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护理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5
台湾医院护理工作见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夏大珍2111002009年5月15日到22日,南京护理学会参访团一行16人,受台湾护理学会邀请,赴台湾学习访问。
参访团在台湾期间与当地护理界专家进行了护理管理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参观了3所医院和1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拜会了台湾护理学会,即:花莲慈济医院、高雄长庚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台北市信义区健康服务中心,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诚挚地欢迎和接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现将参观访问有关情况综述如下,愿与同仁分享。
一、一般情况:我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全球有名的花莲慈济医院,它位于台湾的东部——花莲,背靠青山,面向太平洋,风水极佳,是证严法师筹集善款建造起来的佛教医院。
走进这家现代化医院,人们不得不惊讶大爱无边的力量,犹如进入一座佛堂,处处散发出爱的气息,这里到处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患者进入医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医院一楼,还有一个静思书轩,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可以在里面看书、喝咖啡。
慈济医院是台湾东部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台东地区居民的医疗与预防,是台湾首家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的医疗机构。
医院共有3栋大楼,有1000多张床位,38个科室。
护理人员640多名,护理管理人员82名,专科护理师16人,护理部下设6个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护理行政管理、教育培训、品质管理、护理研究与发展等,医院本着“人本医疗、尊重生命”的宗旨;以“守护生命、守护健康、守护爱”为医院任务;朝着“社区化、人文化、资讯化、国际化”的医院目标发展。
第二站是长庚高雄医院:这是一家财团法人医院,它是由王永庆先生创办,创立于一九八六年,医院在规划时就以国际大型医院标准设计,除了配置各种精密仪器外,并细分各专科,由医师、护理人员、社会工作员、营养师、复健师等共同提供服务,以达到全人照护的理念,兼顾病人之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照顾。
持续推动尊重生命,让服务延伸到全程。
目前开放病床2500多张,护理人员1300人,护理管理人员106人。
台湾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台湾医养结合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上下联动,打造医养结合体,变各做各的事为一起做事。
在台湾新北市双溪镇卫生所的一楼,摆放着能调节高低的床、轮椅、助步器、大便椅等,这些八成新的辅助器具都是附近老人过世后的家庭捐献的。
卫生所又把这些二手器具送去维护、保养,经过消毒后,再供其他老人免费使用。
这是记者随北京全科医师协会考察团一行,考察台湾医养结合时所看到的一幕。
像这种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只是养老服务的一部分。
只有规模大小没有服务差别双溪镇地处台北市以东60公里,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小山村。
但是,3层楼的卫生所与台北市荣民总医院相比,只有规模上的差距,没有服务上的差别。
物理治疗室里,老人所需的各种康复设备与台北市荣民总医院的规格是一样的。
在日间照料中心,从卫生间马桶所在地面颜色与马桶颜色的严格区别(防止智障老人摔倒),到体能障碍人所需的勺子、筷子,以及练习身体各个部位机能的辅助工具与大医院都是一样的。
双溪镇卫生所里唯一的全科医生徐国祐兼任这里的负责人,他与18位同伴一起负责双溪镇9000个居民的公共卫生与保健工作,这些居民中,25%以上是老人。
除了一般门诊外,还承担着物理治疗、长照管理、辅具资源、社政服务(居家服务、日间照料、交通接送、居家喘息、紧急救援、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等)、卫政服务(居家护理、居家康复、机构喘息、居家药师、社区安宁照护、医疗辅具等)。
卫生所的人员构成是:1名护理长、3名护理师、3个护士,药师、医捡师、长照专员、物理治疗师、总务人员各1名,加上2名临时工司机和3名其他临时雇员。
一个19人的小卫生所何以能完成覆盖9000人的社区就医及养老任务?徐国祐告诉记者,重在制度安排。
社区医院所在的社区居民、企业有着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社区医院一旦忙不过来,很快会有志愿者前来帮忙。
如,社区救援车辆、走进老人家中的专业护理人员、卫生宣传员,都是经过社会购买服务或是社会志愿者体系完成的。
月子中心台湾护理模式怎么样月子会所台湾月子护理流程2018月子中心最开始也是台湾那边火热起来的,那么月子中心台湾护理模式怎么样月子会所台湾月子护理流程2018。
下面八宝网的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
一、台湾护理模式台湾产后护理管理模式相对成熟,超过七成的产妇都选择在台湾月子会所坐月子,内地月子会所常常也打着台湾团队的旗帜取信于客户,然而事实上台湾产后护理产业人才雇用成本相当高,以至于有些月子会所打着「台湾团队」就对外宣称是台式管理,而台湾月子会所真正的优势概念与规范精神都付之阙如。
二、专业婴儿室月子会所的婴儿室是最重要的地方,每个宝宝洗澡、睡觉、冲奶、换尿片都在一间房里,如宝宝出现感冒症状没有在隔离室进行单独照护的话,那奉劝准爸妈们就可以直接谢谢不再连络,这样的会所在专业上存在不足,证明他们完全没有将至关重要的婴儿安全与感染防控措施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婴儿室透明对外的窗护24小时不拉窗帘、24小时视频监控、每日的各项物品消毒、宝宝成长记录表…这些都是必要的配备,让准爸妈能够看得真切,放得下心。
三、护士护理护士的专业和素质肯定高于月嫂育儿嫂,而如今不少月子会所都宣称使用护士进行护理,其实不难辨别其中的真伪。
第一看价格,一般只有高端的月子会所才能承受全护士的高成本,如果会所的价格是经济型的,自然要打个问号。
本会所是台湾敦南真爱的直营店,使用专业的台湾模式管理和护理经验。
