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五稿)
- 格式:doc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20
重庆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重庆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重庆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基地,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江总督府”、“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等重要机构所在地,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
在红色文化旅游方面,重庆具有丰富的资源,令人们津津乐道,值得重视和开发。
红色旅游也被称为“革命遗址旅游”,是以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为主题的旅游方式。
对于转型升级后需要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据报告称,目前全国旅游业发展到一个相对饱和状态,红色旅游成为下一个增长热点,而重庆恰恰是红色旅游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但是,如何开发重庆的红色文化旅游?这里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快周边道路的建设,提高观光客进出的便利程度。
重庆周边的交通状况相对较为落后,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是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的前提。
同时,规划齐全、移动网络优良的现代公路和快速路改造建设,又是必须走的路,不仅是解决旅游发展路途问题,同时也是保证游客安全、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在文化资源、旅游路线、公共信誉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提升。
特别要强调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如加强对中央、省、市级革命遗址的修缮和保护,提高革命历史遗址的知名度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究历史。
同时,需要优化计划,开发更为专业和多样化的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行社,特别是青少年和外国游客。
三、完善旅游配套和服务设施。
包括酒店、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
必须要提高接待质量和服务水平,使游客游玩满意、感到安心。
同时结合网络技术,实现游客在线预定、便捷签注、在线支付、互动沟通等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价值。
最后,重庆的红色文化旅游市场自然需要经济投入。
政府需要拨出更多的专项资金来支持相关的项目和团队,向企业和社会各界等提供更多红色文化的培训和优质工作岗位,使行业发展更为健康和可持续,形成一种良性的市场和经济体系。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1. 引言1.1 重庆市红色旅游的概念重庆市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通过对党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和重大革命事件的挖掘、传承和弘扬,以及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广,吸引游客参与,增强全民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推动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形态。
重庆市作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如磁器口、白公馆、黄花园、红岩革命纪念馆等,这些资源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产品,更是一种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通过重庆市红色旅游,游客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了解党的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重庆市红色旅游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重庆市红色旅游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可以为重庆市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提供新的动力和路径。
1.2 文旅融合视域的重要性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重庆市红色旅游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可以更好地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旅游项目。
文旅融合对于提升重庆市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文旅融合可以将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重庆市红色旅游不仅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也可以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文旅融合,重庆市红色旅游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吸引游客、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正文2.1 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特点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是一种融合了旅游和红色教育的特殊形式。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一、红色旅游在文旅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文旅融合的视角下,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方面,红色旅游独具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为旅游业的文化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在重庆市的文旅融合中,红色旅游的作用和地位更为凸显。
二、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1.创新红色旅游路线重庆市通过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增强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重庆市已经确定了21个红色旅游路线,重点发掘和整合了城区、渝中区等多个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建立了全市性的红色旅游路线体系。
在推动文旅融合的同时,重庆市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重庆市通过开发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产品社会化供给体系,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通过创新包括演艺、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可贵性和参与性。
例如,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中,推出了“重回红岩之夜”体验活动,游客能够亲身感受红岩革命时期的生活和历史。
重庆市通过创新红色旅游营销模式,提升了红色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重庆市通过开展“激励游”、建立“红色观光卡”等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红色旅游产品。
同时,重庆市也积极通过媒体宣传,扩大了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
在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中,重庆市的红色旅游也将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态势。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深入挖掘红色旅游的历史文化价值,将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集约和整合,打造独具特色和文化魅力的红色旅游产品。
2.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形式,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提供更多游客喜爱的体验方式,例如推出演艺、互动、主题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产品。
3.加快红色旅游区域品牌建设,通过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和推广,打造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并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庆市作为中国的红色旅游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也逐渐成为了重庆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目前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和研究。
