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雕塑的设计思维
- 格式:pps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16
浅谈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 5 月30 日摘要本文通过对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概念、历史、特征的分析,讨论室内设计中如何运用“极简”设计思维来创作一个更高雅更有品味和不失功能性的室内空间。
以及对中国未来室内设计趋势中该理念的未来发展占有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极简主义,室内设计,简约,极少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o minimalism design concept concept, histor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discussing how to apply in interior design " minimalism " design thinking to create a more elegant more taste and do not break functional interior space. And China's future on interior design trend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is concept i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ccupies.Key words:minimalism, Interior design , contracted ,rarely目录1 概述 (1)1.1 极简主义的概念 (1)1.2 极简主义的历史根源 (1)1.3 极简主义风格的主要特征 (1)2 简主义室内设计的设计手法 (2)2.1 空间的布局 (2)2.2 结构细节的艺术性 (2)2.3 材料和色彩 (3)2.4 家具的设计及选用 (4)2.5 极简主义灯光的运用 (4)3. 极简主义在家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5)3.1 住宅家具 (5)3.2 客厅 (5)3.3 卧室 (5)3.4 厨房 (5)3.5 卫生间 (5)5 极简主义在中国室内设计的未来展望 (6)6 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浅谈极简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的概念、历史、特征的分析,讨论室内设计中如何运用“极简”设计思维来创作一个更高雅更有品味和不失功能性的室内空间。
论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为了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艺术家无所顾忌地以非理性方式肢解自然并使人非人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艺术家加强了对形式的艺术探索。
于是,形式语言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
形式语言不再处于旧有的反衬地位并逐渐摆脱依附的共存关系后,就改变了艺术审视的主体,使美学理论与思维得到重构,并且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丰富了美的内涵,使艺术创造有了更加自由的发挥和创造。
现代艺术近百年的变化,不仅其主义与风格花样繁生,争议也一直伴随其间,如影随形。
对于作品中惊世骇俗的图像、情绪自如的形式勾勒、丑恶难耐的画面夸张、愚不可及的自言自语,引得众世人极为不解,从而对其表达的形式语言提出质疑。
一、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理论背景在现代艺术发展之初,整个西方为其准备的理论架构是明显有缺失的,对于现代艺术家反传统的自我方式下形式语言的突破,美学家们是措手不及的。
现代艺术家重新关注自古典审美以来形式语言的形而上学问题,审慎地提出艺术语言本体法则研究的新课题,同时将蕴含古典之美的形式语言纳入精神视野的主导,并占据文化审视的中心,排山倒海般向全世界张扬现代艺术以个人形式语言为主角的独立自主创作方式,以此实现个体艺术家纯粹的精神抱负。
形式语言成为艺术审视的主角,是现代艺术思潮反传统、反艺术、反美学姿态的集中体现,它主宰了现代艺术家们创作的实际作为,不仅成为艺术状态的张扬方式,同时也是它们文化追求的宣言和旗帜。
他们在宣言中明确:“有人向我们喊叫道:‘你们的文学不是很美的!我们不会再有那种和谐摇摆、恬静节奏的词语交响乐了,’这一点说得不错!多么幸运啊!恰恰相反,我们要使用的正是一切粗暴的音响,一切能表现我们周围的狂暴生活的呐喊声,让我们勇敢地在文学中表现吧,我们要到处都把庄严消灭干净,必须每天都朝艺术圣坛吐口水!”[1]在现代艺术思潮中,现代主义早期的文学先驱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就以其令世人惊骇的口吻和视角成为现代艺术文化运动中的开启者。
谈现代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作者:王玉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本文作者阐述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园林设计的思想相结合,阐述了现代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不可分割的关系。
关键词:风景园林;现在艺术;园林设计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前言中国拥有举世闻名的古典园林创作传统,就园林文化的观念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综合体现。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中,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和撞击,我们同时感受到外来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表现在园林艺术上,作为能够高度表达文化个性的园林特色,正在由意识淡化下的“特色危机”(不在意特色而导致特色危机)走向意识强化下的新“特色危机”(在意特色但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西洋风格”),笔者称之为“泛西化”的表现主义倾向:其具体表现为不注重对西方园林艺术设计理念的借鉴和具体分析,却特别热衷于对西方园林形式及其技术手段的模仿和克隆。
这种倾向虽是局部现象,但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必须予以重视。