护士必须拥有专业护士证,持证上岗!四、24小时一对一月嫂看护全天一对一的专人看护很有吸引力,但仔细想想,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一个月嫂不眠不休的照顾产妇和婴儿,两三天下来,体力透支,怎能让人放心让她以这种状态继续照护妈妈和宝宝28天?42天?况且还要和产妇甚至产妇的家人同住一间房间达如此之久,其中的烦恼自然不得而知。
五、月子膳食每日麦德龙选购新鲜食材,绿叶水果采购,给每一个产后妈妈使用最新鲜的食物。
巧善运用各种对产妇有益的当令时蔬,以低油少盐的方式烹调,并且着重于溜六大营养均衡,再加上台湾空运的药材、药膳进行辅助调配,调制成最适合产后健康养生的精致料理,避免传统的油腻进补造成妈咪的身体负担。
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效果“萧氏双C护理模式”又称萧氏舒适护理,是台湾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的一种,以中老年妇女多见,冬春季节易法发,其特点就是在面部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域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及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笔者通过对104例患者分组萧氏双C护理模式实施舒适护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为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男性41例,女性59例,其中75%为40岁以上,病程为1-23年,每天发作一次或者数次.疼痛时从口角放射至面部、眼、及头部。
其中左侧疼痛65例,右侧39例。
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值﹥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萧氏护理模式。
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⑴疼痛方面为疼痛程度与频率: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即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4为轻度,5-6为中度,7-10为重度,10为最剧烈疼痛。
让患者划分出一个最能代表过去疼痛的数字;⑵心理状态:⑶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出院时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
2.萧氏舒适护理的应用2.1 疼痛方面的舒适护理疼痛是三叉神经痛患者最突出的表现。
疼痛性质为常无先兆,为骤然闪电样发作,犹如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或锥刺样疼痛。
疼痛持续时间数秒或者2分钟。
起病初时发作较稀少以后频繁疼痛程度加重,发作时患者极其痛苦。
因为疼痛对个体而言是一种有害刺激,因此做好疼痛的护理极其重要。
2.1.1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环境,保证患者休息与睡眠。
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制度的启示与借鉴作者:刘月刘建兵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我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规划文件皆将“以社区养老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确立为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
建设社区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间我国老龄事业的重点工作。
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陆地区依然面临着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相关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首先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体系,且尚未建立专门针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政策。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长照政策的分析,提炼出可借鉴的政策经验。
关键词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制度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的“老人福利法”。
该法明确规定了管理老年事务的政府机构及各机构职能分工,并提出为“身心受损”老人提供辅助其日常生活的居家服务、建立长期照护机构等内容,养老服务主要集中于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在地老化”诉求的加强,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迅速完善,形成了较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一、我国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护政策(一)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护政策概述。
我国台湾地区自1980年实施“老人福利法”以来,其长期照护政策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包括:“社会福利政策纲领”(1994)、“老人福利法(修法)”(1997)、“老人长期照顾三年计划”(1998-2001)、“建构长期照护体系先导计划”(2001-2003)、“照顾服务福利及产业发展方案”(2002-2007)、“长期照顾十年计划——大温暖社会福利套案之旗舰计划”(2007起)等(伍小兰,曲嘉瑶,2010)。
由于我国台湾地区对老年事务的行政管理较分散,很多行政部门,如内政部、行政院卫生署、教育部及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等,皆有发布相关行政法规的权力,导致我国台湾地区照护资源分散、缺乏完整连续性照护的提供(陈惠姿等,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