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36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第四自然段写大尖哥和水社姐历经艰险,终于战胜了恶龙。
但是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
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2、将语言文字理解,双基训练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融入《日月潭的传说》教学中。
3、学生在读书中学会把书读薄:感知故事梗概(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把书读厚:展开合理想象,品读课文凸显英雄形象,把书读出:提炼提纲,生动的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英雄人物的舍生忘死、除奸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品词析句、理解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英雄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生动地讲述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日月潭的美丽传说,一起读课题。
(齐读课题)2.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掌握了吗?出示词语:漆黑拯救聚集躲藏斧头剪刀冒着英雄日月潭阿里山大尖哥水社姐一筹莫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又累又饿开火车读,(注意:斧头轻声、披荆斩棘后鼻音)齐读。
(同学们读得真棒,又整齐又响亮。
)二、导读第一、第六自然段,、讲述故事梗概,将文章读薄1.(介绍日月潭)在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处“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它就是美丽的日月潭。
(出示地图)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叫光华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案例日月潭一、导入新课1、分析日、月的字理:师:同学们,中国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汉字都有它的字理,你能说出日、月的字理吗?(出示幻灯片)生:古时候,人们写日字就像圆圆的太阳,所以日就是太阳,现在人们把笔画拉直就是今天的日。
生:古时候的人写月就像弯弯的月亮,所以月就是月亮,现在我们把笔画拉直就是今天的月。
2、简介潭:又大又深的湖。
3、你觉得日月潭是什么形状的?生:我觉得日月潭像弯弯的月亮。
生:我觉得日月潭像又大又圆的太阳。
生: 我觉得日月潭既像圆圆的太阳,又像弯弯的月亮。
师:日月潭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名字怎么来的?咱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开课时幻灯出示日和月的图、古体字和楷体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字理,接着板书课题,让学生根据日和月的字理想象日月潭是什么样的。
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就被擦燃了,显然,在这里直观形象地分析字理并不是为了识字,而是巧妙地运用字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这类字字理明显,具有表意性,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可借助图画、动作直观形象地分析字理。
二、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2、检查读书情况。
评析词句,理解美的意境。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日月潭的名字是怎样来的?2、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后汇报找到的句子。
3、比较句子:师:老师这有两组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出示幻灯)湖的北边叫日潭。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生读后比较)生:我觉得第二句好,第二句写得具体。
生:我也觉得第二句好,第一句没有说出日潭是什么样的,第二句说出了日潭的样子,像圆圆的太阳。
湖的南边叫月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我觉得第二句好,第二句说出了月潭的样子,像弯弯的月亮,第一句没有讲清它的样子。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具体。
4、看多媒体课件,感受、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生边看师边配乐解说:看,这是北边的日潭,像圆圆的太阳;这是南边的月潭,像弯弯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