如何正确处理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已成为摆在现代风景园林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中通过主动的交流、沟通和融合来提升作为世界园林艺术文化中“一元”的本民族园林艺术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融合中寻求发展,在创新中保持传统和特色。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形成了与以往3000年的西方艺术完全不同的艺术观念、思维和形式,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的写实性、唯美性、叙述性和传统的美学观点被全部推翻,艺术的非写实性、反唯美性、非叙述性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当前艺术的主流内容。
抽象主义建立在秩序法则上的形式逻辑;立体主义分解重组后得到的多视点角度;表现主义对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对艺术张力的追求;抽象表现主义中对下意识运用和掌握的行动绘画;波普艺术中对大众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对不同媒介的拼贴与融合,对绘画和雕塑等艺术界线的消解和清除;极少主义艺术中对艺术客观性的展现,对非表现性的把握,对“少”的极端表达;观念艺术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对思想的锻炼和表现,对自然的塑造和异化,对行为的梳理和张扬等都展现出现代艺术的发展与传统艺术的区别。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校园的文化氛围与校园环境息息相关,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
校园雕塑的应用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提高了学校的艺术品位,更是将学校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呈现在师生们的眼前。
好的校园雕塑不仅具有装饰校园的作用,还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感染、启迪和引导的作用。
雕塑的外在美感和内在情感融合,能让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高校环境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教育体制的革新,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扩招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优秀学子,原本的校园已不能再容纳随之增多的师生,国内许多学校开始扩建或分校区,通过扩大校园规模,为广大学子创造更为优质的校园环境[1],这一过程暴露了许多环境问题。
首先,在对新校园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很多学校忽视了学校长久积累沉淀下来的办学理念和校风品格,弱化或丢失了学校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独特魅力也没有在设计中得到体现。
其次,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部分学校急于求成,忽视了周围的生态环境,选择的雕塑与周边环境不匹配,影响了校园的整体环境。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生态环境、学习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等。
校园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长期生活的地方。
校园环境是校园生活的载体,只有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润物细无声的学习环境以及具有浓厚氛围的文化环境的建设,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教育空间和校园环境。
2…校园雕塑的概念与特点2.1…校园雕塑的概念“雕塑”的概念,从它的近义词中概括出其含有雕刻、塑造之意,现指通过视觉的空间形象反映现实的造型艺术类型[2]。
雕塑艺术大多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它们常常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的表达手段和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样化,设计意识的转变以及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扩大了现代雕塑的内涵和范围,让现代雕塑有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不再只是某种装饰,而是能与周边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艺术。
雕塑毕业设计论文【篇一:雕塑毕业论文】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号: xxxxxxxxxxxxxxx:xxxxxxxx院〔系〕: xxxxxxxxxxxxxx专业: 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xxxxxxxxxx 完成日期:2012 年 5 月 17 日摘要各种材料雕塑的设计和生产都消耗大量资源,资源短缺滥用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
树立生态观念是人类必须拥有的一种对生命的新态度,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我从雕塑艺术作品的环境生态和精神生态入手,来探讨雕塑对营造生态空间中的意义。
加强雕塑生态价值观,强化雕塑生态文明,为民众雕塑一个美好的生态空间,使人的精神生态和自然生态同样和谐,引导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的栖居环境,真正实现雕塑对人的最终关心。
本文指出应让雕塑与生态完美结合。
关键词:生态观雕塑市场雕塑与生态abstractvarious materials sculpture design and production to consume a largeamount of resources, shortage of resources abuse has become a modern society focus.