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 格式:pdf
- 大小:71.44 KB
- 文档页数:1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小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第一课时比较小草和大树[活动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教学重难点]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给植物分类[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6、布置学生收集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植物博览会做准备。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茎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第一课时比较小草和大树[活动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教学重难点]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给植物分类[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6、布置学生收集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植物博览会做准备。
冀教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能够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实例。
3. 能够简单区分不同态的物质在形状、体积和特性上的表现。
教学准备:幻灯片、物质示意图、水、冰块、水蒸气、冰淇淋等实物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导入话题: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以及它们是如何存在的。
探究活动:2. 展示不同物质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可能存在的形态。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行探究不同物质的变化。
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实物,如水、冰块、水蒸气或冰淇淋等。
a. 学生观察实物的外观,并描述它们在常温下的特征。
b. 学生通过加热实物或放在不同温度下的环境中观察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围绕变化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解释变化背后的原理。
知识总结:4. 整理活动成果: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
5. 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物质的三态变化特点,包括形状、体积和其他特性。
巩固练习:6. 布置作业:在教材上或作业本上完成相关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延伸:7.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视频或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物质三态变化的理解。
8.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并能够简单描述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动手能力。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5篇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更改。
2、设计试验,察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乐意乐观探究。
教学重点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更改;2、设计试验,察看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更改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师生沟通。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认真察看冷水袋的更改。
2、依据看到的现象试验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劝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猜测。
)4、全班沟通。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身的猜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紧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终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更改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更改。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更改。
3、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更改,我们察瞧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冀教版六上科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猜测,并说出依据;2、能设计验证性的试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4、能依据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1、认得导体和绝缘体;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xx 版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 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区分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区分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拟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拟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平安,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 3〕、:你小草的茎和大的茎有什么不同?5、:像蟋蟀草一具有比疏松、柔、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草本植物;像玉那具有比密、硬、支持力比的茎的植物,称木本植物。
6.辨:我常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二:植物分1、入:了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它行分呢?2、看中提供的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的准;3、小内分的准;4、根据分的准植物行分;5、分的果;6、: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的方法?三、拓展:一些新的植物藻水蕨苔板:小草和大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其他分的准:根、叶、花、种子⋯⋯第2 植物博会教学目:1、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性。
2、学生自己手搜集料、整理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极性。
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手搜集料、整理料的能力。
教学点:学生自己筹一个植物博会。
安排: 2材料与工具1、学生自己搜集的片料。
2、布置展台。
教学活:活 1 参植物博会活程:1、学生把搜集到的片料以小的形式行展示。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8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p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拟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非常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重。
但由于一局部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绘、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络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
有待改良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标准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展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p :这一届学生比拟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开展呢?进一步翻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根本设计思路。
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四、各单元主要目的、要求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构造,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汪庄完全小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
第一课时
比较小草和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
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
[教学重难点]
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汪庄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