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法及膜法海水淡化经济性分析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43.42 KB
- 文档页数:18
海水淡化技术及建设投资运行成本介绍1.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海水淡化又被称为海水脱盐,也就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
从海水中取出淡水或者除去海水中的盐分,都可以达到淡化的目的。
从这两条路线出发,海水淡化分为两类。
采用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水合物法和溶剂萃取法;而第二类则包括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
其中目前得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是反渗透法和蒸馏法。
(1)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液的薄膜称之为理想的半透膜。
当半透膜把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后,在自然情况下,水流是从低浓度盐水侧往高浓度盐水侧流动;当在高浓度盐水侧加上一个适当的压力后,也会将水从高浓度侧压到低浓度侧,见图1。
反渗透海水淡化就是利用该原理,用高压泵将海水增压后,借助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无机离子得到淡水。
由于反渗透膜的截留粒度小于10×10-10 m,所以反渗透海水淡化同时能滤除各种细菌、病毒,获得高质量的纯水。
图1.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原理一般说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包括四部分:预处理、反渗透、后处理及清洗系统,图2是一种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典型工艺流程。
图2. 反渗透系统典型工艺流程图预处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反渗透淡化系统的技术优越性,保障良好的设计性能和长时间的安全运行,特别是为了保证膜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自来水和苦咸水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为5年,而海水膜的使用寿命为3年)而设置。
由于供给的源水不同,其水质组成与杂质成分千差万别,预处理系统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决定预处理系统时需要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经验。
反渗透装置的主体由反渗透膜堆和高压泵两部分组成,反渗透组件是整个系统的心脏部分,而高压泵是系统的关键部件。
高压泵把进水升压至不同的压力进入膜堆,透过膜的水作为产品水,而未透过膜的作为浓盐水排放。
其设计的核心在于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安排不同的回收率,以及通过流程及设备的选用使系统尽可能的节能。
膜法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经济分析大连海水淡化工程研究中心华维国一、海水淡化方法概述:海水淡化是指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通过脱除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类,使处理后的海水达到生活和生产用水标准的水处理技术,目前淡化方法已达数十种,达到商业化规模的主要有反渗透法和蒸馏法,也就是常说的“膜法”和“热法”,蒸馏淡化技术又分成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和压汽蒸馏三种。
1、蒸馏法淡化技术蒸馏法又称蒸发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技术。
早期主要用于少量蒸馏水的生产和制糖工业的料液浓缩,近代工业逐渐用于电厂和大型工业锅炉供水。
蒸馏法与膜法不同,经蒸发所得的水就是蒸馏水,水质较高,产品水的含盐量(总固溶物)可以降到5ppm以下。
蒸馏法所能处理的原料水比其它方法更加广泛,原水含盐量从几百毫克/升到几万毫克/升都可适应。
蒸馏法海水淡化的装置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和压汽蒸馏海水淡化。
以下对各种方法进行简介:(1)多级闪蒸技术(MSF)● 基本原理多级闪蒸是将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到一个闪蒸室,其室内的压力低于海水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部分海水迅速汽化,冷凝后即为所需淡水;另一部分海水温度降低,流入另一个压力较低的闪蒸室,又重复蒸发和降温的过程。
将多个闪蒸室串联起来,室内压力逐级降低,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 工艺流程经过澄清和加氯消毒处理的海水,首先送入排热段作为冷却水。
离开排热段的大部分冷却海水又排回海中,小部分作为进料海水(补给海水),经预处理后,从排热段末级闪蒸室流入第一级闪蒸室,如技术原理所说明的那样,逐级降压,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见图1-1。
多级闪蒸的造水比是指生产的淡水(蒸馏水)的重量与所消耗的加热蒸汽之比,是淡化厂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通常小型装置的造水比较小,大型装置的造水比较高,如日产淡水几百吨或四、五千吨的装置,造水比一般为5-8左右;日产淡水万吨级的装置,造水比多在10以上,日产淡水四~五万吨的装置造水比可达到13-14。
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系统的热经济分析摘要:本文对太阳能海水淡化实验系统还进行了热经济学分析。
在确定了淡水单价的基础上,以年度化热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分析了年度化热经济成本与闪蒸压力、蒸发压力和最高海水温度的关系。
关键词:热经济学分析太阳能海水淡化热经济学是把火用分析法与经济因素以及优化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增强,热经济学得到了飞速发展[1-3]。
1 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利用热经济学原理,根据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各设备物流关系,得出图1所示的热经济学分析图。
图中Cs、Czh、Cln分别为闪蒸室、蒸发器、冷凝器的非能量年度化费用,包括初投资、运行费、维修费、折旧费等;Exhot代表从太阳能集热系统输出进入闪蒸室的具有最高海水温度的海水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hot;Exv1代表闪蒸室输出的水蒸汽火用流,火用单价分别cv1;Exv2代表蒸发器输出的水蒸汽火用流,火用单价分别cv2;Exd1代表蒸发器凝结排出的淡水的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d1;Exd2代表冷凝器凝结排出的淡水的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d2;Exbs代表闪蒸室输出的闪蒸后的海水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bs;Exout代表蒸发器输出的蒸发后的海水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out;Exc代表输入冷凝器的冷却水的火用流,单价为火用cc;Exco代表冷凝器排出的冷却水的火用流,火用单价为cco。
