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4.36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景观图片,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
2、通过阅读资料,理解并运用资料和地图讨论分析说明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或小报,课堂展示活动,知道我国有众多的世界遗产,理解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4、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方式,特别是对生活在北京的初中生来说,旅游更是生活所需,去达地方很多,但是学生旅游时目的性不强,很多看过的旅游景观记忆不深刻,走马观花,无法真正体会到旅游的价值。
这节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结合学生的旅游经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地方文化。
3重点难点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懂得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理解并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我国地理环境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人们开展各种旅游活动。
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猜猜是什么旅游景观?活动2【讲授】旅游资源分类出示图片:1、广西桂林山水、内蒙古草原、吉林雾凇、安徽黄山、海南三亚、四川黄龙等。
问题:这些旅游景观有什么特点?问题同上2、北京天坛、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陕西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继续出示图片:香港迪士尼娱乐、购物、美食、泼水节。
这些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也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总结: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和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反馈练习:找寻旅游资源,分类资料:今年8月,老师打算参加“北京-呼和浩特-希拉穆仁草原-库布齐沙漠”双卧4日游,请你帮助老师找找旅游资源。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 —p41、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饰成2、饮食文化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 、“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4、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3、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女口: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4、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 —p47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培养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点拨获取新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培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重点: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难点:识记中国的世界遗产名称和分布教具: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多媒体过程:一、抛砖引玉,明确学习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回答)1.阅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
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课件显示)(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1.理解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重点)2.了解我国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3.知道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重点)学习过程:一、复习上堂课重点知识。
1.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________,北方民居向南的窗口较大,利于________。
2.吊脚楼是____________地区少数民族常见的民居,四合院是________地区常见的民居。
3.蒙古族人民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而建造的民居是____________;傣族人民为了减少当地湿热气候环境干扰而建造的民居是____________;窑洞是____________地区的民居。
4.藏袍的穿着方式在一天内不一样,这是由于当地________日较差较大;傣族男子穿肥大的长裤可以减少________气候的干扰;蒙古服饰既有防寒作用,又便于____________。
5.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面食是________;山西人喜食________;东北人喜爱把各种食材一起放在锅里炖熟而食,这样有利于食物的保温,适应东北地区________的气候。
二、学习“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包括?2.我国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数量,位居世界________。
3.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举例说说三、学习“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被称为无烟工业的是____________。
2.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________文化。
3.读课本P39图H(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示意图),分析:(1)为什么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特别快?答:近年来,由于我国各地大力挖掘和开发本地区的________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对我国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促使________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也跻身于世界________大国的行列。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引言旅游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不仅仅是人们追求休闲和娱乐的方式,更是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途径。
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元素,它对旅游业的发展和吸引力具有重要影响。
1. 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地方文化特色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人们旅游的目的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体验和了解当地的文化。
地方文化特色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文化遗产等,这些特色能够吸引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他们慕名而来,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
2. 地方文化特色增加旅游产业收入地方文化特色的存在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游客为了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会选择在当地消费,还会购买相关的纪念品、旅游商品等。
这些消费行为不仅为旅游产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入,也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就业机会。
以中国的茶文化为例,茶叶的生产、销售、旅游等行业都因为文化特色而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3. 地方文化特色传播提升当地知名度地方文化特色对于当地的知名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将他们吸引到当地旅游目的地。
同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将地方文化特色传播给其他人,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
例如,法国的巴黎是享有“浪漫之都”美誉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巴黎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巴黎人的浪漫情怀和法国的红酒文化。
4. 地方文化特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体系,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保护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减小对文化资源的侵害。
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力度,确保文化特色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
结论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说明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六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我国各地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2、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3、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4、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5、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一】: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方特色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讨论的形式去自己解答问题。
