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软件说明当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时,需要应用动态计算软件。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计算软件,适用于办公建筑及其它各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达标评审。
其计算内核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可以对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负荷、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等进行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能耗模拟。
在标准宣贯和使用过程中,大量采取能耗分析软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要求以及权衡判断(Trade-off)节能指标法的引入。
首先,在标准中设置了两种指标来控制节能设计,第一种指标称为规定性指标,第二种指标称为性能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规定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体形系数等参数限值,当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这些规定时,该建筑就可判定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
规定性指标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无需复杂的计算。
但是规定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性能性指标的优点在于突破建筑设计的刚性限制,节能目标可以通过调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措施来达到。
也就是说性能性指标不规定建筑围护结构的各种参数,但是必须对所设计的整栋建筑在标准规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进行动态模拟,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和照明的年能耗量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限值。
因此使用性能性指标来审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这种计算只能用专门的计算软件来实现。
同时,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建筑立面更加通透美观,建筑形态也更为丰富。
因此,传统建筑设计中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很可能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的要求。
须采用标准第4.3节的权衡判断(Trade-off)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图B-1 公建标准权衡判断(Trade-off )评价流程一、能耗分析计算原理建筑物的传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建筑物的得热或失热是随时随地随着室内外气候条件变化的。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指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方法。
1. 检测原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流计法其本质是要求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即为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且该热流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即通过热流计的热流为一维传导,并且不考虑向四周的扩散,此时只要同时测得冷热两端的温度,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2.热流计传感器介绍热流计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传感,输出的电信号是通过热流计热流密度的函数。
它由芯、热电堆、骨架、表面板及引线柱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热流计构造图3.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1)刚刚完工的外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检测时热流值不稳定,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数据会有异议。
所以检测房间的选择现场检测宜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至少3个月后进行。
使墙体基本干燥后对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检测,当测试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为了使传热过程接近一维传热,检测墙面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一定程度上检测房间越大越好。
热流计的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大面积墙面的中央。
如果建筑结构复杂,需按不同部位设置测点,求加权平均值。
另外考虑到房间的内外空气流动所选房间要易于封闭。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热流计测点边沿15 cm处,室外对应位置也应布置温度测点,在被测部位的内表面布置至少3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不少于3个铜-康铜热电偶,在对应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布置相应的热电偶,将这些热流计和热电偶用导线与温度、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连接之后,在内侧用加热器加热、或用空调控温,将温度设定为内外相差10℃以上,每30 min记录1次数据,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软件说明当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时,需要应用动态计算软件。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计算软件,适用于办公建筑及其它各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达标评审。
其计算内核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可以对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负荷、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等进行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能耗模拟。
在标准宣贯和使用过程中,大量采取能耗分析软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要求以及权衡判断(Trade-off)节能指标法的引入。
首先,在标准中设置了两种指标来控制节能设计,第一种指标称为规定性指标,第二种指标称为性能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规定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体形系数等参数限值,当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这些规定时,该建筑就可判定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
