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比较的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33.79 KB
- 文档页数:9
MRI(磁共振)和CT有什么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疾病进行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让患者去拍片室进行影像检查,常见的影像检查包括CT、MRI(核磁共振)两种,这两种检查流程大致相同,都是做完检查后,由检查科室出具检查报告。
很多患者误以为两种检查都一样,实际上,CT与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适应症也不相同。
1.MRI和CT概述MRI又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患者躺在一个具有强大磁场的平台上,进入一个很厚的扫描环里,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无线电波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形成身体内部具体的图像。
MRI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比较敏感,通过形成的图像可以看出早期正常组织出现的生物化学变化,与同位素、CT及超声等其他影像检查相比,可以更早地识别疾病组织,无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
CT扫描是患者躺在平台上,穿过一个巨大的环形扫描环,X线球管和探测器环绕人体检查部位旋转,用X线球管产生的X光穿透人体,形成各个器官、骨骼和其他组织的具体图像。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形成三维图像,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的异常变化,例如肺炎,肿瘤或骨折。
CT扫描成像速度快,分辨力好,可用于癌症诊断、判断癌症复发、发现癌症转移部位等方面。
一般情况下,进行癌症分期检查时,CT扫描是第一选择。
但是X线属于电离辐射,过多照射对人体会产生危害。
2.MRI和CT的区别2.1成像原理不同MRI利用磁场让患者身体中水分振动起来,根据不同气管或者组织里水分的震动差异形成图像,从而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脑、肝、肾、胰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效果比较好。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线束与探测器围绕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面扫描,一层一层穿过人体检查,最终利用计算机将一系列图像整合处理,精确准直、灵敏度高,可以直接反映出人体骨骼的三维形态,方便医生从多个平面观察组织结构。
与CT相比,MRI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为:1.无辐射损伤。
CT所用的X线和MRI所用的射频脉冲均属于电磁波,但两者的波长有明显差别,CT所用的X 线对人体有较强的辐射损伤,而MRI被认为是没有辐射损伤的安全检查手段。
2.软组织分辨率高。
与CT相比,MRI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对病变的显示也明显优于CT。
3.多参数成像提供更多信息。
MRI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反映组织多参数信息,如组织的T1值、T2值、质子密度、流动、水分子扩散等信息,MRS技术还可以提供组织代谢产物的信息。
4.无骨伪影。
CT检查时在骨与软组织的界面上容易产生严重的骨伪影,严重影响局部结构的显示,MRI检查没有伪影,对于小脑、脑干、椎管内的病变等检查明显优于CT。
5.无需对比剂可进行心脏和血管成像。
由于天然对比差,CT用于心脏和血管病变的检查时必须使用对比剂。
而MRI 可利用血液流动的特性进行成像,在不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可清晰显示血管结构,PC法和MRA还可检测血流的流速和流量。
6.多方位直接成像。
MRI的缺点
1.成像时间相对较长;
2.钙化显示不佳,一般认为CT显示最敏感。
3.骨性结构显示相对较差;MRI的空间分辨力相对较低,因此MR图像上骨质结构一般显示欠佳。
4.伪影相对较多;
5.信号变化解释相对复杂,病变定性仍有困难;
6.禁忌证相对较多:危重患者一般不宜进行MRI检查,装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金属异物的患者不适合MEI检查,另外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一般也不能顺利完成MRI检查。
MR、CT的优缺点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和CT(Computed Tomography)是医学领域常用的影像技术,它们在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MRI和CT各自有其优点和缺点。
下面将详细讨论MRI和CT的优缺点。
MRI的优点:1. 非侵入性:MRI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而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相比之下,CT 使用X射线,患者需要接受辐射。
2. 结构和功能图像:MRI可以提供极为详细的结构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软组织、器官和血管等细节。
此外,MRI还可以生成功能图像,以评估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3. 多维图像:MRI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图像,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和轴向面。
这可以为医生提供多个视角,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4. 高分辨率:MRI的图像分辨率很高,可以清楚显示器官和组织的微小结构。
这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和病变的定位非常有帮助。
5. 用于多种病症:MRI可用于诊断和检测各种疾病和病症,包括肿瘤、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和脑部损伤等。
MRI的缺点:1. 昂贵:MRI设备和维护成本高昂,同时操作和解读MRI图像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和技术人员。
这导致了MRI的成本较高,不是所有医院和诊所都能提供此服务。
