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说课稿修改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说课教案一、说教材。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早期的散文作品。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文学艺术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选取了其中的几篇代表性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代表性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代表性作品,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
2.分析教材(15分钟)。
选择《朝花夕拾》中的代表性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情感、文学风格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阅读与讨论(30分钟)。
让学生阅读选取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思考与写作(30分钟)。
让学生就所阅读的作品展开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展示与交流(15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6.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说教学手段。
初中课后的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到科幻小说的魅力。
3.帮助学生掌握《海底两万里》的基本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概况: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
3.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5.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引人入胜的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名著概况: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作品背景,让学生对名著有初步了解。
3.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尼摩船长、阿龙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及成长变化。
4.情节梳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表现的科幻精神、探险精神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思考。
6.阅读策略:教授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方法,如关注科学元素、理解幻想与现实的结合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总结与拓展: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并撰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及阅读感受。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
3.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4.结合学生的阅读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名著阅读版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学会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欣赏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名著中的精神品质。
2. 学会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红军长征的过程及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从名著中汲取的爱国情怀,教师点评并引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提出今后的阅读计划。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二、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名著中的精神品质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如何运用名著中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三、实例分析1. 教师展示名著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精神品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例,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提出今后的阅读计划。
名著阅读教学设计说课稿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名著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本文将设计一份名著阅读教学说课稿,以《红楼梦》为例。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史、王、薛等富贵人家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命运。
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与生活方式;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并分析人物形象;2. 理解文学描写手法的运用;3. 学习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1.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2. 对人物关系的把握与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名著《红楼梦》的封面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并进行简要介绍。
2. 名著导读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分内容,并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书中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文学鉴赏选择名著中的经典场景,进行文学鉴赏。
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文字运用、描写手法等,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4. 课堂讨论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你心目中最喜欢的角色是谁?为什么?”、“《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点你是怎么看的?”等。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书中某个人物或情节的作文。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1. 个人作业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合理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写作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名著导读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的是一本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
这是由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小说以19世纪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讲述了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经历的一系列误会、矛盾与挫折,最终走到一起的爱情故事。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背景。
《傲慢与偏见》以英国乡村社会为背景,通过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以及附近邻居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乡土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偏见。
这本书于1813年首次出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初期,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社会阶级的固化和隔阂也明显存在。
接下来,我要谈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小说的故事围绕着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展开。
伊丽莎白是其中的第二个女儿,她聪明、独立,并对世俗的约束和偏见持有独特的看法。
而达西先生是一个富有的绅士,他因为傲慢和偏见而在一开始对伊丽莎白不屑一顾。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伊丽莎白逐渐认识到自己对达西的误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真诚和爱意。
这个故事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
在这本书中,奥斯汀凭借细腻的笔触和幽默的描写,刻画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例如,班纳特家的母亲,她势利眼的爱好婚姻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伊丽莎白的朋友夏洛特,为了找到合适的婚姻而不顾一切的决策。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在笑声中深入思考社会现象。
此外,这本书也探讨了社会阶级和封建约束对爱情和婚姻的制约。
在乡村社会中,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被广泛接受,而班纳特家的五个女儿的成婚问题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过程,奥斯汀让读者思考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压力对于爱情的影响。
最后,我想说一下对这本书的评价。
《傲慢与偏见》被广泛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思想深刻。
奥斯汀以幽默、机智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的弱点,从而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反思。
通过阅读《傲慢与偏见》,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能够深入思考社会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偏见等社会问题。