规定性指标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无需复杂的计算。
但是规定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性能性指标的优点在于突破建筑设计的刚性限制,节能目标可以通过调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措施来达到。
也就是说性能性指标不规定建筑围护结构的各种参数,但是必须对所设计的整栋建筑在标准规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进行动态模拟,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和照明的年能耗量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限值。
因此使用性能性指标来审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这种计算只能用专门的计算软件来实现。
同时,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建筑立面更加通透美观,建筑形态也更为丰富。
因此,传统建筑设计中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很可能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的要求。
须采用标准第4.3节的权衡判断(Trade-off)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图B-1 公建标准权衡判断(Trade-off)评价流程一、能耗分析计算原理建筑物的传热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建筑物的得热或失热是随时随地随着室内外气候条件变化的。
建筑材料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评价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还会对工程的成本、工期和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
而要做出明智的选择,就必须了解建筑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功能材料三大类。
结构材料主要用于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如钢材、混凝土、木材等。
装饰材料用于美化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环境,如涂料、壁纸、瓷砖等。
功能材料则具有特定的功能,如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音材料等。
二、主要技术指标1、物理性能指标(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自重和运输成本。
(2)孔隙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吸水性和保温性能等。
(3)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性强的材料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导致性能下降。
(4)耐水性:材料在长期浸泡在水中而不破坏的性质。
这对于经常接触水的建筑部位至关重要。
2、力学性能指标(1)强度: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
强度是衡量材料质量的重要指标。
(2)弹性模量:材料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程度。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越不容易发生变形。
(3)韧性:材料在冲击或振动荷载作用下吸收能量而不破坏的能力。
韧性好的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化学性能指标(1)耐腐蚀性:材料抵抗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化工厂附近,材料的耐腐蚀性尤为重要。
(2)耐久性: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其性能稳定的能力。
耐久性好的材料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4、热工性能指标(1)导热系数: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
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2)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材料温度升高 1 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大的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室内温度。
5、防火性能指标(1)燃烧性能: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和火焰传播速度。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是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深圳市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而制定。
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其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对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依据有哪些的呢?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设计建筑生成参照建筑;2、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空调年耗电量;3、将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作为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4、计算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如大于参照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应调整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使设计建筑的空调年耗电量不超过限值;5、根据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平均窗墙面积比,核查设计建筑居住空间的外窗平均综合遮阳系数SW,使之满足本规范的规定;6、核查设计建筑屋顶透明部分本身的遮阳系数SC,使之满足本规范的规定;7、核查设计建筑卧室、书房、起居室等主要房间的房间窗地面积比,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使之满足本规范第6.1.6条的规定;8、当设计建筑符合本条文1~7条的规定时,可判定其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参照建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2、参照建筑各朝向和屋顶的开窗面积应与设计建筑相同,当设计建筑某个朝向的窗面积超过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该朝向的窗面积应减小到符合本规范第6.1.1和6.1.2条的规定;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为本规范第6.1.3和6.1.4条规定的限值。
