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语文下册一二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27、水(第一课时)班级:五年级(2)班备课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2、体会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具体描述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之“乐”的写法。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感恩亲情。
【自学】1、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先描红,再临写。
2、找一找,课文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描写了水的珍贵?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场景的呢?动笔划一划相关语句,在旁边做一下标注。
【共学】(一)合作学习:1、各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拼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具体表现水珍贵的语句。
用“——”画出,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你从哪些词眼中读出了水的珍贵?小组内交流。
2、用心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雨中洗澡的场景,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地描述的呢?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关联词“只有……才……”告诉了我们什么?那个词体现了作者终于盼来洗澡的心情?找一找,孩子的那些行为表现出来这种痛痛快快。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懂课文2—6小节内容,说一说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用具体事例描述水给村子里人带来快乐的写法,体验人们盼水、乐水之情。
(二)展示交流:(三)拓展迁移:1、播放视频,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又想做什么?【思学】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作业】设计节水公益用语。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白杨学习目标1、学会“晰、伞、抚、绍、疆、陷”5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介绍、抚摸、边疆、建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学习难点领会爸爸给孩子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的含义。
学习方法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搜集有关大戈壁的图文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励志名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晰、伞、抚、绍、疆、陷”5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介绍、抚摸、边疆、建设”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准备搜集白杨的图文资料。
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认真读课文,概括课文为我们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的事。
二、再读课文,会写生字“晰、伞、抚、绍、疆、陷”,并把课后生字加上拼音并组两个词。
三、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介绍、抚摸、边疆、建设”这些词语,并请同学或家长为你听写这些词语,别忘了纠错呀!四、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理解文中生词。
五、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评价。
六、简介你了解到的戈壁滩。
课中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概括一下课文为我们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查字词掌握情况。
由组长安排互相检查课后生字的认读。
听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介绍、抚摸、边疆、建设”组内互改互评。
3、交流文中生词的理解。
4、简介你了解到的戈壁滩。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1、概括一下课文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修鞋姑娘》导学设计执教:安定区大城小学杨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自学本课的生词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学习倒叙、首尾呼应、把简单的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自测,展示疑惑,合作探究,达标练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情态态度价值观: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自学本课的生词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掌握倒叙和首尾呼应等写作特点的作用。
课前准备:完成预习案预习案(一)预习任务安排:1.通过字典的帮助解决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重点词语(包括多音字、近反义词、成语、形近字)。
2.预习课文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勾画本课生字词语及优美的句段。
4.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我”为什么冒着寒冷寻找一位修鞋姑?(二)信息链接:关于课文: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认真地为“我”修鞋的故事,赞美了修鞋姑娘的诚实、善良、淳朴的优良品质。
其他资料: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最前叙述,然后再回过头来叙述发生在先的事。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它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什么区别,还是按照顺序写。
(三)预习自测:1. 读拼音写词语:xún mì shîu chū yān rán yí xiào()()()()gān gà cán kùi wú dì zì rïng()() ( )2.多音字组词:liáng ______ piān ______ dǎ______ 量片打liàng ______ piàn______ dá______ (四)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问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鹿角镇中心校五年级下学期
语
文
导
学
案
(一)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故乡的“水墨画”》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海滨仲夏夜》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草原即景》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吐鲁番的葡萄沟》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积累与应用(一)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生命的药方》执笔:肖伍芳审核:肖伍芳执教: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儿子的创意》执笔:肖伍芳审核:肖伍芳执教: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和太阳比赛早起》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积累与运用(二)导学案执笔:肖伍芳审核:肖伍芳执教: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导学案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我和乌丽娜》导学案执笔:肖伍芳审核:肖伍芳执教:。
草原一、自主学习。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看拼音,写词语。
lǜtǎn yījīn xiūsâjīn piāo dài wǔ( ) ( ) ( ) ( )jūshù yū húi lǐ mào shuāi jiāo( ) ( ) ( ) (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草原怎么样的特点?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3、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三、课堂检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文中指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骑在马上飞奔,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 )2、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小诗各色的帽子白色的带子静寂的微笑奇丽的大花尖尖的衣裳迂回的绿毯会心的草原3、用下列关联词造句。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自主学习。
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绫罗绸缎(línɡ lín)凹眼(āo wā)匕首(bǐ bì)作揖(jī yī)矗立(chù cù)缫丝(sāo cáo)二、合作探究。
一、自读课文,谈一谈体会。
2﹡丝绸之路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预习导航】一、课文中的生字会读了吗?连一连下面的字音吧。
chùāo róng xún mào huàn循奂矗凹戎贸二、结合上下文或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下面的词语。
典雅:矗立:遐想:栩栩如生:美轮美奂:【课堂探究】一、经典语句赏析。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这句话和课文中的一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想想中国使者为什么说这条路是“一条伟大的路”,把你的想法写在横线上。
二、课文生动地再现了张骞出使安息国的一幕,试用简练的语言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后,看看都解决了吗。
【课堂探究】一、记住下面的字,你有什么窍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晰:抚:疆:陷:二、我是换词小高手。
(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1.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2.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
()3.“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辨..着。
()三、画出爸爸说的话,再细细品读,完成填空或选择。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
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这段话描述了白杨树的外在特点,同时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这也正是的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
