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温度补偿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49
气候补偿器使用说明书第一章:介绍1.1 产品概述气候补偿器是一种先进的设备,旨在帮助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气候补偿器的安装、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请仔细阅读本手册,并按照要求正确使用气候补偿器。
1.2 产品特点1.2.1 温度调节:气候补偿器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调整温度,使室内保持在舒适的温度范围内。
1.2.2 湿度调节:气候补偿器具有湿度控制功能,能够调节室内湿度,防止过度潮湿或干燥。
1.2.3 省能环保:气候补偿器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安全须知1.3.1 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气候补偿器时,请务必按照本说明书的要求操作,确保您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1.3.2 在进行安装和维护时,请务必切断电源,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3.3 请勿将任何物品放置在气候补偿器周围,以避免阻碍正常的空气流通。
1.3.4 请勿将水或其他液体溅入气候补偿器内部,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触电危险。
1.4 联系方式如需更多信息或技术支持,请联系我们的客户服务部门。
电话:XXX-XXXXXXX。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
第二章:安装2.1 确定安装位置在安装气候补偿器前,请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确保以下条件满足:2.1.1 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气候补偿器;2.1.2 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便于空气流通;2.1.3 远离热源和湿度较高的区域。
2.2 安装步骤2.2.1 将气候补偿器放置在安装位置上,并使用水平仪进行校准,确保水平。
2.2.2 使用螺丝固定器具将气候补偿器固定在墙壁或天花板上。
2.2.3 连接气候补偿器的供电线路,确保电源稳定。
2.2.4 按照说明书连接气候补偿器的导风管道,以便排放室内污浊空气和引入新鲜空气。
第三章:操作3.1 打开/关闭气候补偿器3.1.1 使用遥控器或控制面板上的开关按钮,将气候补偿器打开或关闭。
3.1.2 在使用气候补偿器前,请确保电源已接通,且设备无故障。
第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
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RR k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
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 k=。
用作应变为800μm/m 的传感元件。
①求△R 和△R/R ;②若电源电压U=3V ,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已知:R=120Ω, k =,ε=800μm/m ; 求:①△R=,△R/R=②U=3V 时,U 0= 解①:∵ εRR k /∆=∴ Ω=⨯⨯==∆⨯=⨯==∆-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R k R k R R εε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U RR U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14130=⨯⨯⨯=•∆•=-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 1和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 )。
建筑结构试验问答题答案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一、名词解释1、相似模型试验:是指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模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由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
2、结构动力试验:是研究结构在不同性质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试验。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指结构在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测量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4、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的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5、结构疲劳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哦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6、刚度检验法:是以30%-60%的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得结构变形和材料的应变与理论计算对比,如果符合得较好,可以承认试验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
7、承载力检验:一般加载到小于极限荷载的某一预定荷载值,检测结构受载后的反应。
8、缩尺模型试验:是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二、问答题1、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答: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1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2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3对已建结构进行可靠度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4对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5对受灾结构和工程质量事故,通过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2、结构静力试验有什么特点?答:结构静力试验的特点:○1加载设备相对简单○2荷载可以逐步施加○3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的发展,给人们以最明确和清晰的破坏概念。
3、试举出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1结构动力特性试验○2结构动力反应试验○3结构疲劳试验。
4、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1结构静力试验○2结构动力试验○3结构抗震试验。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引言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制造业和生产过程中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而在自动化过程中,仪表的作用愈发重要,是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工科专业中,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用于大学本科工科专业的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主要针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说明。
课程设置本课程适用于大学自动化、机电、电子等工科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设置为必修课程。
课时数:64学时,分为48学时的理论课和16学时的实验课。
课程内容第一章仪表基础知识1.1 仪表的定义及分类1.2 量的概念1.3 误差及其类型1.4 仪表的精度1.5 温度补偿技术1.6 信号变换与传输第二章传感器2.1 传感器的概述2.2 压力传感器2.3 温度传感器2.4 液位传感器2.5 光电传感器2.6 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第三章过程控制基础3.1 进程控制的基本概念3.2 线性控制系统3.3 非线性控制系统3.4 离散控制系统3.5 工艺数学模型3.6 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第四章模拟控制技术4.1 信号的超前/滞后、反向作用及校正4.2 模拟控制系统的组成4.3 PID控制器4.4 模拟控制器的调节4.5 工业过程控制的典型应用第五章数字控制技术5.1 数字控制系统的组成5.2 采样定理及信号处理5.3 数字控制器5.4 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参数调节5.5 数字化控制器的应用第六章实验6.1 传感器基本实验及性能测试6.2 测量实验6.3 PID控制实验6.4 数字化控制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引导学生了解自动化及仪表测控原理,为后续应用理论打下基础。
实验课重点围绕课程内容,从器件的使用、检测及调整、故障分析与处理等角度进行讲解,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获得实际经验。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发问、交流,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温度补偿原理范文
温度补偿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检测温度的变化,对相应的测
量值进行修正,以实现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许多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温度
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许多物理量的测量准确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对温度因素进行补偿。
热电温度补偿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的性质,即当两种不同金属连接成
闭合回路时,若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则会产生热电势差。
根据热电势
差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的改变。