其中外墙和屋顶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应取0.7,屋顶透明部分综合遮阳系数取0.4;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大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1.5W/(m2·K),当设计建筑的外墙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外墙传热系数应取0.7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顶热惰性指标大于 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9W/(m2·K),当设计建筑的屋项热惰性指标小于2.5时,屋顶的传热系数应取0.4W/(m2·K)。
实验一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测定一.验验目的:1. 了解围护结构内温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整理方法;对比空气层内有无反射材料对热阻的影响;并验证稳定传热的理论。
2. 了解所用设备的一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是以稳定传热条件下,确定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在冬季室内外温度变化不大时,建筑热工的观测。
根据公式: Rw q 0θθι−= ∴ q Rw 0θθι−=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偶温度计:热电偶的原理是利用金属的热电效应。
用两种不同的金属线(常用铜和鏮铜)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图一),当两个接合点A 和的温度不等时,回路中有电流通过,即B A 、两端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B AB E ()==0,t t E AB )t (f -)t (0f冷铜 鏮铜热热电偶测试示意图若冷端的温度固定,则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将是热端温度的涵数。
AB E t ()==0,t t E AB )t (f用热电偶测温因其热惰性小,感应快,体积小不易损坏,所以除能测定气温外,还能测定围护结构表面及内部的温度,并具有多点同时观测的优点。
注意事项:① 事先标定热电偶的热电势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以便测定时根据曲线由热电势换算成温度。
② 热电偶的感热接点必须与测温表面紧密接触。
可用石膏、环氧树脂等粘贴,粘贴材料的颜色应尽量与围护结构表面材料颜色一致。
2. 温度自动控制设备:一种由水银导电表及电子继电器两部分组成。
导电表下部是一普通温度计,上部有一铁块,可利用磁铁调整铁块的高度,在铁片的位置刻有度数即为控制温度的读数,铁片下常有一金属片,其位置随铁块的位置而改变,当铁块3. 的位置在表上部60°C 的位置,因此当下部温度计的水银到达60°C 就和金属片接触。
在水银导电表上有两根电线,将它接在电子继电器上,并将所控制的热电器电源也接在继电器的插座上,将电源接通,当到达所控制温度时,继电器就断路,低于控制温度就接通。
另一种用仪器控制温度。
1#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计算书(居住建筑)提供者: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绿色建筑咨询中心电话:0635-XXXXXX传真:0635-XXXXXX地址:山东省XXX市XX区XX路X号日期:2017-05目录一、项目概况3二、建筑信息3三、设计依据3四、体形系数3五、参考标准3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5七、结论5一、项目概况二、建筑信息三、设计依据1.《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_5026_2014)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4.《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四、体形系数五、参考标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依据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有关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条目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5%,得5分;达到10%,得10分。
注:外墙、屋面的传热系数,外窗/幕墙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比《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表4.2.2-5规定的现行值高出5%或10%,即可判定满足该条款。
六、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率汇总表注:1.东西向窗墙比小于0.2,外窗遮阳系数不做要求。
2.该汇总表传热系数设计值来源于 5.1.1 1#楼节能计算书、节能登记表。
七、结论根据计算,该工程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的相关标准规定,提高幅度达到10%。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2.3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提高幅度达到10%,”本项目得10分。
建筑节能计算书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J50176-9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13《天津市建筑节能门窗技术标准》DB29-164-2010《天津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B29-126-2010《天津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规程》DB/T29-88-2010《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市建设交通委、市公安局委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防火技术要求的通知》津建科(2013)291号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一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居住建筑。
本计算单体为一幢2层住宅,结构类型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7.5米,建筑层高3.3/3.3米,室内外高差为0.9米,外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三: 节能设计简要说明:1.本工程采用外墙保温体系。
节能设计达到规定的节能标准,节能率为75%。
2.围护结构主要部位保温作法简要说明:1)外墙:首层外贴30厚STP保温板(A级),其余层外贴80厚硬泡聚氨酯保温板(B1级)。
2)屋面:采用130厚硬泡聚氨酯保温板(B1级),屋顶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采用不小于500宽岩棉板(A 级)。
3)不采暖楼梯间隔墙:采用30厚FTC保温浆料。
4)附墙构件如:挑檐、出挑阳台、栏板等采用外抹30厚FTC保温浆料做为隔热断桥保温措施。
5)外檐门窗选用断桥铝中空玻璃三玻,玻璃遮阳系数为0.79。
