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总结:一天背完毛概(7)
- 格式:docx
- 大小:38.55 KB
- 文档页数:3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重要知识点总结导读:本文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重要知识点总结,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七章重要知识点总结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14页,关键抉择、重要法宝。
115页,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5页第三段,改革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革命,属于比喻,说明改革的力度之强。
区分改革和革命:关键看制度还是体制的改变。
115页,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2.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伟大革命3.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4.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指向)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
解放生产力、社会活力: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坚持。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记住三个必须。
六个关系中重点处理好四个: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选择题重点考点)。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发展也是目的),稳定是前提8.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2.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9.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外交政策是开放共赢。
118页,互利共赢:正当利益。
119页,了解怎么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
考研政治毛概第七章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七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调查研究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基础环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一切从书本出发的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
毛泽东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两个方面。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它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在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党(包括共产国际这类国际组织)的关系、处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政治毛概每章思想总结政治毛概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许多政治思想和理论的内容。
每章的思想总结都是对该章节重点内容的整理和概括,下面将对每章的思想总结进行1000字的阐述。
第一章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本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思想方法是指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思维活动能力的一项基本规律。
毛泽东在这一章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的方法,它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
这些思想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思想方法的根本特点。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要着重实践,要让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本方法。
只有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想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为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具有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斗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
它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客观实在性、反对唯心主义等基本原理。
毛概论第七章知识点科学发展观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些经验集中体现为十七大概括的“十个结合”: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毛概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其特定的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下面是对毛概各章节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等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强调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而经济危机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表现。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建设与发展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解放人类的彻底革命,旨在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平等。
第四章: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成果此章主要回顾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强调群众路线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重要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四个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此章主要介绍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原理,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
其中,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保障,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的来说,毛概各章节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原理,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基本概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据。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不允许任何外来力量对本国的侵犯、控制、干涉和威胁,坚持主权的安全第一,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物的权利。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下,打破闭关锁国状态。
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等一切进步的东西,不断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加入世界发展的行列。
以促进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重点分析: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给以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主要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敌我矛盾要用镇压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的方法。
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从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毛概2019复习总结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新民主主义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灵魂①实事求是②群众路线③独立自主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4.无产阶级自身的优点和特点: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①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②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③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19考研政治总结:一天背完毛概(7)
15. *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
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
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
取的准确政策。
⑤*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
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增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
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
主义的政治纲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
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
(和
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
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
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