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刮刀使用性能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2.88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延长造纸涂布刮刀使用寿命
涂布刮刀是生产高档纸的必须品和易耗品,随着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这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涂布刮刀作用在涂布机上,辅助纸张生产的专用机械刀片,刮刀刃口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运动摩擦,刃口会越来越薄,磨损也会越来越严重。
普通钢刮刀耐磨性较差,在中等机速的条件下,其使用寿命仅仅为10~15h,频繁的换刀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涂布质量。
如何延长造纸涂布刮刀使用寿命呢?
长青金属一直紧跟造纸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设备、创新工艺,研发、制备具有耐磨、防腐、遮蔽、防粘、绝缘等功能的涂层。
采用HVOF技术在刮刀刃口喷涂碳化钨合金粉末,不仅提高了刮刀刃口硬度以及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性能,而且使刮刀更好的适应涂布机械运行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使用寿命长,一般为钢刮刀的5-6倍。
本文由长青金属张忠霞整理发布。
关于卷管涂胶机刮刀的调查研究一、刮刀的失效形式:磨损失效。
二、磨损形式:动摩擦,无冲击载荷。
三、摩擦副材质:刮刀(碳素钢)、砂纸。
四、摩擦副特点:金属(刮刀)与非金属(砂纸)互溶性小,粘着倾向小。
五、润滑介质:乳胶。
六、磨损失效应对措施:刮刀材料表面进行合理可行的强化处理,一是改变组织结构;二是提高硬度,这样有利于降低各类磨损。
七、金属材料强化处理方法:1、普通热处理:正火: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韧性;淬火(等温淬火):有利于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是钢最重要最普遍的强化方法;回火:淬火钢一般不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以获得要求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如45、40Cr、40MnB钢等,这类钢经预先热处理(正火或调质)后表面淬火,心部保持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而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大于50HRC)和耐磨性。
3、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共渗、渗硼、渗铝等,化学热处理能有效的提高钢件表层的耐磨性、耐蚀性、抗氧化性能以及疲劳强度等。
4、其他表面技术:电镀及电刷镀、堆焊及热喷涂、高能密度处理(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处理)、气相相沉(CVD/PCD)等。
八、刮刀材质选取:与合金钢相比,碳钢冶炼简单,加工容易,价格便宜,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均能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故刮刀主体材料选取优质中碳钢(如45钢、65Mn)。
九、刮刀表面硬度韧性要求:一般表面硬度越高,其耐磨性也越好,表面硬度选用范围52—62HRC。
由于刮刀受力较小,无冲击载荷、疲劳载荷,故对其韧性不做要求。
十、加工工艺路线:毛坯→预先热处理(正火、退火)→粗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固溶时效或渗碳处理等)→精加工→零件实例:45钢制作轴类零件。
热轧棒料模锻后进行正火,粗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精加工后进行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轴心部为回火索氏体,强韧性好。
表面为回火马氏体,硬度为58HRC,耐磨性高。
刮刀涂布优点:1.能使纸张获得较高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2.可操作性比气刀和计量棒要高、调节精度亦要比后两者
高。
缺点:1.对原纸的要求高(要有好的平整性、平滑度、施胶度等) 2.如果是用在面涂的话,对衬涂亦有比
高的要求(宏观的粗糙要低,但要有适当的微粗糙) 3.这笔性能没有气刀和计量棒好
4.容易出刮刀痕
气刀涂布优点:1.由于是仿形涂布能够提供比已知的任何涂布机都要好遮蔽性能 2.计量方式没有机械接触,
不会造成刮刀痕
