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执业医师笔记打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3.30 KB
- 文档页数:2
口腔执业医师必考点每年至少命中180道题第一篇口腔内科学(1)第一篇口腔内科学第一章龋病1、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龋病定义为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表现为无机成分脱矿,有机成分破坏分解导致最终发生的牙体缺损,特征为色、形、质的变化,其中质地的变化为硬组织脱矿后软化。
2、考点:龋病的原因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之一,可以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并维持相当长时间,造成局部脱矿,龋病病变过程开始。
乳酸杆菌对牙面亲和力低,在菌斑中比例不大,但有龋洞存在的部位,乳酸杆菌数量增加,因此它更多地涉及牙本质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3、考点:慢性牙髓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慢性闭锁性牙髓炎表现为无明显自发痛,洞内探针迟钝,热测引起迟缓疼痛,多有轻度叩痛。
深龋的牙往往是当冷热刺激进入深龋的洞内才出现疼痛反应,而刺激去除后症状并不持续。
可复性牙髓炎症状表现为当患牙受到冷热刺激或甜酸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更敏感,刺激一去除,疼痛随即消失。
急性牙髓炎则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及疼痛不能定位。
4、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患牙检查左下第一磨牙面深龋洞,探诊洞底感酸痛,冷测反应一过性敏感,叩痛(-),牙龈无异常可诊断为深龋,而无牙髓症状;与牙髓炎的鉴别是依据温度测试;深龋的治疗方法要安抚治疗。
5、考点:龋病的原因按照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之一。
其它链球菌在菌斑中比例不大,不起主要作用。
6、考点:龋病的病因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
7、考点: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浅龋最常使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有利于发现隐藏部位的龋损。
8、考点:龋病的病因龋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由于病变环境发生了变化,隐藏部位变得开放,原有致病条件发生了变化,龋病不能再继续进行,但损伤仍保持原状,这种特殊的龋损叫做静止龋。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 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
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笔记牙根的形成过程当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首先是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这些增生的双层细胞称为上皮根鞘。
上皮根鞘的内侧面包绕着牙乳头细胞,上皮根鞘的外面被牙囊包绕。
被上皮根鞘包绕的牙乳头细胞也向根尖部增生,其与上皮根鞘相接触的细胞分化成成牙本质细胞,形成根部牙本质。
上皮根鞘继续生长并向根尖孔处呈45°角弯曲,形成一个中间有孔的盘状结构,称为上皮隔。
其中间的孔即未来的根尖孔。
在单根牙形成中,上皮根鞘的内层细胞诱导邻近的牙髓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进而形成牙本质。
牙本质形成后,其表面的上皮根鞘发生断裂,使上皮根鞘与根部牙本质分离,并向牙囊的深层移动,断裂的上皮根鞘呈网状包绕在牙根的周围。
此时牙囊中的`间充质细胞立即进入断裂的上皮细胞之间,并与牙根部牙本质接触,在该处分化成成牙骨质细胞,并分泌牙骨质基质,经矿化后形成牙骨质。
而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进一步离开根面,大部分被吸收,部分可遗留在发育中的牙周膜中,称上皮剩余,也称马拉瑟上皮剩余(Malassez epithelial rest)。
此上皮遇刺激可形成牙源性囊肿或牙源性肿瘤。
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
首先在上皮隔上长出两个或三个舌状突起,然后增生伸长,与对侧突起相连,此时上皮隔中央的单个孔被分隔成两个或三个孔,将形成双根或三根。
发育过程同单根牙。
在牙根发育过程中,如上皮根鞘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在根分歧处上皮隔的舌侧突起融合不全,则不能在该处诱导出成牙本质细胞,引起该处牙本质的缺损,牙髓和牙周膜直接相通,即侧支根管。
如上皮根鞘在牙本质形成后仍不断裂并附着在牙根部牙本质表面,则牙囊的间充质细胞不能与根部牙本质接触,也就不能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这样在牙根表面形成牙骨质缺乏,易引起牙本质过敏。
口腔溃疡的预防指南(一)什么是口腔癌顾名思义,口腔癌是指发生于口腔的恶性肿瘤。
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唇癌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
龋病:就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诸多因素作用引起得牙体硬组织得口腔疾病。
患病率:反应龋病存在或流行得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可能发生龋病得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得频率。
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得生物膜。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生在牙体组织上非因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得改变。
牙本质过敏症: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得酸痛症状,不就是独立得疾病、就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症状。
