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的电流采样电阻能否短接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4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原理1. 介绍在电气工程中,shunt 电流采样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用于测量电流的大小。
它通过将电流引入并分流到一个已知电阻上,并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的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电路。
2. 原理shunt 电流采样电路的原理十分简单:通过将一个已知电阻接入电路中,电流会在这个电阻上产生电压降,然后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一般来说,shunt 电流采样电路会在电路中引入一个非常小的电阻,从而对电流进行采样。
因为电流会按照欧姆定律在电阻上产生一个电压降,所以我们可以轻松地通过测量电压来计算电流的数值。
3. 应用shunt 电流采样电路在现代电气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常常被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流测量,也可以用于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
由于这种电路原理简单、成本低廉、测量精度高,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青睐。
4. 优缺点shunt 电流采样电路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流测量。
然而,由于采样电阻非常小,所以需要考虑电路的热效应和阻抗匹配的问题。
另外,在一些高压、高电流的场合,shunt 电流采样电路可能会造成功耗大、发热严重的问题。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全面了解了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通过将电流引入并分流到一个已知电阻上,利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的值,使得这种电路成为了电气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优点在于原理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流测量,但也需要考虑电路的热效应和阻抗匹配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使用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于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本身十分感兴趣,因为它简单而实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对电流进行精确测量的情况,而 shunt 电流采样电路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开关电源的短路检查原理开关电源的短路检查原理是通过检测电源输出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情况。
在开关电源的工作过程中,当输出电路出现短路时,会导致输出电流急剧增大,可能会损坏电源设备或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开关电源而言,短路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
开关电源的短路检查原理主要包括过流保护和短路检测两个方面。
过流保护是指当电源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电源会自动切断输出,以保护电源设备的安全运行。
短路检测则是在过流保护的基础上,通过电源的一些特殊设计和电路保护措施,对短路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首先,开关电源通常会设置一个额定的输出电流上限值。
当电源输出电流超过这个设定值时,电源会自动切断输出,避免过流引起的损害。
过流保护通常采用电流传感器对输出电流进行监测。
当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时,电流传感器会输出一个信号,触发电源内部的保护电路,使电源自动切断输出。
其次,短路检测是对输出电路是否出现短路的检查。
当输出电路出现短路时,输出电流会急剧增大,此时电源需要能够及时切断输出,以避免过大的电流损坏电源设备。
为了实现短路检测,开关电源通常会采用一种称为过功率保护的技术。
过功率保护技术是通过检测电源输出功率是否超过额定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情况。
电源输出功率可以通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来计算得到。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源的输出功率应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当输出电路出现短路时,输出电流会急剧增大,导致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
此时,过功率保护电路会检测到功率超限的情况,并触发电源的保护机制,使电源自动切断输出。
过功率保护电路通常由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比较器等组成。
电流传感器用于监测输出电流,电压传感器用于监测输出电压,比较器用于对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进行比较。
当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时,比较器会输出一个触发信号,使电源切断输出。
此外,开关电源的短路检查还可以通过开关管的过流保护来实现。
开关电源的输出部分通常由开关管和输出电感组成。
can线120欧姆电阻短路
