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心部位大开孔平盖的设计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169.25 KB
- 文档页数:5
【结构设计】详解结构梁上开洞——实战案例详解结构梁上开洞——实战案例在某些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的特殊要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在梁上开洞.对于结构专业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结构上的开洞处理不应仅仅在总说明中补充⼀个统⼀的构造⼤样,或者选⼀个标准图集的,还应仔细对照建筑、给排⽔、暖通、电⽓等专业施⼯图中的开洞位置和⼤⼩.根据计算复核,确定其开洞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影响较⼩时可采⽤标准图集的构造措施.影响较⼤,且可以控制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时,结构设计⼈员应另外补充加强措施.影响特⼤,不能满⾜规范要求时,不允许其开洞.本篇为⼤家搜集了6个关于”梁上开洞“的实际案例,部分⾔论仅供参考,有不同观点,欢迎跟帖留⾔,共同交流.案例⼀:我之前做的⼀个剪⼒墙的⼯程中就碰到了.住宅层⾼3m,其中吊顶⾼度在2.5m,剩下500,要⾛各种⽔管、暖通管线,建筑要求在结构梁上开洞.(本图⽚来⾃于⽹络与本案例没有对应,作为参考)领导同意了,所以这个责任就落到我头上了.剪⼒墙结构梁也不多,所以不仅要在梁上开洞,也要在连梁上开洞.洞⼝宽度从200到500不等,⾼度从⼏⼗⼀直到200.梁上开洞,连梁开洞关于梁上开洞的构造要求,如下:1.柱上不允许开洞.2.楼板上开洞⼩于300,钢筋可绕过去.洞⼝尺⼨在300~1000,则需补强钢筋.洞⼝任⼀⽅向尺⼨⼤于1000,则结构专业应在洞⼝边加梁来重新划分板格进⾏设计计算.3.不管怎么说,任何较⼤的楼板开洞始终都是不利的.4.混凝⼟剪⼒墙上的洞⼝不宜⼤于800.⼩于800的洞⼝,在有限元计算中是很难精确体现的.所以⼀般不考虑这种⼩洞⼝,仅配筋时洞边补充钢筋.5.当混凝⼟剪⼒墙上开洞⼤于800时,在计算中应该对墙肢进⾏洞⼝设置.按类似于门洞窗洞处理,建模计算时应满⾜关于剪⼒墙洞⼝设置的⼀些规定和要求.6.在混凝⼟剪⼒墙的洞⼝连梁上开洞,不能超过梁⾼1/3,且开洞后连梁剩余截⾯⾼度不⼩于200.7.在框架梁上开洞,要求如下:(1)孔洞⾼度宜⼩于1/6梁⾼及100mm,孔洞长度不要⼤于1/3梁⾼及200mm.圆形洞不要⼤于1/5梁⾼及150mm;(2)孔洞⼤⼩,矩形洞长⾼⽐不能⼤于4,最好不要超过2.5;(3)孔洞位置,尽量在梁跨中1/3L范围内,必要时也可在端部1/3L.8.结构开洞之后,并不是在结构计算中加以考虑,并不是说局部加固,就能逢凶化吉的.有很多情况都是计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局部加钢筋固就能弥补构件截⾯缺陷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论过去有多伟⼤的⼯程之实例,凡违上述原则,皆属殷鉴,勿庸置否.很不幸,我发现我的洞⼝超过了这上⾯所说的最⼤要求,⽽且我做的是个⾼层,7度区120m⾼的建筑.我按照构造⼿册上关于梁腹开洞的计算要求对每根梁都做了计算,并配了补强钢筋,但是仍然⼼有余悸.像上⾯所说,许多情况下都是计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局部加强钢筋就能弥补截⾯缺陷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案例⼆:先说整栋楼的⼤体情况吧!整个项⽬由5栋33层或28层住宅和⼀栋商业组成,其中⾼层住宅为混凝⼟剪⼒墙结构体系,带⼤地下车库.