2. 时间较长:MRI检查需要的时间较长,通常在20分钟到1小时不等。
对某些患者来说,如儿童和老年人,需要固定姿势的时间可能较长,导致不适感和不耐受性。
3. 对于某些患者不可行:由于MRI使用强磁场,对于某些患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肢或植入物的患者来说,MRI可能不可行。
此外,对于患有严重焦虑或躁狂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进入狭小的MRI仪器可能造成不适和困扰。
CT的优点:1. 速度:CT扫描非常快速,从准备到完成只需几分钟。
这对于紧急情况下的病人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2. 用于整体身体扫描:CT可以对全身进行扫描,可以检测出隐匿病灶,如肿瘤或感染。
核磁共振(MRI)相较于CT有何优势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临床应用中的重要工具。
一、影像分辨率与对比度(一)高分辨率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具有卓越的分辨率。
相较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MRI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解剖图像,以及更准确的病变定位和边界信息。
这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参考,有助于精确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软组织对比度MRI在软组织对比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其对水分子的敏感感应,MRI可以准确地显示不同软组织的特征,例如脑组织、肌肉、脊髓等,这有助于医生进行病变诊断和评估。
通过调整MRI扫描参数和序列选择,医生可以获取高对比度的图像,使不同组织之间的区别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范围。
(三)多重对比增强技术MRI可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和选择不同的成像序列来实现多种对比增强方式,例如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这些不同的成像方式能够突出显示不同类型的病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通过综合应用多重对比增强技术,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疾病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形态、组织学特点和功能异常,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二、无辐射和安全性(一)无辐射成像MRI是一种非离子辐射成像技术,相较于CT的X射线成像,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辐射风险。
这使得MRI成为儿童、孕妇和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而且,MRI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还可以提供功能性和代谢性的图像,从而为医生提供全面的诊断参考。
(二)无创和非侵入性MRI不需要插入任何导管或器械,对患者身体没有侵入性,避免了手术和创伤带来的风险。
患者只需躺在扫描床上,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与CT扫描比较MRI与CT扫描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比较引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和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作为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MRI与CT扫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及适用场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医学影像技术。
一、原理:MRI扫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通过对体内水分子的旋转和回复过程进行信号采集,获得体内不同组织的图像。
而CT扫描则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得到图像。
从原理上看,MRI扫描更注重对组织结构和信号强度的显示,而CT扫描则更擅长展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形态。
二、图像质量:MRI扫描由于利用了磁共振信号的特性,能够提供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对软组织的显示更为明显。
CT扫描则在骨组织和肺部的成像方面优势明显,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结构和肺部的血管和肿瘤。
总的来说,MRI扫描适用于对脑、脊椎、关节以及软组织等的疾病诊断,而CT扫描适用于对头颅、胸腹部和骨科病变的评估。
三、安全性:MRI扫描不使用X射线,对人体无放射线辐射,因此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同时,MRI扫描对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相比之下,CT扫描由于存在X射线辐射,对患者身体有一定伤害风险,尤其是对于儿童和孕妇应慎重进行。
此外,CT扫描往往需要使用碘酸盐类或其他造影剂以提升对比度,可能引发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四、扫描速度与适用场景:MRI扫描相对于CT扫描来说,扫描时间更长,在对于有躁动不安的患者或者需要大剂量扫描的情况下,MRI扫描的图像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CT扫描则快速、高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清晰的影像结果,适用于急诊情况和有限的时间窗口需求。
MRI与CT检查的优劣势影像学技术是我国对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中最常见的技术,其中以MRI技术与CT技术较为常见。