牙发育异常:指牙胚发育完成到牙萌出口腔这一生理过程所出现得异常,分为结构、形态、数目与萌出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得乳牙根尖周感染,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就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得氟素所引起得一种特殊型得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导致牙萌出后呈褐色或深灰色。
先天性梅毒牙:在胚胎发育后期与出生后第一个月,牙胚受到梅毒螺旋体侵犯所造成得釉质与牙本质得发育不全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牙内陷:指牙在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牙体急性损伤:指牙受到各种急剧得机械力作用发生得急性损伤,包括牙震荡、牙脱位及牙折等。
牙折:就是由于外力直接撞击牙或局部咬硬物时牙合力过大所致,常见于上颌前牙。
牙震荡:指牙周膜受外力作用后得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得缺损。
牙脱位:由于骤然得外力使牙根完全离开或不完全离开牙槽骨。
磨损: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牙体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丧失。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就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性得微小而不易被发现得裂纹。
榭状缺损:就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耗损,形成类似楔形得组织缺损。
酸蚀症: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面而造成得牙硬组织损害。
再矿化:使钙、磷与其她矿物离子沉积与正常或部分脱矿得釉质中或釉质表面得过程。
一、名词解释1.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包括龋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周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及口腔黏膜病等;主要研究上述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2.冷热诊牙髓活力测试:指用低于10°C 和高于60°C的温度测试牙髓活力,前者为冷诊,后者为热诊。
#3. FDI记录法:是一种采用二位数记录牙位的标志法,第一位数字代表象限,第二位数字代表牙齿的min名称。
4龋病:是牙齿硬组织在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产生色(白垩色、黄褐色、黑褐色),(缺损成洞),质(疏松软化)3方面改变的慢性破坏性疾病5.牙菌斑:是细菌生存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条件适合便会致龋病;(或者)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6.脱矿:是在酸的作用下,牙齿硬组织中矿物质(Ca、P等)发生溶解、丢失的过程。
7.再矿化:是各种矿物质(ca、P等)再沉积到牙齿硬组织中,进行结晶化的过程。
8.猖獗龋:又称猛性龋,指龋病在短时间内广泛、快速发展;常见于鼻咽癌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腺萎缩、破坏,口腔唾液分泌少的患者,也见于舍格伦综合症患者。
9.静止龋:指龋病发展过程中,由于局部环境条件的改变,使原来隐蔽的龋坏暴露于口腔而导致龋病发生停止。
10.釉质发育不全:指牙发育期受全身、局部或遗传因素等影响,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缺陷,分釉质发育不全和釉质矿化不全。
*11.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指牙发育期摄人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12.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牙体病共有的症状13.特纳(Turner)牙:指由于乳磨牙严重的根尖周感染造成的恒前磨牙的釉质发育不全。
口腔内科学执业考试大纲重点第十章牙体牙髓病学第一节龋病掌握:龋病的特征龋病的评价方法(患病率、发病率和龋均数)好发年龄,好发牙位和好发部位了解:龋病的历史和危害性龋病的研究内容龋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病因和发病过程】(一)牙菌斑掌握: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菌斑微生物学和致龋性牙菌斑在龋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了解:牙菌斑的结构、组成及牙菌斑的物质代谢(二)饮食因素了解:蔗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等与龋病的关系氟化物抗抗龋机制的有关理论(三)宿主熟悉:牙齿、唾液因素与龋病发生的关系了解:机体免疫因素与龋病发生的关系(四)其它因素了解:年龄、种族、性别和家族及遗传与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五)病因学法掌握:龋病病因的现代观念了解:龋病的病因学说【临床特征和诊断】(一)龋病的病理过程了解: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病理特征龋病过程中的脱矿和再矿化。
(二)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掌握:龋病的分类: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按病变程度分类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三)龋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龋病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龋病的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了解: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及窝沟封闭的适应证、治疗方法。