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此5栋建筑的结构抗震等级为⼆级.在我们业主去施⼯现场查看⾃⼰房屋时,发现了⼀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房屋⼏乎每个梁(⽆论是框架梁还是剪⼒墙连梁)上都有开洞的现象,这些洞⼝尺⼨⼏乎都是直径150左右圆型洞⼝,⽬的就是为了地源热泵的管道铺设.为了不使送风管道从梁下⽅绕过导致净⾼不⾜,所以每栋楼⼏乎每家每户上⽅的梁都有⼤批的洞⼝,⽽在公共⾛道上管道洞⼝尤为集中,有的地⽅甚⾄洞⼝排紧贴在⼀起,从现场看起来就如纵横交错的蜘蛛⽹⼀样!话不多说,直接上图!这些洞⼝都是后期开洞的,现场都能看到箍筋给打断!但是梁的主筋都没打断!这些连续洞⼝也不符合《混凝⼟结构构造⼿册》第四版中开洞的间距要求,也没补强钢筋!现在有个问题,⽬前这些连续洞⼝可以简化为⼀个⼤的矩形洞⼝,下⾯就想问下⼤神们!简化⼤的矩形洞⼝显然也⽐较⼤!那么到底这个洞⼝对梁有多⼤影响?怎么计算?地震下梁端塑性铰的发展怎么发展?⽬前这个地⽅的受⼒形式时如何完成的?⽹友回复推荐:正常使⽤⽬前估计就靠上部现浇楼板的作⽤了!毕竟整体浇筑的,混凝⼟结构还有有塑性储备的!现在就怕地震时候梁太弱了,没有塑性铰这个概念了!感觉现在就是塑性铰了.这就是建筑结构施⼯图和设备施⼯不同步的影响!结构⼀般对于梁开洞都只在说明⾥画上⼤样,具体怎么做就写上⼀切应以国家规范为准.但是后期设备设计都是在结构图出完以后再开始的,⽽且基本上都是穿梁.案例三:房屋结构为框架剪⼒墙结构,共11层,我家在11层顶楼,客厅正上⽅有⼀个25平⽶阁楼(与客厅⼤⼩及户型均⼀致),想在阁楼上做⼀个浴室,⾛下⽔需要在梁上打⼀个洞,请问有没有影响?另外那个位置好像是梁和柱连接的部位⽹友回复推荐:关于梁上打洞的问题,给你个建议,先看看此梁是否为主梁,如果是,打通不要超过2个,直径不能过4-7厘⽶,控制在这个直径最好;如果不是主梁那打通就可以多⼀些了;从你的图上看,打洞的位置可以;没有问题;案例四:我的⼀排250x600的梁,设备要穿150的管,我应该在什莫位置给他开洞⽐较合理,需要验算吗⽹友解答推荐:梁腹开洞要预留套管,洞尽量开在跨中1/3区域且需洞⼝加固,如下图(我院通常做法):构造要求管的直径不能超过梁⾼的1/4,就整根梁来说是不是应放在1/3跨度得位置案例五:砖混结构顶楼,外墙墙⾯上有梁,由于要对外开孔,孔打出来,正好是⼀半混凝⼟⼀半砖墙的位置,可能底筋被打断,需要加固吗?⽹友解答推荐:砖混结构外梁只是作为圈梁之⽤,造成房屋危险倒塌肯定不会,但有可能会引起梁或墙开裂,最好作贴钢板加固处理.案例六:有⼀⽔管dn100,在我的⼀主梁上穿过,且梁截⾯在洞⼝下的有效⾼度只有150mm(不满⾜⾼规),但⼜必须开洞.请问各位⾼⼿,留洞应有什么要求,应有哪些加固措施⽹友解答推荐:下列位置不可以开洞:1、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的三⾓形的范围⾥及梁净度1/2⾼度范围⾥不得开洞.2、120厚墙、料⽯清⽔墙和独⽴柱.3、宽度少于1000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洞⼝两侧200(⽯砌体为300)和转⾓处450(⽯砌体为600)的范围内.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的范围⾥.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眼的部位.应在梁的中部留设洞⼝,洞⼝应设加强筋,如何设置应由设计⼈员确定.以下供参考:1.梁两侧设置环向加强筋;2.梁两侧设置#型加强筋;3.梁两侧设置加强钢板.我院的做法(供⼤家参考)⼀、留洞要求:1.对于预埋钢套管,当预埋位置设置在跨中L/3范围内时,要求:①洞⼝⼤⼩必须⼩于或等于0.4倍的梁⾼;②洞⼝上边缘距梁上边必须⼤于或等于0.3倍的梁⾼;③洞⼝下边缘距梁下边必须⼤于或等于150mm;④相邻两个洞⼝的中⼼间距应不⼩于2倍的较⼤洞⼝直径.以上四条必须同时满⾜,对不满⾜此要求的钢套管⼤⼩、标⾼及位置应作相应调整.2.