随着我国影像医学的不断进步,MRI与CT在临床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缺少对MRI与CT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面临较多的检查时不知所措,也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导致诊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疾病诊疗。
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MRI与CT检查的有点与缺点,见下文。
1 CT1.1什么是CTCT是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的简称,该种诊断是通过放射线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断层扫描图像。
1.2 CT的优点1.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高:图像的密度分辨力仅次于磁共振成像,CT图像可以通过调节窗宽和窗位满足各种观察的需要。
CT检查在一些部位具有独特的优势。
如肺部检查,CT明显优于MRI、B超及常规X线摄影。
2.对病灶的定位、定性准确:CT检查可获得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CT图像的层厚准确,图像清晰;与常规X线图像相比,无组织结构重叠。
应用CT测量功能可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
3.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临床需要对病灶进行动态扫描,可观察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如动态扫描和灌注成像等。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方位重组,获得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可为外科制订手术方案和选择手术路径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使用CT的定量分析功能,可知病灶部位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骨矿含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定量测定,有助于临床对骨质疏松和冠心病的诊断。
4.心脏成像:是CT临床应用划时代的突破,可对运动脏器的解剖细节进行细微观察和病变诊断,为影像学开拓了全新的领域。
为了提高心脏检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各厂家还推出了众多的心脏检查专用技术,如变速扫描、期相选择性曝光、全自动心电智能算法扫描等。
此外,心脏后处理软件可以对冠状动脉、心肌、瓣膜进行多种重建和分析,从而对心脏进行全面的形态和功能诊断。
医药健闻MRI和CT检查有何区别哈婷婷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 100144)王先生最近感觉腰部疼痛加剧,医生检查后,建议MRI检查,以了解腰椎具体情况。
可做完检查找到医生复诊时,又被要求再做一个CT检查。
王先生很是纳闷:不是说做MRI最清楚吗,为什么还要做CT?其实,CT和MRI检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各有优势,相互不能完全代替。
CT检查和MRI检查的概念CT检查是一种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利用X 射线从不同方向扫描人体,计算机将这些扫描数据处理为一系列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
可用于检测许多疾病和病变,如内部损伤、肿瘤、血管问题、肺部疾病等,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医学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医学成像技术,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
其通过人体各部位的原子核对磁场发射的电磁波的不同反应而得到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该检查能够呈现出人体腹部脏器、软组织及肌肉、头颅等部位的内部结构及病变的影像,被广泛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和损伤,如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肿瘤等。
该技术依赖于大型的磁共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生成高质量图像,没有放射性危害。
CT检查、MRI检查分别有什么优势CT检查的优势(1)速度快:对比MRI检查,CT检查时间更短,一般在数分钟内,在急诊或紧急状况下最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2)成像准确度高:CT技术能提供类似“切片”图像,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病变部位。
同时,CT检查针对硬组织检查有着清晰度高的优势,如对于骨质等硬组织的呈现较MRI更加清晰。
(3)适用性广:CT检查可以用于头颅、骨骼和胸腹腔内部器官等各种身体部位的检查,对多种病变都有相对准确的诊断。
但有一些特殊的限制,对某些部位成像并不理想。
(4)对金属假体不敏感:人体内的金属假体完全不会影响CT检查;而MRI检查对此有相对的禁忌。
MRI检查的优势(1)更好的软组织成像:MRI检查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成像,更准确地诊断病变部位。
CT 检查和 MRI 检查各有什么不同CT检查和MRI检查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其中,CT检查更加普及,人们对其也是更加熟悉的。
而MRI检查的普及程度则相对没有那么高,所以人们对其的熟悉程度也就不如CT检查。
当然,两者在成像原理上和诊断原理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
比如CT检查本质上属于X射线检查,而MRI检查则属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都在引进MRI这种更加先进的检查手段,过去一些采用其他手段来进行检查的项目,医生也逐渐地采用MRI检查来代替。
所以,对于患者来说,熟悉一些关于MRI检查的常识,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那么,CT检查和MRI检查的原理具体各有什么不同?两者各具有哪些优势和缺陷?哪些情况下需要做CT检查,哪些情况又需要做MRI检查呢?CT检查的优缺点CT检查是X线检查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中文名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上分为平扫CT、增强CT扫描、脑池造影CT。