忽略真空泵、循环泵、排水泵、海水泵等的火用流。
由现金流量平衡原理,得闪蒸室、蒸发器、冷凝器的成本方程分别为:将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年度化热经济成本CT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即[4~5]:本次实验中,冷凝器排出冷却水和蒸发器排出浓海水没有再次利用,所以该火用流的火用单价cco和cout可认为是0。
则得系统目标函数为:2 淡水火用单价的计算在热经济学分析中认为系统中,能量消耗和非能量消耗越接近始端越小[6]。
同时,将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水罐合并为一个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水管的火用损失忽略不计。
海水淡化方法及原理
海水淡化是指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的淡水,以满足人类对淡水的需求。
海水淡化的方法目前包括离子交换、压滤、热蒸发、多孔介质膜等,各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
(1) 离子交换法:原理是用离子交换柱来交换海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同时使用某种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通过对离子的吸附和再生,从海水中去除钠离子和氯离子,形成淡水。
(2) 压滤法:原理是使用海水的高压力将海水压入滤膜系统中,渗透出淡水。
在渗透过程中,滤膜可以有效地阻止溶质的过滤,形成淡水。
(3) 热蒸发法:原理是通过将海水煮沸,将淡化水以气体的形式从溶液中煮出。
这种方法又称为热力学蒸发法。
(4)多孔介质膜法:原理是通过将多孔介质膜放置在海水中,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区分淡水盐度,使淡水分子通过膜表面,海水盐度分子不能透过膜表面,从而获得淡水。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共5篇)第一篇: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
作为水资源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中国也属于世界上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并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仅为南方的1/4。
可以说,整个淡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
到2011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能力达66万立方米/日。
其中,浙江省的海水淡化总产水能力已达11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6%。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中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
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海水淡化已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
2012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凸显了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决心。
在我国国家政策和规划先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的海水淡化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的定义、处理工艺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海水利用行业和海水淡化产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海水淡化等其他水处理工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海水淡化产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技术研发分析、装置发展分析和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最后分析了海水淡化产业的未来前景。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二篇: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摘要: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干旱的中东地区,但并不局限于该地区。
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120公里以内的区域,因而海水淡化技术近20多年迅速在中东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最新资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
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
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当然,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
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海水淡化蒸馏法反渗透法优缺点发展趋势和方向引言: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发展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并对各种淡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4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因此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同时,我国的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并且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程度。
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水荒覆盖面几乎遍及全国。
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水荒已成为困扰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沿海地区有1.8万多km长的海岸线,充分发挥这些地区濒临海洋的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解决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原则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
