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的故事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8
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优秀6篇)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篇一中学生一见到阅读理解题就望而却步,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以下这篇《曾子杀猪》阅读训练题目及其答案是由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
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曾子杀猪阅读练习题:1.曾子之妻之市里的俩之什么意思。
2. 妻止之曰里的止什么意思?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什么意思?曾子杀猪阅读答案1.曾子之妻之市:第一个之是的,第二个是前往,去2.妻止之曰:止是阻止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骗人呀。
曾子杀猪译文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孩子信以为真。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文言文《曾子杀猪》阅读参考答案篇二当前的各样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
所以有得阅读与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
为此,提高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语文试题曾子杀猪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曾子杀猪阅读答案曾子杀猪(7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
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曾子杀猪教子的寓言故事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
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曾子杀猪阅读答案
曾子杀猪(7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
”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⑥彘也。
?
注:①反:通“返”。
②彘(zhì):猪③适:往
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2分)
(1)女.还()(2)婴儿非与戏.也()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3分)
?
?
参考答案:
1、(1)同“汝”,人称代词,你(2)开玩笑
2、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
3、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曾子杀猪的小故事【篇一:曾子杀猪的小故事】【篇二:曾子杀猪的小故事】《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你知道这个讲的是什么内容吗?它又有怎样的寓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子杀猪的故事及寓意吧!曾子杀猪的故事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杀猪的寓意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曾子杀猪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曾子杀猪原文注释】⑴市:集市。
曾子杀猪的寓言小故事
曾参的老婆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
妈妈对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
曾参的老婆一从集市回来,曾参便立刻要去杀猪,他的老婆制止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说着玩的。
”
曾参说:“和小孩怎么可以这样随便开玩笑呢?小孩子不懂事,他们跟着父母学,聆听父母的教诲。
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孩子学着骗人呀!做母亲的骗儿子,儿子也就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啊!”
说完,曾参就把猪杀了。
然后,把煮好的猪肉拿给孩子吃。
中国寓言《曾子杀猪》故事原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国寓言《曾子杀猪》故事原文【导语】:曾子杀猪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我不能失信》类文阅读《曾子杀猪》含答案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
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
”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2)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
()(3)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参考答案:1.(1)√(2)√(3)√(4)×2.画: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曾子杀猪-韩非子寓言故事曾子杀猪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身为父母要做到信守诺言,不能欺骗孩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韩非子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
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要去抓猪准备杀掉它。
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成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
他们没有分辩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真的让孩子吃上了猪肉。
寓意: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老师天天要求孩子做到诚信,为人师表,更要注意言行一致,讲究诚信啊!世纪生活中该如何做到诚信,成人世界的周老虎是否让孩子们认识到可笑,由此看来这一切的后果是可怕。
和氏之壁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拿来献给厉王。