外窗遮阳系数=0.79×0.8=0.63各维护结构保温材料作法及热工性能指标:注:外窗气密性能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中规定的7级;四: 节能计算1.建筑体积:V0=1166.253×3+57.86×6.6=3880.635m³2.屋顶面积:F R=587.975㎡3.建筑外表面积:F0=139.26×2+(12.4×6.6×3+4.3×2×6.6)+(12.4×6.6×3+0.38×2×6.6)+587.975=1419.311㎡4.建筑物的体形系数:S= F0/ V0=1419.311/3880.635=0.375.窗墙比:南向:窗面积: 85.26㎡墙面积:302.28㎡窗墙比:85.26/302.28=0.28最大窗面积: 7.56㎡最大墙面积:20.46㎡最大窗墙比:7.56/20.46=0.37北向:窗面积: 75.42㎡墙面积:250.536㎡窗墙比:75.42/250.536=0.3 最大窗面积: 3.04㎡最大墙面积:9.57㎡最大窗墙比:3.04/9.57=0.32东向:窗面积: 11.4㎡墙面积:139.26㎡窗墙比:11.4/139.26=0.08最大窗面积: 2.85㎡最大墙面积:9.9㎡最大窗墙比:2.85/9.9=0.29西向:窗面积: 11.4㎡墙面积:139.26㎡窗墙比:11.4/139.26=0.08最大窗面积: 2.85㎡最大墙面积:9.9㎡最大窗墙比:2.85/9.9=0.29本工程各主要围护结构选用保温材料和墙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指标:屋面(1).外墙主断面传热系数(2).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0.31x1.2=0.372 > 0.35采暖与非采暖空间隔墙采暖与非采暖间楼板顶棚分户墙周边地面15:结论:本工程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及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有部分不符合《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1.3、4.1.4、4.2.1条规定性指标的节能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计算得出本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小于《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5.3的规定,因此判定建筑物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为节能建筑设计。
附录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附录A 屋面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A.0.1屋面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1的要求表A.0.1屋面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A.0.2正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2-1、表A.0.2-2确定A.0.3倒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3-1、表A.0.3-2确定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按计算厚度增加25%;A.0.4倒置式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应按住宅单元设置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为厚度不小于100 mm 的不燃烧体,应从屋面板砌至高出屋面完成面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可利用住宅单元分隔墙延伸至屋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之间的屋顶面积不应大于300㎡,当屋面面积大于300㎡时,应增设一道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的泛水构造应符合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要求。
图A.0.4 屋面防火隔断墙示意图附录B 外墙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B.0.1 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B.0.1的要求表B.0.1外墙内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能参数取自上海市地方标准《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122-2013表B.0.5B.0.2全装修房外墙内保温的装饰面层由装修设计确定,内保温的构造组成应符合表B.0.2的规定,2、保温材料采用硬泡聚氨酯时,应采用板材或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3、岩棉、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详见《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表6.6.1,并应符合《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第6.6节的规定。
B.0.3毛坯房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应采用纸面石膏板(厚度≥9.5mm)、无石棉纤维水泥板(厚度≥6.0mm)、无石棉硅钙板(厚度≥6.0mm)等进行覆盖保护,宜采用复合板内保温系统;内保温的构造组成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设计总能耗指标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甲类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3.3设计总能耗指标与围护结构热工设计3.3.1甲类建筑年度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和照明设计总能耗指标必须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各类建筑年度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和照明设计总能耗指标(kWh/m2·a)注:1其它类建筑为除上述五类建筑之外的建筑,例如文化、体育、交通、广播电影电视建筑等;2包含多种类型的综合类建筑能耗指标按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3设计总能耗指标不包含建筑地下室的能耗;4设计总能耗指标计算应由建筑、暖通、电气专业分别提供计算参数,由工程设计主持人(项目负责人)统一协调。
按照本标准附录A进行计算,满足指标要求。
3.3.2甲类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甲类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3.3.3乙类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乙类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3.3.4建筑物的局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3.4的规定。
表3.3.4建筑局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注:1周边地面系指室外地坪以上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2地面热阻仅为保温材料层的热阻;3地下室外墙和顶板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保温材料的热阻之和;4变形缝内沿周边应填低密度保温材料,且填充深度不小于300mm。
3.3.5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围护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外墙保温层应与室外地坪以上外墙保温层衔接;2与室外空气接触的供暖空调地下室、半地下室(包括下沉式广场、有透光顶的步行街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表3.3.2、表3.3.3、表3.3.4的规定。
3.3.6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外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的传热系数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值,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2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规定计算。
