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高三参赛)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则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和规则。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则。
第二章:名词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名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举例说明名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词活用的规则。
第三章:动词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动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
举例说明动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活用的规则。
第四章:形容词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形容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形容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容词活用的规则。
第五章:数词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词活用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分析数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数词用作动词、数词作名词等。
举例说明数词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典型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词活用的规则。
第六章:代词活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代词活用的规则和特点。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代词活用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分析代词活用的常见类型,如代词用作动词、代词作状语等。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编号:036高考文言实词复习学案(三)(教师版)审核人:高三语文组考情分析: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题,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高考《考试说明》在这一考点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并且古今词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类。
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考题趋势: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L学习目标: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考点探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就是“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的意思。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类和常见实例。
2. 难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和实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
3.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
4. 规律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规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文言文中的场景,运用词类活用进行对话,增强学生对词类活用的实际运用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题思路。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词类活用的准确性。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实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角色扮演材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场景和对话,供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高三参赛)制作人:青岛一中袁春丽编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方法。
2、掌握文言句式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句式变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梳理活用和句式的相关知识,并针对这两点做好相关的文言文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条理清楚地梳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准备案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的分类1、名词:?(1)(2)(3)(4)2、动词:?(1)(2)(3)3、形容词:(1)(2)(3) (4)4、数词:?(1)(2) (3)特殊句式的分类5、倒装句:(1)(2) (3) (4)6、非倒装句:(1)(2) (3)二、规律辨析请依照所给例句中活用和句式的特点,从必修教材或《史记》中再找一个典型例句,翻译该知识点,并辨清其在语法形式上的规律。
第一部分——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例句(1)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规律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齐桓晋文之事》)(2)规律2:(1)生生所资。
(第一个“生”,维持。
《归去来兮辞》)(2)规律3:(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齐桓晋文之事》)(2)规律4:(1)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
《赤壁赋》)(2)规律5:2、例句(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鸿门宴》)规律:?3、例句(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称王。
王我:让我做王。
《齐桓》)(2)规律:?4、例句(1)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师之:把他当做老师。
《师说》)(2)规律:?(二)动词的活用1、例句(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均为名词。
《阿房宫赋》)(2)规律一:2、例句(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活之:救了他。
《鸿门宴》)(2)规律二:3、例句(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之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编制:胡平审核:张娥序号:17 班级小组姓名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梳理名词活用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条理清楚地梳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学习难点: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复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步:知识梳理1、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3、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第二步:规律总结要求:1.找出例句中活用的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2.结合例句中活用词语前后词语的词性,总结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例句(1)驴不胜怒,蹄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规律小结: ___ 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代词)2.例句(3)或棹孤舟(4)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5)杖汉节牧羊(6)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规律小结: 名词与____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3.例句(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左右欲刃相如(9)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0)臣乃敢上璧规律小结: 名词放在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
如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愿意、乐意、情愿、肯、要、应该、应当等)4.例句(11)范增数目项王。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 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
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
三、【学习方法】 自学、归纳总结考纲解读】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查形式主要有 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 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耳”等表示判断。
这些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②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 侯。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此亡秦之续 耳。
3.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 为五人也。
②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主要的特殊句式: ㈠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变式句) 、省略句。
1、用“者”或“也” (1)主语后用“者” 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2)如: 夺项王天下 者,必沛公 也。
主语后单用“者” ,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3) 女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女口: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
4)“者”、“也”全不用。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 者也 。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2.用副词“乃”“则”“ 即”“ 皆”“素”如:①吾本非文人画士……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注意: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判断句,要用,要用“是” ;如是否定“不是” 。
)㈡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014届高考文言文复习导学案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教师版)【学习目标】:1、复习重点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2、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根据语境和语法推断活用现象的方法。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20137分)4分)答案:①(4分)如果(他们)不靠(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一旦纷纷聚集做盗贼,那危害就大了。
3分)答案:②(3分)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
【考点阐释】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本环节师生共同研究高考考查的方向、形式,归纳出判断实词多义的可行性方法。
【典例分析一】原题再现:(2010重庆卷)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考察选项: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高考考点中的此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语境分析法和语法分析法。
根据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然后代入语境,根据上下文推知含义。
高中文言文知识专题复习----词类活用(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2、准确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辨析活用类型。
【学习重难点】找出活用现象,并准确判断活用类型。
【知识链接】一、导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1、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市公益广告2、万家乐乐万家。