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的原理存在着一些区别。
它通过X线对于需要检查的区域的相关厚度层面开展扫描,通过接收器来透过该层面的X线进行接收并转化为可见光,再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最后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简单来说,CT检查是在通过X线取得人体相关区域信息的基础上再运用计算机进行重建,而获取数字图像。
CT检查对于骨骼、肺部等具有密度差的部位的分辨度优于MRI。
因此在检查上述部位时,医生一般会首选CT检查。
但在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分辨度上面,CT则明显不如MRI。
另外,相对于MRI检查来说,CT检查的价格要相对便宜一些,检查时间也要相对短一些。
此外,在下列方面,CT检查相比起MRI检查来说存在着“软肋”。
首先,CT 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患者需要吸收的射线剂量甚至超过了平片检查。
这对于身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潜在伤害。
所以孕妇成为CT检查的相对禁忌人群,儿童也不宜多进行CT检查。
来讲讲CT和MRI的区别到医院进行检查时医生往往会建议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影像检查,可能我们会认为这些检查都差不多,是医院在骗钱。
这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每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这都决定着检查方式的选择。
是做检查重要还是躲辐射重要平衡利弊,其实做有辐射性检查,没有绝对安全和不安全之说,凡事都要衡量利弊,对于复杂难以诊断的疾病,当疾病的致命风险远远大于辐射带来的危险,为尽量保证生命的健康,就要考虑使用CT等检查手段。
一、CT和MRI的区别1、二者价格差距较大由于核磁共振用到的技术比CT要高一些。
所以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也比CT要多一些,大约是CT检查的2倍左右。
核磁共振和CT分别有他们的适用情况,优势与局限。
在遇到类似脚上之类的情况时,医生一般会建议先做一个CT,在CT看不出问题的时候会让我们补做一个核磁共振。
其实在面对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
毕竟医生也是人,不是神。
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找一个相信的医院,然后把其他事交给医生来做。
2、核磁共振和CT检查如何选择磁共振是利用氢原子在磁场中接受射频激发产生信号而成像,因此没有射线,也没有辐射。
磁共振可以准确地诊断心、脑和肾等实质器官的病变,目前已成为诊断各器官肿瘤以及脑梗死的金标准。
磁共振有哪些优缺点?磁共振是利用磁场,引起人体内氢原子共振成像,所以对人体完全没有辐射;磁共振对显示颅神经、颅底、颅颈交界区及脊髓疾病要优于CT;并且磁共振有许多检测序列,对癫痫、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也优于CT;磁共振对于软组织及肿瘤的显像的清晰度及分辨率要优于CT,所以很多小型肿瘤,CT辨认不清时,医生都会建议完善磁共振的检查。
核磁共振的不足也是存在的。
核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平均20~30分钟);检查费用较贵;带有心脏起搏器、体内带有金属、危重病人等不能进行检查。
CT可以说是X线的“升级版”,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CT较之X线,改进了很多,分辨率高了很多,其图像可以通过不同器官对射线的吸收而呈现出的不同灰度来表示,在诊断神经系统和肺部疾病方面意义重大。
CT、MRI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选择CT(Computed 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摄影,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磁共振成像,两者都是临床影像学检查中比较常见的类型,那么CT和MRI有什么区别呢?应该怎样选择?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CT是什么?CT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它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截面图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
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能够快速检查内脏、骨骼和软组织等部位的病变。
CT扫描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诊断信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CT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一个圆柱形的机器中间,机器会围绕着患者旋转,同时发射X射线,并记录每个角度上通过患者体内的X射线强度。
然后,计算机会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横截面图像。
由于CT扫描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诊断信息,因此它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检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T扫描使用的是X射线,因此需要避免频繁地扫描,以免对患者产生辐射伤害。
二、MRI是什么?MRI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它使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
在进行MRI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一个圆柱形的机器中间,机器会围绕着患者旋转,同时发出无害的无线电波和强磁场,患者身体内的原子核会受到这些信号的影响,发出电磁波信号。
接着,机器会记录这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高分辨率的图像,以显示身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详细信息。