当预埋位置设置在梁端L/3范围内时,要求:①洞⼝⼤⼩必须⼩于或等于0.3倍的梁⾼;②洞⼝上边缘距梁上边必须⼤于或等于0.35倍的梁⾼;③洞⼝下边缘距梁下边必须⼤于或等于150mm;④洞边到梁边或柱边的距离必须⼤于或等于1.5梁⾼;⑤相邻两个洞⼝的中⼼间距应不⼩于3倍的较⼤洞⼝直径.以上五条必须同时满⾜,对不满⾜此要求的钢套管⼤⼩、标⾼及位置应作相应调整.⼆、具体补强做法以下都有详细说明:参考资料:《⾼规》7.2.27《全国民⽤建筑⼯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5.3.29《钢筋混凝⼟结构构造⼿册》(⼆版)3.9《苏G01-2003》17页补充案例:该项⽬的建筑专业因为以下原因,造成了结构梁、柱上不合理的开洞:1.厨房的烟道布置在厨房外的阳台上,要求框架梁、次梁开洞,位置有⽀座处、有跨中,抽油烟机排烟孔直径150mm~180mm,结构的梁⾼为400mm~600mm.如果将排烟孔留在梁底以下,那么在住户吊顶时,将会遮不住排烟孔.建设⽅要求设计允许在梁上开孔.2.建筑的空调板位置的原因,要求在框架柱上开洞,直径80mm~100mm.最终的处理结果为:1.不允许在梁上开排烟孔,建筑专业将烟道移到厨房内.2.不允许在框架柱上开空调洞,由建筑处理.结构⼯程中,难免会遇到要在主体结构上开洞的问题,但开洞应遵循⼀定的原则.《构造⼿册》中对梁上开洞的位置和尺⼨进⾏的要求,也提出了构造措施和计算要求,有些洞不需要处理(如⼩于0.1h和100mm的圆洞),有些洞只需采取构造加强(如⼩于0.2h 和150mm的洞).严格来讲,所有的结构开洞都需要进⾏计算,不能仅仅因为洞较⼩就可以不处理或只做构造加强,特别是在梁的受⼒较⼤处,剪压⽐不应超出规范的要求.有抗震要求框架梁,应避免在形成塑性铰的位置(⽀座1.5h范围内)开洞.次梁上开洞的位置可以不限制,但⼀定要满⾜计算要求.3.应避免在框架柱上开洞.框架上开洞易形成塑形应⼒集中,成为⼀个易破坏的薄弱点.剪⼒墙上的开洞也不应如《构造⼿册》和《11G101-1》图集所说的,仅仅按⼀个800mm和300mm的洞⼝尺⼨确定加强措施,还应该考虑洞⼝的位置,墙肢的长度、对剪⼒墙整体计算的影响等因素.⽐如:应避免在短肢剪⼒墙上和墙肢长度较⼩的剪⼒墙(⽐如L/hw≤8的墙肢)上开洞;应避免在墙肢的端部开洞;开洞应避开剪⼒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位置;开洞后应避免对剪⼒墙的截⾯⾯积削弱太多,应复核开洞处剪⼒墙的轴压⽐.。
详解结构梁上开洞——实战案例在某些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的特殊要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在梁上开洞.对于结构专业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结构上的开洞处理不应仅仅在总说明中补充一个统一的构造大样,或者选一个标准图集的,还应仔细对照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施工图中的开洞位置和大小.根据计算复核,确定其开洞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影响较小时可采用标准图集的构造措施.影响较大,且可以控制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时,结构设计人员应另外补充加强措施.影响特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不允许其开洞.本篇为大家搜集了6个关于”梁上开洞“的实际案例,部分言论仅供参考,有不同观点,欢迎跟帖留言,共同交流.案例一:我之前做的一个剪力墙的工程中就碰到了.住宅层高3m,其中吊顶高度在2.5m,剩下500,要走各种水管、暖通管线,建筑要求在结构梁上开洞.(本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本案例没有对应,作为参考)领导同意了,所以这个责任就落到我头上了.