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量退补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
电能计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及电量退补的研究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目前由于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经济纠纷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而对电量的追补,缺乏一种统一、可靠并且有效的指导模式。
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电能表电量计量产生的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追回因计量不准造成的电量损失。
标签:电能表;计量误差;电量追补;误差补偿0 前言智能电网的发展,能够以信息化、数字化、互动化等多方面的创新优势,解决用户在用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1]。
而智能电能表,则是智能电网数据采集的重要基础设备,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2]。
智能电能表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用户数量庞大,使用环境复杂,随之而来的故障数量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供电公司在电能表的后期维护以及轮换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3-4]。
电能表广泛用于贸易结算,一旦电能表的计量出现问题,对用户、电力公司甚至对国家,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5]。
1 电能计量产生误差的各种因素分析由电能表的计量基本原理可知,一只电能表计量电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电流、电压、功率因数这三要素和时间的乘积,由于时间是固定的,只要这三要素的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得电能表计量失准。
2 退补电量的计算当电能表出现线路上的故障,或者接线有错误时,必然会出现电能表计量的问题,比如不计量、多计量、少计量电量的问题。
所以,经过检查发现错误后,需要进行电量的退、补工作,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
这时就需要我们对电量进行退补计算:退补的电量=错误计量期间的电量-正确电量即(2-1)式中——退补电量,kW·h;——错误计量期间的电量,kW·h;——正确电量,kW·h。
当时,表示应向用户退还多计的电量费用;当时,表示应让用户补交少计的电量费用。
常用的退补电量的方法有平均电量法、功率测量法、计量装置比对法、估算法、更正系数法。
应用更正系数法计算退补电量方法田俊华【期刊名称】《《云南电力技术》》【年(卷),期】2019(047)005【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计量差错; 退补电量; 更正系数法; 应用【作者】田俊华【作者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云南楚雄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40 前言应用“更正系数法”还原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下的真实计量,是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下计算退补电量的依据。
1 “更正系数法”概念退补电量计算公式:ΔW=(G 更正-1)×W,考虑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下综合误差δ%时,退补电量计算公式如下:ΔW=(G 更正-1)×(1-δ%)W 错误接线计量。
其中:更正系数:“更正系数”特征,如表1 所示。
1.1 错误接线造成表计错误显示1) 表计走走停停时,停走时应用“更正系数法”计算退补电量不合理,应采用“平均负荷法”或“平均电量法”计算补电量。
2) 恰巧正方向或反方向正确计量,这部分电量不应该退补,否则不合理。
1.2 原因分析1)功率因数随着用户电气设备的投切而变化,特别是变压器、补偿装置、电机等投切对功率因素的变化影响较大;2)功率因数动态变化,造成功率因数角动态变化;3)G 更正=f(φ),功率因数角φ 动态变化,造成更正系数动态变化。
所以,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在某些错误接线下会造成表计走走停停或恰巧正方向或反方向正确计量。
