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4.19 KB
- 文档页数:3
延续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能力影响研究目的:探讨及分析延续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脑功能在康复期的恢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予以在医院相同的康复护理方案,定期随访患者的脑功能、药物疗效、心理及饮食等情况;对照组在出院时予以护理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干预随访,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予以评价,评价指标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OL)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并予以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SAS、NIHSS以及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QO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延续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利于其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延续性康复护理;脑卒中;脑功能恢复由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仅仅局限于医院内的康复治疗远不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这时,患者在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延续性的专业康复护理指导已经逐渐被认为是医学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1]。
本研究中将延续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患者焦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予以在医院相同的康复护理方案,定期随访患者的脑功能、药物疗效、心理及饮食等情况;对照组在出院时予以护理指导,出院后不进行任何干预随访,治疗组患者年龄37~7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8±3.1)岁,有男性30例,女性1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7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7.3±3.5)岁,有男性33例,女性10例。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脑卒中患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方式,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评估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影响,评估方法,积极影响,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是指将康复护理的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环境中进行,通过家庭成员或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康复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相比传统的康复方式,家庭延伸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交通时间和费用,还可以提供更加贴近患者生活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研究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对于完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限制、段落设置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行走能力等方面。
我们将评估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包括感知、运动、认知等功能。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希望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
2. 正文2.1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概念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成员或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
延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2020年11月住院的60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
病人按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取连续的护理措施。
对出院后脑梗塞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生活依从性、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以及复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出院后的脑梗死病人进行持续护理,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延续护理;脑梗塞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文选择了60名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1月间我院出院的脑梗塞病人。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病人分成两组,各30名。
对照组17名男性,13名女性,46~79岁,平均年龄54.01±6.5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82±2.36年;观察组19名男性,11名女性,41~78岁,平均年龄6.15±2.01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36±2.15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如年龄、病程等均未见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口头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饮食清淡,并补充充足的营养。
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康复后,按照医生的指示出院,并告诉他们在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研究组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服务在离开医院之前,对病人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让他们对病患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出院后,对病人进行定期的跟踪,并对病患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详细的解答。
大部分脑梗塞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会有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损害。
病人在回到家中接受治疗后,很可能会摔倒。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中风)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大约15,000,000人因脑卒中导致死亡或永久残疾。
而在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门诊康复护理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模式。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在其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由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长期、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
这种康复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延长康复治疗的时间,提高康复效果,还可以满足患者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减少家庭成员的护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脑卒中患者往往因瘫痪、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而丧失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护理。
传统的门诊康复护理往往只能在医院或康复机构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无法覆盖患者出院后的长期康复需要。
而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则可以在患者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和护理。
通过家庭康复护理师的专业指导和护理,患者可以在熟悉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康复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生活习惯,促进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表明,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论部分将总结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展望其未来发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帮助更多脑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日常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实施方式、研究案例、康复作用、未来发展、研究方向1. 引言1.1 脑卒中对患者的影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闭塞造成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受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康复,而大部分患者无法在医院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家庭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康复场所。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行动不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可以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康复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是患者最熟悉和舒适的环境,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关怀的服务。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和活动。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需要实行积极护理干预。
本文主要评价延续护理干预方法运用于脑卒中康复患者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疗效的影响效果及价值。
资料与方法2018年3-12月收治脑卒中康复患者60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67.84±3.65)岁。
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组患者平均年龄(67.75±3.5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⑴常规组:予以患者电话随访干预、家庭访视干预、构建微信平台干预等。
⑵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组:构建家庭医生团队,采取微型平台,予以患者和患者家属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干预方法如下:①将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案制定:予以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方面、言语训练方面等指导。
②加强脑卒中疾病知识、康复护理目的及意义等。
③饮食指导:使患者进食含盐比较低、含脂比较低的饮食等。
④指导患者药物安全应用方面指导。
⑤予以患者家中安全设施及辅助锻炼设施改善,予以站立位和站立位平衡锻炼指导、生活能力锻炼指导等。
⑥予以患者心理方面疏通。
⑦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在家中测量血压指标、血糖指标等方法。
⑧使患者学会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等。
两组均实施6个月护理干预。
相关指标:分析两组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优良总计率,评估常规组及家庭医生团队参与组护理干预之前和护理干预6个月之后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定分值、BI 指数评定分值。
评定标准:调查患者饮食方面、药物方面、血压方面、压疮预防方面、肌力方面、功能锻炼方面、功能锻炼方式、自身病情评定等,了解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各项问题分成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记录3分、2分、1分,共30分,评估27分到30分则记录优,24分到26分则记录良,21分到23分则记录一般,≤20分则记录差[1]。
采取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估患者生理功能,包含59条条目,共有8项维度,分数大则代表患者生理功能更优[2]。
中医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摘要】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恢复期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中医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有显著效果。
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
护理对策分析提出了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中医护理的优势和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重要性,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这些发现对提升中风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风恢复期、效果观察、护理对策、中医护理的优势、注意事项、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风(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中风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进入恢复期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护理。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风是由于脑经络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因此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中医护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对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患者的疗效,并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
本文旨在对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护理对策,以探讨中医护理在中风康复中的重要性和优势,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通过观察分析中医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及护理对策,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疗效,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总结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对策,为改善中风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满意度的探究【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出院后需要面临诸多生活挑战。
延续护理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和满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提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建议。
通过分析数据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延续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化对延续护理的探讨,以更好地帮助脑卒中患者实现独立生活的目标。
结论表明,延续护理无疑是促进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独立生活能力、满意度、生活挑战、有效性、建议、重要性、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脑卒中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
如何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再发病率和致残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满意度,从而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1.了解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情况;2.探究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机制;3.考察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4.推动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的优化,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及满意度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了严重威胁。
研究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摘要】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家庭延伸康复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通过定义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概念和优势,分析其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积极影响。
具体探讨了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实施方式,并总结了其重要性。
未来应加强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推广和培训,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研究结论指出,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式。
【关键词】家庭延伸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日常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实施方式, 重要性, 建议, 研究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而受到影响。
脑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很大困难。
家庭延伸康复护理是指在医院康复治疗结束后,将康复护理延伸到患者家庭中进行,通过家庭成员的帮助和指导,帮助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
这种康复模式不仅可以延续医院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具体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家庭延伸康复护理的优势和具体实施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得以幸存,但面临的康复问题却愈发突出。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临床护理 •227延续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周宇红(丹东市第一医院神经内1科,辽宁 丹东 118000)【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8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出院后接受延续护理,对照组40例仅接受常规出院宣教及每月1次的电话随访。
比较两组的依从性。
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佳 28例(70.0%),一般9例(22.5%),差3例(7.5%);对照组依从性佳13例(32.5%),一般12例(30.0%),差15例(37.5%);比较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院外延续护理能够为出院脑梗死患者提供一个持续、完整的康复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关键词】脑梗死;延续护理;康复;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11-0227-01脑梗死延续护理的目的是让居家康复的患者在缺乏院内专业人士实地指导与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按序规范完成康复训练,管理好自身的健康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1]。
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研究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开展了延续护理,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脑梗死康复期;③患者及照顾者主动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老年痴呆、合并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者。
男48例,女32例,年龄平均(64.11±7.0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等均无明显差异(P >0.05)。
1.2 方法:两组均在出院时建立健康档案,填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联系电话、微信号(研究组必填)、有无医保、等信息。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出院宣教,发放宣传手册,每月电话随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