厉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说:'这是块石头呀!'厉王认为卡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卞和又拿了那块璞玉来献给武王。
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鉴定,匠人又说:'这是块石头呀!'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
卞和便抱着那块璞玉到楚山脚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直到流出血来。
文王听说了,便差人去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得很,为什么独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卞和说,我并不是为砍断了脚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骗子,这是我所最伤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块璞玉,发现是一块真正的宝玉。
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中国寓言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想要捉猪杀猪。
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
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
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寓言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
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
”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
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
(3)其子随之而泣:曾子的孩子就哭了。
之:指曾子妻子要去市场。
(4)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5)反:通“返”,返回。
(6)顾反为女杀彘:回头回家时给你杀猪(吃)。
彘(zhì):古代意为“猪”。
(7)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
适:往,到,去。
(8)止:阻止。
(9)特:只不过,只是。
(10)戏:玩笑,戏弄。
(11)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戏:开玩笑。
(12)非有知:没有知识,意思是孩子很单纯。
(13)待:依赖。
(14)子:你。
曾子杀猪的故事作者:储呈进来源:《阅读》2005年第02期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小书虫聊天室·海安县实验小学的同学读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课后纷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诚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同走进小书虫聊天室去听一听,聊一聊。
杨雪松:这个故事告诉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欺骗孩子。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都要跟着学。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为要特别慎重。
李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太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上次爸爸答应我如果期中考试语文考到95分,就带我去公园玩,结果我考了97分,他却说工作忙,结果当然没去成,我到现在还生他的气呢!徐海菲:我认为曾子也太认真了,那时候一头猪可值钱了,曾子怎么说杀就杀呢?跟孩子好好解释一下不就行了吗?吴慧敏:问题出在曾子的妻子身上,如果她不随口答应孩子,曾子也不会杀猪了。
任杰:做爸爸妈妈的不要随便承诺孩子,既然承诺了就应该做到。
不然下次再说什么我们就不会相信他们了。
我觉得曾子做得对。
范存香:我觉得其实不止是做父母的要言而有信,我们每个人都要守信,做一个让别人可以信赖的人。
储思洁: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
”就是要说话算话。
袁天佑:曾子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现在我们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应该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孩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篇一: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
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篇二: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1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
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曾子杀猪曾子杀猪是一则教子故事,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曾子杀猪》的专项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会给你带来有用的帮助。
《曾子杀猪》阅读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②。
”妻适③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⑤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⑥彘也。
注:①反:通“返”。
②彘(zhì):猪③ 适:往④特:只不过⑤待:依赖⑥烹:煮《曾子杀猪》阅读题目:1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
(2分)(1)女还(2)婴儿非与戏也12、翻译下列句子。
(2分)1/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1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3分)《曾子杀猪》阅读答案:11、(1)同“汝”,人称代词,你(2)开玩笑12、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啊。
13、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南辕北辙》阅读原文: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南辕北辙》阅读题目:1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实词。