再者,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下表计正方向的走慢或走快往往被误认为是用户用电负荷变化所致,导致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发现了,也很难确定错误接线发生的准确时间及抄见电量,一般简单这样确定,如图1 所示。
表1 更正系数”特征注:表计正、反方向“走慢”表示智能电能表在单位时间内,脉冲个数减少,脉冲灯闪烁间隔“变长”;表计正、反方向“走快”表示智能电能表在单位时间内,脉冲个数境增加,脉冲灯闪烁间隔“变短”;表计“停走”表示智能电能表无脉冲输出,脉冲灯熄灭。
计量设备电量退补《供电营业规则》第八十条由于计费计量的互感器、电能表的误差及其连接线电压降超出允许范围或其他非人为原因致使计量记录不准时,供电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退补相应电量的电费:1、互感器或电能表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以“0”误差为基准,按验证后的误差值补电量。
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后投入之日起至误差更正之日止的二分之一时间计算。
2、连接线的电压降超出允许范围时,以允许电压降为基准,按验证后实际值与允许值之差补收电量。
补收时间从连线投入或负荷增加之日起至电压降更正之日止。
3、其他非人为原因致使计量记录不准时,以用户正常月份的用电量为基准,退补电量,退补时间按抄表记录确定。
退补期间,用户先按抄见电量如期交纳电费,误差确定后,再行退补。
第八十一条用电计量装置接线错误、保险熔断、倍率不符等原因,使电能计量或计算出现差错时,供电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退补相应电量的电费:1、装置接线错误的,以其实际记录的电量为基数,按正确与错误接线的差额率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投入之日起至接线错误更正之日止。
2、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的,按规定计算方法计算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无法计算的,以用户正常月份用电量为基准,按正常月与故障月的差额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补收时间按抄表记录或按失压自动记录仪记录确定。
3、计算电量的倍率或铭牌倍率与实际不符的,以实际倍率为基准,按正确与错误倍率的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以抄表记录为准确定。
退补电量未正式确定前,用户应先按正常月用电量交付电费。
一、电能表潜动的判断与电量退还判断潜动,必须断开电能表的电流线圈,仅接通电压线圈。
即在端钮盒处将电流引线的入和出其中任意一根拆下,如果电能表圆盘的转动确实超过一整转,即可断定电能表潜动。
潜动退还电量按下式计算:A= 天数式中A----电能表潜动的电量值,kwh;T----电能表每天停用小时数;C----电能表常数,r/kwh;V----潜动速度,潜动一周分钟数。
电能计量差错的退补电量核算方法你是不是也曾在收到电费单的时候,突然被一个不明不白的电量账单给吓了一跳?“这电到底用得这么多吗?”“难道我家空调成精了?”大家都知道,电费账单多多少少都有点“出奇不意”,尤其是遇到电能计量差错的情况,哎呀,那可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电能计量差错并不是个新鲜事儿,它指的就是由于种种原因,电表的计量出现了误差。
咋办呢?当然得有办法纠正了!今天咱就来聊聊,电能计量差错的退补电量核算是怎么回事,听上去复杂,但说不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哦!首先啊,电能计量的差错不等于电表坏掉。
电表并不是全能的,也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电压不稳、安装不规范,或者是电表本身的老化、损坏等等,导致它不能精准地测量你家到底用了多少电。
你想啊,电表每个月都得在你家悄悄“记录”下来,哪怕是几瓦的电也得准确无误,不然哪怕误差一个小数点,账单就跟上天一样飙升了,哈哈,吓得你不轻。
你可别小看这差错,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电表走得太快、走得太慢,或者是直接“失灵”,简直让人束手无策。
所以,当这些差错被发现时,就得重新核算一下,看看实际应该给你退多少电量,或者补多少电量。
怎么核算呢?其实这个事儿并不复杂,只要把事情理顺了,心里就能有数了。
第一步就是得确认差错的具体情况。
比如电表是否因为某些故障导致误差,或者是你家原本就使用了其他不正常的电器设备。
如果是电表故障,那就得找专业的人员来检测电表,看看它到底有没有问题。
如果电表完全正常,那就得查查是不是用电设备出了问题,比如空调、冰箱这些“高能耗”的大家伙,是否在某些时候“吃”得特别多电。
第二步,核算退补电量的关键,就是要计算差错发生的时间段。
毕竟不是每个月都有问题,有可能是某段时间电表出现了异常,那么根据这个异常时间段的用电情况,来计算出应该补或者退多少电量。
这个计算方式可不是随便瞎算的哦,得用一定的公式和方法来做。
简单说,就是把你家实际使用的电量跟电表记录下来的电量对比,再根据差错的情况来做调整。