剪力墙结构梁也不多,所以不仅要在梁上开洞,也要在连梁上开洞.洞口宽度从200到500不等,高度从几十一直到200.梁上开洞,连梁开洞关于梁上开洞的构造要求,如下:1.柱上不允许开洞.2.楼板上开洞小于300,钢筋可绕过去.洞口尺寸在300~1000,则需补强钢筋.洞口任一方向尺寸大于1000,则结构专业应在洞口边加梁来重新划分板格进行设计计算.3.不管怎么说,任何较大的楼板开洞始终都是不利的.4.混凝土剪力墙上的洞口不宜大于800.小于800的洞口,在有限元计算中是很难精确体现的.所以一般不考虑这种小洞口,仅配筋时洞边补充钢筋.5.当混凝土剪力墙上开洞大于800时,在计算中应该对墙肢进行洞口设置.按类似于门洞窗洞处理,建模计算时应满足关于剪力墙洞口设置的一些规定和要求.6.在混凝土剪力墙的洞口连梁上开洞,不能超过梁高1/3,且开洞后连梁剩余截面高度不小于200.7.在框架梁上开洞,要求如下:(1)孔洞高度宜小于1/6梁高及100mm,孔洞长度不要大于1/3梁高及200mm.圆形洞不要大于1/5梁高及150mm;(2)孔洞大小,矩形洞长高比不能大于4,最好不要超过2.5;(3)孔洞位置,尽量在梁跨中1/3L范围内,必要时也可在端部1/3L.8.结构开洞之后,并不是在结构计算中加以考虑,并不是说局部加固,就能逢凶化吉的.有很多情况都是计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局部加钢筋固就能弥补构件截面缺陷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无论过去有多伟大的工程之实例,凡违上述原则,皆属殷鉴,勿庸置否.很不幸,我发现我的洞口超过了这上面所说的最大要求,而且我做的是个高层,7度区120m高的建筑.我按照构造手册上关于梁腹开洞的计算要求对每根梁都做了计算,并配了补强钢筋,但是仍然心有余悸.像上面所说,许多情况下都是计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局部加强钢筋就能弥补截面缺陷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影响.案例二:先说整栋楼的大体情况吧!整个项目由5栋33层或28层住宅和一栋商业组成,其中高层住宅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带大地下车库.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场地类别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此5栋建筑的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在我们业主去施工现场查看自己房屋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房屋几乎每个梁(无论是框架梁还是剪力墙连梁)上都有开洞的现象,这些洞口尺寸几乎都是直径150左右圆型洞口,目的就是为了地源热泵的管道铺设.为了不使送风管道从梁下方绕过导致净高不足,所以每栋楼几乎每家每户上方的梁都有大批的洞口,而在公共走道上管道洞口尤为集中,有的地方甚至洞口排紧贴在一起,从现场看起来就如纵横交错的蜘蛛网一样!话不多说,直接上图!这些洞口都是后期开洞的,现场都能看到箍筋给打断!但是梁的主筋都没打断!这些连续洞口也不符合《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四版中开洞的间距要求,也没补强钢筋!现在有个问题,目前这些连续洞口可以简化为一个大的矩形洞口,下面就想问下大神们!简化大的矩形洞口显然也比较大!那么到底这个洞口对梁有多大影响?怎么计算?地震下梁端塑性铰的发展怎么发展?目前这个地方的受力形式时如何完成的?网友回复推荐:正常使用目前估计就靠上部现浇楼板的作用了!毕竟整体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还有有塑性储备的!现在就怕地震时候梁太弱了,没有塑性铰这个概念了!