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五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58.04 KB
- 文档页数: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培训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实验器材:蜡烛、三张小孔纸我的猜测: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步骤:1、给老师讲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实验所需材料名称。
2、打开手电筒(或点燃蜡烛),放好纸屏,两手各拿一张有孔的纸板。
3、边实验,边给老师讲你的发现。
(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4、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两张纸板的小孔对齐,光就能照到纸屏上。
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行进的2、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器材:平面镜及支架我的猜测: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步骤:1、给老师讲述“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把这些材料组装好并进行实验。
3、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通过镜面,能看到其它物体;镜子里的像和物体左右相反;等)4、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
(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像和物体左右相反,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结论: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
秋季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器材:凸透镜我的猜测:凸透镜有放大作用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3、做凸透镜放大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要观察的物体,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物体适当的放大。
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评分标准学校年级班级时间实验课题: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实验器材:凸透镜我的猜测:凸透镜有聚光作用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3、做凸透镜聚光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能看到很亮的光点)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2022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结在2022年的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个有趣的实验,通过实践探索,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对这些实验的总结:实验1:水的沸点这个实验我们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探究了水的沸点。
我们首先将水倒入锅中,然后加热,观察到水开始冒出气泡,最后沸腾。
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水的沸点约为100摄氏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沸点与环境气压有关。
实验2:植物的生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我们将种子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如阳光、水和土壤。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发现只有在同时具备阳光、水和土壤的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的基本需求。
实验3:物体的浮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研究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我们选择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我们发现,物体的浮力与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大。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了浮力与物体所处液体的密度也有关系。
实验4:电流的通路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电流的通路。
我们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将电池、导线和灯泡连接起来。
我们观察到,只有当电路通路畅通,电流才能通过导线,使灯泡亮起来。
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了电流的传导原理。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科学实验中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为我们的科学学习增添更多乐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同时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
2.画一画不同日子里月亮的不同形状,并指出什么是上弦月、蛾眉
月、满月、新月、凸月等。
3.有些动物白天活动,夜晚休息;有些动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动。
至少各举2例说明。
4.用什么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小孔成像实验,手电筒和三张小孔纸板实验……)
5.照照镜子里的你,照照镜子里的文字,用镜子对着光,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6.把一根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7.用凸透镜、凹透镜玩一玩,如让阳光透过透镜,用透镜看看文字或物体,把透镜对着窗户,调节距离观察影像,会从中知道两种透镜的哪些特点?
8.用三棱镜或其他方法,制造彩虹,并说说其中的道理。
9.拿一个小灯泡,或电灯泡,说说它的构造。
10.做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11.认识不同的磁铁,说出不同磁铁的名称,以及两极名称。
12.磁铁有哪些性质?用什么实验来验证?至少做三种实验。
(如吸铁、磁性传递、指示方向、磁力大小、同极相斥、磁化……)
13.做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说说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14.分别测量自己在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3分钟后,3种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你能发现什么?
15.用气球或其他方法,测测自己的肺活量,并说说一个人的肺活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6.测量1分钟的心跳与脉搏次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17.举1例说明哪些是观察到的事实?哪些是解释?
18.拿一种模型,进行演示,并说说模型起什么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科学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组成和生命的本质。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某些常见动植物的细胞,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鲜竹叶、洋葱片2. 显微镜3. 李氏液(苏教版生物教材附带)4.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5. 镊子、刀片实验步骤:1. 将鲜竹叶取下数片,放入李氏液中浸泡10分钟,取出后用镊子将叶片上的叶表皮剥离,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2. 将载玻片上的叶表皮切割成适当大小,用刀片切割成细胞片。
3. 在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李氏液并盖上盖玻片。
4. 将装有细胞片的载玻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片夹上,并将显微镜调节到适当放大倍数。
5. 通过调节焦距和光亮度,观察叶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特点,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 重复上述步骤,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表:样本名称:鲜竹叶细胞结构:由多个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绿色色素体。
样本名称:洋葱片细胞结构:由多个长方形细胞构成,细胞内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核。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
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多个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在鲜竹叶的表皮细胞中,我们观察到这些细胞呈方形,且密集排列。
细胞内还含有绿色色素体,这是由于叶绿素的存在。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它使植物能够吸收阳光能量并转化为化学能。
而洋葱片的细胞则呈长方形,细胞排列较为整齐。
我们还观察到细胞核的存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决定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结论:通过观察鲜竹叶和洋葱片的细胞结构,我们发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
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完整版)(2024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原理
1. 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可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来表示。
2. 直尺、卷尺等工具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实验材料与工具
1. 直尺
2. 卷尺
3. 铅笔
4. 实验记录表