缺点1.气刀涂布的涂布配方的固含量不能做得太高最高只能到48%,固含量太高会导致涂料粘度太高
会造成涂布量难以控制2.涂料固含量低会花费大量的干燥成本3.涂料固含量低造成保水性差,
涂层在干燥阶段收缩严重,最终影响涂层的粗糙度3.涂料流失厉害、水耗高、环保压力大
计量棒涂布优点:1.对原纸的要求低,能适应比较粗糙的原纸 2.能适应高固含量涂布 3.较好遮蔽性
缺点:1.涂布量可调节范围比刮刀要差,典型值在7-11克2.如果用沟纹棒的话会在留下很多的棒痕3.当需求的涂布量比较低时,计量棒容易磨损。
微凹版涂布弊病的因果分析和解决对策刘云剑,邢成君,彭朝利,骆小红(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研究院,保定 071054)摘 要:目前,随着平面显示器尤其是液晶显示器(L CD)工业的飞速发展,每一个液晶显示器的面板都包括了如下部分:彩色过滤器、偏光片、背光单元和IC 驱动。
这些部件的很多部分是通过不同的涂布方法来生产的。
例如,光学薄膜防反射、防眩光和硬涂层保护薄膜。
这些功能薄膜都需要非常高的涂层均匀性,譬如细竖道、竖条道、肋骨棱、空气夹带等等这些涂层缺陷是不允许的,并且涂层湿厚度必须在几个微米之间,干厚在几百个纳米之间,能够生产出涂层厚度在微米大小的功能薄膜的常规方法包括了凹版和微凹版涂布方法。
本文介绍了微凹版涂布原理以及涂布工艺,结合实践总结微凹版涂布弊病现象,分析了微凹版涂布过程中易出现的涂布弊病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微凹版涂布弊病的方法,在微凹版涂布试验和放量生产过程中,采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出现的微凹版涂布弊病问题,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微凹版涂布;涂布弊病;比率;逆流分界线;顺流分界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95624(2009)05003406收稿日期:20090324作者简介:刘云剑(1979),男,重庆合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薄层涂布技术和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1 前言微凹版涂布方式最初是从凹版印刷工艺发展起来的。
随着激光雕刻技术出现,各种图案和容积的辊都能精密制造出来,使凹版涂布方式变成了现实。
微凹版涂布是凹版涂布的一种,也属于辊式涂布。
微凹版涂布与凹版涂布的区别主要在于凹版辊径、背辊以及凹版辊与基材的运动方向,如图1、2所示。
凹版涂布方式的涂布湿厚度最薄(1~50 m),涂布精度最高(2%),涂布粘度在1~1500mPa s 之间,适合于溶剂型低粘度单层涂布。
微凹版涂布技术理论研究起始上世纪60年代,技术成熟的有英国、日本等。
由于日本制造业水平精湛,在微凹版涂布设备上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其设备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医疗、光学、电池、图像等等。
刮刀式涂布机原理
刮刀式涂布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纸张、印刷、涂料、塑料、橡胶等领域的涂布设备。
它主要通过刮刀将粘液状态的涂料均匀涂布在基材表面上,使其形成一层薄膜。
刮刀式涂布机原理相对简单,其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涂布。
1. 涂料供给
刮刀式涂布机需要将涂料粘度调整到适宜的范围,一般涂料粘度不宜太高和太低,一般要求在30-50P (相对粘度) 之间,这样才能使刮刀刮过时形成一个均匀的薄膜。
如果涂料粘度太高,涂布厚度不均匀;如果涂料粘度太低,会造成过多涂料流失,涂布厚度过薄。
2. 刮刀调整
刮刀式涂布机的刮刀可以根据涂布基材不同进行调整,一般采用角度调节或是高度调节。
尤其是对于柔性基材的涂布,在刮刀的调整上更加重要。
刮刀的角度对于涂布厚度、涂布均匀性和涂布表面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基材传送
经过涂层的基材需要稳定、匀速地进行传送,以便使得涂布均匀。
在传送过程中,基材上不应该出现卷曲、滞后、移位等现象,否则容易对涂布厚度造成影响。
4. 后处理
涂布完成后的基材需要进行加热、固化等后处理,以保证涂层质量和性能。
不同的涂料要求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在进行后处理时需要根据涂料的特性进行选择,例如在涂布某些有机溶剂的涂料时,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加热,而涂布水性涂料时则需要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环境温度。
综上所述,刮刀式涂布机实现涂布的原理相对简单,主要通过涂料供给、刮刀调整、基材传送和后处理等方面来实现。
