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书
- 格式:docx
- 大小:10.61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古籍
中国重要中药制剂的古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部:
1.《雷公炮炙论》:这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制剂学专著,成书于南北
朝时期。
它记录了当时中药的采集、炮制、贮藏及制剂技术,为后世中药制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官府颁行的中药成药配本,收
载了多种著名的“局方”,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圣济总录》:这是宋代官修的综合性医方书,收载了大量的中
药制剂,并详细介绍了其制作方法。
4.《普济方》:这是明代最大的方剂书籍,记录了大量中药制剂的
配方及制作方法。
5.《本草纲目》:这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综合性中药学著作,其中
包含了许多中药制剂的相关知识。
这些古籍不仅记录了古代中药制剂的精华,也为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药药方大全最好的书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中药药方大全的书籍:
1.《本草纲目》: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医学著作,
收录了大量的药物方剂。
2.《国医大师方剂选》:由国医大师章炳麟编著,收录了中医
名家的方剂。
3.《中医药方剂大全》:编辑部:逢源中医网编撰,收录了各
门派名医的方剂。
4.《中华本草》:中医药学著作,收录了许多中药的方剂。
5.《中医方剂大全》:由陈鸿仪主编,收录了大量常用方剂和
名贵方剂。
6.《中药大全》:由云南中医学院编著,收录了丰富的中药方剂。
这些书籍都是经典的中医药著作,收录了丰富的中药方剂信息,可以提供全面的中医药学知识。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药药方。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一、产品名称: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二、成分:该制剂主要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等。
三、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类人群,包括成年人、青少年及儿童,特别适合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者。
四、用法用量:每日服用2-3次,每次1-2袋,用温水冲泡或吞服。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适当调整用量。
五、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及患有严重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六、注意事项:1.请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请妥善保管药品,并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密封、避光)存放。
3.服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5.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七、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八、不良反应:在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服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口干等反应,但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
九、包装:本品采用密封包装,每盒包含10袋装中药复方制剂。
十、贮藏:本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十一、生产厂家:xxx中医药有限公司十二、版权声明:本说明书版权归xxx中医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传播。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一款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复方制剂,其配方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调理。
该制剂以多种中药为主要成分,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特别适合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者使用。
在使用本品时,需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及患有严重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品。
总之,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是一款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使用。
第11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200 种)安阳膏药拼音名:Anyang Gaoyao英文名:书页号:Z11-68 标准编号:WS3-B-2133-96【处方】生川乌48g 生草乌48g 木瓜48g白芷48g 阿魏20g 木鳖子48g乳香12g 没药12g 三棱48g莪术48g 血竭20g 大黄96g乌药48g 关木通48g 当归48g肉桂48g 白蔹48g 连翘96g赤芍48g 白及48g 儿茶12g【制法】以上二一味,阿魏.乳香.没药.儿茶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七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304g 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另取红丹816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乳香等细粉,搅匀,分摊于羊皮上,即得。
【性状】本品为摊于羊皮上的黑膏药。
【鉴别】取本品1 张,除去羊皮,将膏剪碎,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 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阿魏对照药材 0.1g,加乙醇10ml,振摇,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P)。
【功能与主治】消积化块,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
用于徵瘕积聚,风寒湿痹,腰.腿.膀.背.筋骨.关节.骨寒诸痛及手足麻木等症。
【用法与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注意】徵瘕积聚者使用时,忌食南瓜.黄花菜.荞麦麸.榆皮麸.驴.马肉及一切不易消化的食物。
孕妇忌用。
2【规格】每张净重 (1)9g (2)12g (3)18g (4)24g (5)37g【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第一部分:引言1. 介绍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背景和概述在我国,中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是中药制剂的重要文件。
本文将针对该册标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药成方制剂以及卫生部的药品标准。
第二部分:中药成方制剂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对中药成方制剂的定义和意义进行介绍中药成方制剂是指由多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药剂,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中医药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的药品标准对于中药成方制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第三部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内容概述3. 论述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在这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内容概况,包括颗粒剂、丸剂、糖浆剂等各类型制剂的标准要求,以及对于包括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贮藏、包装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部分: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4. 探讨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的意义和方法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生产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与疗效的关键。
卫生部的药品标准对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标准化提出了严格要求,有助于保证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五部分:对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5. 共享个人对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中药制剂的写手,我深知卫生部第十九册的标准对中药制剂行业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升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六部分:总结及回顾6. 总结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卫生部第十九册的标准对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管理和规范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中药制剂的国际化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些规范的理解,不断提高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水平。