2我国海水淡化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技术为电渗析,1965年开始反渗透技术的研究;1975年开始研究大中型蒸馏技术;1981年在西沙的永兴岛建成200t/d的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1986年建成6000t/d的电厂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1994年大连长海县1000t/d海水反渗透淡化工程投产;1997年天津大港电厂调试成功1200t/d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浙江嵊山5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入运行;2000年10月,山东长岛县10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成投产;2000年底,沧州化学工业公司1.8万t/d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工程投产;2001年华能威海电厂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产;2002年天津海滋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投产。
一、海水淡化简介1、海水淡化的定义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
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
2、海水淡化的主要用途海水淡化主要是为了提供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有时食用盐也会作为副产品被生产出来。
海水淡化在中东地区很流行,在某些岛屿和船只上也被使用。
3、海水淡化综合简介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
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在已经开发的二十多种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都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现在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
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几千、几万甚至近百万吨淡水。
淡化水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有些国家已经降低到和自来水的价格差不多。
某些地区的淡化水量达到了国家和城市的供水规模,目前淡化水已经完全可用于农田灌溉。
4、海水淡化历史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水储量的97%为海水和苦咸水,这些水是很丰富的。
但是,要利用海水必须经过淡化。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技术取得淡水。
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 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德克萨斯州的弗里波特(Freeport)运转着。
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城市用水。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简单,只要将咸水中的盐与淡水分开即可。
最简单的方法,一个是蒸馏法,将水蒸发而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淡水。
这个过程与海水逐渐变咸的过程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要攫取的是淡水。
另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的冰的同时,盐被分离了出去。
膜法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经济分析大连海水淡化工程研究中心华维国一、海水淡化方法概述:海水淡化是指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通过脱除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类,使处理后的海水达到生活和生产用水标准的水处理技术,目前淡化方法已达数十种,达到商业化规模的主要有反渗透法和蒸馏法,也就是常说的“膜法”和“热法”,蒸馏淡化技术又分成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和压汽蒸馏三种。
1、蒸馏法淡化技术蒸馏法又称蒸发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技术。
早期主要用于少量蒸馏水的生产和制糖工业的料液浓缩,近代工业逐渐用于电厂和大型工业锅炉供水。
蒸馏法与膜法不同,经蒸发所得的水就是蒸馏水,水质较高,产品水的含盐量(总固溶物)可以降到5ppm以下。
蒸馏法所能处理的原料水比其它方法更加广泛,原水含盐量从几百毫克/升到几万毫克/升都可适应。
蒸馏法海水淡化的装置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和压汽蒸馏海水淡化。
以下对各种方法进行简介:(1)多级闪蒸技术(MSF)●基本原理多级闪蒸是将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到一个闪蒸室,其室内的压力低于海水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部分海水迅速汽化,冷凝后即为所需淡水;另一部分海水温度降低,流入另一个压力较低的闪蒸室,又重复蒸发和降温的过程。
将多个闪蒸室串联起来,室内压力逐级降低,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工艺流程经过澄清和加氯消毒处理的海水,首先送入排热段作为冷却水。
离开排热段的大部分冷却海水又排回海中,小部分作为进料海水(补给海水),经预处理后,从排热段末级闪蒸室流入第一级闪蒸室,如技术原理所说明的那样,逐级降压,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见图1-1。
多级闪蒸的造水比是指生产的淡水(蒸馏水)的重量与所消耗的加热蒸汽之比,是淡化厂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通常小型装置的造水比较小,大型装置的造水比较高,如日产淡水几百吨或四、五千吨的装置,造水比一般为5-8左右;日产淡水万吨级的装置,造水比多在10以上,日产淡水四~五万吨的装置造水比可达到13-14。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沿海地区及岛礁用水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利用太阳辐射能量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实现水分的淡化。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技术发展及其系统组成,分析其应用及优缺点,以期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原理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海水,使海水受热蒸发。
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分被留在蒸发器内,而纯净的淡水则通过冷凝器收集起来。
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太阳能的集热、传热、蒸发和冷凝等物理过程。