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idea is the human must have a new attitude to lif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common goal and mission. im from sculpture art works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the spirit ecological proceed with, to explore the sculpture to cre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space. strengthen the sculpture ecological values,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public sculpture, sculpture of a good ecological space, make peoples spiritual ecology and natural ecology as a harmonious, guides the people to pursu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sculpture on the ultimate ca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hould mak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culpture and ecological.keywords: ecological viewsculpture marketsculpture and environment目录引言..............................................................................1. 1 生态观与生态雕塑................................................................1.1.1 生态观概述..................................................................1.1.2 我国雕塑的生态现状..........................................................1.2 我国现代雕塑市场的现状和未来....................................................2.2.1 现代雕塑市场的形成..........................................................2.2.2 现代雕塑市场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3.2.2.1 材质误用、资源消耗........................................................3.2.2.2 创意浅薄、模仿照抄........................................................3.3雕塑市场生态化发展的意义 (4)3.1 生态对雕塑设计的重要性 (4)3.2 雕塑设计理应融合自然 (4)3.3 雕塑与生态的和谐作用........................................................5 4发展生态化雕塑产业的措施........................................................7.4.1 组织生态雕塑委员会,倡导群众关注生态问题...................................7.4.2 雕塑创作与生态和谐应统一规划................................................7.4.3 抵抗低质量雕塑,建立生态、科学、节约、人性的雕塑市场 (8)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浅谈现代雕塑与生态和谐关系引言现在,随着雕塑市场的不断形成,材料不合理运用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等众多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与雕塑的和谐已成为艺术家和众多创业者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雕塑市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失衡,这些不良现象迫使人们必须树立一种对雕塑的新态度,即雕塑发展的生态化。
雕塑专业课程简介C类1、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1(石膏像临摹)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学分:1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石膏像的泥塑临摹,使学生从平面绘画造型到三维雕塑造型的空间和体积理解转换,掌握基本的塑造方法。
2、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2(男头像写生)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学分:1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男性头像的泥塑写生,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雕塑的体积和空间的理解。
3、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3(70cm 男人体写生)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学分:1课程介绍: 通过对男人体的泥塑写生,进一步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男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4、课程名称:人体解剖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学分:2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造型艺术学习的必修课,因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大多围绕自身开展的,通过对艺用解剖学的研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骨骼和肌肉结构,为后续的人体写生课做好铺垫,也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必要基础。
5、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1(女头像)总学时:48 讲课学时:24学分:1课程介绍: 通过对女性头像的泥塑写生,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了解女性头像的一般特征, 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雕塑的体积和空间的理解。
