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1
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核心知识必备]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影响气候气候对植被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植被对气候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气温日较差小地貌地貌对植被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植被对地貌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水文对生物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中渔业资源的种类)植被对水文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土壤土壤对植被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植被对土壤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实例应用提升]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A.防寒成本B.观赏需求C.采光、风向D.昼夜温差(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A.春季上午B.春季下午C.秋季上午D.秋季下午解析第(1)题,“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因此D项正确。
植被学研究地球表面的植被分类和分布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分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分类指的是根据植被的特点和生境,将植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群落,以便更好地研究不同类型植被的生态学特征和相互关系。
植被分布则是指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
一、植被分类植被的分类可以基于多个因素进行,包括气候、生态条件、植物形态和功能等。
根据气候条件,植被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植被。
在不同的气候带内,植被类型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类型。
此外,根据生态条件和植物形态,植被还可以分类为常绿植被、落叶植被、草本植被、灌木和树木植被等。
二、植被分布植被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植被类型对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适应性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例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适宜热带雨林等植被类型的生长。
而温带和寒带气候下,植被类型则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等为主。
土壤是植被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基础。
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养分含量和排水性等特点会对植被的适应性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在沼泽和湿地等植被类型的分布区域,土壤富含水分,氧气含量低,适宜水生植被的生长。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也对植被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和降水等气候条件变化,不同海拔带的植被类型也逐渐发生变化。
比如,山地植被一般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低海拔地区适宜温度湿润的阔叶林生长,而高海拔地区则适宜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等植被的繁茂。
人类活动对植被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和清理,导致了植被退化或消失,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还通过引入外来物种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改变了植被的原有分布格局。
高考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地理科目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植被是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植被不仅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考地理中有关植被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植被分布与地理环境植被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征。
例如,气候是决定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树木稀疏;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森林茂密。
此外,土壤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肥沃的土壤适宜植被的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不利于植被的茂盛。
因此,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植被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植被与生态平衡植被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持空气的新鲜度。
同时,植被还可以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气温的波动,防止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因此,保护植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高考地理中,对于保护植被的方法和意义也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三、植被与经济发展植被对于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与植被的利用息息相关。
例如,农业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之一,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植被的利用也可以提供木材、纺织原材料等资源,推动国家的工业和贸易发展。
此外,旅游业也与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许多地方的旅游业依赖于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植被景观,如大草原、热带雨林等。
因此,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必要的。
四、植被与人类生活植被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植物提供给人类丰富的食物、木材和纤维等资源,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同时,植物还提供了美丽的景观,增添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此外,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许多药物的原料来源于植物。
因此,植被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考地理中,了解植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影响也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植被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特定地理区域内生长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植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植被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植被的分类根据地理学的研究,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
1. 自然植被:自然植被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植物群落。
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不同,自然植被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等。
2. 人工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为种植和培育的植物群落。
在人工植被中,人们通过改善土壤、调节水分和施肥等方式来营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二、世界植被分布世界各地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世界各大洲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中西部的刚果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
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年降水量丰富,植被种类繁多。
2.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中纬度地区。
温带草原气候较干旱,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3.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中部等地。
落叶阔叶林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树木叶片在秋季会脱落。
4. 针叶林: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如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
针叶林的植物主要是针叶树,如松树、云杉等。
5. 沙漠植被:沙漠植被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中部以及亚洲中部等地。
沙漠植被适应干旱条件,植物数量较少。
三、我国植被分布我国境内的植被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主要的植被分布:1.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广西、海南等地的南部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植被种类非常丰富。
2. 南亚热带季风雨林:南亚热带季风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夏季有强烈的季风,植被生长茂盛。
3. 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等省份。
植被类型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植被类型的划分1.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
2.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山地植被、平原植被和盆地植被等。
3.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沙漠植被、荒漠植被、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等。
4.根据植被的组成成分的不同,植被类型可分为森林、草原、沙漠、湿地、裸地和农田等。
二、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范围1.热带植被:热带植被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盛。
热带雨林是热带植被的主要类型,植被丰富多样,树种丰富,密布在地表的落叶和树叶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
代表地区:亚马逊雨林、刚果雨林。
2.亚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分布在热带与温带之间的地区,气候温暖,季风明显。
亚热带植被类型较多,主要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代表地区:中国南方、美国南部。
3.温带植被:温带植被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适中,四季分明。
温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大片草原和针叶林。
代表地区:欧洲、日本、东北亚。
4.寒带植被:寒带植被分布在寒带地区,气候寒冷,植被较为稀疏。
寒带植被主要有冻原、苔原和冰川植被。
代表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5.山地植被:山区气候复杂多变,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森林、草甸和裸岩植被。
代表地区: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6.沙漠植被: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主要是一些多肉植物和荒漠灌木。
代表地区: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7.草原植被:草原分布在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内陆地区,气候干燥,植物以禾草为主。
代表地区:美国大平原、蒙古高原。
8.森林植被:森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
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理环境,森林可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季雨林等。
代表地区:亚马逊雨林、北美枫林。
三、植被类型的保护和利用1.植被类型的保护:植被的保护是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保护植被有助于维持大气的稳定、净化水源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高三地理二轮复微专题:地理地貌与植被1. 地理地貌地理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形特征。
不同的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区域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1 高山地区高山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山脉和高原。
高山地形地势陡峭,海拔高度较大,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多样。
由于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也随之增加。
这种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高山地区独特的植被组成,如冰川、云雾森林等。
1.2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广阔的平坦地形。
平原地区土地广袤,水域丰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这种地貌条件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平原地区的植被比较丰富多样,包括草原、湿地、森林等。
1.3 河流和湖泊地区河流和湖泊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水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
河流地区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植被类型:河岸植被和洪泛区植被。
河岸植被通常是由喜欢湿润环境的植物组成,而洪泛区植被则需要适应周期性淹水和沉积物的条件。
2. 植被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被类型和分布受到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2.1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阳光、降水和温度是气候对植被的重要影响要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类型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2.2 植被对地貌的影响植被的根系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使地面更加稳定。
同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改善地区的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植被还可以调节地表温度、保持水分,对地貌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3. 总结地理地貌与植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对植被的种类和分布起到直接影响,而植被则对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了解地理地貌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地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有关植被知识点总结地理植被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内生长着的各种植物群落。
植被在地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直接影响着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地理植被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一、植被的分类1.按照气候和植被的关系,植被可以分为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和寒带植被。
2.按照植被的地理位置,植被可以分为陆地植被和水域植被。
3.根据植被的特点,植被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二、世界上的主要植被类型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气候潮湿,温度高,降雨充沛。
热带雨林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树木高大,枝叶茂密,繁茂的植被构成了一副绿色的世界。
2.热带草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气候温暖,降水量适中。
这里植被稀疏,主要是草地和低矮的灌木。
3.亚热带草原亚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南非和澳大利亚西岸,气候温暖,在干旱季节降水少。
这里植被以盘缠和灌木为主。
4.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分布在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充足。
这里树木以松树、落叶松等为主,植被茂密。
5.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
这里树木以橡树、枫树等为主,植被茂密。
6.寒带苔原寒带苔原分布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气候寒冷,降水少。
这里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苔藓和地衣。
三、植被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净化空气。
植被还可以影响地表的温度,改变地表径流和蒸发的量,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
2.对土壤的影响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植被的枯叶和枯枝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3.对水文的影响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增加降水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的量。
植被还可以调节降水径流过程,减缓洪峰,减少洪灾的发生。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植被是生物圈的第一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不同类型的植被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植被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