MRI扫描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诊断信息,尤其对于软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病变诊断非常有帮助。
然而,MRI扫描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通常需要患者躺在机器里长达几十分钟,因此对于一些不能够耐受长时间扫描的患者,如孕妇、心脏病患者等,需要进行谨慎评估和选择。
此外,由于MRI扫描中使用强磁场,对于一些患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要避免进行MRI扫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CT与MRI比较的思考摘要: CT与MRI检查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都属于影像断层成像,但其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CT是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MRI检查无辐射,是安全的。
MRI检查对于神经系统,椎管内病变显示更为清晰。
CT对于钙化、骨皮质及骨折更为直观,肺部疾病,急性脑出血更适合CT检查。
关键词:CT MRI 差别引言:CT与MRI是医疗机构及医院影像科和相关部门相对常见的辅助医疗设备之一。
其使用的广泛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然而CT与MRI在使用方向上又有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CT与MRI的适应症、使用差别、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C T与MRI检查--------适应症1.1CT适应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在一个横断解剖平面上,准确地探测各种不同组织间密度的微小差别,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式。
在关节炎的诊断上,主要用于检查脊柱,特别是骶髂关节。
CT优于传统X线检查之处在于其密度分辨率高,而且还能做轴位成像。
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所以软组织、骨与关节都能显得很清楚。
加上CT可以做轴位扫描,一些传统X线影像上分辨较困难的关节都能CT图像上“原形毕露”。
如由于骶髂关节的关节面生来就倾斜和弯曲,同时还有其他组织之重叠,尽管大多数病例的骶髂关节用x 线片已可能达到要求,但有时X线检查发现骶髂关节炎比较困难,则对有问题的病人就可做CT检查。
1.2MRI适应症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在强磁场中放射波和氢核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
磁共振一问世,很快就成为在对许多疾病诊断方面有用的成像工具,包括骨骼肌肉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最适于做磁共振成像,因为它的组织密度对比范围大。
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参数和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其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
磁共振成像通过它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的表面线圈可明显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使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
磁共振成像在骨关节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对于骨与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无特异性,成像速度慢,在检查过程中。
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可引起运动伪影,影响诊断。
2.C T与MRI的区别发生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的疾病,有的医生建议做CT,有的医生建议做MRI,让病人感到困惑不解。
CT和MRI这两种检查方法,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各自检查的适应症是不同的。
(CT)检查说到底是X线检查,它可進行全身各脏器扫描,扫描速度快,几秒或十几秒时间,就可进行某个器官或全身的检查。
但和普通X线检查一样,过度进行CT检查,对人体的辐射量有明显的危害,尤其是儿童,并不建议频繁做。
MRI,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脉冲成像,一种较安全的检查,适合任何人群,包括儿童和孕妇。
但磁共振的应用以前受到一些限制,主要是扫描速度慢,现在改变为全数字化的磁共振设备,扫描的时间越来越快,让病人受益很多。
以前做一个腹部检查需要大约需要5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现在10分钟左右就解决问题。
又如做脑神经系统扫描,现在只要8分钟左右,甚至更快。
以前,一些微小的病变可能看不清楚,一些组织器官或病变或的內部结构,在图像上显示得得模棱两可,现在可显示得较清晰了。
MRI的检查时间,虽然比以前快了很多,但和CT比较仍然较慢;另外MRI 检查時噪声大,虽然进行了一些降噪处理,要完全去除噪声,目前仍需一段时间,所以检查时,医生会给病人戴上耳塞,以减轻噪声对病人的心理影响。
CT和MRI,从检查功能上来讲,有重叠的地方,但又不能相互替代,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
对于软组织病变、肿瘤等,作MRI检查的分辨率高于 CT。
所以,一般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腹部实质性器官(肝、胰腺、肾脏)、乳腺及身体各部位的关节,以及全身的软组织等,MRI检查更加具有优势。
对于像肺、胃肠这样含气的器官,或者想了解冠状动脉的情况,CT 检查是首选。
对于脑出血性疾病,要尽快做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虽然MRI检查对脑出血性病变也能确诊,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如果怀疑是急性脑梗死,就要马上做MRI。
2.1原理不同MRI就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利用人体中富含的大量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CT是利用高度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环绕,并以一定层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最后变为数字化图像。