(2分)(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吾用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1)君之楚.奚为北面?译文:(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2/ 3《南辕北辙》阅读答案:1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1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名人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名人故事:曾子杀猪的故事(优秀3篇)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曾子杀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曾子之妻之市②顾反为汝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今子欺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参考答案:(1)去,往;通“返”,返回;开玩笑;你(2)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二: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参考答案1.d(应为“只是”之意)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注释: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2.彘(zhì):猪3.适:往、回去适市回:从集市上回来4.戏:开玩笑5.非与戏:不可以开玩笑6.待:依赖7.子:这里是第二的法定您”的意思.8.而:则,就9.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啊!10.之:到11烹(pēng):烹饪,煮.12.是:这13.反:同“返”,返回14.顾反:等到回来.15.特:只、仅、独、不过.16.女:同“汝”,你的意思17.杀:宰.18.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19.欲:想要20.止:阻止.21.遂:于是,就翻译: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寓意: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启示: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故事和格言。
其中,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他为人们树立的一个榜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据传说,曾子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的猪生病了,父亲让他去杀猪。
曾子心里很不情愿,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他看到猪病得很重,痛苦地躺在地上,眼中充满了无助和恐惧。
曾子心生怜悯,不忍心下手。
他站在猪旁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父亲看到后,责备他软弱无能,说他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了,以后怎么能成大事呢?曾子被父亲的责备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柔软,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于是,他抹去眼泪,拿起了刀,果断地杀死了猪。
从此,曾子变得坚毅果断,勇往直前,成为了一位有为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曾子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有着同情心和善良的内心。
但他也明白,有时候,为了更大的利益和目标,我们必须做出一些不情愿的选择和决定。
这是成长中的磨砺,是人生中的必修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需要做出一些不情愿的决定。
但正是这些选择和决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就像曾子一样,我们也要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的人。
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担当,要敢于面对困难,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不要畏惧,更不要退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担当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曾子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他的坚毅和果断。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是他留给后人的智慧,更是他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让我们牢记曾子杀猪的故事,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的人。
曾子杀猪的故事及寓意篇一:曾子杀猪曾子杀猪曾子颇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低,而且为人非常正直,从不蒙骗别人,甚至就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
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去,村子里的小伙伴去打听他玩玩,他都婉拒了。
他依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象着猪肉的味道,心里顺了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道:“一头猪顶上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够随随便便于工作唱戏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去,晓得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
起身就返回屋子里。
过一会儿,他握着菜刀出了,曾子的妻子吓到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苛,以为他必须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依偎在怀里。
