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银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5.28 MB
- 文档页数:49
目录第1章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数据集中阶段的数据中心建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2 H3C全融合虚拟化架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2章双活数据中心业务部署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基于的业务部署模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 模式简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双活数据中心方案。
双活数据中心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两个或更多的数据中心,使得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保持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双活数据中心架构2\1 数据中心结构概述2\2 网络架构2\3 存储架构2\4 计算架构2\5 负载均衡和容错机制3\双活数据中心部署规划3\1 数据中心位置选择3\2 网络连接规划3\3 存储规划3\4 计算资源规划3\5 安全规划4\数据同步与复制4\1 数据同步原理4\2 数据同步技术选型4\3 数据复制策略4\4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5\高可用性与故障转移5\1 故障转移策略5\2 自动化故障转移5\3 监控与预警5\4 容灾测试和演练6\数据中心升级与维护6\1 升级策略和计划6\2 维护策略和计划6\3 软硬件升级流程6\4 灾难恢复过程7\附件●附件1: 双活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附件2: 存储架构示意图注释:1\双活:指两个或更多数据中心在活动状态下同时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够实现无缝切换。
2\可用性:指系统或服务在规定时间内处于可用状态的能力。
3\冗余性:指系统或服务拥有多余的资源,以保证在故障发生时能够继续提供服务。
4\容错机制:指系统或服务所具备的自动恢复能力,以确保任何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服务中断。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双活数据中心方案:在法律上指一个组织内部建立两个或更多的数据中心,以确保数据和服务的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2\高可用性:在法律上指系统或服务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持续提供可用性的能力。
3\故障转移:在法律上指系统或服务在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设备,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4\监控与预警:在法律上指对数据中心和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提供预警通知。
5\容灾测试和演练:在法律上指定期定时对数据中心的灾难恢复过程进行测试和演练,以验证其可用性和可行性。
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1: 双活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2\附件2: 存储架构示意图。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单活数据中心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单点故障风险大、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双活数据中心方案应运而生。
双活数据中心是指在两个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数据中心之间进行数据的主备备份,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立即接管其工作,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单点故障风险,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在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关键的一环是数据的同步和备份。
通过采用实时数据同步技术,可以确保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保持一致性,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备份数据中心可以立即接管工作,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同时,双活数据中心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成本。
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还可以应对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
通过将数据中心部署在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地方,可以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对业务的影响,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部署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预算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部署方案,实现资源的灵活调配和成本的最优化。
总的来说,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一种高可用、高稳定、高灵活的数据中心部署方案,可以有效应对传统单活数据中心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必将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主流趋势。
通过采用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企业可以提高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降低风险,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一、需求背景: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银行纷纷建设了负责本行各业务处理的生产数据中心机房(一般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因其负担了全行业务,所以其并发业务负荷能力和不间断运行能力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成熟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业成倍增加,用户对于业务访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业务系统的7*24小时连续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多次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相关标准和指引,对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保障银行各业务安全稳定的不间断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设灾备、双活甚至多活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二、发展趋势: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
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
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
目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单纯的数据容灾: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
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
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构建业务连续性:两个数据中心(同城/异地)的应用都处于活动状态,都有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
但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等因素考虑,数据库采用主备方式部署,数据库读写操作都在主中心进行,灾备中心进行数据同步。
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业务的持续运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在建设双活数据中心。
双活数据中心是指建设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中心,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以实现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双活数据中心的概念和建设方案,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最佳实践。
2. 双活数据中心的概念双活数据中心是指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建设两个相互独立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都具备完整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设施,能够实时同步数据,并能够相互承担主备关系,以实现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的目标。
双活数据中心的主要特点包括:•高可用性:当其中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立即接管业务,并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容灾备份:数据中心之间实时同步数据,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可以快速恢复业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负载均衡: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用户请求的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流量调度:通过DNS负载均衡和流量调度技术,将用户的请求分配到合适的数据中心,提高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3. 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案3.1 网络架构设计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中,网络架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网络架构可以保证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同步。
3.1.1 内部网络架构双活数据中心的内部网络架构应该具备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的特点。
常见的网络架构设计包括:•网络冗余:采用冗余的网络设备和链路,防止单点故障导致网络中断;•拓扑设计:采用多层结构的网络拓扑,区分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路由策略:通过合理的路由策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业务的顺利进行;•安全策略: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3.1.2 外部网络架构双活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需要考虑跨地理位置的问题。
常见的外部网络架构设计包括:•建立专线连接:通过建立专线连接或VPN隧道,保证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同步;•BGP协议路由:采用BGP协议路由,实现双活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负载均衡和故障切换;•CDN加速:采用CDN加速技术,提高用户访问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城市商业银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方案v1.0一、背景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数据中心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也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目前,城商行的数据中心全部在本市,为了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提高业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城商行需要建设双活数据中心。
二、双活数据中心概述双活数据中心是指银行建立两个或以上的数据中心,并通过网络技术将数据中心实现同步备份。
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其他数据中心能够迅速切换并接替故障中心的功能,保证业务的持续可用性。
同时,双活数据中心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
三、建设目标城商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业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保障业务的稳定运行。
具体目标如下:1.建设双活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的同步备份。
2.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保障业务的持续可用性。
3.保证数据中心的运行符合监管规定和行业标准。
四、建设方案1. 选址和场地准备城商行将双活数据中心选在本市经济中心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通信。
•地质构造稳定,地震烈度低。
•环境优雅,无污染源存在。
场地准备应根据数据中心的设计容量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场地,并进行场地设计和改造。
2. 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双活数据中心的基础,包括配电、供电、制冷、制气、照明、安监、灭火、环境监测和机房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3.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城商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系统集成包括物理层、网络层、存储层、计算层、安全层等部分的集成。
在系统集成方面,城商行需要对设备和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确保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数据迁移和同步备份数据迁移和同步备份是城商行双活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
数据迁移和同步备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可靠。
双活数据中心方案双活数据中心方案一、需求背景: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银行纷纷建设了负责本行各业务处理的生产数据中心机房(一般称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因其负担了全行业务,因此其并发业务负荷能力和不间断运行能力是评价一个数据中心成熟与否的关键性指标。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压力业成倍增加,用户对于业务访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业务系统的7*24小时连续运营并提升用户体验成为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体系建设,多次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灾难备份的相关标准和指引,对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保障银行各业务安全稳定的不间断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设灾备、双活甚至多活数据中心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
二、发展趋势: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
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
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
当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能够归纳为以下几种:1.单纯的数据容灾: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
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能够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
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构建业务连续性:两个数据中心(同城/异地)的应用都处于活动状态,都有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
但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等因素考虑,数据库采用主备方式部署,数据库读写操作都在主中心进行,灾备中心进行数据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