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7京剧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27.《京剧》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 (播放儿童表演的京剧录像片断)师:请同学分辨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一戏曲剧种?(生:京剧)师:同学会唱一些京剧唱段吗?生:……(简单表演)师:刚才同学回忆演唱并观看了儿童表演的京剧,今 l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京剧世界。
二、巧设问题,启发思维1.京剧音乐概述师:同学们是否知道京剧音乐由哪两种唱腔组成?生:一片茫然……师:我这有两段音乐,请同学们仔细听,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播放音乐)生:一段快,一段慢;前段粗犷,后段委婉……师:很好,同学们刚才感知出的音乐特点非常准确,这就是京剧音乐的两大声腔西皮和二黄的音乐特点。
师:为检验我们同学对两大声腔音乐特点的掌握,请同学们再听两段音乐分辨哪段是西皮,哪段是二黄音乐?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听”和“对比”,主动感知并掌握京剧中西皮与二黄的一般音乐特点。
同时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听唱做结合,体会特点2.京剧的表演形式:师:初中阶段我们知道京剧有四大表演形式:板书归纳——表演形式分为:唱(唱腔)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师: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何音乐特点吗?生:……(注:学{生感到疑惑)(1)“唱”师:我想请大家一起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今日痛饮庆功酒》唱段,来初步感知京剧的唱腔韵味,唱腔特点我们在下一环节行当划分中具体进行分析。
生: (注:有很多同学随音乐哼唱)(2)“念”师:我们同学平常都会有日常对白的交流,那同学们想想这些日常对白要是在京剧中会怎么对白?生:夸张……师:欣赏京剧《武松》中的对白想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念这段对白。
生:……(注:学生非常积极参与且念法各一,课堂气氛达到**)师:刚才我们同学念法不一,那京剧中会怎么念呢?播放京剧录像片断(注:下面学生一片哗然)师:你们发现它有何特点吗?生:一段夸张,一段不夸张:一段像平常说话,一段嗲声嗲气……师:很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通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3、学习分析小说人物心理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盼望,希望的意思。
盼,目分黑白也。
——《说文解字》盼,美目也。
——《字林》说明这个字是期待等待美好的事物,或者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
今天我们看看作者要盼望一个什么美好的事物呢?盼穿雨衣。
主人公在实现“穿上新雨衣”这一愿望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作者如何表现这样变化呢?二)、研读课文1、文章1-2段,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绿色的”“透明的”“斗篷式的”:雨衣非常美丽、便捷。
2、我初次见到它时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戴”“抖抖”“窸窸窣窣”3、这些词体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内心非常欣喜,迫不及待地想要穿上新雨衣。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来体会到人物的心理。
4、我盼望着穿雨衣,也就盼望着变天,我是如何盼望着变天的呢?“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这样想”:体现我内心十分焦急着急。
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体现人物心理。
5、我盼变天,终于变天了,此时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呢?“路边的小树忽然莎啦啦地喧闹起来,好像在嘻嘻地笑。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树被风吹动的声音,体现起风了,要下雨了。
因此通过此时环境的特点,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6、因此当我们理解人物内心时,可以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内心的语句、描写人物外在表现以及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这三方面来分析人物心理特点。
四人为一组,阅读文章的5—21节,圈画出描写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并结合三个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分析人物此时的心情。
5—15段:人物的语言、肖像(外在表现),体现主人公无法穿上雨衣内心的失望。
(分角色朗读课文)16段:人物的心理活动,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
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畅谈,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
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
(指名答)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以高扬,可以;可以,可以。
(2)俗话说“”,古诗也说“”。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京剧趣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
“趣谈”是什么意思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
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
)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京剧趣谈。
)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
)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
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学设计第1篇】京剧趣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
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预设: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
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
27 京剧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京剧的常识。
分别介绍的是京剧的名称、京剧的来历、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脸谱及人物的分类、京剧的音乐伴奏、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出现的卓越表演艺术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国粹——京剧。
2.确定话题“京剧艺术大家谈”,展开小组讨论,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重难点分析: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由于课文内容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学生甚至教师来说,京剧也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讲解。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京剧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精品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艺术活动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京剧艺术的兴趣。
2.模仿戏曲的唱腔和动作。
3.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聆听《京剧》进教室二、导入:京剧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是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民族智慧和艺术精华,我们今天了解到的唱腔、行当、脸谱等等,不论是哪一项都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综合性是世界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比拟的,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国粹。
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2.出示课件字词,学生解决疑难字词。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1)课文都给我们大家介绍了些什么?2)根据课后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你能按作者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吗?4.分组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
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京剧趣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来源、发展历程及传统艺术特点。
2.学习京剧基本身段、面谱、唱腔等要素。
3.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素养、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京剧的发展历程和传统艺术特点。
2.京剧基本身段、面谱、唱腔等要素。
教学难点1.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2.学生在表演中的协作和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视频介绍京剧的历史、发展和要素等。
2.研读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剧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3.演练法:通过学生模拟表演、唱腔教唱等形式,提高其演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PPT或视频资料。
2.京剧面谱等教具。
3.京剧剧本或相关文章。
教学内容一、引入(15分钟)1.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搭建学生对京剧的基本认知。
二、讲授(20分钟)1.介绍京剧的来源及其历史发展。
2.讲解京剧基本身段、面谱、唱腔等要素。
3.分享京剧的表演艺术和文化内涵。
三、研读(20分钟)1.学生围绕京剧剧本或相关文章进行研读,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演练(60分钟)1.学生模拟京剧身段,教师指导正误。
2.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唱腔教唱。
3.学生分组表演京剧剧场。
五、总结(5分钟)1.教师巩固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和理解。
2.学生分享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延伸1.开设京剧社团或课外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对于京剧艺术的兴趣。
2.安排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艺术馆等,提高其对京剧文化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27 京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关于京剧更多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热情。
【教学准备】网络课件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
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
这节课我们继续领悟“京剧”这一国粹的魅力。
(板书:27京剧)
二、浏览课文,重温脉络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并细细品读了“名称”和“来源”两个自然段。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还介绍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
(板书:表现形式、角色、音乐伴奏、流派)
三、七嘴八舌话京剧
1. 小组合作学习。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细品一下3-6自然段,要求:(课件)
(1)前后四个人为一组,推荐一人为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兴趣,确定每个人重点研读的段落。
(2)自学:默读课文,划出知识点,用图表方式列出示意图;把自己的读后感悟在旁边做下批注。
(3)自学完后,把自己的学习结果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组内同学汇报。
(二)全班交流(引导按顺序交流,实物投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结果?