6、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2(70cm男人体)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2学分:1.5课程介绍: 通过对男人体的泥塑写生,加强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男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7、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3(90cm女人体)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2学分:1.5课程介绍: 通过对女人体的泥塑写生,加强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女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景观设计如何创新?》在各种的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竞赛中,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许多投标设计成果的设计说明中,玄乎其神地试图说明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如何寓意深刻,而又极具艺术性、科学性、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等等,无一不竭尽宣扬之能事。
而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发现设计概念与设计成果之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或者说,即使有联系也可能是牵强附会。
他们的设计概念成为包装设计的“皇帝的新衣”。
并非耸人听闻,现代景观设计正面临着被似是而非,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
真正既能从宏观上进行探索性研究,又能在微观上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已不多见,理论成为各种学术演讲的噱头和身份的标签,设计师热衷于提出唬人的概念,而不脚踏实地研究一些问题也是当今浮燥社会的一种普遍问题。
“他们的概念往往是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却又不通俗”(鲁道夫•阿恩海姆)。
他们的景观设计概念脱离了知觉,成为抽象的空气而不是用能感知的形象来表达。
“有概念、没手法”已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一种普遍公害。
西方的一些景观设计形式语言被断头缺臂地移植到中华大地之上,“欧陆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白宫”加“故宫”的景观设计,常让人啼笑皆非。
“从南到北,照搬模仿,少有各性鲜明,耐人寻味、境界高远意味深长的作品”(刘滨谊,2001)。
“更令人发指的是,盲目抄袭和模仿的形式化设计几乎司空见惯,这些设计打着种种时髦的风格标牌而无视起码的对场所和功能的关怀,也亵渎着专业对艺术追求的渴望”(唐军,2004)。
早在1979年,贝聿铭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讲中就提醒国内设计师,在传统建筑形态里,除了大屋顶还有另一个应引起注意的,是墙和庭院,并在香山脚下设计了一座香山饭店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建筑中的墙和庭院以及墙上的开窗设计体现了新思路,但不久又出现了很多被称为“贝氏开窗”或“贝氏墙”的仿效之作,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和符号。
随着“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在“住吉的长屋”对清水混凝土这一独特的建筑语言的应用,国内的许多建筑也披上的清水混凝土的外衣。
园林中的构成要素——地形,是大地艺术所利用的自然元素之一。
具有骨架、空间和景观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视觉特性,通过对地形的改造,形成不同形状,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源自美国,具有很强大的萌芽力和生命力。
极简艺术开始于绘画,后来在雕塑方面表现主要特征。
大地艺术和极简主义紧密相关,极简主义是一种以简洁几何形体为基本艺术语言的雕塑运动,是一种非具象、非情感的艺术,主张艺术是“无个性的呈现”,以极为单一简洁的几何形体或数个单一形体的连续重复构成的作品。
代表艺术家迈克尔·海泽、罗伯特·史密森等,他们的作品被人们成为“大地景观”,大地艺术的出现为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兴的设计思路。
大地艺术产生之初,都是在远离世俗社会的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原材料,完成让人愉悦的公共艺术品。
19世纪60至70年代,极简主义者开始思考,不能把雕塑局限于画廊,要让更多的人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于是很多极简主义雕塑慢慢走向抽象,走出画廊,扩大尺度。
大地艺术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北美大多是大尺度的,而欧洲则是小尺度的作品。
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影响很多景观设计师,是景观与雕塑的结合体,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让景观发挥出最大价值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一个挑战。
1.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积极影响大地艺术作为影响深远、意义深刻的艺术流派,改变了以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拉进来与自然的之间的距离,更加关注生态,关注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运用几何型式表达丰富的感情,深刻影响了以保护全球生态为宗旨的风景园林专业,为风景园林专业开辟了新的设计领域。
1.1 大地艺术拓展了风景园林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把焦点放在自然上,把设计尺度扩大,不再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模仿,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大地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让设计人员思维活跃,开拓创新。
1.2 大地艺术引起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生态的更加重视19世纪,工业文明发展起来,虽然经济上有很大改善,但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劣的后果,因生产活动破坏而遭遗弃的场地,成为大地艺术家们创作的舞台,大地艺术作品在废弃地上的作品并不只是观赏价值,对于生态恢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大地艺术成为各种废弃地恢复、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环境雕塑的设计思维
卓格铁艺-卓格软装学院/college/
与建筑空间环境及地域文化的和谐时代性与形式美的协调