蓄电池容量损失补偿计算公式蓄电池在一定的密度,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完全充电后静止48小时后的开路电压U0,,,置放若干天后的电压为U t, 那么它的容量损失,如何计算补充呢?一般,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电池单体电压每下降0.01V,它的容量损失约5%。
实际操作中,我们只需要补充其损失容量的120%即可。
举个例子:以12v系列为例,我们夏天配酸的密度1.340g/ml(25℃),充电完成后的静止电压为,按经验公式,其夏天48小时后静止电压U0,=(1.34+0.87)*6=13.26V左右(基准值)。
假定,我们放置了3个月后的电压为U t,=13.05V,那么我们此时采取直接恒压补电,根本补不了多少,电流就接近零。
达不到我们补充完全其自放电损失的目的。
此时,若恒流补,你必须掌握好度,切不可过度充电。
那么,我们就得依经验公式来补电,具体计算方式如下:(13.26-13.05)÷6÷0.01×C2×5%×120%=17.5%C2*120%。
假如该电池是12AH,那么,我们至多恒流补0.175×12AH*120%=2.52AH假如该电池是20AH,那么,我们至多恒流补0.175×20AH*120%=4.2AH在冬天呢?我们密度标准1.345g/ml(25℃)稍提高。
此时U0,,肯定会大于13.26V。
因为室温低,在实际环境温度下,(我们假定以≤10℃),实测密度约1.356g/ml(10℃),此时,充电完成后静止电压U0,=(1.356+0.87)*6=13.36V左右.此即为完全充电后的,饱和电压。
那么我们的计算时,完全充电的饱和电压就应以U0=13.36V为基准值。
同样,放置若干天后的电压U t。
我们假设冬天放置20天后电压为13.24,此时它的容量损失又是多少?我们应该补多少呢!!计算方法同上。
只是基准值,变化了。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3.36-13.24)÷6÷0.01×C2×5%×120%=10%C2×120%。
退补电量的计算公式
退补电量是指自发电设施的电力产生量超过自用电量后向电网注入的电能量。
其计算公式为:
退补电量= 累计上网电量 - 累计用电量
其中,累计上网电量是指自发电设施向电网注入的总电量,包括以当地的自用优先、余电上网、全额上网等方式上网的电量。
累计用电量则是指本地自用的总电量。
例如,某家庭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年内总共发电5000千瓦时,自用电量为4000千瓦时,那么该家庭的退补电量为:
退补电量 = 5000千瓦时 - 4000千瓦时 = 1000千瓦时
这1000千瓦时的电量将被按照政策规定的上网电价或补贴标准结算。
适用新电价政策引起的客户电费退补计算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
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围绕电价政策进行阐述,结合政策调整影响和执行渠道,提出相应地退补计算方法,可以给电力部门予以参考。
关键词:新电价政策;客户;电费退补;计算方法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电价政策调整各种因素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影响,使电费退补计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1.电费退补计算方法简述新电价政策实行后,不同类型的客户电费退补计算应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确定我国政策调整的影响,了解调整前后的电价情况及不同类型客户所对应的政策范围;第二,确定政策的执行渠道,及时掌握电费退补计算的信息,确定不同类型客户的电费退补计算起止时间。
2.政策调整的影响106号和107号这两个文件将居民合表电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适用范围、部分地区销售电价分类做出了界定。
前几年的政策变化较大,对于电力企业或者客户而言,执行过程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将围绕政策调整范围进行阐述,介绍对电费退补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例。
首先,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范围包括以下内容:除了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宗教场所生活用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原有的城乡居民家庭住宅生活用电、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电、监狱监房生活用电外,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的社区农超对接店用电、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用电、城乡居民住宅小区公用附属设施用电等设置为居民生活用电。