三、技术发展及系统组成(一)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例如,新型的太阳能集热器材料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太阳能;高效的传热技术使得热量能够迅速传递给海水;先进的蒸发和冷凝技术则提高了淡水收集的效率。
(二)系统组成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太阳能集热器、传热系统、蒸发器、冷凝器和控制系统。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是系统的心脏部分,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传热系统则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蒸发器是水分蒸发的场所;冷凝器则负责收集纯净的淡水;控制系统则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四、应用及优缺点分析(一)应用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沿海地区和岛礁地区,该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源。
此外,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二)优点1. 环保: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无污染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2. 可持续: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性。
3. 成本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逐渐降低。
(三)缺点1. 受天气影响:阴天或雨天时,太阳能的收集效率会受到很大影响。
海水淡化行业分析1 总论目前,海水淡化项目中涉及海水取水方式、海水运输管道、海水预处理方式、海水淡化方法、海水退水方式的工艺选择、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等技术。
不包括蒸汽系统、产品水陪水系统、海水浓盐水的处置系统(涉及到盐化工)、海水预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等相关的技术。
2 全流程技术的对比2.1 海水取水方式海水取水方式应根据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后续工艺的不同进行选择。
海水取水方式主要由海岸边管井取水、海滩渗井取水、铺设海底管道取水河海表面直接取水4种。
1)海岸边管井取水。
取得原水位经过底层过滤的海水,水质悬浮物、浊度、污染指数(SDI)及有机物含量低,溶氧少,且季节变换对水温度影响小,受潮汐灾害影响小,但这种取水方式工程量较大,且溶解性总固体(TDS)容易高于海表面水,水源供给不稳定。
天津泰达海水淡化厂选用该取水工艺。
2)海滩渗井取水。
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原水由于经过天然海滩的过滤,海水中的颗粒物被海滩截留,浊度低、水质好。
与海岸管井取水类似,且工程量小于海岸边管井取水,适用于小规模取水。
3)铺设海底管道取水。
通过海底管道将海水引至深水区。
这种取水方式工程量较大,水质较稳定,季节变换对水温影响小。
浙江华能玉环电厂采用该取水方式。
4)海表面直接取水。
这种取水方式工程量小,适用于大规模取水。
海岸边管井取水和海滩渗井取水为辐射式取水,铺设海底管道取水和海表面直接取水为直接取水。
RO法海水淡化宜于采用辐射式取水,以减轻预处理负担。
直接式取水适用于大规模取水,直接取水点的最佳位置为海水中下部。
2.2 输送海水管道管材应根据地理位置、输送介质和外部荷载等因素确定输送海水管道埋深、管径及管材。
如地区土壤含盐量高,对混凝土有中等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对钢材腐蚀则更为严重。
输送海水管道中高速流动的海水中携带的泥沙也会加重对钢材的腐蚀。
输送海水管道可大量采用玻璃钢管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内放入钢管,其中,玻璃钢管造价与钢管相近,但其防腐蚀性能远远高于钢管;段与段之间接口为承插式,承口环和插口环与钢筒焊成一体。
海水淡化的经济学评价和前景研究海水淡化的经济学评价和前景研究动力与机械学院陶成成2009302650047 摘要: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提出一种将水业、能源、盐业三个业已成熟的行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目的在于贯彻全球普遍渴望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落实我国目前倡导的“循环经济”。
清洁的风电为反渗透海水淡化提供动力需要,反渗透的产物不仅仅是产生了淡水,同时又为海盐生产创造了高效的浓缩液。
此而可能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清洁生产技术。
即一种海水淡化+风能发电+海盐生产——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
关键词:海水淡化风能发电海盐生产清洁生产技术1、序言就全球经济发展战略而言,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将贯彻落实的时代。
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换句话说,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水的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各行各业围绕水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技术路线、市场开发等已开始全方位深入研究。
世纪之初,中国行将实施的新水价机制正向着市场经济方向迈进,说明水经济时代将在21世纪的中国成为热点。
这意味着水经济的背后蕴藏着水管理体制的巨大改革和对一些技术应用限制的突破。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全球普遍倡导的生态经济特点,提出一种将水业、能源、盐业三个业已成熟的行业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
技术拟应用的范围主要涉及沿海与海岛区域,同时也适用于苦咸水地区。
2.三位一体的清洁生产技术构想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波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40多个。
目前我国617个城市中,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沿海地区也不例外,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用水量达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20%便会产生水危机,而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用水量将增至8000多亿m3,占我国可利用水资源的28%。
《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其中,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以其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针对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及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海水淡化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用建议。