名著欣赏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语文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次说课的主题是名著欣赏,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名著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名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红楼梦》第一回读本、《西游记》插图、PPT演示2. 教学媒体:投影仪、音频设备3. 教学环境:整洁、安静、有足够的光线三、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红楼梦》封面或播放与名著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了解名著(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名著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对我们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预读名著(15分钟)老师在课堂上分发《红楼梦》第一回的读本,并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几个片段。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群体合作和个人思考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名著欣赏(15分钟)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西游记》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插图和故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5. 阅读技巧的介绍(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阅读名著的常用技巧,如扫读、精读、分段理解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每种技巧的应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更好地阅读名著。
6. 名著分析(15分钟)老师选取名著中的一个片段或段落,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分析人物、情节、语言等要素,让学生理解名著的深层意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7. 总结和评价(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评价课堂效果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古代文学名著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古代文学名著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和拓展文化视野的重要资源。
在四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和探究古代文学名著,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次课,我们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并通过细读经典片段,学习其中的英雄人物、情节以及文化内涵。
一、导入(100字)我们先从一句名言引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四大名著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入纷繁复杂的古代文学名著世界。
二、《红楼梦》(400字)《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以叙事入情,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仁者爱人、豪放洒脱的风貌。
我们将选取其中的片段《黛玉葬花》进行剖析。
通过阅读和解读这一段情节,学生能够深入认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同时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西游记》(400字)《西游记》是一部富含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古代小说,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我们将选择片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进行讲解。
这个片段生动地描绘了孙悟空善于斗智斗勇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纯真与善良的力量。
通过研读这一段情节,学生将了解到孙悟空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四、《水浒传》(400字)《水浒传》是一部关于英雄豪杰的小说,它描绘了宋江等英雄的故事。
我们将选取片段《晁盖大闹山神庙》进行深入解读。
这个片段具有紧凑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晁盖的正直勇敢以及对不公正现象的不屈抗争。
通过阅读这一段情节,学生将理解到“水浒英雄”的特质和精神。
五、《三国演义》(400字)《三国演义》是一本关于英雄豪杰的战争小说,它展现了刘备、曹操、孙权等英雄的形象。
我们将选取片段《诸葛亮和孔明的智慧》进行解析。
这个片段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孔明的聪明才智成为了精彩的亮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名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名著)教材,主要内容是经典名著的阅读和欣赏。
本册教材以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精选片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2. 了解和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名著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简单的书评和创作。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中的深层次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2.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4. 创作实践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进行简单的书评和创作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著的封面和简要介绍,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2. 阅读与欣赏: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片段,并进行欣赏和讨论;3. 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分析名著中的经典情节和人物形象;4. 思考与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名著中的深层次意义;5. 创作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书评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估;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书评或创作作品质量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3. 测验评估:可以采用小测试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资源1.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名著)教材;2. 名著片段的选取和整理;3. 针对性的练和作业。
名著阅读指导说课稿
滦南三中刘香丽
说教材: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一块熠熠闪光的瑰宝,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领略文学大家的风采;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获得有价值的人生感悟。
本节课我主要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
说教法:
因学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程量大,加之高科技媒体的多样化,学生读文学名著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为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法、引入法、助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等等。
说教具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
说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2、走进名著,了解名著
3、掌握读名著的方法
4、感悟名著中的人生哲理
说教学过程:
导入:
中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中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国家教育部为此也指定了不少中学生的必读书目。
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有兴趣有效率地阅读呢?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本节课我将传授给学生五种高效的阅读方法。
一、兴趣导入法:
兴趣是阅读的前提,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
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就更为有效。
如我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插入了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我抓住这一时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长妈妈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常给鲁迅讲故事,鲁迅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长妈妈的著名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它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老师希望同学们有时间阅读一下这部经典的著作。
二、歇后语引入法
歇后语因其具有生动性、通俗性倍受人们的喜爱,其实很多歇后语都出自名著,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石迁偷鸡——不打自招;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等等,通过这些歇后语的引导,学生会急不可耐的想把涉及到的名著一睹为快。
三、巧设谜团法: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年龄段,利用其喜欢探究问题的特点,在介绍课外书籍的时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内容讲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课下解决。
在讲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又干了一件惩恶扬善,令人拍手称快的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读名著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四、设题助读法:
为了更为有效的阅读,我还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我就设计了题,让学生找出水浒108将中的三位女将,找出原来是军官后被逼造反的将领;为帮助学生熟悉《西游记》的情节,就让学生画出唐僧取经的过程图等等。
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五、分段承包法:
有些名著比较短,学生可以挤时间细致地读完,而对于长篇名著,学生想细细品读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段承包,共同完成阅读名著。
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的时候,我就把全书分为“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几部分,每小组分一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故事情节,不但使全班都熟悉了原著,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结束语:
同学们,浩瀚的文学海洋,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等着你们去采集,让我们以对生活的热爱为舟,以勤奋刻苦为帆,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