第13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第13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194 种)阿胶补血颗粒拼音名:Ejiao Buxue Keli英文名:书页号:Z13-99 标准编号:WS3-B-2535-97【处方】阿胶熟地黄党参黄芪枸杞子白术【制法】以上六味,除阿胶外,将熟地黄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静置,取上清液备用;其余白术.枸杞子用60%乙醇,党参.黄芪用25%乙醇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滤法(附录Ⅰ O)进行渗滤,合并滤液,静置,滤过,加入阿胶及熟地黄上清液,混匀,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4~1.06(75℃)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分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 0.2g,加水10ml,搅匀,滤过,取滤液2ml,加茚三酮试液2 滴,置水浴中加热5 分钟,显紫红色。
(2)取本品5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提取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 使溶解,移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二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二次,每次10ml,弃去碱液,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至中性,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芪甲甙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 .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5g,加醋酸乙酯20ml,加热回流提取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第05册中药成方制剂卫生部颁药品标准1卫生部颁中药标准卫生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200 种)安络痛片拼音名:Anluotong Pian 英文名:书页号:Z5-62 标准编号:WS3-B-0931-91【处方】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基)乙醇提限物 (按干燥品计算)100g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基) 粉100g【制法】取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菌)乙醇提取物,加安络小皮伞菌(及其培养基)粉,以及辅料适量,混匀,制粒,压制成1000 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酸。
【鉴别】取本品5 片,研细,加乙醇15ml,温浸30 分钟,滤过,滤液中加活性炭适量,脱色,滤过。
(1)取滤液1ml,加盐酸羟胺甲醇溶液(7 →100)与氢氧化钾甲醇溶液(1 →10)各3 滴,置水浴上微热,放冷,加稀盐酸调pH值3~4 ,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100)2 滴,即显紫红色。
取滤液2ml,置水浴上蒸干,放冷,加氯仿2ml 溶解,将氯仿转入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入硫酸1ml,氯仿与硫酸层接界处有棕色环,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氯仿层显蓝色荧光。
振摇后,放置,硫酸层红棕色。
(3)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滴加茚三酮试液,挥干,置105℃加热5 分钟,显紫蓝色斑点。
【检查】乙醇提取物取本品10 片,除去糖衣后研细,用乙醇提取至提取液近无色,提取液置己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于105℃干燥5 小时,精密称定,即得。
本品每1 片含乙醇提取物应不少于 0.1g。
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 页)。
【功能与主治】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用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 片,一日2~3 次。
【贮藏】密封。
1.安络小皮伞干菌体。
本品为白蘑科皮伞属安络小皮伞菌(Maramius androsaceus Fr.)附生在培养基表面的菌丝干体。
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
在《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中,可能包括了不同种类的中药成方制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以及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的规范。
此外,还可能包括了对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如理化性质、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方面的要求。
另外,也会包括对中药成方制剂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限的规定,以及对使用中药成方制剂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等内容。
总的来说,《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是一部重要的法规文件,它对中药成方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使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保障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相关的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都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以确保中药成方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是中医药学领域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详细介绍了多种中药成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该书的梳理和总结,为读者呈现其中的精华内容。
第一章:中药成方制剂概述中药成方制剂是指将多种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配伍,制成方剂的过程。
它是中药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旨在发挥中药复方的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第二章:中药成方的分类中药成方可以根据治疗病症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性味归类、按照功效分类、按照治疗原则划分等。
第三章:中药成方的制剂方法中药成方的制剂方法主要包括煎煮、浸泡提取、蒸馏提取、干燥研磨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中药成方的质量控制中药成方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制剂质量的重要环节。
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药材质量的评估、制剂工艺的优化等。
第五章:中药成方的应用中药成方在中医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中药成方可以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六章:中药成方的功效与副作用中药成方的应用既有诸多功效,也可能伴随一定的副作用。
了解中药成方的功效与副作用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第七章:中药成方的临床研究中药成方的临床研究是推动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可以更好地评估中药成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语中药成方制剂第七册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中药成方制剂的权威参考书籍。
通过学习和理解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中药成方,提高中医药学的疗效和质量,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该书是中药学和中医学领域的重要资料,也是广大中医药从业者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处理、配置和组方等工艺,制备成各种剂型,如丸剂、散剂、口服液、贴剂等,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品。
有关中药制剂的书籍通常涵盖了中药的配方、制备方法、药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中药制剂方面的书籍:
1.《中药学》(作者:陈冠群、杨应岳):
-这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中药学教材,包含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制剂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2.《中药学》(作者:吴昭强):
-吴昭强的中药学教材是一本系统介绍中药学基础理论、制剂学、药理学等内容的著作。
3.《中药学与制剂学》(作者:林宇、王春燕):
-这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药学与制剂学的理论基础、技术要点、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4.《中药制剂学》(作者:张剑飞、邢海彬):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制剂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5.《中药学与制药学》(作者:林志华、曹钢、何建芳):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药学、药剂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涵盖了中药的提取、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请注意,这些书籍可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选择最适合你需求和背景的教材是很重要的。