二、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概述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通过加热海水使水蒸发,然后冷凝收集得到淡水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如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对环境友好等。
同时,它还可以在无电力供应的地区使用,为当地居民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三、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研究(一)系统组成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负责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换热器则将热能传递给蒸发器中的海水,使其蒸发;最后,冷凝器将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从而得到淡水。
(二)工作流程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海水加热、水蒸气产生、水蒸气冷凝等步骤。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中的海水。
当海水的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蒸发。
蒸发出的水蒸气经过冷凝器冷凝后,即可得到淡水。
(三)系统优化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研究者们对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
例如,通过改进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提高其光热转换效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同时,采用高效的冷凝技术,降低能耗等。
这些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四、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及前景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如沙漠地带、海岛等地区,该技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来源。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热法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将更加成熟和高效。
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的能源优化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往往伴随着高能源消耗,这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对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的能源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消耗现状目前,最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有热法淡化和膜法淡化。
其中,热法淡化主要通过加热海水,使其蒸发,然后再将蒸汽冷凝成淡水。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热能,通常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膜法淡化则是利用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与水分离,这一过程需要泵送海水并通过膜,因此也需要大量的电能。
能源优化的途径为了降低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能源优化:1. 能源的合理选择在选择能源时,可以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这些能源不仅环保,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此外,还可以考虑回收和利用海水淡化过程中的废热,将其用于其他用途,如供暖、冷却等,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2.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对于现有的海水淡化设备,可以通过改进设计,提高其运行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热交换器的设计,提高热能的传递效率;通过优化泵的设计,降低泵的能耗;通过选择高效的膜材料,降低膜法淡化的能耗。
3. 过程的优化控制通过对海水淡化过程的优化控制,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
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监测海水的温度、盐度等参数,调整加热和冷却的强度,使能源的消耗保持在最低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通过上述的能源优化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能源优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水淡化过程的能源优化,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
以上内容为左右。
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探讨各种能源优化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的海水淡化工程中进行应用。
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经济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9T11:00:29.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作者:宋晓磊李欣[导读] 摘要:受我国环保政策、能源供给和排放指标限制要求,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石家庄 050000摘要:受我国环保政策、能源供给和排放指标限制要求,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以核能替代部分传统热源,是当前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
同时为了缓解北方区域水资源短缺,将原料海水经淡化后向城市供水。