当一根120欧姆的电阻发生短路时,通常意味着电路中的120
欧姆电阻被绕过,导致电流可以直接通过短路路径流过。
这种情况
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的其他部分受到过大的电流冲击,甚至引发火灾
危险。
因此,当120欧姆电阻发生短路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修
复短路并确保电路的安全运行。
从电路原理的角度来看,120欧姆电阻是用来限制电流流过的,当它发生短路时,相当于电路中加入了一个很小的电阻或者直接连接,导致电流过大。
这可能会损坏其他电子元件,影响电路的正常
工作。
因此,需要检查并修复短路,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此外,从安全角度来看,短路可能会导致电路过载,产生过热
甚至火灾的危险。
因此,当发现120欧姆电阻发生短路时,需要立
即切断电源,并寻找短路的原因,进行修复或更换受损的部件。
综上所述,当120欧姆电阻发生短路时,需要从电路原理和安
全两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及时采取措施修复短路,并确保电路的
安全运行。
UC3844组成的变频器维修技术开关电源电路图及维修技巧变频器的开关电源电路完全可以简化为上图电路模型,电路中的关键要素都包含在内了。
而任何复杂的开关电源,剔除枝蔓后,也会剩下上图这样的主干。
其实在检修中,要具备对复杂电路的“化简”的能力,要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电路伸展中,拈出这几条主要的脉络。
要向解牛的庖丁学习,训练自己的眼前不存在什么整体的开关电源电路,只有各部分脉络和脉络的走向——振荡回路、稳压回路、保护回路和负载回路等。
看一下电路中有几路脉络。
1、振荡回路:开关变压器的主绕组N1、Q1的漏--源极、R4为电源工作电流的通路;R1提供了启动电流;自供电绕组N2、D1、C1形成振荡芯片的供电电压。
这三个环节的正常运行,是电源能够振荡起来的先决条件。
当然,PC1的4脚外接定时元件R2、C2和PC1芯片本身,也构成了振荡回路的一部分。
2、稳压回路:N3、D3、C4等的+5V电源,R7—R10、PC3、R5、R6等元件构成了稳压控制回路。
当然,PC1芯片和1、2脚外围元件R3、C3,也是稳压回路的一部分。
3、保护回路:PC1芯片本身和3脚外围元件R4构成过流保护回路;N1绕组上并联的D2、R6、C4元件构成了IGBT的保护电路;实质上稳压回路的电压反馈信号——稳压信号,也可看作是一路电压保护信号。
但保护电路的内容并不仅是局限于保护电路本身,保护电路的起控往往是由于负载电路的异常所引起。
4、负载回路:N3、N4次级绕组及后续电路,均为负载回路。
负载回路的异常,会牵涉到保护回路和稳压回路,使两个回路做出相应的保护和调整动作。
振荡芯片本身参与和构成了前三个回路,芯片损坏,三个回路都会一齐罢工。
对三个或四个回路的检修,是在芯片本身正常的前提下进行的。
另外,要像下象棋一样,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路来进行故障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停振故障,也许并非由振荡回路元件损坏所引起,有可能是稳压回路故障或负载回路异常,导致了芯片内部保护电路起控,而停止了PWM脉冲的输出。
ATX开关电源辅助电源的维修随着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主机电源都用上了ATX电源,取代了原先的AT电源。
因为ATX电源配合ATX主板可以实现电脑的定时开/关机和远程控制功能。
ATX电源与AT电源的最大差别在于ATX电源增加了一个辅助开关电源,可以说辅助开关电源是ATX电源的生命线,由它连续向开关电源的其他部分提供可靠的工作电压。
ATX电源一般不设市电开关,有些即使设置了市电开关,但由于在机箱背面,开/关不方便,也很少使用。
所以即使关机,辅助电源还一直工作着,因此它是开关电源中易发生故障的部位。
在笔者修理的开关电源中,主电源损坏的很少,大多数故障都出在辅助开关电源。
下面先介绍如何判断开关电源中辅助开关电源的好坏,然后以K&WKW-300ATX开关电源为例,介绍辅助电源的维修(实绘出的辅助电源电路如附图)。
ATX电源连接主板的插头是20脚的长方形插头,其中{1}脚为方形,其余为圆形。
电源通电后用万用表测量插头{9}脚(紫色线)和{16}脚(黑色线)之间是否有不受控的5V电压,{14}脚(绿色线)和{16}脚之间是否有2~5.25V的电压,如果以上两处电压正常,说明辅助开关电源基本正常;否则,辅助开关电源有故障。
常见故障一:按主机上的轻触电源开关,不能启动或者启动困难,或者有时能启动有时不能启动。
这种故障一般是启动电阻R02开路或阻值变大所致。
在099ATX-823/825开关电源中,该电阻为R55,其电阻值一般是220kΩ/2W,换新后故障即可排除。
这一故障的典型特征就是保险丝完好,无元件烧毁的痕迹。
另外,如果检查启动电阻完好,不要忘了检查轻触电源开关,该开关接触不良也会出现上述故障。
常见故障二:按主机上的轻触电源开关,电源不能启动。
此故障一般是限流电阻R01开路所致(观察此限流电阻有时有烧焦现象)。
笔者在检修此故障的099ATX-823开关电源时,发现限流电阻R53烧焦,换新后检查其他元件正常,但一通电该电阻又烧焦,后检查发现电源开关管Q12(C3457)的绝缘套绝缘不良,更换后就不再烧限流电阻R53了。
开关电源32个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与检测设备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电源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的性能和安全,常需要对其进行多个检测项目的测试。
下面将介绍开关电源常见的32个检测项目的方法和相应的检测设备。
1.输入电压范围: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入电压,检测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通常可以使用数字多用表或专用输入电压模拟器进行测试。
2.输入电压波动:通过改变输入电压的大小和频率,检测开关电源在电压波动情况下的输出是否正常。
