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2.33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手外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手部结构的复杂性,一旦发生外伤,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手外伤手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外伤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二、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
3.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手外伤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的认识。
三、体位护理1. 术后患者应保持舒适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 根据手术类型,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
如手部骨折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3. 定期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四、伤口护理1. 术后伤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伤口愈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指导患者正确清洁伤口,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
五、饮食护理1. 术后早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
2. 待肠胃功能恢复后,可逐渐增加营养,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以促进伤口愈合。
3.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疼痛、肿胀。
六、功能锻炼1. 术后早期,根据医生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2. 术后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七、观察病情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 观察手指末梢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等。
3. 注意患者疼痛程度,如有疼痛加重,及时通知医生。
4.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
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手部受伤或手术后进行的康复训练,旨在恢复手部功能和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 早期康复:术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按摩、冷热敷、疼痛缓解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肿胀、疼痛和瘀伤,并促进血液循环。
2. 动态稳定训练:通过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手指伸展和屈曲、手腕运动等,来增强手部肌肉和韧带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 功能恢复训练:进行一些与日常活动相关的功能恢复训练,如拿取小物件、握力练习、多指协调等,以恢复手部功能。
4. 指导正确使用手:康复师会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手部,如如何握笔、拿餐具等。
这有助于患者恢复到以前的书写、进食等日常活动中。
5. 使用辅助器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要,选择适当的辅助器具,如手指支撑器、手腕支撑器等,来辅助康复训练。
6. 康复锻炼的维持: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需要持续进行,以保持手部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患者应按照康复师的建议进行定期的维持性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手外伤术后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应根据
患者的伤情和手部功能状况来确定,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及早开始康复训练,并按照康复师的建议进行,可以提高康复效果。
手外伤的康复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康复护理体会。
结果:本次研究中,2例无效(4.76%),7例有效(16.67%),33例显效(78.57%),治疗总有效率为95.23%;无一例患者发生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结论: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的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手外伤手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手外伤容易导致患者手部功能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现对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进行研究,探讨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收的手外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53.68±13.29)岁,20例单纯肌腱损伤,15例多发骨折,7例手外伤并神经肌腱血管损伤。
1.2方法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向患者讲解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重要性,告知患者与疾病以及后期康复锻炼相关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
1.2.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查看患者肢体远端血液循环状况,如如果发现肿胀、皮肤温度降低等情况,则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患肢高于心脏位置,术后24h帮助患者收缩前臂、手部肌肉。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预防感染的护理,及时更换药物,做好消毒工作。
术后2天患者进行超短波电疗,每天治疗2次,每次持续10~15min,患者疼痛改善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波、红外线等治疗,患者无肿痛情况后,对患者进行运动治疗。
谈说手部皮肤脱套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的护理[关键词]手部皮肤;显微外科修复;外科皮瓣;移植;VSD;护理手部皮肤脱套伤是手部较为严重的损伤,具有处理难度大,并发症多的特点。
因手部功能及美观等因素的要求.损伤的修复方法直接影响手部功能恢复的程度。
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多种显微外科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修复,在保障手术成功和康复效果上是护理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
自2006一11~2009—03共收治手部皮肤脱套伤162例.手术成功.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
男97例.女65例;年龄16~48岁,平均32.5岁。
机器挤压伤137例,车祸伤25例;单指套状撕脱伤9例,2指以上的多指套状撕脱伤137例,全手套状撕脱伤16例。
1.2 手术方式足背皮瓣修复创面术52 例,腹部带带皮瓣修复术73例。
组合皮瓣修复术16例,全皮原位缝合VSD置管+局部转移皮瓣术21例。
1.3 结果本组患者获得6~12个月随访.手部外形较好,手指捏、抓、握持有力,冷、温、痛、触觉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8~12 mm。
有2例患者因拒绝再次进行功能重建,1例为虎口瘢痕挛缩,拇指不能外展;另1例为掌指关节屈曲不及90。
2 护理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由于患者受伤严重,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失血加之此类手术时间较长。
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1次/30 min,平稳后改为1次/h,再观察24 h。
常规鼻塞低流量持续吸氧2 L/min。
本组有9例术后患者面色苍白,心电监护示心率110~130次/min,血压90~10o/60~7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92%~96%,经给予快速补液和输血抗休克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回归平稳正常。
2.2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手部皮肤脱套伤因损伤严重,术后切口渗血渗液较多,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针对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后的患者存在引流效能改变的可能,与负压维持不稳,管道折叠或堵塞有关,因此,必需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引流的有效性。
基于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90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
按治疗时间将其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术后常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患者术后整体化目标康复训练。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对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优良率为66.7%,B组患者优良率为88.8%,后者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前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
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
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 疗效判定标准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
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
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 ~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3 讨论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 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1)心理护理。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