通常使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检测温度
变化,并根据其特性曲线进行补偿。
热敏电阻是一种温度变化敏感的电阻,它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可以测量温度的变化,并根据特定的补偿
算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特性可以用来测量
温度。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通常基于PN结、PT100等原理,通过检测电阻
值的变化来计算温度的变化。
光学温度补偿原理主要是通过光学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变化并进行补偿。
传感器通常基于热致发光、红外线吸收等原理,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特定的
光学信号,通过测量光学信号的变化来推导出温度的变化。
总之,温度补偿原理是一种通过检测温度变化并对测量值进行修正的
方法,可以提高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准确性。
它在许多科学和工程应用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需要高精度测量的领域,如自动化控制、仪器
仪表、电子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温度补偿原理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为各领域的测量和监测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习题与思考题2-1 什么是应变效应?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有何异同?答:应变效应: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发生变化,此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异同:相同点:均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得阻值发生变化的。
不同点: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为电阻应变效应,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为压阻效应。
2-2如何提高电阻应变片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灵敏度和线性度?答:提高线性度:适当选择各桥臂电阻值,使输出电压只与被测量引起的电阻值变化量有关。
或半桥双臂工作方式时,使相邻两桥臂应变片处于差动工作状态,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
提高灵敏度:采用全桥接法输出电压。
2-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呈线性关系。
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不呈线性关系,为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可采用差动式结构。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形式多样,可用于测量物位或液位,也可测量位移。
2-4 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如图所示是一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
当动极板移动△x 后,覆盖面积就发生变化,电容量也随之改变,其值为:C=εb (a-△x )/d=C0-εb ·△x/d电容因位移而产生的变化量为a x C x d bC C C ∆-=∆-=-=∆00ε 其灵敏度为 : d b x C K ε-=∆∆=可见增加b 或减小d 均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直线位移型电容式传感器2-5 电感式传感器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电感式传感器分为:自感式传感器、互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待测工件运动使磁路磁阻变化,从而引起传感器线圈的电感变化来检测非电量。
2-6 影响互感式传感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互感式传感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传感器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的对称性、磁性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电路零点残余电动势等。
温度补偿导线原理
温度补偿导线原理是指通过一种特殊的导线结构和材料,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温度补偿,以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温度补偿导线通常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这两种金属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
当导线受到温度变化影响时,两种金属材料会以不同的比例发生热膨胀或收缩,导致导线整体长度发生变化。
为了实现温度补偿,通常会在测量电路中引入一个相同材料的参考导线,该参考导线与测量导线处于相同的温度环境中。
通过测量参考导线与测量导线之间的电动势差,可以得到温度引起的测量误差。
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根据参考导线与测量导线的温度差异,计算出一个补偿系数,从而消除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温度补偿导线的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不同材料的导线在温度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电势差。
通过合理设计导线的结构和材料,可以使得测量结果在不同温度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种技术常用于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等需要进行精确测量的领域。
第二章温度测量一、选择.1.目前国际上温标的种类有( D )。
(A)摄氏温标(B)摄氏温标、华氏温标(C)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D)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国际实用温标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为( A )。
(A)T=t+273.15 (B)t=T+273.15 (C)T=t-273.15 (D)T=273.15-t3.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为( A )。
(A)273.16K (B)273.15K (C)+0.01K (D)-0.01K4.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定义1开尔文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 B )。
(A)1/273.15 (B)1/273.16 (C)1/273 (D)1/273.15.我国普遍使用的温标是( A )。
(A)摄氏温标(B)华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D)国际实用温标6.摄氏温度100℃相当于热力学温度( B )K。
(A) 100 (B) 373.1 (C)173.1 (D) 37.87.摄氏温度100℃相当于华氏温度( C )℉。
(A) 378 (B) 373.1 9 (C) 212 (D) 1008.为了提高水银温度计的测量上限,通常在毛细管内感温液上部充以一定压力的( B )。
(A)空气(B)惰性气体(C)氧气(D)氢气9.压力式温度计是利用( C )性质制成并工作的。
(A)感温液体受热膨胀(B)固体受热膨胀(C)气体、液体或蒸汽的体积或压力随温变化(D)以上都不对10.压力式温度计中感温物质的体和膨胀系数越大,则仪表( A )。
(A)越灵敏(B)越不灵敏(C)没有影响(D)无法确定11.热电偶的热电特性是由( D )所决定的。
(A)热电偶的材料(B)热电偶的粗细(C)热电偶长短(D)热电极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12.热电偶的热电势的大小与( C )有关。
(A)组成热电偶的材料(B)热电偶丝粗细(C)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和两端温度(D)热电偶丝长度13.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 A )。
超声波温度补偿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超声波测量的准确性,需要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于超声波温度补偿的详细信息:
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
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化对超声波测距和定位等应用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在进行超声波测量时,必须考虑温度因素。
温度补偿的原理:
温度补偿是通过实时测量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与声速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实际声速,从而对超声波测量结果进行校正。
这可以消除温度对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温度补偿的实现方式:
在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中,可以将声速公式代入到距离计算公式中,通过环境温度和计时时间确定距离。
具体实现时,可以在超声波测距系统中加入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的温度变化,并将测得的环境温度传入单片机。
单片机中的程序可以根据温度和声速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实际声速,进而根据距离公式计算出修正后的距离。
请注意,在进行超声波温度补偿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并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需要
对单片机进行编程,以实现温度测量、声速计算和距离修正等功能。