随着涂布技术的不断发展,刮刀式涂布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涂布机刮刀改造节能技术应用探究涂布机刮刀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節约能源的损耗,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其运行效率。
文章针对传统老式的涂布机刮刀改造为例,首先对涂布机刮刀节能技术改造要点以及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改造后的运行效果,并谈谈笔者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标签:涂布机;刮刀;气刀;节能传统老式涂布机气刀涂布,噪音大、能耗高,结构不合理,涂料流失率高,对人体健康也不利,产品质量也不高。
近些年来,随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老式涂布机气刀进行改造已经迫在眉睫,实现涂布机性能的改变。
将涂布头作为改造的核心,用刮刀替换原气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涂布机刮刀节能技术改造要点及步骤气刀涂布机是在原纸上涂涂料,然后将过剩的涂料用气刀吹去,对涂层起到平整作用。
其涂布量依靠风机风力控制,对涂料的固含量要求较低,容易吹落,所以具有能耗高不足;而烘干纸张所需的时间较长,煤消耗量增大。
加之气刀涂布属于随机涂布,涂层只在原纸表面附着,纸张的平整度没有改善。
在上料时,如果涂层过剩,可能产生严重花纹;同时,干涂料容易堵塞气刀,导致纸面出现风刀印,影响纸张的平整性与涂料均匀性。
在气刀换成刮刀的技术改造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以下几点:对涂布刮刀上料系统要进行改造;确定刮刀形状要求;合理选择背辊型号;对涂料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合理设置电气技术参数。
掌握以上几方面改造关键点技术要求后,即可对原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改造步骤包含以下几步:首先,对改造方案初步设计,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由同行专家对档案进行修改指正,分析可操作性;最后,确定方案,进行相关设备的采购及委托加工。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与设备制造部一同进行背辊、刮刀安装、调试;安装张力自控系统;制作安装料槽;改造涂料循环系统;安装管道;重新设计与调试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参数。
对设备完成改造以后,空转运行整机,对设备各项性能进行调试,直到正常,建立工艺技术文件及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化开展作业。
涂布那些事刮刀角度涂布做到极致就是在做细节。
涂布是一个制程系统,制程过程需要各个生产要素和制程环节密切配合。
而涂布制程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制程稳定,工艺完善,体系流程运行有序的情况下,想要再进一步,其实需要的是对细节的把控,是对每一个操作手法进一步的完善,对每一个参数再一次的计算,对每一个流程更加仔细的评估。
今天咱们聊一聊关于微凹刮刀角度的事!微凹版涂布是日本康井公司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经过五十多年的推广使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涂布方式之一。
微凹版涂布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凹版涂布这种涂布方式而言的。
它相对于凹版涂布而言,最大的区别是辊径小和采用逆转剪切上胶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的是凹版涂布和微凹版涂布是后计量式的涂布方式,均需要使用刮刀来辅助计量。
但是刮刀角度该如何使用才是最合适的状态?首先我们先明确刮刀角度的概念!如图,刮刀角度是指刮刀所在的平面与接触点的切线之间的角度。
由刮刀角度的定义可知,刮刀角度跟刮刀触点和其沿触点的旋转角度有关,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刮刀与水平方向角度一致,通过调整刀架前进后退调整进行调整的,也就是通过调整微凹刮刀的接触点来控制刮刀角度。
一般来说,刀架前进,刮刀角度变小,刀架后退,刮刀角度变大。
关于刮刀的角度,凹版印刷行业使用较多的一般是55°~65°之间。
而微凹从角度的大小上来说,应该更小一些,实际观察看的话,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该是更大一些。
转载他人对于凹版涂布使用较大角度好处的看法:一是可以减少刮刀的磨损,二是可以使用尽可能低的刮刀压力以达到刮净油墨的目的,三是可以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在下一次更换刮刀前)最大程度地保持刮刀与印刷版辊接触面积与压力的恒定,以保证同批同色色差的稳定。