·定义:手外伤是常见的外伤,是复合性的骨骼损伤与软组织损伤同时存在,制动后失用性变化和搬痕挛缩而导致手部功能损害。
二、主要功能障碍
手外伤的功能障碍主要是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或异常,主要因搬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在早期与病人接触时,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呈现出尝试挣扎或重新调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握时间,使病人尽早适应。
(二)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
术后1~3周:开始手指的被动运动,并了解手术创口情况,消肿、止痛、抬高患肢,屈肌腱修补后做被动屈指,伸肌腱修补后做被动伸指运动。
第3周:做患指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用力的程度和幅度。
第4周:不再限制腕与掌指关节的姿势,并开始肌腱的主动运动。
第5周:增加关节功能和抗阻练习。
6~12周;强化肌力,矫正关节挛缩,也可用矫形支架进行被动训练。
术后12周以后:利用不同的握法和握力进行功能训练。
(三)感觉训练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温度觉、振动觉、移动性触觉、辨别觉,早期主要是痛、温、触觉和定位、定向的训练。
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
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过多,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
(四) ADL 和作业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梳洗、书写、编织、剪纸、打结等训练,使患手恢复实用能力。
六、康复护理指导
1.手指应固定于功能位
2.避免健指一同固定
3.按摩患肢
4.早期进行功能训练。
护理经验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分析甘秋凤 王慈香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目的:探讨对进行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的患者使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集的进行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的患者132例,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66例一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给予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满意度、致残率以及并发症率。
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进行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的患者使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使患者可以快速康复,并且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院形象,因此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目标训练;康复护理;致残率;并发症复杂性手外伤是临床是常见的,致伤原因较多的疾病,由于其容易使患者出现神经、皮肤、血管、肌腱等损伤,不仅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也造成手术的难度[1]。
临床上对于复杂性手外伤常使用显微外科修复术,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修复手部损伤,恢复手部的基本功能,也可以恢复手部的美观,但是对于手部完全功能恢复还需要配合康复护理[2]。
本研究探讨对进行复杂性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的患者使用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的效果。
详见表2。
3 讨论近年来,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食管癌的发病患者不断增加,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目前,食管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以往的常规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副作用较大,风险性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应用手术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因此,胸腔镜食管根治术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由于食管为主要的进食和消化器官,在手术中常需要流质各种引流管,以促进患者获得更多的营养,促进疾病的康复,但这些引流管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发生,如引流管渗漏、拔管及药物渗漏等,不仅降低患者的治疗,是预后疗效也降低,延缓疾病的康复[7]。
基于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体会【摘要】手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创伤,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显微外科修复术是治疗手外伤的主要方法之一,而术后的康复护理则是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
本文从康复护理方案、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挑战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全面探讨了基于复杂性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通过对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的分析,本文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有望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康复护理不仅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的任务,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康复护理、目标训练、复杂性、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挑战、效果评估、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外伤是指手部或手指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损伤的情况,可以包括切割伤、挤压伤、挫伤等。
手外伤患者在受伤后,可能需要接受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来恢复手部功能和外观。
这种修复手术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精细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手部功能和美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在手外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手术只是修复手部的第一步,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迅速恢复手部功能,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基于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的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和总结,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康复护理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挑战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基于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体会,进一步完善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案,总结康复护理的关键环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康复指导。
手外科康复护理探讨【摘要】手外科康复护理在患者手术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手外科康复护理的内容、方法、效果评估、注意事项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手外科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未来,手外科康复护理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推广和普及手外科康复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手外科康复护理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手外科、康复、护理、探讨、重要性、内容、方法、效果评估、注意事项、发展现状、未来展望、意义、推广、普及。
1. 引言1.1 手外科康复护理探讨概述手外科康复护理是指对手部外科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进行专门的康复护理工作。
手部是人体最重要的活动器官之一,因此手外科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患者手部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手外科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手部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疼痛管理、肌肉力量恢复、活动性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减轻疼痛,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手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手外科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包括传统的物理疗法、功能训练、疼痛管理等康复技术,以及现代的电疗、热疗、冷疗、超声波等高科技康复手段,都在不断被引入和应用到手外科康复护理中。
1.2 手外科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手外科康复护理在整个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手外科手术后患者来说,康复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手外科手术通常涉及到手部肌肉、骨骼和关节的修复和恢复,需要专业的护理和指导。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手术患者更快地恢复手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外科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康复护理的指导和训练,患者可以学会正确的手部使用方法,预防手部功能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