附件:江苏省节能建筑常用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表(试行)一、常用墙体材料二、常用保温材料注:保温装饰板根据所选保温材料不同,选用相应的热工性能参数及修正系数。
三、混凝土四、粉刷砂浆五、热绝缘材料六、木材、建筑板材七、松散材料八、其他材料九、窗的传热系数2.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位的传热系数,当下部不作保温处理时,应按表中值采用;当作保温处理时,应按计算确定。
3.本表中未包括的新型窗户,其传热系数应按测定值采用。
4.贴Low-E膜的玻璃等效Low-E玻璃。
5.双层窗传热阻=组成该双层窗的两樘单层窗的传热阻之和+0.07。
“烧结复合节能砖”经砌筑后,在表面无砂浆的情况下,经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标定热箱法检测240mm长砖的热阻值为0.832(㎡·k/w),导热系数为0.288(w/m·k),200mm长砖(轻质砂浆砌筑)热阻值为0.763(㎡·k/w),导热系数为0.262(w/m·k),公司企业标准Q/320611SQX01-2009中各项技术指标均通过专项检测。
在抗压强度方面,经检测:240mm淤泥烧结复合节能砖抗压强度达到GB13544-2000《烧结多孔砖》标准中强度等级MU10,满足砖混结构的墙体强度要求;200mm淤泥烧结复合节能砖抗压强度达到MU5.0,满足框架结构填充砖的强度要求。
三,规格“烧结复合节能砖”以淤泥、煤渣和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其外型规格主要有二种,240mm*115mm*90mm(长*高*宽)和200mm*95mm*90mm(长*高*宽),容重1100-1400KG/m3,特殊尺寸也可定制。
四,应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传热阻标准值≧1.00(㎡·k)/w,节能50%--80%的夏热冬冷地区或节能50%以上的寒冷地区的节能建筑外围护墙体。
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
一、引言
在我国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本文将对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探讨。
二、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点
1.墙体材料选择:在夏热冬冷地区,应选择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
2.墙体保温设计:墙体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热工性能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门窗设计:选择密封性能好、传热系数低的门窗,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型材。
4.绿化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周边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室外温度,减少室内空调使用。
三、寒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点
1.墙体材料选择:在寒冷地区,应选择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如岩棉、玻璃棉等。
2.墙体保温设计:墙体保温层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热工性能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门窗设计:选择密封性能好、传热系数低的门窗,可采用双层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型材。
4.供暖系统设计:合理规划供暖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四、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夏热冬冷地区和某寒冷地区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设计方法的建筑物能耗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五、结论
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是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墙体材料、优化墙体保温设计、门窗设计和供暖系统设计,可以在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实现建筑节能。
复合陶粒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墙体的热工性能分析曾理;孙林柱【摘要】以温州大学E区二期学生公寓为试点工程,采用复合陶粒混凝土砌块为主要建筑材料,对自保温外墙的围护结构进行了节能设计。
对试点工程热工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依据DB33/1015—2003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该试点工程可达到建筑节能50%的设计要求。
%Taking student apartments (the second period of E area)in Wenzhou University as a pilot project, designed an energy efficient envelope structure for self-insulation wall made of composite ceramic concrete block. Conducted on-site tests on its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made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test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According to DB3311015--2003 " Design standards for energy efficiency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project has reach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50% energy saving.【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5)006【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复合陶粒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作者】曾理;孙林柱【作者单位】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中心,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1.40 引言为了推进温州地区墙体材料改革,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工业废料逐步取代破坏耕地且耗能较高的黏土砖,建筑行业科研人员对替代墙体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1-5],其中陶粒混凝土砌块和复合陶粒混凝土砌块以其质轻、多孔、保温性能好、强度可靠、便于施工、综合造价低等优点逐渐受到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青睐。
附录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指标
附录A 屋面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
A.0.1屋面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A.0.1的要求
表A.0.1屋面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A.0.2正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2-1、表A.0.2-2确定
