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难点专攻课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6
优化探究高考总复习生物篇一:【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1-4单元学科培优1.(10分)(2012年高考海南卷)已知甲种农作物因受到乙种昆虫危害而减产,乙种昆虫食用某种原核生物分泌的丙种蛋白质后死亡。
因此,可将丙种蛋白质基因转入到甲种农作物体内,使甲种农作物获得抗乙种昆虫危害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在已知丙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丙种蛋白质的________序列,据此可利用________方法合成目的基因。
获得丙种蛋白质的基因还可用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在利用上述丙种蛋白质基因和质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________酶和________酶。
(3)________的危害。
(4)株的种子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解析:(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基因文库获取法、PCR 质氨基酸序列,然后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丙种蛋白质基因。
(2)DNA“分子手术刀”;后者能使两个带有相“分子针线”。
(3)将含有重组质粒的而后培养出含有丙种蛋白质的抗乙种昆虫的植株。
(4)若只用重组质粒感染甲种农作物叶片伤口,可在叶片组织中筛选出含丙种蛋白质的细胞,由于该重组质粒感染的是体细胞,故该植株的种子中不含有丙种蛋白质基因。
篇二:【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探究性实验课时考点训练题组一、探究性实验1.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响CD响解析:否则无法说明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Ⅰ组与ⅡⅠ组与Ⅲ组对照自变量为完整种皮条件下有无赤霉素;Ⅱ组与ⅣⅡ组与Ⅲ组之间答案:2.(2013年高考福建卷)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故B项错误。
答案:B3.(2013年高考江苏卷)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
课时考点训练题组、教材基础实验1.(2013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用洋葱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B.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DNAC.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D.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知识。
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的目的是保证DNA分子不断裂,保持其完整性;用蛋白酶分解过滤研磨液中的蛋白质,可纯化研磨液中的DNA;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才能出现颜色反应。
答案:A2.(2013年高考江苏卷)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解析: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
为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损坏物镜镜头,在换用高倍镜时,应从侧面观察;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与观察细胞的大小无关;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低倍镜换用40×物镜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
答案:A3.(2013年高考广东卷)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解析: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后(注意层析液不能触及滤液细线),滤纸条上出现的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选项中Ⅳ为叶绿素b,A项错误;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题中菌Ⅲ透明圈最大,可知菌Ⅲ分解纤维素能力最强,B项正确;题中所示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项错误;在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Fe3+和过氧化氢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两者的催化效率,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项错误。
优化探究生物答案【篇一:【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选修1 专题3 酶的研究与应用】一、酶的应用1.(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解析:(因为酶具有专一性)其他条件,符合题意的是b涤效果,故a、c、d答案:b2.(2013问题:(1)_____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胡萝卜素的提取,;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通常可采用________法,并以________样品作为对照。
(2)若要提高衣物上血渍的去除效果,可在洗衣粉中加入________酶,因为该酶能将血红蛋白水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或________;若要提高衣物上油渍的去除效果,洗衣粉中可添加____________酶;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水温过低或过高时洗涤效果不好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
解析:(1)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为提高萃取效率,通常在萃取前要将胡萝卜素粉碎和干燥。
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故不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鉴定萃取物中是否含有胡萝卜素时,常采用纸层析法,并以标准的胡萝卜素样品作为对照。
(2)血渍中含有较多蛋白质,为快速去除血渍,可使用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
若要提高衣物上的油渍的去除效果,可使用添加脂肪酶的洗衣粉。
由于酶具有温和性,低温、高温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故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最好使用温水。
答案:(1)干燥不适合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物质,而胡萝卜素为非挥发性物质,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纸层析标准的胡萝卜素(2)碱性蛋白(或蛋白) 氨基酸小分子肽脂肪水温过低时酶活性较低,水温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题组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3.(2013年高考江苏卷)( )a.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b.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c.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d解析: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而影响固定化酶的活性;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变;催化一系列反应,不答案:a4请回答:(1)图中用kmno4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__。
1.(2012年高考海南卷)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关系方面的知识。
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样会导致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的CO2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随密闭玻璃容器内CO2的减少而降低,直至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到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此时CO2浓度在一定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2.(2014年山东淄博模拟)炎热夏季中午,因失水过多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此时叶肉细胞()A.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B.光反应产物不能满足暗反应的需求C.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D.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增加解析:炎热夏季中午,因失水过多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此时叶肉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这时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而光反应正常进行,ATP和[H]的量没有变,光反应产物相对过剩,ATP的利用减少,叶绿体基质中ADP含量减少。
答案:C3.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