感觉现在就是塑性铰了.这就是建筑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不同步的影响!结构一般对于梁开洞都只在说明里画上大样,具体怎么做就写上一切应以国家规范为准.但是后期设备设计都是在结构图出完以后再开始的,而且基本上都是穿梁.案例三:房屋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共11层,我家在11层顶楼,客厅正上方有一个25平米阁楼(与客厅大小及户型均一致),想在阁楼上做一个浴室,走下水需要在梁上打一个洞,请问有没有影响?另外那个位置好像是梁和柱连接的部位网友回复推荐:关于梁上打洞的问题,给你个建议,先看看此梁是否为主梁,如果是,打通不要超过2个,直径不能过4-7厘米,控制在这个直径最好;如果不是主梁那打通就可以多一些了;从你的图上看,打洞的位置可以;没有问题;案例四:我的一排250x600的梁,设备要穿150的管,我应该在什莫位置给他开洞比较合理,需要验算吗网友解答推荐:梁腹开洞要预留套管,洞尽量开在跨中1/3区域且需洞口加固,如下图(我院通常做法):构造要求管的直径不能超过梁高的1/4,就整根梁来说是不是应放在1/3跨度得位置案例五:砖混结构顶楼,外墙墙面上有梁,由于要对外开孔,孔打出来,正好是一半混凝土一半砖墙的位置,可能底筋被打断,需要加固吗?网友解答推荐:砖混结构外梁只是作为圈梁之用,造成房屋危险倒塌肯定不会,但有可能会引起梁或墙开裂,最好作贴钢板加固处理.案例六:有一水管dn100,在我的一主梁上穿过,且梁截面在洞口下的有效高度只有150mm(不满足高规),但又必须开洞.请问各位高手,留洞应有什么要求,应有哪些加固措施???网友解答推荐:下列位置不可以开洞:1、过梁上与过梁成60度的三角形的范围里及梁净度1/2高度范围里不得开洞.2、120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3、宽度少于1000的窗间墙.4、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石砌体为300)和转角处450(石砌体为600)的范围内.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的范围里.6、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应在梁的中部留设洞口,洞口应设加强筋,如何设置应由设计人员确定.以下供参考:1.梁两侧设置环向加强筋;2.梁两侧设置#型加强筋;3.梁两侧设置加强钢板.我院的做法(供大家参考)一、留洞要求:1.对于预埋钢套管,当预埋位置设置在跨中L/3范围内时,要求:①洞口大小必须小于或等于0.4倍的梁高;②洞口上边缘距梁上边必须大于或等于0.3倍的梁高;③洞口下边缘距梁下边必须大于或等于150mm;④相邻两个洞口的中心间距应不小于2倍的较大洞口直径.以上四条必须同时满足,对不满足此要求的钢套管大小、标高及位置应作相应调整.2.当预埋位置设置在梁端L/3范围内时,要求:①洞口大小必须小于或等于0.3倍的梁高;②洞口上边缘距梁上边必须大于或等于0.35倍的梁高;③洞口下边缘距梁下边必须大于或等于150mm;④洞边到梁边或柱边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1.5梁高;⑤相邻两个洞口的中心间距应不小于3倍的较大洞口直径.以上五条必须同时满足,对不满足此要求的钢套管大小、标高及位置应作相应调整.二、具体补强做法以下都有详细说明:参考资料:《高规》7.2.2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5.3.29《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二版)3.9《苏G01-2003》17页补充案例:该项目的建筑专业因为以下原因,造成了结构梁、柱上不合理的开洞:1.厨房的烟道布置在厨房外的阳台上,要求框架梁、次梁开洞,位置有支座处、有跨中,抽油烟机排烟孔直径150mm~180mm,结构的梁高为400mm~600mm.