可以使用数字多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3.输出电压范围:通过设置不同的输出负载和电流条件,检测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数字多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4.输出电压稳定性:在不同负载和输入电压条件下,检测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通常使用数字多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5.输出电压调整率: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负载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变化,检测开关电源对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
可以使用数字多用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
6.输出电流范围:通过改变输出电流负载,检测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满足要求。
可以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7.输出电流稳定性:在不同负载和输入电压条件下,检测开关电源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通常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8.输出电流调整率:通过改变输入电压或负载情况下的输出电流变化,检测开关电源对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响应速度。
可以使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9.输出功率范围:通过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负载,检测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满足要求。
可以使用功率计进行测量。
10.效率:通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值,检测开关电源的转换效率。
可以使用功率计进行测量。
11.输入功率因数:通过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相位差,检测开关电源的输入功率因数。
可以使用功率因数仪进行测量。
12.输出纹波电压:通过示波器测量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纹波情况,以评估电源的滤波效果。
电源控制芯片FA13842N构成的开关电源1、FA13842N的内部结构及引脚FA13842N(同UC3842)是一种电流型电源控制芯片。
它的内部由振荡器、5V基准电压发生器、PWM锁存器、电流比较器等构成,如图1所示,它的引脚功能如表1所示。
表1FA13842N引脚功能脚号功能1误差放大器输出,与2脚间接有RC补偿网络,缩短放大器响应时间2误差信号输入,该脚输入的电压与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成反比3开关管电流检测信号输入4振荡器外接R.C定时元件端/外触发信号输入5接地6开关管激励脉冲输出7供电/欠压检测85V基准电压输出端2、典型电路分析下面以图2所示的AOC(冠捷)彩显为例介绍FA13842N构成的开关电源。
(1)功率变换市电经整流滤波后的300V左右的直流电压,一路通过开关变压器T901的初级绕组(1~3绕组)加到开关管Q901(2SK2996)的D极为它供电,而且经R903、R904对C914充电;另一路经限流电阻R905~R910、滤波电容C906和BD901内的一个整流管构成充电回路,在C906两端建立启动电压。
市电输入回路的NR901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用来限制开机瞬间C904充电产生的初始大电流。
当C906两端电压达到16V时IC901内部的启动电路开始工作。
IC901工作后,它内部的基准电压发生器产生5V电压不仅为内部的振荡器等电路供电,而且从IC901的8脚输出。
8脚输出的5V基准电压经R913、R919、C910和4脚内的振荡器通过振荡,在C910两端产生锯齿波脉冲电压。
该锯齿波脉冲作为触发信号,控制IC901内部的PWM电路产生矩形开关管激励脉冲,该脉冲经驱动电路放大后从IC901的6脚输出。
当激励脉冲为高电平时,通过R926驱动Q901导通,于是300V电压经T901初级绕组、Q901的D/S极和R930到地构成回路。
回路中的电流在T901的初级绕组上产生1脚正3脚负的电动势,此时T901因次级绕组接的整流管反偏截止,所以它开始存储能量;同时导通电流在R930两端产生锯齿波电压,并通过R929送到IC901的开关管电流检测信号输入端3脚。
风压开关短接方法风压开关短接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它可以用于实现电路的自动控制。
当风压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电流可以通过电路;当风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电路会中断。
一般情况下,风压开关短接时需要将两个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够通过。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风压开关短接方法:1. 直接短接法: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即将两个导线直接连接在风压开关上。
首先需要确定短接的位置,然后将两个导线分别与该位置的两个触点相连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电路连接,不需要进行其他操作。
2. 绕线短接法: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连接导线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或不方便。
这时可以采用绕线短接的方法。
将两个导线分别绕过风压开关的两个触点,再将它们与相应的触点相连,形成一个短接的环路。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保持风压开关闭合的场合。
3. 接插短接法:对于需要频繁进行连接和断开操作的情况,可以使用接插短接法。