探究重庆市红色旅游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红色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重庆市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如何与其他旅游元素相互融合,创新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也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议题。
通过深入研究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创新模式,可以为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有助于提升重庆市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00字】1.2 研究意义红色旅游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特色的旅游形式,是我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研究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对于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重庆市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我市红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改进和提升的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文旅融合对红色旅游的影响,有助于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对于红色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为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探讨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模式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究重庆市红色旅游与文旅融合的关系,分析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重庆市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方面的模式和案例,并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重庆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 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有着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重庆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
当前,如何推动重庆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红色旅游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红色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重庆红色旅游SWOT分析法对策红色旅游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它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红色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旅行游览的亮点。
红色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加强革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大意义。
重庆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但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与井冈山等我国其他知名红色旅游城市相比较,重庆尚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如何规避不足、发挥优势,是重庆红色旅游急需解决的问题。
SWOT分析是被现代企业广为应用的一种”机会—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对重庆红色旅游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对重庆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一、SWOT分析法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了SWOT分析法。
这种方法也叫自我诊断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团体或一个个体现实情况的方法。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自身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评价自身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开发探讨引言重庆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临时首都,承载着无数抗战英烈的革命荣光。
多年来,重庆作为一个历史城市,以其独特的抗战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然而,目前的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探讨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1.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重庆拥有丰富的抗战文化遗产,如抗战时期中央委员会旧址、重庆大轰炸遗址等。
2.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当地政府和旅游机构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与抗战相关的旅游项目,如抗战博物馆、纪念馆等。
3.外部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重庆的机场、火车站等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方便游客的到访。
问题和挑战尽管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受限的宣传渠道:重庆的抗战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宣传渠道有限,知名度相对较低。
2.低效的管理模式:旅游景点的管理和运营还比较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3.缺乏专业人才:目前,重庆的抗战陪都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推动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和措施1.增加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相关信息。
2.统一管理和规划: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抗战文化旅游景点进行规划、管理和宣传。
3.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发挥重庆抗战陪都的独特性,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5.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重要纪念地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吸引力。
结论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拥有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重庆抗战陪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升其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一、重庆市红色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重庆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舞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末期,当时在各界的支持下,以香港演员郑君里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爱好者捐资修建了重庆市第一座革命文物陈列馆——“赤壁烈士纪念馆”,让人们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行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开始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先后建设了红岩村、徐霞客博物馆、黄水民屯抗战遗址等一批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红岩村为龙头,南北两岸为翅膀,全市范围内的红色旅游体系。
目前,重庆市已有30余家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旅游主题活动,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
1.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需要实现文旅资源的有机融合。
在重庆市的红色旅游中,除了文物陈列馆、纪念馆等传统的文化场所外,还有一些能够与旅游有机结合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岩村、黄水民屯、白帝城等。