总之,超声波温度补偿是提高超声波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时测量环境温度并计算出实际声速,可以对超声波测量结果进行校正,从而消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传感器课后习题解答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业出版社CHINA MACHINE PRESS目录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 1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 3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 - 5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 7 -第五章磁电式传感器........................................................................................... - 10 -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 - 16 -第七章光电式传感器........................................................................................... - 17 -第八章热电式传感器........................................................................................... - 23 -第九章气电式传感器........................................................................................... - 25 -第十章谐振式传感器........................................................................................... - 26 -第十一章波式和射线式传感器........................................................................... - 28 -第十二章半导体式物性传感器........................................................................... - 30 -第十三章新型传感器........................................................................................... - 31 -第一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第一章,第一节)答:静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一、名词解释1、相似模型试验:是指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模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由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
2、结构动力试验:是研究结构在不同性质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试验。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指结构在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测量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4、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的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5、结构疲劳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哦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6、刚度检验法:是以30%-60%的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得结构变形和材料的应变与理论计算对比,如果符合得较好,可以承认试验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
7、承载力检验:一般加载到小于极限荷载的某一预定荷载值,检测结构受载后的反应。
8、缩尺模型试验:是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二、问答题1、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答: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1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2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3对已建结构进行可靠度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4对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5对受灾结构和工程质量事故,通过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2、结构静力试验有什么特点?答:结构静力试验的特点:○1加载设备相对简单○2荷载可以逐步施加○3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的发展,给人们以最明确和清晰的破坏概念。
3、试举出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1结构动力特性试验○2结构动力反应试验○3结构疲劳试验。
4、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1结构静力试验○2结构动力试验○3结构抗震试验。
6、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2为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一般气体温压补偿一般气体温压补偿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得的气体体积与实际体积之间的关系的修正过程。
在现实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气体进行测量、计量以及控制。
然而,气体的体积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
首先,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有关。
根据查理定律(Charles's Law),在恒定压力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体积也会增加;相反,当温度下降时,气体的体积会减小。
因此,在进行气体温度补偿时,需要测量气体的实际体积,并将其转化为在标准温度下的体积。
标准温度一般指的是摄氏零度(0)或开尔文零度(273.15K)。
其次,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有关。
根据波义尔定律(Boyle's Law),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也就是说,当压力增加时,气体的体积减小;当压力降低时,气体的体积增加。
因此,在进行气体压力补偿时,需要测量气体的实际体积,并将其转化为在标准压力下的体积。
标准压力一般指的是大气压(常用值为101.325千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气体温压补偿的计算:V = V0 * (P0 / P) * (T / T0)其中,V为实际体积,V0为标准体积,P为实际压力,P0为标准压力,T为实际温度,T0为标准温度。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气体体积转化为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气体的实际温度和压力。
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到上述公式中,计算出经温压补偿后的气体体积。
这样,就能够获得准确的气体体积数据,为后续的测量、计量和控制提供准确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气体温压补偿只适用于理想气体,即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的气体。
对于非理想气体,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补偿计算,例如使用压缩因子或相关系数来修正气体体积。
此外,温压补偿还需要考虑气体的组成和性质,因为不同的气体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
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豫卫疾控[2011]16号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辖市卫生局、财政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保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顺利实施,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河南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试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受种者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接种单位接种合格的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经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或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医学会鉴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法需要经济补偿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与补偿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诊断准确、补偿恰当。
第四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济补偿受益人为受种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受种方)。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日常补偿管理事项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补偿范围第六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接种下列第一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强化免疫疫苗或应急接种疫苗;(三)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的强化免疫疫苗或应急接种疫苗。
受种者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国家免疫规划范围以外的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补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