2.2 生物效应哺乳动物静磁场效应:极低频电场的生理作用:学习记忆下降神经冲动传递和肌张力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心电)血液成分(白细胞,微量元素,血压胆碱酶活性)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生殖(生殖,子代发育)哺乳动物在体效应:2.2.2CT生物效应暴露在X射线下会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还有可能导致唾液腺、胃、结肠、膀胱、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肿瘤其引发癌症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接受照射时的年龄;在儿童时期接受过量照射与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增加不无关系,在生育期则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晚年则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机会。
暴露在X射线下会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包括白血病、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还有可能导致唾液腺、胃、结肠、膀胱、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肿瘤。
其引发癌症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接受照射时的年龄;在儿童时期接受过量照射与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增加不无关系,在生育期则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晚年则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机会。
3.CT与MRI的图像特点3.1CT的成像特点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
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 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X线图像可反映正常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如高密度和低密度,但没有量的概念。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CT值,用CT值说明密度。
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3.2MRI成像特点1、应根据具体的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
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和扫描平面。
适当的成像序列和图像信号的加权参数是获取良好的SNR 和CNR的基本条件。
2、在选择成像参数时要特别注意SNR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通常SNR高时,一般都能同时满足对CNR的要求。
避免为追求过高的空间分辨率而牺牲SNR。
例如选择3mm以下的层厚,很大的矩阵和很小(比如8cm)的FOV。
有时,层厚减少1mm并不能显著提高空间分辨率,然而却可造成SNR的严重损失。
而当SNR很低时,再高的空间分辨率也将失去意义。
3、尽量采用短的扫描时间。
全部检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0min。
避免为追求更高的SNR或空间分辨率而使扫描时间延长。
因为患者在磁体内很难长时间保持不动,咳嗽、打喷嚏、微小的移动均可使图像质量显著下降。
4、注意人体不同解剖部位信号强弱的差异。
信号较强的部位如头部,使用较大的矩阵,很少的NEX即可获得满意的SNR和CNR;而信号较弱的部位如肺部,则应当是用较小的矩阵并增加NEX的次数。
4.CT与MRI优缺点4.1CT的优缺点4.1.1优点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对颅内肿瘤、几个部位的CT图像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
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
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
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
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CT对平片检查较难显示的部分,例如同心、大血管重叠病变的显圾,更具有优越性。
对胸膜、膈、胸壁病变,也可清楚显示。
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
心腔及心壁的显示。
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
但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
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
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
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也有很大价值。
当然,胃肠管腔内病变情况主要仍依赖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骨关节疾病,多数情况可通过简便、经济的常规X线检查确诊,因此使用CT检查相对较少。
4.1.2缺点辐射剂量较普通X线机大,故怀孕妇女不能做CT检查。
4.1MRI的优缺点4.1.1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2.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3.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
4.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4.1.2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对骨折的诊断的敏感性不如CT及X线平片;5.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