(二)窝洞制备掌握:窝洞的分类及结构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熟悉: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三)修复性治疗掌握:牙体修复的原则银汞合金修复术复合树脂修复术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四)深龋治疗掌握:深龋的治疗原则深龋的治疗方法熟悉:深龋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五)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掌握:固位钉固位的牙体修复术嵌体修复术了解:沟槽固体与银汞合金钉固位技术(六)牙体修复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掌握:引起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第二节牙齿发育异常熟悉:牙齿发育异常的概论及下列类型牙齿发育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四环素牙、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畸形中央尖、牙内陷、牙齿漂白的方法了解:先天性梅毒牙的临床表现与意义第三节牙外伤熟悉:牙震荡、牙脱位质和牙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第四节牙齿慢性损伤掌握:重度磨损、磨牙症、楔状缺损、隐裂和酸蚀症等牙体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牙齿纵裂的临床表现与防治原则第五节牙本质过敏症掌握:牙本质过敏症临床表现,诊断和常用的治疗方法了解:牙本质过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六、七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掌握: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在临床上的意义了解: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牙髓的基本功能及牙髓炎疼痛的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细菌因素感染的途径和致病机制及宿主反应了解:物理、化学和免疫因素的致病作用。
龋病:就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诸多因素作用引起得牙体硬组织得口腔疾病。
患病率:反应龋病存在或流行得频率。
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可能发生龋病得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得频率。
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得生物膜。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生在牙体组织上非因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质得改变。
牙本质过敏症: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化学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得酸痛症状,不就是独立得疾病、就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症状。
牙发育异常:指牙胚发育完成到牙萌出口腔这一生理过程所出现得异常,分为结构、形态、数目与萌出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得乳牙根尖周感染,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就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得氟素所引起得一种特殊型得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族药物,导致牙萌出后呈褐色或深灰色。
先天性梅毒牙:在胚胎发育后期与出生后第一个月,牙胚受到梅毒螺旋体侵犯所造成得釉质与牙本质得发育不全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牙内陷:指牙在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致。
牙体急性损伤:指牙受到各种急剧得机械力作用发生得急性损伤,包括牙震荡、牙脱位及牙折等。
牙折:就是由于外力直接撞击牙或局部咬硬物时牙合力过大所致,常见于上颌前牙。
牙震荡:指牙周膜受外力作用后得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得缺损。
牙脱位:由于骤然得外力使牙根完全离开或不完全离开牙槽骨。
磨损: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牙体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丧失。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就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性得微小而不易被发现得裂纹。
榭状缺损:就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耗损,形成类似楔形得组织缺损。
酸蚀症: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面而造成得牙硬组织损害。
再矿化:使钙、磷与其她矿物离子沉积与正常或部分脱矿得釉质中或釉质表面得过程。
口腔内科知识点总结口腔内科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结构、口腔内器官位置、口腔黏膜的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1. 口腔组织结构口腔是由唇、颊、舌、牙龈、硬腭、软腭、口腔底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口腔内器官位置口腔内器官位置包括唇、舌、牙齿、牙龈、颊黏膜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3. 口腔黏膜的分布及其生理功能口腔黏膜包括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硬腭黏膜、软腭黏膜等,它们在口腔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分泌唾液、感觉刺激、防止口腔黏膜损伤等。
第二部分: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口腔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生理学包括唾液分泌、口腔消化、咀嚼、牙齿排列、牙齿生长与更替等内容。