本文采用非供暖季供水,供暖季供水和供热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工艺流程的经济性比较,以假设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案例为依托,在供热量、供热价格、供水量均固定不变的基础上,测算融资前后水价的盈亏平衡价格,以及在保证资本金内部收益率8%的前提下的水价,并与市政水价进行比较,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清洁供热;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经济性分析引言随着我国针对环保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新建常规热源难度较大,高能耗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亟需清洁供热热源解决方案。
以核能替代部分传统热源,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而且是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是应对雾霾天气、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选择,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同时也进一步缓解了北方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当前核电站常规岛汽轮机供热抽汽技术已经过汽轮机厂家技术分析论证,可在汽轮机设计上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抽汽供热的要求,此方法已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本文将以假设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项目案例为背景,对主要工艺流程进行经济性分析研究,测算水价,并与市政供水价格比较,分析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经济性。
1.工程概况以核电站海水淡化与水热同输方案设计案例为背景,该地区供暖季4个月,其余为非供暖季,水热用户距离核电站约100km。
①M SF 海水淡化系统热经济学优化分析胡三高1,周少祥1,梁双印1,张志明2,(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2.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 250002)摘 要:热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能量系统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以年度化平均淡水成本为目标函数,对M SF 海水淡化系统建立了较完善的优化模型,并就国产化日产3000吨M SF 海水淡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浮动价格结构下的优化设计分析。
关键词:M SF ;海水淡化;热经济学;优化中图分类号:P 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770(2000)01200132051 热经济学优化模型的建立一般地,M SF 海水淡化系统年总费用由设备折旧费、燃料费(蒸汽费用)、辅助设备耗电费用、运行维护(包括工人工资和管理费费用和海水预处理费用等组成。
根据我们所提出的单耗分析的理论与实施原则[1],系统的年平均淡水成本C d 是由理论最低成本C m in d和附加成本组成,而附加成本又由不可逆附加成本C F 和系统固定费用附加成本C Z 组成,如下式所示:C d =C m in d +C F +C Z =C f b m in +C f 2b i +2C Z i =C f (b m in +2b i )+(Z d +Z op +Z t )(H ・m d )式中:C f 为燃料单价:b m in 为M SF 海水淡化系统理论最低单耗;b i 为第i 个子系统的附加单耗;Z d 为总系统设备投资的年折旧费用;Z op 为系统年运行维护等费用;Z t 为系统年海水预处理费用;m d 为系统淡水产量;H 为年运行小时数。
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的热性能通常以淡水热耗率、造水比等指标来表征[2],它们实质是一样的,都没有计及能量品位。
我们知道在热电厂中,能量品位至关重要。
为了计及能量品位,人们曾以不同形式把火用引入性能指标[2,3,4],如火用效率、单位火用耗等,然而火用只体现能量作功的理论可行性,与实际的作功量还有一定的距离。
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的技术经济分析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海水淡化技术成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技术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以及技术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现状海水淡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转变为适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
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膜法、热法和化学法等。
1.1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膜法海水淡化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海水淡化方法之一。
其通过使用特殊膜层,利用渗透性的差异将盐分和杂质从海水中分离出来。
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能耗低、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经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2 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热法海水淡化技术是利用蒸发和冷凝原理,通过热能输入将海水蒸发,然后再使蒸汽冷凝成淡水。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分离盐分,但能耗较高,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1.3 化学法海水淡化技术化学法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包括电渗析、异相电解和化学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往往与其他技术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
化学法海水淡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和紧急灾害救援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2. 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的意义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列举了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的几个重要意义:2.1 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全球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而大量的海水资源却未得到有效利用。