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C.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D.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解析:蓝藻没有叶绿体;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表示O2产生总量=CO2释放量,即光合作用O2产生总量<CO2产生总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而乙图中的b是光补偿点,表示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图甲中,植物在d时,O2产生总量为8,无CO2释放,即光合作用量为8,而且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都被植物吸收,所以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温度。
答案:C4.(2014年北京东城期末)图甲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
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 ℃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在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保卫细胞围成气孔部分的细胞壁较厚,而外侧的壁较薄。
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的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________状态,气孔处于________状态,因而会影响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使其叶肉细胞内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在 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 5 h内光合作用产生O2量为________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
(4)若其他条件不变,请在下面坐标图上画出容器内CO2的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
解析:(1)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据图显示保卫细胞内侧部分壁厚,伸缩性小,外侧部分壁薄,伸缩性大,由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方向,可推知保卫细胞失水,内侧壁由弯曲逐渐竖直,引起气孔关闭。
部分气孔关闭,CO2的供应减少,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CO2的固定过程受阻,引起细胞中C3含量相对减少,C5含量相对增多。
(3)据图可知,1 klx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量为11.2 mL/h,呼吸消耗量为11.2 mL/h,光合总量=净光合量+呼吸消耗量=11.2 mL/h+11.2 mL/h=22.4 mL/h,因此5 h内光合作用产O2量为22.4 mL/h×5 h=112 mL。
A 点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影响细胞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
(4)根据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在密闭的容器内CO2的净吸收量等于O2的净释放量。
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质壁分离(失水)部分关闭(关闭)暗(C3)下降、(C5)上升(3)112温度(4)如图5.植物生理学家对黑藻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曲线:(1)甲图中AB段和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图曲线Ⅲ的最强光合作用需要的最低CO2浓度是________mg/L。
图中m点为70 lx光照强度下的CO2饱和点,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则m点的位置将向________移动。
(3)乙图中30 ℃时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________mg/h,如果呼吸作用的原料全部是葡萄糖,则30 ℃时10 h需要消耗葡萄糖________mg。
(4)乙图中如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的量相比()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比较(5)下图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乙图中E点相符的一项是()(6)科学家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丙为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b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________,由b转移至c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
解析:甲图描述的是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乙图描述的是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描述的是叶绿体的结构。
(1)甲图中AB段随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此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CO2浓度;CD段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变,当提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升高,所以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
(2)由图甲中曲线可以看出最强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是700 lx,此时最低的二氧化碳浓度是500 mg/L;由图中三条曲线对比可以得出,提高光照强度时m点应右移。
(3)图乙中30 ℃时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该温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即3 mg/h;根据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可知:C6H12O6―→6CO2,即每小时消耗葡萄糖为(180×3)/(6×44)=2.045 mg/h,所以10 h需要消耗葡萄糖20.45 mg。
(4)35 ℃时,净光合作用是3 mg/h,呼吸作用消耗是3.5 mg/h,因此该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6.5 mg/h;30 ℃时,净光合作用是3.5 mg/h,呼吸作用消耗是3 mg/h,因此该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6.5 mg/h。
(5)乙图中E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由图可知b为类囊体,是发生光反应的场所,此阶段产生[H]和ATP供给暗反应,因此[H]和ATP是连接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桥梁,此时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答案:(1)CO2浓度光照强度(2)500右(3)320.45(4)C(5)D(6)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H]6.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很多国家(地区)的场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瑞士馆的造型是一个想象中未来世界的轮廓,顶部是一片青葱的植物,观众可在十分钟内乘坐环状缆车从底楼到顶楼;而法国馆以“感性城市”为主题,顶部也是一片绿色植物。
屋顶的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工业化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屋顶植物的生态效益,有人做了相关实验,绘出下列四图。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若光照不变、CO2供应突然停止,a、b物质的生成是否受影响?________。
(2)图乙表示在CO2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当温度为20 ℃时,光照强度由4 klx瞬时上升至12 klx,此刻该植株叶绿体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当温度为30 ℃、光照强度小于12 klx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
(3)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关系图,在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植物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________。
(4)图丁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无机离子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
大麦对该无机离子吸收量在________时达到最大值。
只依据“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变化的曲线不能确定幼根在20~60 mm部位对该无机离子的吸收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不变、CO2供应突然停止,a、b物质的生成不受影响,但消耗减少,含量会变化。
(2)光照强度由4 klx瞬时上升至12 klx,光反应增强,为暗反应提供了更多的ATP和[H],暗反应加快,生成的C5增多。
温度为30 ℃、光照强度小于12 klx时,增大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会随之增大,说明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3)最适合该植物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有机物分解最少的浓度,对应c点。
(4)该无机离子的输出量与积累量都是从相应部位吸收而来的。
距离根尖30 mm处输出量与积累量之和最大。
答案:(1)否(不受)(2)升高(或增加)光照强度(3)c(4)离根顶端距离为30 mm吸收量=积累量+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