也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嘛,阴平是一声,要高平调;阳平二声是中升调;上声三声是降升调;去声四声是全降调。
我经常把三声念错,老是忘记转折。
我就自己编了个口诀,“三声先降再转弯,先低后高像爬山”。
平时说话的时候可以刻意去注意每个字的声调,像读诗歌就很能锻炼声调的掌握。
在生活里看电视呀,也可以跟着演员说台词,模仿他们的语调。
四、语流音变这个就更复杂一点了。
比如说轻声,像“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还有儿化音,“花儿”“鸟儿”。
这些要是不注意的话,听起来就很别扭。
我理解这个主要是得多听多练,听多了标准的发音自然就有语感了。
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会犯错,但只要发现问题就去改进,普通话水平肯定会慢慢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