1. 唾液分泌唾液是口腔内重要的分泌物之一,它含有多种酶类和免疫蛋白,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2. 口腔消化口腔内有多种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唾液蛋白酶等,它们在咀嚼和咽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咀嚼咀嚼是口腔内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它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4. 牙齿排列牙齿的排列是与咀嚼功能密切相关的,正确的牙齿排列有助于咀嚼和言语发音等。
5. 牙齿生长与更替牙齿的生长与更替是口腔内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了解其规律对于口腔内科医生治疗疾病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口腔病理学包括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变、口腔肿瘤等内容。
1. 龋齿龋齿是口腔内一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方法对于口腔内科医生预防和治疗龋齿具有重要意义。
2.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这些疾病与口腔内的牙龈、牙周组织有关,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保持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口腔黏膜病变口腔内有多种黏膜病变,如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口腔内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病原体,诸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普遍的口腔疾病之一。
抗力形:抗力形是使修复体和余留牙结构获得足够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固位形:是防止修复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脱落的形状。
衬洞:在洞底上衬一层能隔绝化学和一定温度刺激,且有治疗作用的洞衬剂,其厚度一般小于0.5mm。
釉质发育不全:指在牙发育期间,由于全身疾患、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病因:全身因素(婴儿及母体疾病、内分泌失调、营养障碍)、局部因素、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根据釉质发育不全的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
由于治病因素在牙发育期间才会导致釉质发育不全,故受累牙常呈对称性。
临床上可根据釉质发育不全的部位来推断发生障碍的时间。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是指牙在发育时期摄入过量氟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型的釉质发育不全。
氟牙症多发生在恒牙,以上前牙多见,其次为尖牙和第一磨牙。
畸形中央尖:牙牙合面中央窝伸出一额外的牙尖称畸形中央尖。
畸形中央尖多发生在前磨牙,尤其是下颌第二前磨牙。
牙震荡:是牙周膜受外力作用后的轻度损伤,通常不伴有牙体组织的缺损。
牙脱位:由于骤然的外力使牙根完全离开或不完全离开牙槽窝称牙脱位。
楔形缺损: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损耗,形成类似楔形的组织缺损。
病因:1.不正确的刷牙方法2.酸的作用3.牙颈部的结构4.牙体组织应力疲劳临床表现:楔状缺损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的前磨牙,其次是第一恒磨牙和尖牙。
相邻数个牙常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年龄愈大,缺损俞严重。
牙隐裂:又称牙微裂,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性的微小而不易被发现的裂纹。
病因:1.牙齿结构的薄弱环节2.牙尖斜面3.创伤性牙合力。
临床表现:牙隐裂好发于磨牙和前磨牙的咬合面,以上颌第一前磨牙最常见。
隐裂发生后,患牙遇冷热刺激出现酸痛,并有长期咀嚼不适或咬合痛,病史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口腔执业医师重点知识点备考笔记口腔红斑临床表现:口腔红斑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样的斑块。
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间杂型红斑,颗粒型红斑3种类型:1.均质性红斑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
2.间杂型红斑红斑的基底上有散在的白色斑点,临床上见到红白相间,类似扁平苔藓。
3.颗粒型红斑在天鹅绒样区域内或外周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块状白色角化区(此型也即颗粒型白斑),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微小结节为红色或白色,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
口腔红斑症状体征:口腔红斑发病年龄以41~50岁发病最高,发病部位以舌缘部最多见,龈、龈颊沟、口底及舌腹、腭部次之,国外文献多以口底、舌腹为高度危险区。
Shear(1972)将红斑分为3型:(1)间杂型红斑(interspersed erythroplakia):红白间杂,好比红中出现不规则的白斑点,即红白斑,临床多见此型,类似扁平苔藓。
(2)均质性红斑(homogenous erythroplakia) 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
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
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
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
(3)颗粒型红斑(granular erythroplakia) 在天鹅绒样区域内或外周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块状白色角化区(此型也即颗粒型白斑),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微小结节为红色或白色。