对于微凹涂布刮刀角度的选择而言,目前有以下几种看法:辊筒的切线角度刮刀与微凹辊的接触角度差不多是辊筒的切线角度。
刮刀在与微凹辊接触时,刮刀截面实际是与微凹成切线角度相交,用角度的数值标示即刮刀角度为0°。
刮刀涂布机刮刀涂布机是一种用于涂布工艺的关键设备,其功能是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到特定的材料表面上。
它主要由底座、刮刀、涂料池、电动机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刮刀涂布机的运作原理是通过刮刀将涂料从涂料池中刮取,并将其在特定的材料表面上均匀地涂布。
刮刀涂布机的涂布过程相对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掌握。
首先,将需要涂布的涂料倒入涂料池中,然后调整涂料池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使涂料能够顺利地流入刮刀。
接下来,通过启动电动机,刮刀开始刮取涂料并在材料表面上均匀地涂布。
最后,通过控制系统调整刮刀的刮取力度和速度,以获得所需的涂布效果。
刮刀涂布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它可以实现自动化涂布,提高生产效率。
相比于人工涂布,刮刀涂布机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涂料的厚度和均匀度,减少涂布过程中的浪费和误差。
其次,刮刀涂布机可以适用于各种材料的涂布,包括纸张、塑料膜、金属板等。
无论是平面、曲面还是不规则形状的材料,刮刀涂布机都能够完成涂布。
此外,刮刀涂布机还可以根据涂料的特性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涂布效果。
在使用刮刀涂布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适合涂料特性和要涂布材料的刮刀。
不同的涂料和材料要求不同的刮刀角度和硬度,选择合适的刮刀可以保证涂布的质量。
其次,要注意刮刀涂布机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清洁涂料池和刮刀,检查电动机和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刮刀涂布机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要控制好涂料的粘度和流动性,避免在涂布过程中出现涂料流动不均匀或过度涂布的问题。
刮刀涂布机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纸张和印刷工业中,刮刀涂布机被用于印刷油墨的涂布,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在包装材料的生产中,刮刀涂布机可以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到塑料薄膜上,提高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图案的清晰度。
此外,在家具制造、汽车工业和建筑行业中,刮刀涂布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外观效果。
总而言之,刮刀涂布机是一种重要的涂布设备,通过刮刀的运动将涂料均匀地涂布到特定的材料表面上。
刮刀涂布过程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涂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涂布量不均匀原因:原纸匀度差,横幅不均匀;涂布头上料槽液位太低(锟式),造成刮刀局部楔形区涂料压力过大;上料锟和背锟间隙调整不妥或刮刀磨损等。
措施:改善原纸匀度;提高涂布头上料槽液位,适当降低涂料粘度,清洁涂料喷嘴;察看刮刀磨损情况,适时更换新刮刀等。
2.刮刀条痕原因:颜料有过大粒径颗粒或干涂料颗粒(建议仪器:刮板细度计),从原纸表面掉下纤维等,使刮刀刀刃残留杂物;涂料固含量过高,在刮刀下形成不移动的涂料团,涂料颗粒形成条痕;涂料保水性差,涂料过量脱水;刮刀质量不好等。
措施:检查颜料粒度分布;提高原纸表面强度,削减纤维掉入涂料中;适时清洁刮刀;降低涂料固含量,提高涂料保水性。
另外,在显现条痕时,可局部按压条痕处刮刀,使刮刀下颗粒随纸张运行排出。
3.涂层桔皮斑原因:原纸匀度差,造成涂层吸取不均匀;刮刀角度过下或不合适;涂料固含量太高或涂料流动性和保水性差;干燥速度过高。
措施:改善原纸匀度;调整刮刀角度,通常大于20度;更换合适的硬刮刀;降低涂料固含量,降低涂料粘度(相关仪器:粘度杯),或提高涂布量。
4.涂层表面麻坑点或条状坑点原因:涂料流程设计不合理,存在涂料收到高湍流、冲击或高速剪切的情况,产生气泡较多,经过刮刀后在涂层上形成缺少涂料的线条或坑点。
措施:通过改造涂料流程,减缓涂料在输送和回流过程中收到冲击;避开高剪切搅拌和泵的使用;选择合适的消泡剂种类和用量。
5.涂布斑点原因:背锟有损伤或粘有干涂料块、胶带或碎纸片等硬杂物;原纸有洞眼,涂布后涂料粘结在背锟上;刮刀有异物或损伤等。
由于以上原因使刮刀局部压力过大或过小,显现上料不均与的斑点。
措施:适时更换刮刀;清洁刮刀;削减原纸产生洞眼的频率。