5. 实验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实验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实验对象。
2. 组长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其他组员进行测量。
3.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长度。
4. 将测量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直尺或卷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2. 测量过程中,要保持直尺或卷尺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3.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
实验拓展
1. 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毫米、分米等。
2. 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实验评价
1. 实验报告(30%)
2. 实验操作准确性(30%)
3.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性(20%)
4. 实验拓展思考(20%)
实验报告模板。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器材:月相盒、手电筒、黑色卡纸、白色卡纸、剪刀、胶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1.制作月相盒2.观察月相变化3.实验总结4.整理器材操作要点1.制作月相盒:用黑色卡纸和白色卡纸制作月亮的不同形状,用胶水粘在月相盒内部的圆形轨道上。
2.观察月相变化:用手电筒照射月相盒,观察月相的变化。
3.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月相的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运动,太阳照射在月球上的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平面镜放在桌子上,用橡皮支撑起来;2.让学生将画有五角星的记录纸放在平面镜前方,调整位置使得五角星能够通过平面镜反射到墙上;3.让学生将印有文字的记录纸放在平面镜后方,调整位置使得文字能够通过平面镜反射到墙上;4.让学生观察反射出的图像,总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结论:平面镜能够将物体的图像反射出来,图像与物体左右对称,但是上下颠倒。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棱镜,观察出现的七种颜色;3、记录实验现象并交流讨论。
)2.合成彩色光操作要点1.提供实验器材: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将铁钉插入圆纸片中心,使其竖直放置;在圆纸片的四周分别画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圆圈;将彩笔在铁钉上来回摩擦,直到出现白色的光点。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合成彩色光的原理。
3.滤光实验操作要点1.提供实验器材: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将手电筒打开,照射在白色墙上;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面的光源;观察出现的颜色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现象,准确描述滤光实验的原理。
实验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合成彩色光的原理是三种颜色的光混合;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滤光纸会发生颜色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整理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
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研究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并理解重量的概念。
实验材料:
- 天平
-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铅笔、橡皮等)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天平处于水平状态。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子上,使其保持平衡。
3. 读取天平上指示的重量数值,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得到了不同物体的重量数值,并将其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
- 重量的单位是克。
- 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也加深了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使我更好地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参考资料:
无。
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铁架台2. 鼓3. 锣4. 尺子5. 橡皮泥6.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鼓和锣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高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敲击。
2. 让学生分别敲击鼓和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将尺子放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指轻轻拨动尺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将橡皮泥放在尺子上,再次拨动尺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实验二:光的传播与反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光源(如手电筒)2. 镜子3. 玻璃板4. 直尺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打开手电筒,观察光线的传播。
2. 将镜子垂直放置,用手电筒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3. 将玻璃板倾斜放置,用手电筒照射玻璃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4. 用直尺测量光线传播和反射的角度,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实验三:浮力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材料与仪器1. 容器2. 水3. 石头4. 木块5.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确保水位稳定。
2. 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石头的沉浮情况。
3.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木块的沉浮情况。
4. 讨论并分析浮力原理。
实验记录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防止受伤。
以上为苏教版小学科学5-8年级实验指南的部分实验内容,如有需要,可以继续补充其他实验。
希望这份实验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序号:1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实验序号:2实验内容:制作简易太阳钟(五年上册第一单元)实验器材:卡制片、指南针、钟表、硬纸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太阳影子的变化,能在太阳钟上指示出时刻。
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序号:6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左右相反;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序号:7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聚光、成像的作用;凹透镜有缩小缩小、散光、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序号:8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序号:10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盐水、人体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电磁学内容)实验操作指南(2012年3月)一、简单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证明电是可以流动的。
实验器材:单刀开关,小灯座、灯泡、导线、电池.实验步骤及评价标准:1、能用电池、导线、开关、小灯座、灯泡组装成一个能使灯泡亮灭自如的简单电路。
2、实验报告目的:了解电流、电路初步知识,学会组装简单的电路。
结论:①开关起接通、切断电源的作用。
②灯泡有两个接触端,灯丝可以发光。
③合上开关时,电流从电池到灯泡又回到电池,电路里有电流通过。
二、串联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如图所示,连接一个有两只灯泡的串联电路。
实验器材: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导线若干条、单刀开关1个、电池2节或者电流实验盒1个、两节电池盒1个。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1、能按上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能使小灯泡亮灭自如。
2、实验完毕能整理好仪器。
3、出现下列问题的酌情扣分。
(每个实验)①开关未与电池正极相连;②在安装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是闭合的;③电路正确,因元器件、导线接触不好,灯泡不亮;④动作不熟练,简单照搬他人做法;⑤虽然灯亮,但接成其它形式的电路(元器件一样,与电路图不符).三、并联电路(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如图所示,组装一个能分别控制两只小灯泡亮灭的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导线数根、单刀开关2个、电池2节或者电流实验盒1个、两节电池盒1个。
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1、能按上图正确连接电路,并能使小灯泡分别亮灭。
2、整理仪器放回原位.3、出现下列问题的酌情扣分。
(每个实验)①电路正确,能亮灭,但不熟练;②在安装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是闭合的;③开关未与电池正极相连;④电路正确,因元器件、导线接触不好,灯泡不亮;⑤只用一节电池;⑥虽然灯亮,但接成其它形式的电路(元器件一样,与电路图不符)。
四、电磁铁(一)(五年级上册)实验题目: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实验器材:电池(2-3节),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30厘米)、电池盒、胶布(用来固定电池)、大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