此型最为严重,这一型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
郑麟蕃1983年报告,26例中18例为浸润癌,认为大多不是癌前病变,而是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
口腔红斑临床表现:口腔红斑特征是口腔黏膜上出现鲜红色、天鹅绒样的斑块。
临床上分为均质性红斑,间杂型红斑,颗粒型红斑3种类型:1.均质性红斑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
①水平型吸收:是较常见的吸收方式。
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牙槽嵴顶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即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冠方。
②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
垂直型骨吸收大多形成骨下袋,即牙周袋底位于骨嵴顶的根方。
骨下袋最常见于邻面,但也可位于颊舌面。
骨下袋和骨上袋的炎症、增生和退行性变化都相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软组织壁与牙槽骨的关系和骨破坏的类型。
③凹坑状吸收: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它的形成可能因邻面的龈谷区是菌斑易堆积、组织防御力薄弱的部位,该处的牙槽骨易发生吸收。
此外,相邻两牙间的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也是凹坑状吸收的常见原因。
④其他形式的骨变化:由于各部位牙槽骨吸收不均匀,使原来整齐而呈薄刃状的骨缘成为参差不齐。
正常情况下牙间的骨隔较高,而颊舌侧的骨嵴较低,呈波浪形。
当牙间骨隔破坏而下凹,而颊舌面骨嵴未吸收时,使骨嵴呈现反波浪形的缺损。
此外,由于外生骨疣或扶壁骨形成、适应性修复等而使唇、颊面的骨增生,使牙槽嵴呈“唇”形或骨架状增厚。
这些虽是骨组织对破坏的代偿性修复的表现,但常造成不利于菌斑控制的形态改变。
变形链球菌变形链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的球菌,是口腔天然菌群中占比例最大的链球菌属中的一种。
根据变形链球菌胞壁抗原成分不同,分血清型(a~h)8种;根据菌细胞DNA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含量分遗传型(1~Ⅵ)6种。
变形链球菌有强的致龋性,这与其致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由于它能迅速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生多量酸,而且耐酸性强,在pH4.5时仍能继续生活并产酸。
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内多糖。
葡聚糖介导细菌的粘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
该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内多糖还可作为代谢底物提供能量,增强致龋力。
【口腔内科学】必备考点1: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齿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均发生变化。
必备考点2:致龋机制:①对牙面有较强的粘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必备考点3:深龋治疗前应当判明的情况:1)深龋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反应情况;2)深龋的类型;3)龋洞内龋坏组织能否去净;4)深龋洞底是否与髓腔穿通,牙髓是否暴露,抑或有髓腔穿通而牙髓已无活力。
必备考点4:釉质发育不全,临床上常根据病损的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1)轻症釉质形态基本完整,仅有色泽和透明度的改变,形成白垩状釉质。
一般无自觉症状;2)重症牙面有实质性缺损,即在釉质表面出现带状或窝状的、棕色的凹陷。
必备考点5:外伤性根折多见于牙根完全形成的成人牙齿。
根折按其部位可分为颈侧1/3、根中1/3和根尖1/3,最常见者为根尖1/3。
其折裂线与牙齿长轴垂直或有一定斜度,外伤性纵折很少见。
必备考点6:牙隐裂的治疗:1)浅表的隐裂,无明显症状,且牙髓活力正常者,可进行调(牙合)治疗,以减少侧向分裂力量,防止裂纹加深;也可制备窝洞,尽可能将裂纹磨去后作预防性充填;2)较深的裂纹或已有牙髓病变者,在牙髓治疗的同时大量调整牙尖斜面,彻底除去患牙承受的致裂力量和治疗后及时用全冠修复是至关重要的。
必备考点7:牙髓电活力测验法注意事项先测对照牙,再测患牙。
每牙测2—3次,取平均数做结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严禁做电活力测试。
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最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长有“扳机点”无定位并沿三叉神经放散痛不定位,向一侧头面部放射①根尖脓肿:自发持续性剧烈跳痛,叩诊(+++),松动Ⅲ°,患牙根尖部相应的唇、颊侧牙龈潮红,扪痛(+)、肿胀不明显;②骨膜下脓肿: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痛苦面容、根尖区牙龈肿胀明显、移行沟变平,扪痛并有深部波动感;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相应面颊部软组织呈反应性水肿;全身不适,体温升高(38℃左右),白细胞记数增高,多在1.0万—1.2万/mm3;③粘膜下脓肿: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相应根尖部的牙龈肿胀局限,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波动感明显,全身症状缓解。
完整word版口腔内科学重点不完全离开牙槽骨。
龋病: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诸多因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牙体硬组织缓慢磨损:素作用引起的牙体硬组织的口腔疾病。
:反应龋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
地渐进性丧失。
患病率是指牙面上有非生理:发病率:在某一特定观察期间,可能发生龋又称牙微裂,牙隐裂病的一定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性的微小而不易被发现的裂纹。