其中,使用客户的范围主要有:城乡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农超对接店、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另外,我国对某些耗能高的电力企业采取差别电价的方式,从而满足对电力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效调整企业的发展结构。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第二,物业公司居民合表用电电价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内容:如果电力企业没有进行抄表到户工作,物业公司应承担的费用改为电力企业承担,电力企业所抄收的总表费用,也将做出相应改变。
电能表误差退补电量计算电能表快慢误差、退补起止时间有据可查则按实际日期计算。
如查不清时按《供用电规则》规定计算。
(1)电力客户有上次校验回换表之日起按二分之一时间计算,最多按六个月退补。
(2)照明客户按一个月计算。
应退补电量=(错误电量×实际误差±%)/(1+实际误差±%)电能表计量错误(接线错误或倍率错误)追补电量计算1、一客户电能表,经计量检定部门现场校验发现慢10%(非人为)已知该电能表自换装之日起至发现之日止,表计电量为90000KWh,应补收多少?解:△W=W*(-10%)÷(1-10%)= -10000(KWh)按《规则》规定补电量从上次检验到更正之日止的0.5计算为5000KWh。
2、XX工业用户受电容量1630KVA(1000KVA和630各一台),2009年3月14日暂停1000KVA变压器一台,启用日期为5月月3日,问该户3、4、5月份如何计收基本电费?(按容量计收基本电费)解:3月份:1000KVA,使用时间3月1日至3月13日,计13天计算公式: 1000*(13/30)=433(KVA)630KVA用全月,计费容量为630KVA3月份基本电费=433+630=1063*28=29764(元)4月份:计费容量为630KVA,1000KVA停用4月份基本电费=630*28=17640(元)5月份:1000KVA,使用时间5月3日至5月31日,计9天计算公式: 1000*(9/30)=300(KVA)5月份基本电费=300+630=930*28=26040(元)3、一客户高供低计变压器400KVA,有功铁损300KWh/月有,无功铁损400KVar/月有,K值=2.3,本月有功抄见电量15000KWh,无功抄见电量6000KVar,求本月有功、无功损耗是多少?本月有功、无功总电量分别是多少?解:有功铁损=(300KW ) 315KVA以上0.01;315KVA及以下0.015 有功铜损=15000*1%(300KWh)无功铁损=400(KVarh)无功铜损=150*2.3=345(KVarh)有功损耗=345+150=450(KWh)无功损耗=400+345=745(Kvarh)有功总电量=15000+450=15450(KWh)无功总电量=6000+745=6745(KVarh)4、XX工业用户有三只电流互感器变比,150/5,低压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计量表一套,2007年5月4日过负荷烧坏V相、W相电流互感器.电表示数为20.2007年5月24日检查时发现V相已被客户私自换为300/5电流互感器,并极性反接,W相被换为250/5电流互感器.到2007年5月月5日更正时电表示数为260.请计算应退补的电量?解: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极性正加,极性反减P0=3UIcosфP x=UIcosф-{(UIcosф*(150/5)/(300/5)}+ {(UIcosф*(150/5)/250/5)} = UIcosф(1-1/2+3/5)=11/10 UIcosфG= P0/P x=3UIcosф/(11/10 UIcosф)=(30/11)>1(G>1P补 G<0补0<g<1退)< p="">应补电量△W=(G-1)*W X={(30/11)-1)}*7200=12436(KWh)</g<1退)<>。
)cos cos cos (cos 3321ϕϕϕϕ++=UI UI 1=K 1
=K 1
大于K 1
小于K 0 小于K W
K W I K )1(-=∆Y/y0接线“三相四线”计量接线分析步骤及要点:
一、测量接入电能表相电压,对电压基点找基点(线电压);
二、测量接入电能表负载电流;
三、测量三个元件的功率角;
四、绘制电压基准向量图;
按照相序绘制相电压基准向量图,并标注1、2、3(或U 、V 、W )角标)。
五、以基准向量图为起点,顺时针将获取的元件功率角对应标注在基础向量上,得到该元件电流向量,并标注元件上接入电流的角标。
六、计算更正系数、分析表计转动、退补趋势以及退补电量。
七、绘制错误接线图。
八、在卷面上改正错误接线,能使计量装置恢复正常计量。
计算更正系数
P P K '
=因为接线错误,除电能表上记录的电量外
0W 大于∆ 少计电量,应补交电量
多计电量,表快
少计电量,表慢 计量正确 0W 小于∆多计电量,应退还电量。
分相电量退补方法
分相电量退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更正系数法:通过对接线的错误进行相量分析,推导出实际接线方式。