以学生小组讨论形式,仔细对比四张图片里的蒙古包、窑洞、四合院与吊脚楼等民居的不同。
教师下到课堂去巡回指导。
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方民居各有不同。
为了适应草原放牧而需要经常搬迁,蒙古族居住在蒙古包里。
为了能通风透气以适应终年皆夏的天气,傣族人以木竹建构楼房。
因为少雨干燥,新疆人可以用泥土砖构造荫房,用于晾制葡萄干。
所以在小小的邮票上面也展现了我国各地具特色的民居。
不同的民族他(她)们的衣着有什么特点?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课件展示:山东菜系:原味、厚重、老火候四川菜系:麻辣、厚味【考点二】: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吊脚楼的特点:是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多见于湘西、贵州等地区,依山就势而建。
《第四节民俗与旅游》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目标: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会分析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通过所给信息,学会观察,发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各民族之情。
【教学重点】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教学难点】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用具】典型旅游资源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现在看看我国的民俗与旅游。
教师:什么是文化?学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笼统的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板书: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讲解:人类文化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他们都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提问:(1)读图4.39“中国民居”,说说建筑特点和当地气候、地形有什么样的关系?(2)读图4.38“地方美食”说说这些特色菜肴是哪些地方的名菜?这些名菜和主食选用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观察图4.40“中国民族服饰”,找出其不同,分析其原因。
讲解:服饰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标志。
各地的服饰都与环境密切相关。
如藏袍。
那么我们国家有哪些文化资源呢?板书:二、旅游文化教师提问:看图4.41“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说说哪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哪些是世界自然遗产?哪些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哪些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旅游资源众多,包括自然风光和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等。
总结: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有: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黄山等。
保护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国际合作,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设计一、分析本课教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是中图版初中教材下册第五章第二课。
本节内容是认识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这节课,在地方文化特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中图版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地图上找到并记住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查找地图、提升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难点: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四、教法在教学中,使用引导法、讲授法、读图法认识我国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并分析分布特点以及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导学案、地理图册、教书、ppt。
六、教学过程:1、由图片导入旅游、旅游业概念,学习认识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指引学生利用图册结合教书资料找出我国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并分析分布特点,按类别认识我国地方文化特色资源。
2.新授我国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小组讨论“集思广益献计策:应如何提升云浮或你家乡的旅游产业”由小组完成讨论分析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地理的积极性。
3.再抛出问题“关于旅游业,我们除了开发,还应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坚决抵制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
4、总结。
我国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分布,地方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意义及影响。
旅游与地方文化教案导语:旅游不仅仅是欣赏美景,还能带我们走进不同的地方文化。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2.认识旅游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不同地方文化的魅力,增进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旅游与地方文化的定义和关系。
2.名胜古迹与地方文化的传承。
3.传统节日与地方文化的表达。
4.当地特色美食与地方文化的关联。
三、教学流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入旅游与地方文化的主题。
例如,展示著名景点和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讨论景点和节日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Step 2:讲解与讨论(15分钟)1.向学生解释旅游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旅游是认识和理解不同地方文化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学生讨论旅游对地方文化的影响,例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文化交流和文化衰退的可能性。
Step 3:案例研究(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案例,比如某地的名胜古迹、传统节日或当地特色美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案例与当地文化有何关联?2.旅游对该案例的影响是什么?3.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地方文化?Step 4:实践活动(3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以亲身体验当地文化。
可以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历史古迹,参加传统节日活动,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
学生需准备相关的调查或观察表格,记录他们的观察和体验。
Step 5:反思与总结(15分钟)学生归来后,通过小组分享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回顾并总结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收获。
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在实践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2.你们如何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3.你们的旅游体验是否加深了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Step 6:拓展延伸(15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地方文化研究,可以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或写一篇论文,探索其他与地方文化相关的主题。
第五章地⽅⽂化特⾊和旅游-教案第五章地⽅⽂化特⾊和旅游第⼀节⾃然环境对地⽅⽂化的影响p36—p41⼀、我国民居、服饰、饮⾷的地⽅特⾊1、2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料,讲究⼑⼯,讲究调味,重⽕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有直⼑、⽚⼑、坡⼑、花⼑等多种⽅法。
)②名字新奇,耐⼈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菜系:⼭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川菜名肴,如“鱼⾹⾁丝”、“宫爆鸡丁”、“⿇婆⾖腐”等。
⼆、⾃然环境对⽂化的影响1、地⽅⽂化的起源和兴衰与⾃然环境密切相关。
⾸先,地形、⽓候、⽔⽂、地质、⽣物等⾃然因素是地⽅⽂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然因素,常常成为地⽅⽂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由于深受当地⾃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然坏境影响⼈们的服饰。
