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素质教育课件(公选课)
- 格式:ppt
- 大小:5.62 MB
- 文档页数:7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ppt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二○○五年十二月十一日一、过去的二十年是素质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不断演化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经济发达国家都陆续进行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这种情势给刚刚走出十年“文革”阴影,尚未恢复元气的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如何迅速培养一大批高学历人才,缓解人才严重紧缺和断层,是当时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
但由于高考制度刚刚恢复,高校和招生规模都相当小,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
受此影响,我国中小学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不良倾向。
一、过去的二十年是素质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不断演化的过程为纠正这一弊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教育理论界展开了一场旨在“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的大讨论,提出了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实施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
有了这个针对性,素质教育在开始时的内涵就是“两全一生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到了1997年,素质教育的内涵被充实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
随后,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等思想进一步扩充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素质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争议。
一、过去的二十年是素质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不断演化的过程从素质教育政策上说,20世纪90年代,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7)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重点和措施,基本形成了我国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框架。
之后,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支持性政策,如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这些都为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使我国素质教育政策在宏观上逐渐完备。
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课件一、品德教育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一)诚实守信教育孩子们要诚实不说谎,信守承诺。
通过讲述诚实守信的故事,如《曾子杀猪》,让孩子们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二)尊重他人教导孩子们尊重长辈、老师和同学,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嘲笑、不歧视他人。
(三)关爱他人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他们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四)责任感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如完成作业、整理书包、做家务等,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
二、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沟通技巧教导孩子们如何清晰、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二)团队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解决冲突教孩子们在遇到矛盾时,保持冷静,通过沟通、妥协等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争吵或打架。
(四)礼仪教育教授基本的社交礼仪,如问候、道谢、道歉等,让孩子们成为有礼貌的小公民。
三、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要从小抓起。
(一)激发好奇心鼓励孩子们多问为什么,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积极探索未知。
(二)鼓励想象通过绘画、写作、故事创作等方式,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三)打破常规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导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面对问题时,鼓励孩子们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四、实践能力培养实践出真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一)手工制作开展手工课,如折纸、剪纸、陶艺等,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技能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烹饪、洗衣、整理房间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