这些景点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能够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刻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推动红色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创新传统的红色旅游产品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推动红色旅游产品的升级和创新。
重庆市委、市政府倡导创新发展红色旅游,提出了“春节走跨年,文化游全家”“重庆红色文化节”等一系列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拓展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选择,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3.利用先进科技提升红色旅游体验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需要利用先进科技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重庆市在红色旅游体验中,积极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激光影像技术等。
在红色旅游场馆中推广数字化、互动化的游览方式,使游客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4.建立完善的红色旅游产业链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红色旅游产业链。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旅游发展意义文旅融合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而红色旅游,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形式,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
红色旅游不仅可以有效传承革命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更可以带动红色旅游景区周边的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增添新动力。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更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重庆市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及现状分析为了更好地推动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要创新红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推出具有吸引力和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升景区的品质和美誉度,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要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发挥文化的辐射力和引领作用,形成文旅融合的互补效应。
要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
为了有效推动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出台有力政策措施,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要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要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拓展市场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红色旅游活动。
要促进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探究重庆市作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不仅是重庆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对先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重庆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包括抗战时期的重庆大轰炸遗址、红岩革命纪念馆等,这些景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要实现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重庆市不仅需要继续保护和传承红色旅游资源,还需要将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进行有机融合。
重庆市可以将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巴渝文化、黔江石刻、土家风情等,这些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可以在红色旅游景点附近策划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巴渝文化的特色,同时让游客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力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同时增加当地经济的收入。
重庆市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旅游业中。
重庆市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开发红色旅游的虚拟导览系统,让游客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随时随地参观红色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游览红色旅游景点时,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观看虚拟影像,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红色旅游景点。
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重庆市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结合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打造出具有特色和魅力的红色旅游产品。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能够保护和传承红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作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旅游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潼南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探讨旅游系旅游管理本科 2007级陈文超指导老师王梅摘要:潼南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
以潼南大佛寺风景区和杨尚昆故乡双江古镇为代表。
但是目前潼南旅游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发挥,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低级阶段,本文针对潼南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潼南县;旅游资源;问题;改进措施Abstract: since the multi-pur pose rich tourist resourc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jinzhou.would model.flood-control scenic and Yang shangkun home town. But now model.flood-control tourism resource advantage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the lower stage, based on the 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model.flood-control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ro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tongnan, Tourism status, Question,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潼南县位于重庆西北部,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辖两个街道、20个镇乡,283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人口95万。
潼南是成渝经济区的腹地中心,是重庆西部凸入川中腹地最远、毗邻四川县市最多的对外开放的门户。
潼南县名胜遍布全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精心构思的迷人风光。
这里曾发掘出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有世界第八大佛、全国最大的流金摩岩大佛“八丈金仙”和最大的卧佛“马龙山卧佛”、全国最大的石刻顶天“佛”字等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红色旅游资源—杨尚昆故里杨尚昆故里是国家“AAA”级景区,它集红色、古色文化为一体。
杨尚昆是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生于1907年,潼南双江镇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88年4月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革命烈士杨闇公是杨尚昆的四哥,生于1898年,曾任中共四川省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一道为四川的建党建团、国共合作、反帝反军阀等工作呕心沥血、卓立伟功。
1927年在“3.31”惨案中壮烈牺牲。
