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知识全解
- 格式:docx
- 大小:12.4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研究童话故事,了解其特点,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2.通过减去汉字偏旁部首研究生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激发研究汉字的积极性。
3.通过探究汉字偏旁部首与字义的关系,掌握“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4.掌握修改符号及其用法,提升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诵读关于“道理”的名言警句,丰富语言文字积累。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修改符号及其用法,提升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乡媒体课件;需要修改的句子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交流研究童话故事,了解其特点,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2.通过减去汉字偏旁部首研究生字,提高独立识字能力,激发研究汉字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话题交流,引入研究1.教师引入:在刚刚学过的单元里,我们研究了四篇童话故事。
你们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喜欢阅读?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童话故事可以带给我们哪些有价值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单元研究回顾引入,激发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交流活动。
二、快乐交流,丰富认知1.引导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两位同学和老师的提示语,了解童话故事的体裁特点、内容和启示。
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2.学生回顾本单元研究的童话故事,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出自己打算交流的知识内容,并简单记录下来。
3.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童话故事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提醒他们结合读过的童话故事进行交流,只需要说出印象最深刻的一两点即可。
4.开展班内读故事交流活动。
学生:我喜欢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它们不是真正的人,但它们有着我们人类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思想,所以它们和我们一样有情感。
注:删除了一段重复的教学目标,修改了一些表述,使文章更加流畅。
师:童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想象赋予了人物情感和思想,让他们活起来了,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请问大家最喜欢哪个童话故事人物呢?生:我最喜欢《-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他做到了一个好队长的样子,面对美味的奶酪也不违反禁令,让我非常敬佩。
语文园地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年级上册》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共十个单元,内容涵盖了汉字学习、诗歌欣赏、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单元是《认识汉字》。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基本概念、构词法和笔画顺序。
学生通过识读、默写汉字,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基本字,并学会了用笔画的顺序来书写汉字。
第二单元是《好词好句》。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一些好词好句的写作技巧。
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诗歌和句子,学会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
第三单元是《古诗词欣赏》。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唐诗宋词。
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培养了语感,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
第四单元是《篇章阅读》。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技巧。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行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掌握了阅读文章的方法。
第五单元是《写话小能手》。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写作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会了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六单元是《小状元大改变》。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字的演变和金庸先生的事迹。
学生通过了解字的演变和金庸先生的努力,激发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兴趣。
第七单元是《小文艺家的梦》。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诗歌创作。
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诗歌形式,尝试自己动手创作诗歌,培养了创作的能力。
第八单元是《小幸福大背景》。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小说阅读和谜语猜测。
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和猜谜语,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第九单元是《百味糖》。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小说阅读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小说,了解了情感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十单元是《我最喜欢的人》。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
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和写作,表达了对身边重要人物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语文园地三年级上册》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这个教材,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加深对文学的了解和热爱。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识字加油站:这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来认识更多的汉字。
例如,学生可能会看到一些与学校、家庭、商店等地方相关的物品或活动,并从中学习新的汉字。
2. 我的发现:这个部分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来发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某些汉字的部首、结构或读音的规律,从而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 字词句运用:这个部分主要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汉字和词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学生可能会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某些形容词、动词或介词,或者学习如何造句。
4. 日积月累:这个部分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古诗或短文,供学生阅读和背诵。
通过积累这些语言材料,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5. 我爱阅读:这个部分提供了一篇有趣的短文或故事,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实际教材为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1一、文本教学解读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两句例句第一句是课内的,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句是课外的,选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指导学生交流时,一要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
二要适时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有新鲜感语句的好习惯。
“词句段运用”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供8个成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结构特点,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第二部分选取的三句话,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
三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
第一句需要通过正确的停顿深入体会句意;第二句是通过读对重音“一点儿”来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读对语气,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认知和看法。
第三部分编排了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体现出活动特点,或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
教师可结合本班兴趣小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名,开展招募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见》,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所见》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
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2.积累和身体有关的成语;通过正确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结合学习经验给兴趣小组取名。
《语文园地三》知识全解
交流平台
观察小窍门
第一,增强观察的目的性,有计划地观察;
第二,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选择好观察点,做到多角度观察;
第三,学会写观察日记,做到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词句段运用
一、连线组词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
..变成灰色。
第一句话直接点明了结果——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第二句话加了“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表述更准确,能让人感受到爬山虎的脚的颜色的变化过程。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
..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第一句话运用的是很确切的数字,隧道就是“九寸深,一指宽”;第二句话加了“最多”一词,表明隧道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深”,宽度不会超过“一指宽”。
说法更符合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交流平台板块一:交流平台1.(课件出示)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
(板书:交流童话)(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①去年的树: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会很好: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有自己的愿望……(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充满丰富的想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①去年的树: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大树不见后鸟儿去寻找大树。
②那一定会很好:树有自己的愿望,它想站起来,想跑,想坐下来休息,想躺下……③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
④一块奶酪:蚂蚁队长带领队伍搬运粮食不受奶酪渣诱惑,以身作则。
3.(课件出示)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一、引言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学习内容。
其中,语文园地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
在本文档中,我将简要介绍《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二、语文园地三的内容概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动物童话》、《借名代词》、《古诗文赏析》、《介词的使用》等。
2.1 动物童话动物童话是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
通过阅读动物童话,我们能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2 借名代词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借用名词作为代词的用法。
通过借名代词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3 古诗文赏析通过学习古诗文赏析,我们可以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阅读古诗文,我们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品味。
2.4 介词的使用我们学习了介词的基本概念和用法,以及介词的配搭。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动作,提高我们的句子表达能力。
三、语文园地三的学习要点在学习语文园地三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要点:3.1 动物童话•理解动物童话的主题和情节;•分析动物童话中动物的特点和形象;•动物童话的寓意和启示。
3.2 借名代词•准确理解借名代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句子中借名代词的指代对象;•运用借名代词来表达清晰的句意。
3.3 古诗文赏析•学习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寓意;•背诵并复述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
3.4 介词的使用•理解介词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学习介词的常见用法和搭配规则;•运用介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动作。
四、通过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我们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三》知识全解
【相关链接】
1.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辞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以此类推,其它也是如此。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
2.口字旁字的三种类型
第一类表示嘴巴的动作,如“咬、吞”等;
第二类表示用嘴说话、出声,如“叫、喊”等;
第三类是象声词,如“吱、呜”等。
3.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
改正符号:表示将原来不正确、不妥当的字、词、句圈起来,改成正确的、妥当的文字。
增添符号:表示增补字、词、句或标点。
删除符号:表示删掉字、词、句或标点。
4.谚语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
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