3、QQ音乐,音乐你的生活4、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5、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苏芮《牵手》二、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三、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具体如下:(一)活用作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三)活用为名词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学习内容】一、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左右欲刃相如。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
判别:(二)例句:其一犬坐于前。
(比喻)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方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卒廷见相如。
(处所)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时间)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趋向)判别:三)例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汗牛充栋判别:(四)译法:例句:鱼肉百姓粪土当年万户侯稍稍宾客其父判别:二、动词活用(一)例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判别:(二)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卒廷见项如,毕礼而归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判别:三、形容词活用(一)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将军披坚执锐。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判别:(二)例句: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山多石,少土。
判别:(三)译法:例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足以荣汝身。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判别:(四)译法:例句:登泰山而小天下。
邑人奇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判别:四、数词活用数作动例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判别:五、动词名词的为动用法动词、名词带宾语,表示为宾语怎样。
译法:例句:等死,死国可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名我固当。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规律:实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刽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规律: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高二语文导学案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学习目标】1.探究归纳各种类型词类活用现象的规律,能熟练识别词类活用。
2、掌握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能准确翻译。
【知识链接】一、命题特点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词类活用有专设考点,归为“理解”类,能力层级B级。
从文言文试题的文章阅读、文意理解到主客观每个试题的解答,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要涉及到它。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题,常常会隐性设点。
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解释概念: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语法功能,活用作另一类词的语法现象。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三、整体梳理:词类活用的类型①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②动词的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③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④数词的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作名词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分。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2)以今律古。
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词类活用【学法指导】学习方法:自学预习,探究性学习,积累归纳,强化练习。
【预习案】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左右欲刃.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导学案一。
一词多义(一)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2、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以为民先)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二)指出下列横线词语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并举例说明。
1.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比喻义:2.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本义:比喻义:3.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比喻义:※辨析实词词义的方法①语境分析法(即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例1:“应”的意思推断:A.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B.(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例2: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②结构(对称)分析法翻译下列加横线的词语: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C、“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F、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G、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③语法分析法划分句子成分法,翻译“信”字在各句中意思A、“信义著于四海”B、“烟波微茫信难求。
”C、“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D、“楚王贪而信张仪。
”④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 B.其旁古木数十,不可斧斤斧斤:C.或多惶惧,失去常度度: D.入城,隳池踏田,民怨隳:二.词类活用导学案(一)名词活用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解释,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规律和特点。
A:(1)东犬西吠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5)而相如廷叱之(6)常以身翼蔽沛公 (7)人皆得以隶使之(8)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B:1、嫂蛇行匍伏。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共十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常见类型,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 分析典型例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2.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例句3. 词类活用的规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1)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讲解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并给出典型例句。
(3)分析例句,引导学生发现词类活用的规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词类活用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六、教案设计本节课为“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的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分析,加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目标1. 加深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八、教学内容1. 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
2. 分析更多的典型例句,进一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九、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提问和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类活用知识。
2. 练习:分析更多的典型例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类活用的规律。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规则和用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成绩。
三、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2.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3.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5. 数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及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词类活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其他词类的例子及用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疑问和困惑,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课堂上学到的词类活用知识,做好笔记。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阅读文言文,注意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续)七、教学内容:1. 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例子及用法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3. 数词活用为名词的例子及用法4. 助词的活用现象5. 特殊词类的活用例子及用法八、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词类活用有一个巩固的认识。
2. 讲解:分别讲解动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其他词类的例子及用法,以及助词的特殊活用现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文言文阅读“必备知识”: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一。
“词类活用”必备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3)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2. 意动用法:(1)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3.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
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
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
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
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5.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如:死国,可乎?皆为死节之臣二。
关键能力:词类活用的翻译第一组:翻译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其活用的特点。
1.晋侯饮赵盾(人名)酒。
使...饮酒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察看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对...感到奇异4. 梁(人名)以此奇籍(人名)。
认为...特别5.孟尝君客我。
把...当门客6.齐将田忌(人名)善而客待之。
以宾客之礼相待7.赵襄王郊迎甘罗(人名)。
在郊外8.昂其直,居为奇货使...昂高9.项王复引兵而东向东去10.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向前1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在朝廷上1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3.生死人而肉白骨使...活过来;使...长肉14.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在袖子里15.异姓并起,英俊鸟集像鸟群一样聚集二、文言特殊句式判断与翻译一。