不管……不管……总是……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教学案.DOC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与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真正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等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加快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旗小学教育质量,使我旗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为此,我们特组织全旗骨干教师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学习资料。
“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小学语文“导学案”借鉴了外地的先进经验,融入了多年来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批注式阅读”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读中得法。
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可以说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目标定位:课文导读预习导航基础达标学后疑惑自我挑战拓展阅读作业及活动设置总结——读书方法的选择——资料的搜集途径等。
通过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知识积累中不断摸索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于“作业设置”和“活动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有些课文设计了此版块,有些课文没有设计。
导学案上设计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大人们这样说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朗读课文内容,理解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龙”的深刻内涵。
3、根据诗歌内容续编诗歌,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龙。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比一比,再组词。
觉()捞()宵()搅()涝()霄()喜()震()壁()嘉()振()譬()2.把词语补充完整。
呼()唤()崇山()()腾()驾()直冲()()()()而下()()而过3会填上合适的词。
一()巨龙一()龙舟一()秋风一()乌云()的身姿()的掌声()的霞光()的江面4.学了课文,我知道了许多有关龙的词语,补充如下:赛舞,壁,江,口,门,坡,精神,气魄。
5. 我会选词填空。
严峻严肃严格爸爸对我要求非常(),可是,当他看到我进步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即使…也无论…都虽然…但是有些国家对保护森林立法很严,()谁()不能擅自砍伐树木,()树枯死了,()不能砍了拿回去。
6、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谷青鬼宛7、请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冲()()喷()()露()8、在括号内填上表示“看”的词语,要求不重复。
()老师()照片()节目()病人()村口()新书()山下()天空()国旗()远方()四周()敌人9、照样子写词语。
饥肠辘辘(ABCC):依依不舍(AABC):舒舒服服(AABB):10、根据意思写词语。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指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使刮风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11、选词填空。
注意注视关注(1)胡锦涛主席很()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2)我们上课时一定要()听讲,认真做好笔记。
(3)她()远处的天空,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鼓励激励鼓舞(4)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5)革命英雄的事迹()着我们不断向前。
(6) 将军战前的演讲,给了战士们莫大的()和力量。
害怕生怕惧怕(7)我()被书店老板发现,总是在感觉不适宜阅读的时候悄悄离开。
(8)我出门时,妈妈总会再三叮嘱,()我会迷了路。
(9)我很快乐,也很()——这种窃读的滋味!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了解:奶奶爷爷说的龙和爸爸妈妈、老师说的龙一样吗?为什么?(二)再读感知:诗歌抓住了哪些具体事物做了形象的比喻?从这些形象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读一读,填一填。
1、文中的大人们是指()、()、()、()、()。
2、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中把中国比作()。
(四)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再仿写一段。
三、巩固练习(一)、选择填空。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不但……而且……1、长城()是民族历史的见证,()是巨龙留下的身影。
2、()中国人喜爱龙、崇敬龙,()他们自称为“龙的传人”。
3、()把句子的意思弄懂了,()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
4、()龙专干害人的事情,中国人()不会自称为“龙的传人”了。
5、龙()备受中国人崇敬,()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它威力无比。
6、()你一贫如洗,()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1、可是龙是什么,谁又见过真真切切的龙?2、像你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三)、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2、华夏民族有龙的精神、龙的气魄。
3、你们知道它很顽皮。
(四)、填空奶奶告诉我龙是(),爷爷告诉我龙是(),爸爸告诉我龙是(),妈妈告诉我龙是()老师告诉我龙是()。
(五)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妈妈说龙并没有消失,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那是;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
1、按原文填空。
2、这一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具体事物进行了形象的比喻?3、从这些形象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结合全文谈一谈,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四、拓展延伸。
(课外链接,提高能力)(一)快乐阅读,开心作答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是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它既不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树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松树的树干可以:()松树的叶子可以:()松树的脂液可以:()松树的枝可以:()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它既不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说明:()(2)“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说明:()3、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4、文章通过松树的特点赞美了松树()的风格。
(二)、读读下列关于龙的成语,再从中选择一些积累下来。
龙御上宾龙跃凤鸣龙跃鸿矫龙跃虎踞龙争虎斗龙飞虎跳龙凤呈祥龙肝豹胎龙马精神龙眉凤目龙鸣狮吼龙跳虎卧龙头锯角龙头蛇尾3 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bàn lǚyúlè( ) ( )yítàng bèi sòng ( ) ( )xuǎn zébiān xiě( ) ( )mǒu zhǒng yóu yù( ) ( ) 2、给下列多音字加拼音,并组词。
()乐()()难()()中()3、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零(líng lín )娱(yúwú)趟(tǎng tàng )侣(lǔlǚ)4、辨字组词。
娱()盒()吴()拿()趟()诵()躺()捅()某()编()谋()篇()5、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图画一()书一()扑克一()船一()饿狼一()口琴一()百音盒一()腿一()方式一()战舰6、请你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忽略——()感叹——()欣赏——()犹豫——()7、请你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词典)毫不犹豫:品味:故地:娱乐: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地离开()地回答()的图画背得()累得()()的书9、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里。
喜爱喜欢(1)一本你()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我非常()玩电子游戏,但是从不迷恋电子游戏。
思念怀念(3)不知从何时起,我非常()爷爷带我去过的那个村庄。
(4)中秋节快到了,我非常()远在老家的爷爷妈妈。
情况情景(5)你要把那动人的()描写下来。
(6)我刚来这个学校不久,周围的()还不太清楚。
10、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2)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初读感知:1、《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体裁),“”是本文的特点。
作者是国作家。
2、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
3、本文的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灵动鲜活的,以推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二)再读感悟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
她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示是:三、巩固练习。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地读那本书。
()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
做完这些,我会把(),()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一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管——()思考——()总能——()品味——()方式——()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4、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
(可以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词,有层次、有顺序地去写。
)四、拓展延伸。
(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一)快乐阅读,对比体会鲁迅爱读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