另外,要关注书籍的版本,尽量选择较新的版本,因为医学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
中药制剂书1. 引言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草药进行加工、炮制和配伍等工艺,制成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药物。
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内容。
2. 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是指将原始植物、动物或矿物材料进行加工、炮制后,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并采用特定工艺方法加工而成的中医药品。
与原始植物或动物相比,中药制剂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3. 中药制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应用形式,中药制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类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浸膏等。
3.1 汤剂汤剂是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中草药配以适量水煎煮,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水中,最终饮用的制剂。
汤剂具有温热、浓缩的特点,适用于急性病症和内科疾病。
3.2 丸剂丸剂是将中草药粉末或浓缩液体进行配伍后,加入粘合剂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丸剂具有方便携带、服用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慢性疾病和外科疾病。
3.3 散剂散剂是将中草药经过加工处理后制成细粉末,并根据不同药物特点进行配伍的制剂。
散剂具有易吸收、快速起效等特点,适用于急性感冒、消化不良等常见病。
3.4 浸膏浸膏是将中草药加工处理后提取有效成分,并与某种基质混合而成的半固体制剂。
浸膏具有易保存、长效作用等特点,适用于慢性肝胆疾病和皮肤问题。
4.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药物特点和应用形式,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进行加工。
4.1 煎煮法煎煮法是将中草药放入适量水中,经过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后取出药液的制剂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汤剂的制备,能够使草药充分释放有效成分。
4.2 蒸馏法蒸馏法是将中草药进行蒸馏,通过蒸汽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冷凝为液体的制剂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浸膏的制备,能够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和纯度。
4.3 研磨法研磨法是将中草药进行粉碎和混合,使不同草药成分均匀混合在一起的制剂制备方法。
中药制剂书引言中药制剂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它记录了中药的制剂方法、配方、功效等信息。
中药制剂书对于中医药的研究、临床应用和制药工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药制剂书的相关内容。
中药制剂书的历史古代中药制剂书古代中药制剂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最早的中药制剂书是《神农本草经》,它记录了大量的中草药和制剂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书出现,如《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
现代中药制剂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书也逐渐更新和完善。
现代中药制剂书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制剂方法和配方,还结合了现代药学和制药工艺的知识。
这些书籍通过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中草药的制剂方法,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中药制剂书的内容中药制剂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药的分类和命名中药制剂书会对中草药进行分类和命名,以方便研究和应用。
中草药的分类可以按照药性、功效、归经等方面进行划分,命名则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中药的制剂方法中药制剂书会详细介绍中草药的制剂方法,包括炮制、研磨、浸泡、煎煮等步骤。
这些方法对于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增强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配方和用法中药制剂书会列举大量的中药配方和用法,以满足不同疾病和症状的治疗需求。
这些配方和用法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功效和作用中药制剂书会详细介绍中草药的功效和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方面。
这些功效和作用是根据中草药的药性和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
中药制剂书的应用中药制剂书在中医药学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的教学中药制剂书是中医药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通过学习中药制剂书,学生可以了解中草药的制剂方法、配方和功效,培养中药制剂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中药制剂书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参考中药制剂书中的配方和制剂方法,进行中药的药效评价和新药的开发。
药剂科业务学习(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1、参芪扶正注射液【成份】党参、黄芪;辅料为氯化钠、焦亚硫酸钠、依地酸二钠。
【功能与主治】益气扶正。
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肺癌、胃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规格】每瓶装250ml【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一次250ml(即1瓶),一日1次,疗程21天;与化疗合用,在化疗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
【不良反应】1、非气虚证患者用药后可能发生轻度出血。
2、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低热、口腔炎、嗜睡。
3、偶有皮疹、注射部位疼痛、恶寒、寒战、高热、呕吐、胸闷、心慌等。
【禁忌】有内热者忌用,以免助热动血。
【注意事项】1、本品应认真辨证用于气虚证者;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3、本品不得与化疗药混合使用。
4、临床应用时滴注不宜过快,成年人以每分钟40至60滴为宜,年老体弱者以每分钟40滴为宜。
5、静滴初始30分钟内应加强监护,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处理遵医嘱。
【药物相互作用】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小鼠炭粒廓清表明,本品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环磷酰胺合用,对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生脉注射液【成份】红参、麦冬、五味子。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支装25ml【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1日1-2次。
静脉滴注:一次20-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临床报道有患者用药后产生局部皮疹、药物热等,另外还有失眠、潮红、多汗、寒战、心悸、静脉炎、甚至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是中药制剂,有效成份较多,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中药制剂的权威标准,它包含了众多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规格、质量标准等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制剂相关的专业书籍也提供了详细的制剂信息。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制剂相关的书籍,供您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药典,提供了丰富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
2. 《中药学》(作者:李敏、杨宗舒):这本教材详细介绍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药理学、中药制剂制备等内容,是中药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3. 《中药学通讲》(作者:刘少卿):这本书从中药材到中药制剂的整个制备过程进行详细讲解,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阅读。
4. 《中药制剂学》(作者:许世友、吴忠杰):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是中药制剂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5. 《中药学与中药制剂学》(作者:魏仲峰):这本书涵盖了中药学和中药制剂学的多个方面,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药理学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性质、用途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当然,在学习和了解中药制剂时,建议您选择权威出版的书籍,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