:是指牙唇、颊面颈部硬组织,由榭状缺损获得性膜: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类于某些因素长期作用发生缓慢耗损,形成的生物膜。
似楔形的组织缺损。
酸雾或酸酐作用于牙面而造成的牙: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发生在牙体组织上酸蚀症:硬组织损害。
质的改变。
非因龋蚀造成牙体硬组织色、形、如温牙本质过敏症:指牙在受到外界刺激,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与正:度、化学及机械作用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使钙、再矿化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
不是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牙体病共有症状。
变软:用人工的方法使以脱矿、再矿化治疗使早期釉牙发育异常:指牙胚发育完成到牙萌出口腔的釉质再矿化,恢复釉质的硬度,形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这一生理过程所出现的异常,分为结构、由于病变环态、数目和萌出异常。
:龋病发展至某一阶段,静止龋原有致病条件:指在牙发育期间,隐蔽部位开放,由于全身境发生变化,釉质发育不全仍保持损害龋病不再继续进行,疾病、营养障碍或严重的乳牙根尖周感染,发生变化,使釉质矿化障碍,造成釉质发育异常。
原状。
牙本质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牙,是指牙在发-间接盖髓术:用具有消炎和促牙髓氟牙症:育时期摄入过量的氟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修复反应制剂覆盖洞底,保存活髓的方法。
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得几何形状固位形:型的釉质发育不全。
在牙发育矿化期间,使用四环素称为固位形。
:四环素牙要求修复体与族药物,导致牙萌出后呈褐色或深灰色。
是指在完成修复后,抗力形:先天性梅毒牙换牙均能抵抗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
:在胚胎发育后期和出生后第:百合金粉与汞调合一个月,牙胚受到梅毒螺旋体侵犯所造成的汞齐化制备成用手术方法去除龋坏组织,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不全充填术::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前磨牙,一定的洞形,选用适宜充填材料修复缺损,位于牙合面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突起。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内科学》笔试考点汇总1.龋病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2.主要致龋菌——变链3.继发龋最多发生在邻面窝洞的龈壁,其次是洞底。
检查的最佳方法是拍X.线牙片4.鸠尾峡宽度——后牙为所在颊舌尖间距的1/4~1/35.复合树脂充填洞形预备:洞缘45°短斜面——加宽釉质酸蚀带6.特纳牙常见于——前磨牙7.畸形中央尖常见于——下58.牙内陷中最严重的——牙中牙;牙内陷好发于——上29.根折最常见于——根尖1/310.年轻恒牙嵌入性脱位处理——观察,待自然萌出,不可强行拉出,定期复查11.部分脱位牙局麻下复位固定——4 周12.隐裂好发牙位——上613.牙本质敏感症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探诊14.牙髓活力温度测验:冷刺激——小于10°;热刺激——大于60°15.热痛冷缓解见于——急性化脓性牙髓炎16.逆行性牙髓炎往往伴随——严重的牙周病17.根管治疗的操作止点——牙本质牙骨质界,距解剖根尖0.5~2mm18.急性根尖周炎黏膜下脓肿期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切开排脓19.X 线片为根尖周圆形透射区,边缘一薄层密质白线——根尖周囊肿20.慢性根尖周炎主要的病变类型为——根尖周肉芽肿21. 初锉——能达到工作长度且在抽出时有紧缩感的最大号锉主锉——完成根尖预备的最大号锉。
22.一般情况下,主尖锉应比初尖锉大——3 个号23.根充糊剂中充填根管效果最好的是——氢氧化钙24.哪一项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有关——附着性龈下菌斑25.牙周探诊力量——20~25g26.超声波洁牙机工作头的前端与牙石接触的角度宜小于——15°27.与妊娠期龈炎关系最密切的是——中间普氏菌28.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主要致病菌——梭形杆菌和螺旋体29.牙槽骨垂直吸收时伴随的牙周袋多为——骨下袋30.附着水平是指——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31.GTR 治疗效果最好的骨缺损是——三壁骨缺损32.慢性根尖周炎反复发作引起的牙周病变特征——X 线“烧瓶形”状病变33.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部位——口唇34.带状疱疹特征——皮肤及口腔黏膜簇集的疱疹,沿神经排列,疼痛,不超过中线35.口腔念珠菌病病损区涂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36.各型溃疡中愈合后会留下瘢痕的是——重型阿弗他溃疡37.乳切牙切缘过锐致舌系带溃疡——Riga-Fede 溃疡38.过硬的奶嘴引起双侧翼钩处黏膜表面溃疡的是——Bednar 溃疡39.棘层内疱一般见于——天疱疮40.口腔黏膜珠光白色网状/树枝状条纹,多见于——扁平苔藓41.盘状红斑狼疮在口腔黏膜中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下唇唇红42.梅-罗综合征——沟纹舌、面瘫、肉芽肿性唇炎43.在艾滋病相关牙周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白色念珠菌44.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螺旋体45.乳牙根充——可吸收材料46.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首选药物——氢氧化钙制剂47.诞生牙——出生时就有的;新生牙——出生后30 天内萌出的48.乳牙迟萌——出生1 年后仍未萌出第一颗乳牙,超过3 周岁乳牙未完全萌出49.多生牙常见于——上颌中切牙之间50.恒牙根尖发育完成的时间是——萌出后3~5 年《口腔内科学》考点汇总1.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学说包括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