现代环境雕塑的设计实施
与建筑空间环境及地域文化的和谐
现代雕塑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雕塑是环境的构成部分,环境雕塑设计要突出雕塑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要有强烈的整体环境意识。
通过其特有视觉美的形式体现所在区域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和雕塑这个城市的特有形象,树立起城市的品牌,强化城市的独特魅力。
环境雕塑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
环境中的主体是建筑,雕塑与建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掌握建筑的美学法则对环境雕塑有着重要的设计指导作用。
环境雕塑与建筑以外的自然景观,要能和谐、理想地融为一体。
因而,环境雕塑从其题材风格、色彩造型到材质等要与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一致,达到统一。
在环境雕塑中,材质起着特殊的作用,其质地、表面肌理、色彩等性能给人以不同的联想和感受,它会作用于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心理,所以对材质的选择也是现代环境雕塑设计的关键。
对环境雕塑的设计考虑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环境雕塑在城市环境中担负着空间意义的组织和连接,也具实用功能性意义,满足这一前提条件是环境雕塑设计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环境雕塑通过其组成元素,以具有一定视觉张力的形象,为公众带来某种环境意象。
与建筑空间环境及地域文化的和谐
环境雕塑要反映所在区域的地域文化性。
环境雕塑不仅仅是环境空间中的某一景观,在满足当代人的这种公共审美需求的同时,更应把“文化”的意义不露痕迹地置入其中。
同样,不同的场所对环境雕塑有不同的造型要求,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精神内涵规定。
比如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场所、休憩的公园、市中心的商业圈等等,都对环境雕塑的内容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和创作的特定要求。
因此,环境雕塑作品的形式、主题内容要与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等人文环境相吻合,并且要与环境主题一致。
民族文化传承、地域文化特色、流行时尚、制作工艺以及设计者的教育背景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样式,作品要能从形式到内容体现这些特点。
环境雕塑具有着精神传达功能,要能体现环境的文化内容与公众的审美思想与观念,它的主题内容由公众意识决定。
环境雕塑要以其独特的形式内容给公众带来美的享受,与公众产生共鸣。
时代性与形式美的协调
突出环境雕塑的时代性特点,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现代环境雕塑是现代环境与人文科技结合的精神实体,其必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更替和数码数字化成了当代人生活的基本内容,尤其是网络文化和现代传媒等的产生发展,使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人的生活方式的趋同化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正在迅速变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快捷、紧密的生活方式,使人对休闲和放松的向往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置身于现代环境中的雕塑,必须迎合人的这种心理需求,因而,突出时代性特征是对环境雕塑的特定要求。
时代性与形式美的协调
在现代环境雕塑的设计中,对现代雕塑材料的选择运用,以及环境雕塑的形式构成进行深入思考,是创作设计的重要手段。
同时,不仅要追求环境雕塑外在形式与现代人的审美符合,更应注重其内容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吻合,从而凸显现代环境雕塑的当代性。
掌握雕塑造型的基本规律,注重形式美的协调。
在现代环境雕塑设计中,注重形式美的协调也是关键。
形式美带有普遍性,比例尺度、均衡协调、主从统一等法则始终贯穿于雕塑作品之中,形式美体现在艺术形式之中,艺术形式则由审美观念决定。
雕塑的创作实施要通过一定的造型手段,造型是形式美的物化过程,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运用好形式美的法则,是创作好环境雕塑的基本保障。
同时,作品风格要与艺术表现协调统一,它在作品中是一种形式的体现,反映了创作者的文化教育背景、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价值。
现代环境雕塑的设计实施
环境雕塑的设计实施不是少数人的艺术作品,而是广大社会公众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交流、艺术创作,是广大社会公众情感与文化的焦点。
它通过各种视觉造型不仅美化环境,而且给人们带来欢快、休闲、娱乐的享受。
设计实施是环境雕塑设计思维的最终结果,是思维意念的物化过程,它能以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直观的认识。
在环境雕塑的实践过程中,其实施的内容也因设计过程不同而变化,环境雕塑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分析、设计草图、效果图、设计模型与工艺制作几个过程:
设计分析:对雕塑所处的现实环境、文化背景、建筑风格以及雕塑所要表述的精神内涵等进行明确,然后确定雕塑的风格、造型、材质与空问尺度;
设计草图:在分析与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方案构思表现图,以及实地环境表现图;
效果图:方案确定后的正式立体效果图,包括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模型与工艺制作:以真实的立体小模型进行展现,然后放大、施工、安装完成。
现代雕塑的综合构成形体
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兴起,各种风格主义的雕塑作品呈爆发式发展,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概念艺术、波普艺术等风格形式相继展现于人们面前。
形体的综合构成也是必需手段,新观念、新思维、新材料不断在雕塑艺术作品中出现,使得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丰富起来。
由于人们对人文环境的日益重视,使现代雕塑具有多元化特点,雕塑形体构成也向多样化发展,或抽象或具象,新材料的运用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是现代雕塑形体造型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