如果将排烟孔留在梁底以下,那么在住户吊顶时,将会遮不住排烟孔.建设方要求设计允许在梁上开孔.2.建筑的空调板位置的原因,要求在框架柱上开洞,直径80mm~100mm.最终的处理结果为:1.不允许在梁上开排烟孔,建筑专业将烟道移到厨房内.2.不允许在框架柱上开空调洞,由建筑处理.结构工程中,难免会遇到要在主体结构上开洞的问题,但开洞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构造手册》中对梁上开洞的位置和尺寸进行的要求,也提出了构造措施和计算要求,有些洞不需要处理(如小于0.1h和100mm的圆洞),有些洞只需采取构造加强(如小于0.2h 和150mm的洞).严格来讲,所有的结构开洞都需要进行计算,不能仅仅因为洞较小就可以不处理或只做构造加强,特别是在梁的受力较大处,剪压比不应超出规范的要求.有抗震要求框架梁,应避免在形成塑性铰的位置(支座1.5h范围内)开洞.次梁上开洞的位置可以不限制,但一定要满足计算要求.3.应避免在框架柱上开洞.框架上开洞易形成塑形应力集中,成为一个易破坏的薄弱点.剪力墙上的开洞也不应如《构造手册》和《11G101-1》图集所说的,仅仅按一个800mm和300mm的洞口尺寸确定加强措施,还应该考虑洞口的位置,墙肢的长度、对剪力墙整体计算的影响等因素.比如:应避免在短肢剪力墙上和墙肢长度较小的剪力墙(比如L/hw≤8的墙肢)上开洞;应避免在墙肢的端部开洞;开洞应避开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位置;开洞后应避免对剪力墙的截面面积削弱太多,应复核开洞处剪力墙的轴压比.。
压力容器圆筒大开孔补强计算方法发布时间:2021-01-11T03:40:42.33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期作者:袁甜[导读] 由于受到工艺技术操作的影响,压力容器圆筒施工中,极易产生壳体大开孔问题。
压力容器壳体大开孔,主要是由于开孔接管位置应力复杂,导致承压能力下降。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摘要:由于受到工艺技术操作的影响,压力容器圆筒施工中,极易产生壳体大开孔问题。
压力容器壳体大开孔,主要是由于开孔接管位置应力复杂,导致承压能力下降。
受到开孔接管结构内压作用,将会影响壳体和接管链接位置结构几何,此时会导致相关区域高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较多安全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压力容器圆筒大开孔补强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压力容器;圆筒大开孔;补强计算现阶段,由于多数工程复杂,并且特殊性工艺,部分压力容器需要开孔接管,使原容器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针对柱壳容器,在开孔之后,接管弹性约束会阻碍孔口椭圆化,造成容器主管开孔周边为薄膜应力状态,干扰环向力和轴向力,从而产生扭矩力和弯矩力。
接管轴向力可以应用到容器孔上,此时容器开孔孔边会受到横向剪力影响,容器孔口边缘还会影响接管管壁周边变形,从而遭受反作用力。
所以必须按照应用标准,分析开孔补强处理工艺。
1、常见圆筒开孔补强计算方法1.1等面积法对于等面积法来说,属于美国、日本和中国标准应用的计算方法。
处理原则在于对开孔局面截面拉伸强度进行补偿。
补强处理只是针对静强度问题,只需要计算开孔边缘拉伸强度补强,没有注重开孔边缘弯曲应力、峰值应力。
圆筒大开孔之后,孔口边缘会产生弯曲应力。
圆筒大开孔后,孔口边缘会产生较大弯曲应力,因此无法计算大开孔补强。
1.2压力面积法在应用压力面积法时,可以在有效补强范围内,计算由于内压作用产生荷载和受压元件的抗拉载荷力。
补强计算只是针对开孔部位拉伸强度,计算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