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342.00 KB
- 文档页数:34
本钱会计学1-2引言本钱会计学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企业的本钱情况以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本钱会计学的根本概念、本钱分类、本钱核算方法以及本钱控制等内容。
1. 本钱会计学根本概念本钱会计学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本钱进行相关记录、分类、核算和分析,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关本钱信息的学科。
本钱会计旨在提供有关企业资源使用情况的信息。
它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本钱结构,从而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2. 本钱分类本钱可以分为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
直接本钱是可以直接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效劳相关联的本钱,如原材料本钱、直接人工本钱等。
间接本钱是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效劳相关联的本钱,如间接材料本钱、间接人工本钱等。
另外,本钱还可以按其固定性和可变性进行分类。
固定本钱是不因生产或销售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本钱,如租金、折旧等。
可变本钱是随着生产或销售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本钱,如原材料本钱、直接人工本钱等。
3. 本钱核算方法本钱核算方法包括作业本钱法和过程本钱法。
作业本钱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较短或产品个性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过程本钱法适用于生产过程较长或产品个性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在作业本钱法中,本钱依据生产作业来进行核算,可以追踪每个作业的本钱。
而在过程本钱法中,本钱按照生产过程来进行核算,可以追踪各个生产过程的本钱。
4. 本钱控制本钱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控制和减少企业的本钱支出,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钱控制需要从本钱的预算、分析和评估等方面进行。
在本钱控制中,首先需要进行本钱预算,确定本钱的方案支出。
然后通过本钱分析,了解不同本钱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从而找出本钱降低的潜力和方向。
最后,根据本钱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本钱控制措施。
结论本钱会计学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本钱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本钱分类、本钱核算方法和本钱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本钱,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1章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一般了解成本的理论涵义,掌握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等相关概念,熟练掌握成本开支范围,重点掌握成本的几种主要分类,包括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的分类,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关系的分类。
二、预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理论成本2.制度成本3.期间成本4.直接材料5.直接人工6.制造费用7.直接成本8.间接成本9.变动成本10.固定成本11.可控成本12.不可控成本13.营业费用14.管理费用15.财务费用16.相关成本17.无关成本18.混合成本(二)论述题1.什么是成本?成本的经济内涵是什么?2.什么是理论成本?理论成本包括哪些内容?3.成本开支范围是什么?4.哪些开支不能计入产品成本?5.成本的一般涵义是什么?6.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划分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7.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8.成本按其习性或可变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9.按成本是否与决策相关可将成本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0.按成本可控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1.成本的作用是什么?12.降低成本的意义是什么?13.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哪些?三、要点提示(一)成本的涵义1.产品成本的经济内涵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
企业的生产耗费包括生产资料中劳动手段方面的耗费、劳动对象方面的耗费和劳动力方面的耗费(即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的生产费用。
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产品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的组成内容包括:(1)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3)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m)。
其中c+v,即商品价值中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也称为理论成本。
成本范围概念名词解释
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
它涵盖了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这些费用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直接材料费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
2. 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
3. 制造费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等。
4. 销售费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人员工资、市场推广费用、展览费用等。
5.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差旅费用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成本会计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会计师。
第1章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的作用及降低成本的意义和途径,一般了解成本的理论涵义,掌握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等相关概念,熟练掌握成本开支范围,重点掌握成本的几种主要分类,包括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的分类,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关系的分类。
二、预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理论成本2.制度成本3.期间成本4.直接材料5.直接人工6.制造费用7.直接成本8.间接成本9.变动成本10.固定成本11.可控成本12.不可控成本13.营业费用14.管理费用15.财务费用16.相关成本17.无关成本18.混合成本(二)论述题1.什么是成本?成本的经济内涵是什么?2.什么是理论成本?理论成本包括哪些内容?3.成本开支范围是什么?4.哪些开支不能计入产品成本?5.成本的一般涵义是什么?6.成本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划分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7.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8.成本按其习性或可变性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9.按成本是否与决策相关可将成本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0.按成本可控性分类可将成本分为哪几类?这种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1.成本的作用是什么?12.降低成本的意义是什么?13.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哪些?三、要点提示(一)成本的涵义1.产品成本的经济内涵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
企业的生产耗费包括生产资料中劳动手段方面的耗费、劳动对象方面的耗费和劳动力方面的耗费(即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的生产费用。
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产品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的组成内容包括:(1)生产经营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3)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m)。
其中c+v,即商品价值中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成本的经济内涵,也称为理论成本。
成本的涵义、分类和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成本的经济内涵是( )。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下列各项中可以列入产品成本的开支是( C ).A.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B.购置和建造无形资产的支出C.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 )。
A.是有一定差别的 B.是完全一致的C.是完全不同的 D.是可以相互替代的4.产品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一般可分为以下项目( ).A.外购材料 B.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C.制造费用 D.其他支出5.下列各项中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C )。
A.企业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 B.销售产品发生的广告费用C.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 D.生产单位管理和组织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6.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A.原材料 B.外购燃料 C.外购动力 D.折旧费用7.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生产成本的是( B ).A.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 B.基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C.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D.生产车间的办公费用8.下列各项费用中,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营业费用 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9.按成本习性或可变性可将成本分为( )。
A.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B.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C.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D.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10.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项目是( )。
A.燃料和动力费用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固定资产重置费用(二)多项选择题1.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 ).A.劳动对象方面的耗费 B.劳动手段方面的耗费C.活劳动方面的耗费 D.对外投资的支出 E.其他方面的支出2.产品成本开支范围包括( BCDE )。
A.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B.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材料费用C.为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动力费用D.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E.生产单位为管理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3.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的内容是( ABC ).A.废品损失 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 D.应付工资E.管理费用4.按计算产品成本和确定损益为目的,成本的分类形式是().A.按经济用途或职能分类 B.按成本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分类C.按成本的习性或可变性分类 D.按成本与决策相关性分类E.按成本可控性分类5.成本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