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流音变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861.00 KB
- 文档页数:59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因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银边包括:轻声、儿化、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一.轻声:在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成较轻、较短的句子,叫做轻声。
轻声的规律大致有以下几种:1.发音规则:特点:当一个字读作轻声时,比它单念不轻读时要短得多。
听感上“轻短模糊”,有一种堵塞感和音乐节拍的符点感,只要在词语发音行将结束时捎带一下即可。
原来的调值随前一个定的声调而改变。
轻重主要由音强特征构成,属音位的“重位”;长短主要由音长特征构成,属音位的“时位”2.轻声音节没有固定的音高,它的音高跟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密切学习中,除掌握正确发音之外,还要记住哪些词应该读轻声。
轻声词大致归为四类:2.具有区别词性、词义功能的轻声:有的字词本身有非轻声和轻饭前——饭钱酒菜——韭菜服气——福气笔试——比试不分——部分近来——进来面巾——面筋人家——人家行礼——行李地下——地下老子——老子莲子——链子火烧——火烧笔画——比划电子——垫子蛇头——舌头3.习惯上必读的轻声,这类轻声词范围广而规律性不强,也无区别词的作用,但按习惯必读轻声。
要注意识别、熟读和记忆。
4.少数可轻可不轻的词语,原调依稀可辨,但不稳定。
前一定音节读重音,后一音节读次轻音。
注音时,后一音节要标出声调,并在前面加圆点。
如:娇气、毛巾等。
5.一些特殊的语法成分总是读轻声,有的只是北京人口语的习惯,没有区别语义的作用,但它是北京语言韵律中不可缺少的,少了就不是北京语音的滋味了,这一类的轻声在朗读中也要说好。
还有些可轻声也可重读的字,宁可念成重读,如“上海”、“北京”第二个音节要重读,轻读了反而不像普通话。
如:麻烦,下巴,长处,别扭,困难,漂亮,朋友,豆腐,咳嗽,会计,教训,核桃,态度练习:轻重对立词练习兄弟——兄弟本事——本事包头——包头不分——部分裁缝——裁缝地道——地道地理——地里大意——大意大方——大方东西——东西对头——对头服气——福气干事——干事结识——结实靠山——靠山莲子——帘子老子——老子利器——力气粒子——栗子利害——厉害马头——码头面巾——面筋蛇头——舌头拉手——拉手买卖——买卖包含——包涵笔试——比试把手——把手地下——地下等等——等等大爷——大爷东家——东家电子——垫子犯人——犯人过年——过年好些——好些加火——家伙近来——进来冷战——冷颤被面儿——背面儿龙头——笼头门道——门道实在——实在团员——团圆3.读准带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刀子车子孙子丫头后头胳膊抽屉姑娘师傅苍蝇哆嗦他们朋友时候黄瓜记得心思知识扎实软和那边在乎老婆模糊月亮洒脱似的亲家簸箕进项便宜别扭拨弄直溜硬朗二.儿化儿化音变普通话里有一些词带着辅助成分:“儿尾”,如:“花儿”、“鸟儿”等等。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语音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评判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纯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些人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在单个音节和词语的发音上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一开口说话,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变不规范、不自然造成的。
在朗读和说话时要做到自然、流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同时要把它们渗透在日常说话的过程中。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等。
变调1、上声的变调单独念时,或位于其它音节之后时不发生变调。
变调口诀:上上相连前变阳;上后非上前半上1)上声(214)+上声(214)—→阳平(35)+上声(214)2)上声(214)+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3)上声同轻声连读,有两种情况,以读半上居多。
上声(214)+轻声——→半上(21)+轻声上声(214)+轻声——→阳平(35)+轻声三个上声字连读:也有两种情况。
上声+(上声+上声)—→半上(21)+阳平(35)+上声(214)例:好主意、纸老虎、(上声+上声)+上声——→阳平(35)+阳平(35)+上声(214)例:展览馆、洗脸水在快读的条件下,这两种情况都可以读成“阳平+阳平+上声”。
2.“一、不”的变调1)单独念或在词句末尾不变调;2) ^ 和ˇ规律;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如:想一想、看一看、好不好、来不来、想不到)轻声轻声的音节特点:轻、短轻声音节的出现规律: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
2、语气词“吧、嘛、呢、啊”等。
3、迭音词、重叠式构词和动词重叠形式的后音节。
4、后缀“子、头”和词尾“们”。
5、名词、代词后面表方位的词或语素。
6、用于动词、形容词后面作补语的趋向动词。
7、量词“个”常读轻声。
8、习惯轻声。
3、轻声的规律轻声练习:小娃娃,真勤快。
种庄稼,下工夫;种高梁,有力气;摘棉花,真麻利,今年又是好收成。
儿化练习:1.小女孩儿,扎小辫儿,拿着花儿,真好玩儿。
普通话机测读本《变调》教案杨雨夏一、教学内容:普通话机测读本 第四章 普通话声调训练,第三节 上声变调;第四节 “一”、“不”变调。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语流音变是字音相连的语音变化现象,并掌握普通话上声变调,“一”、“不”的变调的语流音变规律,以便正确运用音变现象来进一步说好普通话。
三、教学重点:上声和“一”、“不”变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上声变调中“上+上”(上上相连)格式的变调规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普通话的声调有哪些?这些声调分别对应四声里的哪一个声调?(答: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2.请同学们用“每”字,在后面各加一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字,组成词语,体会这四个词语在朗读时“每měi”字的读音有什么变化。
例如:每天、每年、每秒、每次;总结:我们会发现“每”子之后跟不同声调的字,在发音是会产生一些变化,“每”字不再读它原本的读音。
这就是语流音变中变调的现象。
(二)讲授内容:1.语音知识(1)什么是语流音变:在语言活动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语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语流音变。
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儿化、语气助词“啊”的变化。
(2)什么是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声调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一种自然的音变现象,对语言表达没有影响。
例如:“演”“讲”连着念,听起来像“严讲”,但我们知道表达的仍旧是“演讲”的意思。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几种变调。
(1)上声的变调:上声音节单独念时为“第三声”,在语流末尾时读原调,在下列情况中均有变调:①上声后面紧跟阴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阴平——捕捞、补充、表彰、本身②上声后面紧跟阳平时,上声读成半上。
例如:上+阳平——比如、保留、表面、本来③上声后面紧跟去声时,上声读成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