通过统计错误接线时的计量电能,计算出正确计量电能的百分比,进而统计出电量值。
在相同功率因数的条件下,计算更正系数K,公式为:
KG=WO/W=PO/P。
其中,WO表示正确电量,W表示错误接线期间的抄表电量,PO表示正确计量时电能表的计量功率,P表示错误接线期间电能表的计量功率。
2. 计量装置校准法:对电能表等计量装置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误差超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偿。
3. 电量平衡法:通过对企业或用户的总电量进行平衡计算,找出各相电量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分相电量的退补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完整电能计量系统的企业或用户。
4. 时间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电量数据,找出异常波动或偏差,从而确定分相电量的退补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连续用电记录的用户。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相电量退补。
同时,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在进行退补前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验证。
计量装置故障退补电量的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分析摘要:发生计量装置故障,按照《供电营业规则》通常采用更正系数法和平均电量法进行退补电量计算。
基于此,本文对退补电量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展开了研究,并通过应用比较提出了方法运用建议,为电量退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量装置故障;退补电量;更正系数法;平均电量法引言:在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电力系统开始运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和智能电表等计量装置对客户使用电量进行自动采集,解决现场定期抄表存在的人力消耗大、误差大等问题。
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计量装置可能发生故障,使得企业不得不面临电量退补问题。
科学进行退补电量计算,才能保证工作精准开展,体现用电公平、公正性。
因此,还要加强退补电量常用计算方法研究,确保相关工作得以科学开展。
1计量装置故障退补电量计算方法1.1更正系数法1.1.1更正系数计算采用更正系数法,需要根据故障期电量对退补电量进行求取,因此应确认故障起止时间,获得装置故障时间、电压、电量等参数信息。
在电量更正前,应完成相量图绘制,完成功率因数测定,对故障发生时间进行统计。
更正系数计算如下:式中,KG 指的是更正系数,W和W分别为正确电量和故障期间超标电量,P和P分别为正确计量功率和故障期间计量功率。
区分有功和无功两种情况,可以分别完成有功更正系数KP 和无功更正系数Kq计算。
1.1.2功率因数计算实际对功率因数进行确定,还要区分为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
根据负载的平均功率因数,在用电负荷稳定状态下利用改正后计量装置进行测量,能够对用户平均功率因数进行确定,计算如下:式中,cosφ为平均功率因数,Wq 和Wq分别指的是的是故障消除后固定时间内消耗有功和无功电量。
对实际消耗的电量进行计算,需要对故障期间实际功率因数进行确认,以便得到精准分析结果。
采用更正系数法能够得到实际有功电量WP =KPWP′,无功电量为Wq=KqWq′,其中WP′和Wq′分别为故障状态下有功和无功计量装置记录电量,带入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公式能够得到实际功率因数。
)
cos cos cos (cos 3321ϕϕϕϕ++=UI UI 1=K 1=K 1
大于K 1
小于K 0 小于K W
K W I K )1(-=∆Y/y0接线“三相四线”计量接线分析步骤及要点:
一、测量接入电能表相电压,对电压基点找基点(线电压);
二、测量接入电能表负载电流;
三、测量三个元件的功率角;
四、绘制电压基准向量图;
按照相序绘制相电压基准向量图,并标注1、2、3(或U 、V 、W )角标)。
五、以基准向量图为起点,顺时针将获取的元件功率角对应标注在基础向量上,得到该元件电流向量,并标注元件上接入电流的角标。
六、计算更正系数、分析表计转动、退补趋势以及退补电量。
七、绘制错误接线图。
八、在卷面上改正错误接线,能使计量装置恢复正常计量。
计算更正系数
P P K '
=因为接线错误,除电能表上记录的电量外
0W 大于∆ 少计电量,应补交电量
多计电量,表快
少计电量,表慢 计量正确
0W 小于∆多计电量,应退还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