3、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化影响也⾮常⼤。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区,因⽽顺⼭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4、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区⼈民充分利⽤岩⽯资源,多建筑⽯屋;黄⼟⾼原地区的⼈们,利⽤黄⼟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当地出产的⽵⽊,建造⽵楼;西北地区的⼈们则将黄⼟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节地⽅⽂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地⽅⽂化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化特⾊是在当地⾃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化内涵。
2、包括历史⽂物、⽂化遗迹、古典建筑、⽂化艺术、风⼟民俗、⼯艺特⾊、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化特⾊的⽂物古迹和⾃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组织世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
地方文化特色对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在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无限向往的今天,对旅游业的期盼和要求也不断提升,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因素,如艺术、音乐、戏剧、语言文学、历史遗产、宗教节庆、饮食等文化软实力成为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旅游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千篇一律必定敌不过一枝独秀,突出地域特色对提升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吸引力至关重要。
天津方言是彰显天津地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在天津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方言及地域文化互为载体应当成为推动天津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名牌的优势资源。
一、为什么天津方言可以成为塑造天津旅游名牌的优势资源?1、天津民俗以方言形式代代传承,构成具有独特气质的天津旅游文化。
天津年俗中的年糕、鱼,婚俗中的枣、花生、栗子,市井生活中的“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以及“杨瞎话儿讲报——信口开河”“白爷做姑爷——你想把我灌死?”等民间俏皮话,风格淳朴幽默,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语言文化特色,是天津民俗的传承载体,形成天津文化旅游的个性化特征,往往成为最能吸引外地游客的文化点。
2、天津方言塑造了哏儿都的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
如果对天津人的性格作出评价,“哏儿”“利索”肯定排在前几位,究其原因,天津方言的功劳不可磨灭。
天津是移民城市,商埠业务的客观需要,人际沟通的主观需要,多元社会文化所提供的鲜活题材等等都对天津人幽默性格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
天津人说话,简洁明快,干脆利索,用俏皮话说,那是:胡萝卜就酒——嘎嘣脆!有时为求利索,只说“山药”,例如:“今儿个我要是赢不了他,我是山药!”天津人爱看笑脸,爱说笑话,爱逗闷子,如:“白萝卜扎眼儿——穷呕(藕)”,天津爱编新俗语,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到了天津,就说成“你走你的中山路,我钻我的耳朵眼儿”等等。
这些带有幽默诙谐意味的话语都会给初来天津的游客留下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对天津产生好感,增加天津美誉度,对提升天津知名度很有帮助。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和民族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并可结合实际来学习,不要死记硬背•2•使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爱惜旅游资源,保护旅游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教学重点
旅游业的特点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记住十大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方法
结合地图或地理图片来学习。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
(学生回答)
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
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
组成部分。
(课件显示)
(引入)既然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又会影响着什么行业的发展
呢(旅游业)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板书)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课件显示)
二、新课学习
(课件展示)2001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前10个省区(单位:万人次)
1.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
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
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 “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
(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
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
例
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所以对游客充满
了吸引力。
(课件显示)
(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
的特点。
(板书)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课件显示)
(板书)1、为什么说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呢(课件显示)
(教师引导点拨)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风土人情的欲望和精神需求。
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课件显示)
(过渡)既然地方文化特色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那么地方文化包括
哪些类型呢
(要求学生阅读第42页第2段思考)
(板书)2、地方文化包括哪些类型(课件显示)
(提问学生)
(学生探究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第22页“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地图和结合社
会生活及历史知识分别举例二至三个各种地方文化类型。
(各组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指正并作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承转并板书)3、为什么我国的地方文化会这样丰富多彩呢(课件显示)(各组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我国地或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形和气候类型都复杂多样等原因
的综合影响而造成我国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课件显示)
(承转)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国有很多世界遗产,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
请大家读
第43页“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查找出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哪些及其分布。
(课件展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发问)刚才这位同学是否有疏漏,谁可以补充一下共有多少处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些世界遗产并说出其所在的省区)(学生发言)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地方文化的类型,思考一下这些世界遗产哪些与地方文化有关。
(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
三、结论总结
总结: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我国的世界遗产图片,感受祖国美丽的景色和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旅游业,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为什么要保护旅游资源我们应当怎样保护旅游资源•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A.武陵源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天下
B.黄龙被西方人誉为“童话世界”
C.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彩池、雪山、峡谷、森林
D.泰山是五岳之尊,也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2.有“世界第八奇迹”之称的是()
A.黄山
B. 万里长城
C. 桂林山水
D.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下列关于我国名山的分布,搭配正确的是()
A.武当山一一江西
B. 黄山一一安徽省
C.泰山一一福建省
D. 华山一一云南省
4.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A山东泰山 B 北京故宫 C 安徽黄山
山西平遥古城
5.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6.如果参加博览会的外国朋友想了解中国傣族民族风情,最好建议他们去(
A.广东B 、云南C 、四川D 、湖北
7.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A历史文物 B 风土民俗C 粮食作物 D 风味佳肴
(参考答案:D B B A D B C )
五、作业布置
有哪位同学可以像导游一样介绍一下自己曾旅游或了解过的城市或名胜古迹吗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一)旅游业
(二)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1.自然风光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
3.革命纪念地
4.民族风情
(三)旅游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