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疑惑地问:“你握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活啥?”曾子毫不思索地提问:“唱戏”。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谨地说道:“你不是应允过孩子必须唱戏给他喝的,既然应允了就必须努力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道:“对孩子就更必须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使孩子研习着家长说谎吗?大人都骂人算不上话,以后存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作法遭一些人的取笑,但是他却教育出来了正直忠义的孩子。
曾子唱戏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敬重。
曾子避席“曾子丧志”出自于《孝经》,就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故事。
曾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存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曾子杀猪的故事阅读曾子,名参(shen阴平),字子舆。
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
他是古代“大圣贤”孔子的学生。
据记载,曾子这个人向来是严于律己,言行谨慎,平时很注重个人修养。
在《论语.学而篇》中,就曾记载了他进行修养的方法和原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孔子众多出色的学生中,曾子的人品受到孔子的称赞。
他不仅孝敬父母,也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曾子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是教育的有心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曾记载一个曾子“杀猪教子”的动人故事,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忙完家务,准备要到街上去买东西。
三四岁的小儿子,也要跟着去。
母亲怕麻烦不让去,儿子没完没了地纠缠。
实在没办法了,灵机一动,便哄他说:“听话,在家里玩。
等我回来,我把咱家那口大猪杀了,给你炖肉吃。
好吗?”小儿子一听说要吃炖肉,立刻就止住了哭声,认真地问道:“这是真的吗?”母亲假装认真地点了点头。
小儿子立刻破涕为笑,又到一边玩耍去了。
曾子是一个教子的有心人。
刚才母子对话的情景,曾子看见了。
曾子知道,妻子这是“哄”孩子,并不是真的要把大肥猪给杀了。
当时,本想上前阻止,但来不及了,话已经说出去了,“覆水难收”啊。
怎么办呢……曾子的妻子高高兴兴地从街上回来。
一进家门,眼前的情景,使她大吃一惊:只见曾子用绳子牢牢地捆绑住家里的那口大肥猪,身旁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屠刀。
大猪拼命挣扎、吼叫,还挺吓人的。
怎么?他真的要杀猪?妻子急忙上前阻拦说:“你这是疯啦!我刚才是叫儿子纠缠得没办法,才那样说的。
那是说着玩的,为‘哄’他,你怎么竟然当真起来呢?”曾子严肃而认真地对妻子说:“我知道,你是跟儿子说着玩的,实际上并不打算真的要杀猪。
可是,你想没想过,小孩子还不大懂事,只会跟着父母的样子去学,去做。
今天,你说了话不算数,答应了的事不去做,哄骗了孩子,这实际上就等于是在教孩子讲假话,骗人。
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再教育,他也就难以相信你的话了。
这样做,怎么能把孩子教育好呢?”妻子听了,觉得丈夫的话句句在理。
她佩服丈夫,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言行一致,以真诚的态度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她深深地责备自己,不再阻拦丈夫,终究避免给孩子心灵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小,但很值得。
这个故事,几千在中国流传,经久不衰,引人深思。
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小孩子不仅在智力方面处于蒙昧状态,在道德方面同样也是处于蒙而无知的状态,是非、善恶、美丑分不清楚,辨别能力很差,容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成年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又是他们心目中最有威望、最值得信赖的人。
父母说什么,孩子都笃信不疑;父母做什么,就学什么,毫不走样。
孩子年龄越小,就越是崇拜父母。
在他们看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最标准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是最好的父亲,母亲是最好的母亲。
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事,都要以父母为榜样。
做父母的,如果不时时刻刻地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不良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点点疏忽,都很可能在无意之中,给孩子以不良的影响。
而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生,由于孩子总是“先入为主”,先获得的“认知”很难再从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抹去,并且以此为依据排斥其他不同于此的“认知”。
因此,中国古人特别重视让孩子接触正面的形象,千万不要用骗人的话欺骗孩子。
曾子在儿子小时候,特别注意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努力做到“谨于言,慎于行”,反映他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
在他看来,在子女教育上“无小事”。
在与孩子相处中,在处理有关儿童的问题时,家长的一切言行举止,都要绝对服从儿童的教育。
在孩子面前,家长是“属于”孩子的,一切都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益,一点儿也不能随意伤害儿童,不能污染、毒害儿童单纯美好的心灵。
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是因为曾子杀猪的举措是“一举两得”:既以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同时也教育了自己的妻子。
“童蒙养正,作圣之功。
”要慎之又慎。
也许有人以为:对于小孩子,何必那么认真?家长许诺的事,小孩子很可能一会儿就忘记了。
这是缺乏教育意识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于对父母的信任,凡是家长许诺了的事,不会轻易忘掉。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为了赢得家长的许诺,是付出了“代价”的。
比如故事中曾子的小儿子,本来特别想跟母亲一起上街,但为了赢得母亲“杀猪给他吃肉”的许诺,放弃了上街的要求,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他是做出了“牺牲”的。
如果家长说话不算数,许诺的事不兑现,孩子就会以为说谎、骗人是允许的,很有可能也跟家长一样,也学着去说谎、骗人。
家长必须明白,如果有一次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就是用十次的“诚信”,也难以挽回已经丧失的“威信”。