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将有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淡水需求,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2 促进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可以有效促进海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可以大大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并实现海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将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热法海水淡化介绍1鼎联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商业应用主流的海水淡化技术分为膜法和热法两大类。
膜法主要指的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多级闪蒸(MSF)、普通多效蒸发(MED)、热力压缩耦合多效蒸发技术(MED—TC)和机械蒸汽压缩蒸发技术(MVC)等几种。
(1)多级闪蒸(MSF)多级闪蒸是使海水依次通过多个温度、压力逐级减低的闪蒸室进行蒸发冷凝的海水淡化方法。
MSF需要串联较多的级数才能实现较高的造水比,且大多数级需要在真空条件下运行。
目前MSF主要适用于大规模的海水淡化项目,可以充分体现规模效益,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
墨西哥炼油厂MFS海水淡化项目(2)普通多效蒸发(MED)普通多效蒸发是将前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使用,最后一效的二次蒸汽经过末端冷凝器冷凝后排出。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二次蒸汽的气化潜热作为蒸发海水需要的热源,大大降低蒸发过程中的热能消耗。
同多级闪蒸相比,普通多效蒸发更为节能。
泰国炼油厂MED海水淡化项目(3)热力压缩耦合的多效蒸发技术(TC-MED)为了充分利用末效二次蒸汽的气化潜热,降低蒸发的能耗,在普通多效蒸发的基础上增加蒸汽喷射压缩器,就组成了热力压缩耦合的多效蒸发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少量高温高压的热力蒸汽(≥0.5MPa)喷入蒸汽喷射压缩器,将末效蒸发器的部分二次蒸汽吸入,两种蒸汽混合后产生能够用于蒸发器加热的蒸汽,再次送回至第一效蒸发器使用。
末效蒸发器剩余部分的二次蒸汽经过末端冷凝器冷凝后排出。
由于回收利用了部分末效蒸发器的二次蒸汽,因此TVC-MED系统的造水比明显高于普通MED系统。
另外由于末效蒸发器需要被冷凝器冷凝的二次蒸汽明显减少,因此TVC-MED对冷却水的消耗量也明显小于普通MED。
台湾妈祖电厂MED-TC海水淡化项目(4)机械蒸汽压缩蒸发技术(MVC)机械蒸汽压缩蒸发技术是采用机械蒸汽压缩机对二次蒸汽进行压缩,使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得到提升,作为加热蒸汽再次送入蒸发器;加热蒸汽在蒸发器内通过换热将热量传给海水,而自身被冷却形成冷凝水。
膜法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经济分析大连海水淡化工程研究中心华维国一、海水淡化方法概述:海水淡化是指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技术和过程,通过脱除海水中的大部分盐类,使处理后的海水达到生活和生产用水标准的水处理技术,目前淡化方法已达数十种,达到商业化规模的主要有反渗透法和蒸馏法,也就是常说的“膜法”和“热法” ,蒸馏淡化技术又分成多级闪蒸、多效蒸馏和压汽蒸馏三种。
1、蒸馏法淡化技术蒸馏法又称蒸发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技术。
早期主要用于少量蒸馏水的生产和制糖工业的料液浓缩,近代工业逐渐用于电厂和大型工业锅炉供水。
蒸馏法与膜法不同,经蒸发所得的水就是蒸馏水,水质较高,产品水的含盐量(总固溶物)可以降到5ppm 以下。
蒸馏法所能处理的原料水比其它方法更加广泛,原水含盐量从几百毫克/ 升到几万毫克/ 升都可适应。
蒸馏法海水淡化的装置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多级闪蒸海水淡化、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和压汽蒸馏海水淡化。
以下对各种方法进行简介:(1 )多级闪蒸技术(MSF)基本原理多级闪蒸是将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到一个闪蒸室,其室内的压力低于海水所对应的饱和蒸汽压,部分海水迅速汽化,冷凝后即为所需淡水;另一部分海水温度降低,流入另一个压力较低的闪蒸室,又重复蒸发和降温的过程。
将多个闪蒸室串联起来,室内压力逐级降低,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工艺流程经过澄清和加氯消毒处理的海水,首先送入排热段作为冷却水。
离开排热段的大部分冷却海水又排回海中,小部分作为进料海水(补给海水),经预处理后,从排热段末级闪蒸室流入第一级闪蒸室,如技术原理所说明的那样,逐级降压,海水逐级降温,连续产出淡化水。
见图1-1 。
多级闪蒸的造水比是指生产的淡水(蒸馏水)的重量与所消耗的加热蒸汽之比,是淡化厂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通常小型装置的造水比较小,大型装置的造水比较高,如日产淡水几百吨或四、五千吨的装置,造水比一般为5-8 左右;日产淡水万吨级的装置,造水比多在10 以上,日产淡水四~五万吨的装置造水比可达到13-14 。
图1-1 多级闪蒸流程图2)多效蒸馏技术(MED)基本原理: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蒸汽进入第一效蒸发器,与进料海水热交换后,冷凝成淡化水;海水蒸发,蒸汽进入第二效蒸发器,并使几乎同量的海水以比第一效更低的温度蒸发,自身又被冷凝。
这一过程一直重复到最后一效。
连续产出淡化水。
多效蒸馏分为低温和高温多效蒸馏。
高温多效蒸馏可安排更多的传热效数,以达到较高的造水比,其热效率较高。
但是,前几效盐水的蒸发温度较高,传热管易结垢且腐蚀速度快,因而对设备的材料要求高,需频繁清洗设备,对海水预处理要求也高。
针对高温多效蒸馏的缺点,发展了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其特点是盐水的蒸发温度不超过70℃,减缓了设备的腐蚀和结垢;并得到10 效以上的造水比。
工艺流程:海水在冷凝器中预热、脱气之后分成两股,一股排回大海,另外一股为进料液。
料液加入阻垢剂,引入到蒸发器温度最低的效组中。
喷淋系统把料液分布到顶排管上,自上向下的降膜过程中,一部分海水吸收了管束内冷凝蒸汽的潜热而汽化;冷凝液以淡化水导出,蒸汽进下一效组,剩余料液也泵入下一效组中,该效组的操作温度高于上一效组。
在新的效组中又重复了蒸发和喷淋过程,直到料液在温度最高的效组中以浓缩液的形式排出。
详见图1-2 :图1-2 低温多效蒸馏工艺流程图(3 )压汽蒸馏技术(VC)基本原理:海水蒸发过程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增压,蒸汽饱和温度相应提高,再输入到蒸发器管束内,作为进料海水蒸发的热源,并自身冷凝为淡化水。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连续生产。
压汽蒸馏按操作温度可分为常压压汽蒸馏和负压压汽蒸馏两种。
从结构上,又分为水平管降膜喷淋式和垂直管式两种形式;前一结构的优点是料液自液体分布器出来之后,在水平传热管上以薄膜的形式分布,又依靠重力向下实现再分布,由于液膜分布薄且均匀,因而传热系数高,并且蒸发器结构简单,在海水淡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艺流程:进料海水用极少量阻垢剂预处理后,进入一个板式换热器,回收自蒸发器排放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的热量。
之后,与循环的浓盐水混合,进入到蒸发器中,喷淋到水平传热管束的外表面上,喷淋量需刚好在管子表面形成连续的液膜,与管束内经压缩机增压的蒸汽(略低于浓盐水蒸发平衡压力)热交换。