这一景区包括以下景点:[3]1、长滩子“四知堂”位于双江镇南约1公里,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为木结构悬山顶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8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余平方米。
宅院称“四知堂”,乃取意于西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典故。
1907年8月3日,杨尚昆诞生于“四知堂”西轩正厢房。
2、杨闇公旧居位于双江镇正街,距潼南县城约10公里,旧居是典型的穿斗悬山顶小青瓦建筑,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小39间房屋,呈二进三重四合院布局,古朴典雅,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
它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8),1992年恢复旧居原貌,是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3、杨氏民居杨氏民居的主人杨守鲁(杨宣哲)(1848—1917)是杨尚昆的堂伯。
杨氏民居位于双江镇正街,距潼南县城约10公里,是一座展示中国清代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的仿故宫建筑。
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一共四进,有大小厅堂51间,108扇门。
大院呈长方形,山墙多为马头形,院内有最为精美的镂空雕刻“双狮戏绣球”及“双狮解带”,还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小姐绣花楼,上百年的树木腊梅、葡萄。
它是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
4、杨闇公烈士陵园位于潼南尖山子上,占地14.8亩,1986年2月动工,1987年竣工,当时总投资30万元。
陵园内主要纪念建筑有牌坊、陈列接待室、塑像、烈士墓以及邓小平、朱德、江泽民、杨尚昆、李鹏、聂荣臻、张爱萍、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题词碑林。
5、杨尚昆陵园:位于梓潼镇卫星村杨家嘴,距潼南县城3.5公里,于1998年动工修建,2000年2月底竣工,占地11.4亩。
陵园坐南朝北,后面有寨子坡,左边有凤凰山,右边有木鱼坡。
(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大佛寺距县城1.5公里,是重庆境内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内的摩岩饰金大佛高达18.43米,是全国最大的饰金大佛,居世界第8位。
寺内保存着从隋唐至今的儒家、佛家、道家造像104龛,700余尊,并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朝庭重臣的碑刻、题词。
其中最著名的景观有:大佛殿,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时为五层,是我国最早的全琉璃瓦建筑。
清代扩建至七层,称之为七檐佛阁;石磴琴声,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洞中七级石磴的声音特别清脆宏亮,又称之为“七步弹琴”;顶天佛字,摩岩石刻“佛”字高8.85米,宽5.75米,笔画粗达1.25 米,占岩面积50平方米,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云岩佛乘所书,是我国摩岩佛字之冠,也是石刻中的书法珍品。
(三)独具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1、“西部绿色菜都”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桂林蔬菜基地位于桂林镇双坝村,于2000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2004年,“桂绿牌”辣椒、蕃茄、冬瓜、苦瓜、黄瓜、萝卜6个蔬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部授予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专用标识。
基地已建成5个集中片区(其中双坝村、八角村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十万亩蔬菜长廊,四季绿意盎然、果蔬飘香,毗邻有西南地区最长的人工运河达15公里。
除此之外,还有崇龛“金色水乡”菜花景区、东升茶山、马龙山、马鞍山森林公园青云湖等特色景点。
2、潼南油菜花节潼南全县油菜种植面积为30余万亩,其中,菜花的集中展示区域崇龛油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
而在新建成的油菜博览园中,来自全国34个省市的油菜品种达到了200余个,包括来自美国、比利时等国外的10余品种。
此外,还有航天育种的两个油菜品系。
景区还将根据景区内烟波岭的山形地貌,利用原生态手法将宋初著名道士陈抟老祖的睡仙像复原在山岭重中,远远望去,青山之上,睡仙之像安然躺在云雾之间。
3、潼南红高粱节潼南的红高粱地有3万亩,是利用的菜花地来种植的,潼南红高粱节突出的是“红色”,它以“高粱红,映红新潼南”为主题,它包括“三会”和“五赛”,即陈抟故里品酒会、高粱地里红缘会、红色故里红歌会,以及全国汽车短道拉力赛、西部车友越野赛、重庆小品大奖赛、龙舟赛、摄影赛等。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吸引广大游客。
二、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水路交通潼南县东南与“龙的故乡”铜梁巴岳山毗邻,南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宝顶山相连,东北与“世界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陪都后花园”北碚缙云山相接,西与“巴蜀佛教圣地”遂宁广德寺、灵泉寺相依,北与《三国志》主编陈寿故乡南充果园相通,且又是渝西金展三角(大足、潼南、合川)旅游线上的重要支撑点,是区位较为理想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
国道319线,省道205线,遂渝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涪江、琼江贯穿县境,更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契机。
遂渝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建成后,为潼南进一步整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把潼南建设成与主城区旅游配套的近郊短程特色旅游县提供了发展契机。
潼南决心大力挖掘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利用潼南现有的旅游资源,站在文化层面上来研究打造旅游业,把打造文化品牌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宣传力度不够虽然潼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但目前潼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尚未有效发挥,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以大佛寺为例,它虽为潼南县最具开发潜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本县百姓长期以来只是把它当成“烧香祈福”之地,景区内所蕴涵的佛教文化,被岁月慢慢侵蚀着,为外界所淡忘。
景区附近还有许多“算命”活动设的点,影响景区的佛文化形象,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宣传一般都是遵循加强旅游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得到经济效益,促进旅游发展的宣传模式,潼南旅游景区品味高,有特色,不少景区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但潼南已开发的景区大部分都是官办的,市场主体缺失,干好干坏一个样,只会等待“天上掉馅饼”没有企业唱戏,宣传效果不佳,没有发挥旅行社主力军的作用,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北京天坛回音壁等旅游景点遐迩闻名,可潼南的饰金大佛。
顶天佛字石刻,七步弹琴回音建筑在国内外甚至重庆真正了解的人也不多,旅游总体来说影响力小,知名度低“养在深闺无人知”这种尴尬局面就是由于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力度不够而造成的。
(二)景区接待能力有限,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的基本要素是“吃住行游购娱” “吃”,虽然有“太安鱼”“小煎鸡”“双江凉粉”等潼南名菜小吃且快速发展,但规模小,档次低,菜肴特色不鲜明,特别是周边环境卫生差,停车拥挤。
“住”—全县没有一家四星级以上的饭店,电力大酒店,同升,好友宾馆等的容量也不大,设施陈旧,接待能力差,节假日容纳不了客人,送上门的钱无法赚,平时没有客人,“等米下锅”赚不了钱。
“行”景区交通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每适节假日,随处堵车,许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游”—尽管有三色资源(红色古色绿色),但开发十分粗放,景色差异不大,产品同质相似,缺乏文化内涵,且景点分散,相距较远,没有串点连线,留不住游客。
“购”—潼南尽管有“黄桃罐头”“东升茶叶”等土特产,但是景区至今没有特色产品购物店,许多游客想买潼南的特色农产品,但是不知道哪里能买。
“娱”—白天游山玩水,夜间一片黑灯瞎火,没有一处高档文化娱乐场所,总之潼南旅游的配套设施与同类地区相比,差距甚远。
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景区景点的相关知识了解少之又少,不能很好的把景区的文化向外传递。
同时服务意识也不高,不利于景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潼南旅游特色商品主要有:潼南黄桃、涪江大曲、双江凉粉、崇龛柠檬、鲜炸菜籽油等,主要问题是市场开发滞后,投入少,产业规模小,大多都是家庭式的小作坊,每天只有少量供县城内居民消费,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进入大型超市流通,县城内单独经营旅游特色品的旅游商店几乎没有,游客只能零散的从小商贩处购买。
其二,产品宣传包装差,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知名度小,如潼南黄桃罐头等特色,都是靠顾客的口碑,没有刻意的去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