要重新树立威信,取得孩子的信任,是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希望孩子诚实,自己首先要诚实。
不守信的人,不可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慎而又慎。
十七世纪时,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的开头,便开宗明义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引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洛克的比喻十分贴切、深刻,引人深思。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时候的教育在方向上有极为细微的偏差,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古人说:“童蒙养正,作圣之功。
”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一定要慎而又慎,不可掉以轻心。
从『曾子杀猪』说说诚实教育这件事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后人们敬称为“宗圣”,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有一天,曾子的媳妇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吵着一定要跟妈妈去,曾子的妻子就戏哄孩子:“好宝贝,别哭啊,在家等着妈妈,你要是不跟我去,妈妈回家就杀猪给你做肉吃。
”孩子一听有肉吃,马上就不闹了。
曾妻回到家里,看到曾子也在家了,曾子问妻子:“孩子跟我说了,说他不跟你去集市,回来你就杀猪给他吃肉,有这回事吗?”曾妻说:“有啊,那是我哄他说的。
”曾子说:“哦,那好啊,那还费什么话,咱俩这就杀猪吧。
”曾妻一下子急了:“你看,你这人死脑筋,什么事都当真,告诉他杀猪不是为了让他在家老实呆着嘛?猪这么贵一只,你舍得杀吗?我这不就是哄哄他吗?”曾子说:“你怎么能骗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听父母的教训,学父母做人的样子。
你今天骗了他,他从此不会再相信你说的话,而且他也会学了你的样子骗你,即使,他不会骗你,那么他也会骗别人。
你是宁愿今天杀了这个猪,还是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个无法管教的骗子呢?”最后,妻子被曾子说服了,两个人最后还是把猪杀了,如约让自己的孩子美餐一顿。
这就是曾子杀猪的故事。
其实,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孩子出生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思想也是一片空白,到了开始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吃饭,喝水,上厕所,生活当中的一切都是父母教的。
这时候,父母是天然可信的,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语言就是用来传达真实意思的,让喝水水杯就会过来,说苹果在桌子上肯定在桌子上,说要出去玩就一定是要出去了。
这时候,他们的思想中,是没有“谎言”这个概念的,整个世界一直沿着“语言是真实的”这个逻辑在运行着,从未出过差错。
然而,他们终究会被骗第一次的,当家长们漫不经心的对孩子们撒谎哄骗他们的时候,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仅仅一句谎言这么简单——他们世界运行规律一下子就变了。
虽然没人能记得婴儿时期的事情,但我想,当每个人人生中第一次经历被骗这种事情的时候,他们应该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是委屈:“明明告诉我给我买果冻吃,为什么就是不给我买呢?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委屈。
”第二种是惊诧:“我才知道,原来没有的事情啊也能告诉别人啊,那么下次我也试试,只要说谎对我自己有利就行。
”您看,他的谎话就是这么学会的。
中国人喜欢打孩子,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听话了就得打,外国人讲的那套不打孩子的理念看上去先进,实际上根本不入中国家长的法眼——打还不听话呢,不打还不反了天了!但是,您也得会打啊。
孩子丢了两块钱,啪一个耳光过去:“让你丢钱!”,孩子学习成绩下滑了,啪一个耳光过去:“叫你不好好学习!”,孩子摔了个碗,啪一个耳光过去:“让你毛手毛脚!”——90%的家庭是这样管孩子的。
可是,大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他们自己也会偶尔丢钱;学习成绩肯定会有客观波动,考不好在所难免;谁都会偶尔不留心摔个碗碟,他们自己也不例外。
没见到他们同样的责打自己,但是他们对孩子却从来不手软,也不管是不是孩子真有那么严重的错误,也不管是不是同着外人栽了孩子的脸面。
这样打孩子,与其说是“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发泄自己的失望的怒气”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说到打孩子,大宅门里的季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集,季先生拿着手中的板子,一字一句的告诉景琦:“记住,一心不可二用。
”然后板子才啪啪的朝手心打下去。
您看,打孩子是有其道理和学问的——打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过错,让其当时明白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打几下板子也是有定数的,犯什么样的错误就打对应多少下的板子,充满契约精神,根本不是为了发泄怒火而打的。
然而大多数家长没有这样的觉悟,甭管是什么错误,反正惹祸了打是没有错的,正因为家长是这样的思想,孩子学会了把碎碗扫干净处理掉,涂改隐藏试卷不被家长看到,甚至去外面偷两块钱假装这钱没丢,回到家则报喜不报忧,做表面上的乖孩子。
他们可能也不想这样,但是没办法,如果不骗爸爸妈妈的话,一个大耳光就挨上了。
当打骂带来的只有恐惧的时候,孩子为了免于这种恐惧,当然要学会说谎免于失控的暴力。
这样一来,家长不是逼着孩子说瞎话吗?4有些家长从不讳言自己会和孩子讲谎话,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本来就充满了谎言,他长大一点小伙伴们会骗他,再长大社会也会骗他,既然如此,我干吗不让他早早的适应“这个世界是有谎言的呢“?听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大错特错,因为这位家长忽略了“谎言与谎言也是有差别的”。
生活中确实避免不了谎言,然而谎言分为“必要的谎言”和“不必要的谎言”。
必要的谎言往往是客观情况决定,是善意的,而“不必要的谎言”往往是随口胡诌,甚至是会害人的。
举例子,任何人也绝不能直陈对方长得很难看,这是基本礼貌,医生也绝不可能直截了当告诉病人你的病没救了,这甚至是医生的职业操守。
这些都是谎言,然而这些谎言是必要的,也是善意的。
可是,明明囊中羞涩,偏偏大吹特吹家境殷实月入十万;明明不喜欢眼前这个女孩子,却为了一己私欲花言巧语哄骗人家;明明拿了钱就去赌博扔进无底洞,却信誓旦旦的告诉人家下星期就能还钱,这些也是谎言,然而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骗”,这种谎言被所有人痛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