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C
N
1/2 99.98 1/2 1.11
1/2 0.37
26.75 6.73
-2.71
100
400
13 15
2. 核磁共振仪器
• 连续波(CW) • 傅立叶变换(FT)
Acquire
td
FID
3. 描述核磁共振的方法简介
• 能级图(energy level) • 矢量模型(vector model) • 迟豫(relaxation)过程
Felix Bloch, USA and Edward M. Purcell, USA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2, "for their discovery of new methods for nuclear magnetic precision measurements and discoveries in connection therewith" Richard R. Ernst, Switzerland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91,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 Kurt Wuthrich, Switzerland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2, "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 Paul C. Lauterbur, USA and Peter Mansfield, United Kingdom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3,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Theory ———— Methodology ———— Application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I 典型核
12C,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32S 2H, 14N
偶数 偶数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数
0 n/2(n=2,4,…)
奇数
偶数 奇数
奇数 偶数
n/2(n=1,3,5,…)
1H, 13C, 15N, 19F, 31P,
11B,17O,35Cl, 79Br, 81Br, 127I
核磁共振(NMR)的产生
问题:根据1H、13C和15N的旋磁比、天然丰度等基本参数,计算13C、15N的 绝对灵敏度(假设1H的绝对灵敏度为100)。对于400兆核磁共振谱 仪而言,1H的共振频率为400MHz,那么,13C、15N的共振频率应该 是多少呢? 同位素
1
I
天然丰度(%)
/107
绝对灵敏度
共振频率(MHz)
0.015 1.11 99.63 0.37
26.75
1.00
1.45*10-6
300
46.05 75.43 21.67 30.40
6.73
1.76*10-4 1.01*10-3
-2.71
3.85*10-6
19F
31P
1/2
1/2
100
100
25.18
10.84
0.83
6.63*10-2
282.23
121.40
能级图
β
α
frequency
吸收光谱、波谱共性: 波尔兹曼分布 布居数 跃迁 自发辐射 几率与能级差成正比 饱和:αβ 布居数相同,无跃迁,即无核磁共振吸收 核磁特点:迟豫过程
核磁共振基础教学
一.核磁共振概论 二.一维氢谱 三.一维碳谱
1.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宁永成 科学出版社 2.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 药明康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一.核磁共振概论
1. 2. 3. 4. 5. 6. 核磁共振现象 仪器 描述核磁共振的方法 谱图参数 实验操作 谱图处理
核磁共振发展历程
与外磁场相互作用能 E = -μ B0 能级量子化 ΔE=(hγ/2π) B0
特定频率电磁波照射,满足 hν = ΔE ν = (γ/2π) B0
经典力学 拉摩尔进动(Larmor precession)
ν = (γ/2π) B0
核磁共振信号的影响因素
ν = (γ/2π) B0
I ν B0 γ 0 ½ >½ 射频(兆赫) 磁场强度 旋磁比
结构到分子动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性和超分子体系。
核磁共振特点
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可以研究结构、动力学、相互作用 最接近生理或化学反应条件 不破坏样品,不需要分离 技术手段多,发展快
灵敏度低
仪器贵重 原理和方法不易掌握
原子核的一些基本属性
电荷: 质子 中子 自旋: 自旋量子数I:0 ½ >½ 自旋角动量P: P = I(I 1) h/2 π 磁矩(表征磁性)μ:μ=γP 旋磁比γ gyromagnetic ratio 具有磁矩的原子核才会发生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概述
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是指处于外 磁场中的物质,其原子核受到相应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其原 子核的磁能级之间发生共振跃迁的这种物理现象。 检测电磁波被吸收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核磁共振波谱。因此, 核磁共振波谱是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属于吸收光 谱(波谱)范畴。 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图上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及其 它信息,可以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相互作用。 核磁共振是最广泛地研究分子性质的最通用的技术:从三维
核磁共振的灵敏度 S/N∝Nγ3B03/2n1/2
N γ B0 n 自旋原子数目(样品浓度) 旋磁比 磁场强度 扫描次数
常见核的核磁共振性质
同位素 I
1H 2H 13C 14N 15N
天然丰度 (%)
/107
绝对灵敏度
共振频率(MHz) B=7.0463T
1/2
1 1/2 1 1/2
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