预设:
1. 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1)师:第一句正是说出了京剧中最能令人叫绝的就是演员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
(2)怎么理解“各种象征性动作”?(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动作。
所谓:在小小的舞台上,马鞭一挥,就意味着走过千山万水;帅旗一打,就表示带出了千军万马。
)
(3)怎么理解“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京剧的所有念白都是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正所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
(4)多么具有韵味的艺术哇!指名读本段。
2.京剧的角色认识
(1)请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谈谈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知。
随机课件展示,内化理解。
(“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青衣;性格活泼的叫花旦;会武艺的称刀马旦)(课件展示)
(2)“生、净、丑”都是男性角色。
(课件展示)“净”指的是性格鲜明的角色,根据本段学习或课外搜集资料,根据脸谱你知道了哪些舞台角色呢?(黑脸的包公;红脸的关公;金色的猴王等,也可以用说唱的方式介绍:《说唱脸谱》)
(3)脸谱的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不同,对此你了解多少?(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勇猛;黑色脸谱人物耿直;绿色脸谱侠骨义胆;白色脸谱人物奸诈、狠毒;黄色脸谱人物残暴;金、银二色脸谱,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
(4)拓展:脸谱不仅颜色图案非常丰富,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看来京剧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哪!(5)小结、教育渗透:
京剧脸谱运用美术绘画艺术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突出强化人物的不同性格及品质。
在某种程度上脸谱就代表着京剧。
运用了绘画艺术,京剧的化妆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
京剧演员化妆用的油彩,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长期使用,脸部皮肤会失去了光泽和细腻,你看京剧演员为艺术付出多大的牺牲啊!这是一种敬业精神。
让我们带着敬重与佩服齐读本段。
(6)拓展:京剧服饰
师:如果刚才你被京剧的脸谱艺术所吸引的话,下面请你们再欣赏京剧的服饰图片你会更有感慨!
(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京剧的服饰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舞台效果也特别好,由此也可见京剧真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哇。
3. 京剧的音乐伴奏
(1)结合学生介绍,课件展示乐器图片,加深了解。
(课件展示)
(2)师:这样美的扮相再配上优美的曲调,你说京剧能不让人喜爱吗!(配乐读最后一句)小结:京剧虽然没有庞大阵容的乐队但却形成了京剧特有的音乐美!
4. 京剧的流派
(1)京剧的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表演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流派。
京剧中的流派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的。
比如:梅兰芳表演风格的称为“梅派”、程砚秋表演风格的称为“程派”
(2)作者在介绍流派时,应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
(3)你们知道这四大名旦是男的还是女的呢?为什么都是男的呢?师:在封建社会女子一般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沾衣裸袖,否则被视为有伤风化。
所以过去京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来表演,男旦角由此应运而生。
在当今社会就不同了,旦角有男性也有女性演员。
(4) 教育感染
师:梅兰芳位居四大名旦榜首,是他在1919年带着京剧到国外演出,才使京剧走上国际舞台的。
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就是我国的梅兰芳表演体系。
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慨?他代表着中国的京剧文化,国际友人赞扬京剧是世界一流的艺术。
(带着自豪,师生共
读最后一段)
(5)欣赏: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台上的精彩表演,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我们一起欣赏一段专业演员的精彩表演吧!——《穆桂英挂帅》选段
看后有什么感受?
四、弘扬文化,爱我国粹
1.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京剧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2.师: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有个美国人曾说过说:“中国如果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京剧被称为国粹是当之无愧啊!师:我们的京剧不仅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讲究合仄压韵。
同时又把歌、舞、诗、画、武术、杂技等融合到一起才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的表演特征,处处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歌星李玉刚在他的歌曲中融入了京剧的因素,他的舞台花旦扮相很美,他用他的方式传承着京剧。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宏扬光大国粹艺术。
五、布置作业
了解其他国粹,做一张以“弘扬国粹”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