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4月19--21日
夏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季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 9月7--9日
季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十二次——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木星 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人们把周天分为 十二分,称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 就用木星所在星次来纪年.因此,木星被 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 法。
十二辰——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 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 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 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 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 —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 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 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 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 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 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 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 闰”,始于汉武帝。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国家之一,殷周时代,历法尚 疏,农事活动,主要靠观察日月星辰来进行。到了春秋 时代,用土圭测日以定冬至、夏至,置闰月以定四时成 岁的制度逐渐完善,因此农事活动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文献记载,甲骨文中就有星名、日蚀、月蚀的记载。
中国古代关于天象的记述,有七政、二十八宿、四象、 三垣、十二次、分野之说。七政是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ao)。
甲骨文年字
从宋朝开始,农业经济重心南移。水稻经济 的发达,使农民更加繁忙,春祈秋报的节日格局 已经不能适应要求,文化形态必然受到影响,以 北方文化为基础的节日格局不能不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