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29
公开课教案——线段、直线、射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段、直线、射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和特点2. 直线的定义和特点3. 射线的定义和特点4. 线段、直线、射线的性质和关系5. 运用线段、直线、射线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线段、直线、射线的定义和特点2. 线段、直线、射线的性质和关系教学难点:1. 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的本质区别2. 运用线段、直线、射线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线段、直线、射线的模型或图片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线段、直线、射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并简要介绍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
二、探究线段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发放线段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线段的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线段的性质,如长度、两点确定一条线段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学习直线和射线(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引出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PPT中的直线和射线图片,分析它们的特征。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直线和射线的性质,如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等。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线段、直线、射线的性质和关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线段、直线、射线的性质和关系。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运用线段、直线、射线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在平面上有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度。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角》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目标: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课件1)1、出示课题(课件2)2、创设情境,回忆线段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A、教师左右手各捏住一条线的两端,将其拉直。
B、出示弓的图片。
(2)问题:老师手中拉直的线和弓上绷紧的玄都可以看着什么呢?(线段)(3)谁到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线段AB)(4)对于线段你都有哪些认识?3、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二、教学射线、直线(课件3) 1.认识射线(1)创设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2)、问题:我画的这两条线还是线段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直线、射线)(3)、追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直线和射线事物吗?你能举个例子吗?(手电筒、汽车大灯、探照灯、太阳的光芒……)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近似的射线。
(课件4)(4)、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是什么样子吗?直线和射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5)、提问:你能将线段变化成射线和直线吗?(学生画图)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射线AB 、线段AB或线段l)(6)、追问:联系刚才的“变化”和大家举的例子,想一想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特点。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一课时)
武汉市人民中学方巧玲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问题:
(1)观察下列图片,你能抽象出哪些图形
给出笔直的公路、探
照灯发出一束光、天安
门前的旗杆三幅图片,
学生会发现笔直的公路
可以抽象成直线,探照
灯发出的一束光可以抽
象成射线,国旗的旗杆
可以抽象成线段,使学
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
于实际生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必
须要和学生的生
活实际相联系,在
这些学生很熟悉
的生活例子中开
展教学,既可以集
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激发学生主
动参与的动机,创
设良好的教学情
境,这也是课改的
理念之一。
通过观察抽
象出直线、射线、
线段的几何形象,
让学生体验图形
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与反思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1.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重点)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如笔直的铁轨、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根铅笔等等,你能用图形表示以上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直线、射线、线段【类型一】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如图所示,A、B、C、D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能相交的是( )解析:线段是不延伸的,而射线只是向一个方向延伸.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射线的延伸性,特别要注意射线是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我们作图时只是作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类型二】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下列说法:(1)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3)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4)射线AC在直线AB上;(5)线段AC在射线AB上,其中正确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1)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正确;(2)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错误;(3)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正确;(4)射线AC在直线AB上,错误;(5)线段AC在射线AB上,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1)(3),共2个.故选A.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判断直线交点的个数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猜想:(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3)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解析:先观察图形,找出交点的个数与直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5×(5-1)2=10个交点;(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6-1)2=15个交点;(3)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观察图形,找出规律,总结出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类型四】线段条数的确定如图所示,图中共有线段( )A.8条B.9条C.10条D.12条解析:可以根据线段的定义写出所有的线段即可得解;也可以先找出端点的个数,然后利用公式n×(n-1)2进行计算.解:方法一:图中线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4+3+2+1=10条;方法二:共有A、B、C、D、E五个端点,则线段的条数为5×(5-1)2=10条.故选C.方法总结:找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到不重不漏,如果记住公式会更加简便准确.【类型五】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应用由郑州到北京的某一次往返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郑州——开封——商丘——菏泽——聊城——任丘——北京,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 )A.6种B.12种C.21种D.42种解析:从郑州出发要经过6个车站,所以要制作6种车票,从开封出发要经过5个车站,所以要制作5种车票,从商丘出发要经过4个车站,所以要制作4种车票,从菏泽出发要经过3个车站,所以要制作3种车票,从聊城出发要经过2个车站,所以要制作2种车票,从任丘出发要经过1个车站,所以要制作1种车票,再考虑是往返列车,起点与终点不同,则车票不同,乘以2即可.即共需制作的车票数为:2×(6+5+4+3+2+1)=2×21=42种.故选D.方法总结:可以结合线段条数的确定方法,也可以用公式n(n -1),将n=7代入即可.三、板书设计1.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1)线段:两端点,有长度.(2)射线:一端点,无长度.(3)直线:无端点,无长度.2.直线的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的基础,这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且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并在此基础上引出射线.接着由射线引入直线,并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这一性质表述点与直线的关系.3.会画一条等于已知线段的线段.4.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能够判断点与直线的关系,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察课本P125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二、探索实践,自主归纳学生利用打好小洞的10 cm长,1 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课本P127思考,得到直线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直线性质推导出表示直线的方法,进而引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课本P125图4.2-3,同时提出交点的概念.你画我说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要求一组学生随意画出一点与一条直线,另一组学生判断点与直线的关系,教师加以指正.三、议一议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四、我说你画完成课本P128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五、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设计意图:慢慢让学生读清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践能力.六、课时小结七、课堂作业课本P129习题4.2第2、3、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