A.0.3倒置式屋面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A.0.3-1、表A.0.3-2确定
注: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按计算厚度增加25%;
A.0.4倒置式屋面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应按住宅单元设置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为厚度不小于100 mm 的不燃烧体,应从屋面板砌至高出屋面完成面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可利用住宅单元分隔墙延伸至屋面以上,高度不小于250mm ;防火隔断墙之间的屋顶面积不应大于300㎡,当屋面面积大于300㎡时,应增设一道防火隔断墙;防火隔断墙的泛水构造应符合屋面防水技术规范要求。
图A.0.4 屋面防火隔断墙示意图
附录B 外墙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
B.0.1 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B.0.1的要求
表B.0.1外墙内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能参数取自上海市地方标准《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122-2013表B.0.5
B.0.2全装修房外墙内保温的装饰面层由装修设计确定,内保温的构造组成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2、保温材料采用硬泡聚氨酯时,应采用板材或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
3、岩棉、硬泡聚氨酯龙骨固定内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详见《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表6.6.1,并应符合《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第6.6节的规定。
B.0.3毛坯房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应采用纸面石膏板(厚度≥9.5mm)、无石棉纤维水泥板(厚度≥
6.0mm)、无石棉硅钙板(厚度≥6.0mm)等进行覆盖保护,宜采用复合板内保温系统;内保温的构造组成应符合表B.0.3的规定。
表B.0.3毛坯房外墙内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B.0.4外墙内保温材料应根据外窗热工性能、建筑体形系数选用不同的厚度。
1采用传热系数为2.5[W/(m2·K)]的外窗,外墙内保温的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B.0.4-1确定。
2
2采用传热系数为 2.8[W/(m2·K)]的外窗,其建筑外墙内保温的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B.0.4-2确定。
2
表B.0.4-3 外窗传热系数3.2 [W/(m2·K)],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
B.0.5 外墙外饰面采用热反射涂料时,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根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附录A修正,可减小保温材料的厚度,热反射涂料的太阳(光)反射比不应小于0.80;采用热反射涂料的外墙内保温材料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传热系数为2.5[W/(m2·K)]的外窗,外墙内保温的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B.0.5-1确定。
2
2采用传热系数为2.8[W/(m2·K)]的外窗,其建筑外墙内保温的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B.0.5-2确定。
2
定。
表B.0.5-3采用热反射涂料时,外窗传热系数3.2 [W/(m 2·K)],外墙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
B.0.6 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设置范围为套内空间的外墙或与公共部位隔墙的内表面,详见图B.0.6
图B.0.6A 内保温层的设置范围一
图B.0.6B 内保温层的设置范围二
外墙轮廓线 外墙内保温层
外墙轮廓线 外墙内保温层
附录C 架空或外挑楼板、车库室内顶板和分户墙保温材料选用及热工性能参数
C.0.1 架空或外挑楼板、地下车库室内顶板和分户墙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C.0.1的要求。
C.0.2 架空或外挑楼板的保温层宜设在楼板面,其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C.0.2确定
表C.0.2架空楼板或外挑楼板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
C.0.3 地下车库室内顶板的保温层应设在楼板面,其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按表C.0.3确定
表C.0.3地下车库室内顶板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
构造示意图
C.0.4分户墙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C.0.4的要求
表C.0.4分户墙的保温材料、厚度及热工性能
构造示意图
附录D 外窗材料及热工性能
D.0.1外窗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外窗型材:塑料型材、断热铝型材
2.透明中空玻璃:6+9A+6(5+9A+5)、6+12A+6(5+12A+5)
3.高透光Low-e中空玻璃:6Low-e+9A+6(5Low-e+9A+5)、6Low-e+12A+6(5Low-e+12A+5)
D.0.2 传热系数为2.5[W/(m2·K)]外窗的材料组合及热工性能按表D.0.2确定
表D.0.2传热系数为≤2.5[W/(m2·K)]外窗的材料组合及热工性能
D.0.3 传热系数为2.8[W/(m2·K)]外窗的材料组合及热工性能按表D.0.3确定
2
D.0.4 传热系数为3.2[W/(m2.K)]外窗的材料组合及热工性能按表D.0.4确定
2
附录E 外墙与楼板相交、外墙与内墙相交处的构造示意图
E.0.1热桥处理措施可选用下列保温材料:
1真空保温板
2硬泡聚氨酯板(PU)
3挤塑聚苯板(XPS)
4模塑聚苯板(EPS)
5无机保温砂浆
E.0.2 外墙内保温层沿隔墙或楼板向内延伸长度不应小于300mm,全装修房的保温构造示意详见表E.0.2-1,毛坯房的保温构造示意详见表E.0.2-2
表E.0.2-1全装修房的保温构造示意
注:外墙与楼板交接处的楼板面不可采用真空保温板
表E.0.2-2毛坯房的保温构造示意
注:外墙与楼板交接处的楼板面不可采用真空保温板
附录F 建筑水平外遮阳系数
F.0.1 外挑阳台板、空调室外机搁板可以作为外窗固定水平遮阳,其遮阳系数根据外挑尺寸A和外挑板底面至窗台(或透明阳台门底)的高度B按表F.0.1确定。
F.0.2利用外挑阳台板或空调室外机搁板作为水平外遮阳时,外窗综合遮阳系数为外窗遮阳系数与水平外遮阳系数的乘积
表F.0.1水平外遮阳系数
主要引用规范、标准、图集名录
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3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4 《岩棉板(带)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126-2013
5 《无机保温砂浆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88-2011
6 《保温装饰复合板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122-2013
7 《坡屋面建筑构造(一)》09J202
8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11J122
9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做法及数据》09J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