文言特殊句式必备知识(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2)“为”、“乃”、“即”、“则,皆等副词”或否定词“非,未,弗”等副词表否定判断。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谷:粮食的统斯R谷子非我也,兵也兵:兵器军队中最基层人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也岁:年成年C词类活用填然鼓之鼓:名动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动穿然而不王者王:名动称王王无罪岁罪:名动归罪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名动吃树之以桑树:名动种植谨庠序之教谨:形动认真从事D特殊句式是亦走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省略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状语后置未之有也4将下列句式译成现代汉语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宾语前置,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并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第二课时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复习导学案【课时】八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关注作者及时代背景2重视朗读和背诵指导3重视积累文言知识4要重视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知识与技能】识记积累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鉴赏学习文章的论证艺术【过程与方法】注意训练质疑解难的能力,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妙处【情感与态度】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提高自身修养【重难点】注意翻译时的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式特点等,牢记典型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孟子介绍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翻译并背诵全文3文言知识积累A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只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斑涂有饿孳途B古今异义河内凶河:黄河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或许也许穷兵软武战争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士兵胜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五翻译古文1.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词类活用”学案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 籍吏民,封府库2、 大楚兴,陈胜王.3、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 范增数目项王2、 汉水又东规律三:1、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 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 稍稍宾客其父② 鱼肉缙绅③ 孟尝君客.我④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⑤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名词作动词5.动词作名词 2. 名词意动用法6. 动词使动用法 3. 名词使动用法7. 动词为动用法 4. 名词作状语8. 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鱼虾而友麋鹿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西举巴蜀。
2、东割膏腴之地。
3、北收要害之郡。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2、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内立法度。
(《过秦论》)2、良庖岁更刀。
(《庖丁解牛》)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游褒禅山记》)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日削月割。
(《六国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文言文专题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高三参赛)制作人:青岛一中袁春丽编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方法。
2、掌握文言句式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辨析文言句式变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讨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梳理活用和句式的相关知识,并针对这两点做好相关的文言文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条理清楚地梳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和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准备案一、知识梳理词类活用的分类1、名词: (1)(2)(3)(4)2、动词: (1)(2)(3)3、形容词:(1)(2)(3) (4)4、数词: (1)(2) (3)特殊句式的分类5、倒装句:(1)(2) (3) (4)6、非倒装句:(1)(2) (3)二、规律辨析请依照所给例句中活用和句式的特点,从必修教材或《史记》中再找一个典型例句,翻译该知识点,并辨清其在语法形式上的规律。
第一部分——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例句(1)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规律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
《齐桓晋文之事》)(2)规律2:(1)生生所资。
(第一个“生”,维持。
《归去来兮辞》)(2)规律3:(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齐桓晋文之事》)(2)规律4:(1)扣弦而歌之。
(歌:唱歌。
《赤壁赋》)(2)规律5:2、例句(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鸿门宴》)(2)规律:3、例句(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称王。
王我:让我做王。
《齐桓》)(2)规律:4、例句(1)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师之:把他当做老师。
《师说》)(2)规律:(二)动词的活用1、例句(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均为名词。
《阿房宫赋》)(2)规律一:2、例句(1)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
活之:救了他。
《鸿门宴》)(2)规律二:3、例句(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哀:为……悲哀。
哀之:为他们悲哀。
《阿房宫赋》)(2)规律三:(三)形容词的活用1、例句(1)小学而大遗。
(小:小的方面。
《师说》)(2)规律一:2、例句(1)素善留侯张良。
(善:交好。
《鸿门宴》)(2)规律二:3、例句(1)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高兴。
怡颜,非常愉快。
《归去来兮辞》)(2)规律三:4、例句(1)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
壮其节:赞赏他的气节。
《苏武传》)(2)规律四:(四)数词的活用1、例句(1)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阿房宫赋》)(2)规律一:2、例句(1)用心一也。
(一:专一。
《劝学》)(2)规律二:第二部分——句式(一)倒装句1、例句(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把别人的困难当急事的精神在哪里呢。
《信陵君》)(2)规律:2、例句(1)句读之不知。
(句读之不知:不通晓句读。
《师说》)(2)(1)何以知之?(何以:以何,凭什么,怎么。
《廉颇蔺相如列传》)(2)(1)举贤以自佐。
(自佐:辅佐自己。
《屈原列传》)(2)形式总结:3、例句(1)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之利: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劝学》)(2)常用的标志词:4、例句(1)取之于蓝。
(取之于蓝:从靛蓝中取得。
《劝学》)(2)常用的介词:规律辨析:(二)非倒装句1、例句(1)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天下豪杰。
《鸿门宴》)(2)常见的标志词:2、例句(1)守义不辱。
(不辱:不被侮辱。
《赤壁之战》)(2)常见的标志词:3、例句(1)将军起兵江东。
(起兵江东:在江东起兵。
《赤壁之战》)(2)常见的省略部分:三、你的薄弱环节课堂学习案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词类活用。
这一考点在近几年山东高考中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尤其体现在翻译题中。
掌握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辨别,从而正确地翻译句子。
二、知识归纳与点拨1、写出现代汉语中单句的句子成分及各成分的常见词性。
2、展示课前准备案中的知识梳理,并进行点拨总结。
之一:词类活用(1)探讨使动、意动、为动用法的异同。
(2)探讨活用的判断原则和在句中的翻译原则。
之二:特殊句式探讨句式的判断原则和翻译原则。
之三:自我反思写下你的薄弱环节的知识构成并举例分析。
三、学习致用1、限时做题。
(7分钟)(1)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倚南窗以寄傲。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4)(2008年广东)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6)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07山东)译文:(7)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08广东)译文:2、合作探讨,理解高考文段。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10年全国卷一)(1)找出选文中的活用词并翻译。
(2)找出选文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课后巩固案一、必做题1、翻译文段。
(10分)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①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耳食录》) 【注】①厌:饱食。
翻译全文:2、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第五伦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
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拜会稽太守。
会稽乱淫祀,好卜筮。
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
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
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
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
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迁蜀郡太守。
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赇①抑绝,文职修理。
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
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
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
及马防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②请杜笃为从事中郎。
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
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
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
”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注:①赇(qiú):贿赂②马防:马廖之弟翻译划线句子。
(10分)①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
②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
③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二、选做题。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阙,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臵。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廷。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臵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初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