6.涂布复膜后没有剥离强度原因及排出方法:检查分层面的薄膜电晕处理是否达到要求,确定油墨是否达到剥离强度。
一般来讲,印刷油墨接受复合油墨,但有些复合油墨达不到剥强度。
刮刀涂布刮痕的产生及解决措施_熊杰作者简介:熊杰,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刮刀涂布刮痕的产生及解决措施熊杰(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湛江,520022)摘要:刮痕在刮刀涂布过程中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涂布纸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导致涂布生产线运作效率下降。
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了刮痕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刮痕;刮刀涂布;涂料用刮刀涂布技术生产热敏记录纸,当今世界仅有西欧、日本等少数厂家能做到,其工艺技术代表着国际先进水平。
它具有纸面平滑,白度好,发色清晰,稳定性强等优点。
随着国内热敏记录纸在传真机用纸、彩票、打印终端记录、标签和票据等领域的应用,热敏记录纸档次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下调,国内市场受到进口产品很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作为生产热敏记录纸的企业,机遇与风险并存,我公司审时度势,决定在原有气刀涂布生产热敏传真纸产品基础上推行技术创新,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刮刀涂布方式生产热敏记录纸,向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攀登,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经过对技术、工艺、设备的改良,成功地生产出用刮刀技术涂布的热敏记录纸。
图1 气刀涂布和刮刀涂布示意图刮刀涂布不同于气刀涂布(见图1),后者是无接触式的仿形涂布,前者属于接触式的非仿形涂布,即刮刀刀片以一定压力与纸面接触,其涂布效果受到涂料、原纸、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涂料往往存在颗粒过粗或含有砂砾、结皮等现象,在涂布过程中,这些粗大的颗粒或杂质就会塞在刮刀刃和原纸之间,产生“刮痕”现象。
另外,原纸本身性质的波动、涂料流变性的变化以及设备或设备参数的变化也会造成“刮痕”,特别是对于热敏记录纸这种涂布量低、原纸定量低(仅是铜版纸的1/5~1/2)、涂料组分复杂、涂层表面要求非常高加之有发色性能要求的高端特种涂布产品,更是增加了难度,稍有不慎,热敏记录纸便失去了发色功能。
刮刀、薄膜和帘式涂布技术及其对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摘要:用帘式、传统刮刀和薄膜涂布技术对定量为 38 g/m2的原纸进行低定量涂布(LWC);采用多种新型和传统表面特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布纸的纸张性能,其中包括光学性能、粗糙度、涂布量分布及压缩均一性;对比了3种不同涂布技术对涂布纸表面特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帘式涂布可获得最均一的涂布量和表面粗糙度,能很好地保留松厚度,比刮刀和薄膜涂布的纸张更具有可压缩性。
通常,对纸张涂布以获得更均匀的表面。
涂布纸主要是用于对印刷图像要求较高的信息和广告,要求图像均一性好、锐度和光泽高。
可采用几种涂布技术达到表面特性要求。
一种最普通的技术是在原纸表面涂一层由颜料和黏合剂组成的液体悬浮液,形成多孔表面薄层。
该技术独特之处在于涂布应用于纸张,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技术。
接触式技术已被很好地确认并广范应用。
直接接触是上涂装置或计量装置与原纸间的接触,而在非接触式技术中完全不存在直接接触。
目前,在线涂布、提高车速、运行性能和成本效率高要求的趋势是推动涂布技术发展的动力。
需要提高纸张表面性能,如光学均一性、原纸覆盖率及消除涂布工艺引起的表面缺陷,是现代涂布技术发展的又一动力。
针对上述要求,非接触式涂布技术具有明显优势。
消除了与纸张表面的直接接触,可避免涂布纸中的缺陷及条痕,如所熟悉的刮刀涂布和薄膜涂布。
这将减少纸幅断头的风险,提高运行性能和成本效率。
非接触式技术与质量相关的益处是没有喷雾和薄膜裂口,涂层均匀且厚度不受原纸粗糙度的影响。
帘式涂布及喷雾涂布是应用于造纸工业的两种非接触式涂布技术。
喷雾涂布似乎最适用于低定量涂布(LWC)。
帘式涂布的优点是涂布速度和涂布量的操作范围广,伴随多种应用的可能性,从特种涂料到颜料和屏蔽涂料。
帘式涂布在非造纸工业的其他领域(如巧克力涂层制造)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在造纸工业的特种纸生产中也有10 多年的历史。
目前,帘式涂布技术正开始用于印刷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