管内蒸汽冷凝成淡水导出,管外一部分盐水产生蒸发,通过汽液分离器除去夹带的液滴之后,蒸汽进压缩机压缩并导入传热管束内。
如此构成了二次蒸汽的不断循环和潜热交换。
工艺流程见图1-3 :图1-3 压汽蒸馏工艺流程图2、膜法海水淡化技术(1 )电渗析技术(ED)基本原理:电渗析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子通过膜迁移到另一个水体中的物质分离过程。
主要特点:电渗析为无相变过程。
所耗电能主要用于迁移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所耗的电能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对于不导电的颗粒没有去除能力。
电渗析技术用于海水淡化时能耗大,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基本上不采用。
但将1000 ~3000 毫克/升的苦咸水脱盐至500 毫克/升的饮用水是经济可行的。
(2 )反渗透技术(RO)基本原理:用一张只透过水而不能透过盐的半透膜将淡水和盐水隔开,淡水会自然地透过半透膜至盐水一侧,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当渗透到盐水一侧的液面达到某一高度时,渗透的自然趋势被这一压力所抵消从而达到平衡。
这一平衡压力即为该体系的渗透压,如在盐水一侧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盐水中的水会透过半透膜到淡水处。
这种与自然渗透相反的水迁移过程称为反渗透。
工艺流程:进料海水经预处理,去除悬浮固体及其它有害物。
然后经高压泵增压后,进入膜脱盐设备,产出的中间淡水产品进入后处理设施(按淡水不同用途选择,如作饮用水,需pH 调节和加氯杀菌设备),精制成终产品淡水。
浓盐水自膜脱盐设备排出。
见图1-4 :图1-4 反渗透工艺流程图二、热法(MED)膜法(RO)海水淡化系统构成1、系统组成和投资1)热法系统:2)膜法系统:3)日产1 万吨淡化系统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4)热法膜法技术现状:热法我国已经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我国万吨级热法装备的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膜法由于关键部件被国外垄断,所以膜法在我国就是系统集成,技术门槛很低,只要有市场随意一个工程公司就可以承担淡化工程。
我们膜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国外垄断公司的打压下,步履艰难,三大关键设备至今没有突破,中国的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和市场完全被国外公司控制。
5)热法膜法系统参数:三、热法膜法系统工程建设1、系统占地面积比较:低温多效工艺与反渗透工艺占地面积相当。
一般的理解,低温多效占地面积应该比反渗透大一些,因为反渗透的主机十分紧凑。
但由于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占地面积较大,实际上两种工艺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大。
低温多效的工艺用泵安装在装置的下部,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占地面积。
2、系统所需厂房比较:采用热法低温多效工艺可以省略淡化设备的厂房。
低温多效设备可以露天布置,省去了厂房的投资。
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热法装置全部是露天布置,控制系统和换热器等精密设备放置在主换热器下面和侧面的控制设备室,一般面积不需要太大。
膜法的大部分设备都需要放置的专用厂房里,高压泵房需要单独设置,特别是预处理设施需要大量的土建工程支持。
3、系统设备安装工艺比较:热法工艺主要是大型换热设备,所以施工难度比膜法要大,运输条件有限制,设备安装费用比膜法高。
土建施工方面膜法用于需要建设厂房,所以膜法的土建成本比热法高。
4、系统外部工艺条件比较:热法工艺需要低温热源,在没有低品位热源的地方热法工艺没有任何优势,膜法工艺没有安装条件限制,只要有电源就可以实施膜法工艺。
5、系统建设周期比较:热法的主蒸汽器的设计需要根据安装淡化系统地区海水参数及蒸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开始主蒸发器的制造,所以建设周期较长。
膜法系统的反渗透膜组已经形成模块化,模组可根据造水量任意组合,系统组合方便,所以膜法系统建设周期短。
四、热法膜法系统运行1、热法膜法吨水运行成本分析1.1固定成本分析:反渗透膜效率影响因素:在热法核心技术没有实现国产化之前,万吨级的热法海水淡化投资要比膜法高20%左右,由于热法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全部设备实现和国产化,目前万吨级的热法海水淡化系统与膜法的投资已经接近并相当,根据不同的地域投资额度在9500~11000 万元之间变化,由于热法膜法系统的吨水投资额相当, 所以分担固定成本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就要看热法膜法系统的年均造水量及运行效率, 出两种工艺的在实际运行中的年吨水分摊的固定成本。
热法系统造水工艺主要靠大型的主蒸汽器蒸发换热实现的,只要换热传热过程稳定进行, 外界因素不 是影响热法系统造水量的主要因素。
膜法系统造水工艺主要靠过滤实现, 过滤系统的元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系统的运行效率, 海水温 度、反渗透膜的质量、预处理单元工作效率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膜法系统的年造水量, 外界因素是影响膜法 系统造水量的主要因素。
我们在以往的膜法系统淡化水固定成本分析报告中, 是把膜法系统处于理想状态, 回避外界因素对造水 量的影响, 是按照系统的设计值常年不变的情况计算出来的。
但是我们通过对已投运的几个典型电厂膜法系 统的多年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外界因素对膜法系统年均造水量影响巨大。
表为某电厂膜法系统年造水曲线:从上述曲线表可以看出,膜法系统由于受膜和海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年实际出水量发生较大变化,远 离设计曲线。
下表为某电厂热法系统年造水曲线:从上述曲线表可以看出,热法系统按照夏季海水温度20~ 30°设定主蒸发器的末端冷凝温度,在冬季运行时由于海水温度低于设计温度,使主蒸发器换热温差增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从而增加了造水出力, 所以热法的年平均造水指数与设计值基本吻合。
我们在热法膜法系统淡化水固定成本分析报告中提出了热法膜法系统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分析比较修正 系数,简称: 热膜固本修正系数 ,我们通过数年的统计分析和计算得出目前阶段“ 热膜固本修正系数” 设 定为 0.8 为宜;我们用两种淡化方法进行方案的论证和比较时,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修正后结论才具 备科学性,否则我们的方案只能是理想状态,严重脱离实际。
最后计算在万吨级热法膜法淡化系统投资额相当的情况下,由于膜法的实际出水量与设计出水量约差20%,所以在同等规模的淡化系统中,膜法系统固定费用要多承担20%的固定资产折旧,必须对膜法的固定费用进行合理修正,这样才能核算出膜法淡化系统造水的实际成本,使得海水淡化技术方案更加公正、科学和合理。
装置投运率影响因素:海水淡化在客观上要求系统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耐腐蚀性和严密性,这是系统的技术特点也是日常维护管理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