这种方法使用插座和插头结构,将两个导线分别插入风压开关的触点插座中,使其能够快速连接和断开。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换或调整电路的场合。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风压开关短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全操作:在进行短接之前,必须确保电源已经切断,以免触电事故发生。
可以通过关闭电源开关、拔下插头或者切断电源线的方法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2. 导线选择:在进行短接时,要选择合适的导线进行连接。
导线的截面积和材质需要根据电路的电流大小和环境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导线越粗,传导的电流越大。
同时,要确保导线材质导电性能良好,接触可靠。
3. 触点清洁:由于触点上可能会有一些氧化或污染物,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接触不良或者温升过高。
因此,在进行短接之前,要对触点进行清洁,保证接触面的光洁度和金属间的良好接触。
4. 固定连接:进行短接操作后,要对连接处进行固定,以避免由于松动导致电路开路或者触发其他不良情况。
可以使用绝缘胶带、胶水或者螺母等方法进行连接的固定。
总之,风压开关短接是一种实现电路自动控制的常用方法。
开关电源的测试项目以及方法开关电源是一种用于对电能进行转换和控制的电子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家电等领域。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下面将介绍开关电源的一些常见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一、静态参数测试1.输入电压范围测试:通过增加或减小输入电压,测试开关电源在各个输入电压范围内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2.输出电压测量:使用数字电压表或示波器,测量开关电源在各个输出负载下的输出电压值,并比较与额定输出电压的误差。
3.输出电流测量:利用电流表或电流互感器,测量开关电源在各个负载下的输出电流,并比较与额定输出电流的误差。
二、工作状态测试1.转换速度测试:通过改变输入或负载条件,测试开关电源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转换速度。
2.过载保护测试:在满负载状态下,增加输出负载,观察开关电源是否能及时启动过载保护功能。
3.温度测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开关电源的温度变化,以评估其散热性能和温度稳定性。
三、效率测试1.输入功率测量:通过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计算开关电源的输入功率,并比较与额定输入功率的误差。
2.输出功率测量:通过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并比较与额定输出功率的误差。
3.效率计算:根据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测量结果,计算开关电源的效率,并比较与额定效率的误差。
四、安全性能测试1.绝缘电阻测量: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入与输出接地的绝缘电阻值,并比较与标准要求的误差。
2.泄漏电流测量:通过使用漏电流测试仪,测量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漏电流值,并比较与安全标准的限制。
3.短路保护测试:在空载状态下,将输出引线短接,观察开关电源是否能及时启动短路保护功能。
以上是开关电源常见的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开关电源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并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可靠。
在进行测试时,应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标准,选择适当的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开关电源的保护功能测试开关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供应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为了确保开关电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通常配备了各种保护功能。
本文将对开关电源的保护功能进行测试。
1.过电压保护测试:过电压保护功能是开关电源中最常见的保护功能之一、它的作用是当输入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自动切断输出电压,从而保护被供电设备。
测试时,需要使用电压源模拟输入过电压,然后观察开关电源的反应。
如果开关电源能够及时切断输出电压,并发出警告或报警信号,则说明它的过电压保护功能正常。
2.过流保护测试:过流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开关电源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而设计的。
测试时,需要使用负载电阻模拟输出过载情况,然后观察开关电源的反应。
如果开关电源能够及时切断输出电流,并发出警告或报警信号,则说明它的过流保护功能正常。
3.短路保护测试:短路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开关电源在输出端短路时过载而设计的。
测试时,需要在开关电源的输出端短接,然后观察开关电源的反应。
如果开关电源能够及时切断输出电流,并发出警告或报警信号,则说明它的短路保护功能正常。
4.过热保护测试:过热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开关电源内部温度过高而设计的。
测试时,需要使用负载电阻模拟输出过载情况,使开关电源长时间工作,然后观察开关电源的温度变化。
如果开关电源能够在内部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自动停止输出,并发出警告或报警信号,则说明它的过热保护功能正常。
5.欠压保护测试:欠压保护功能是为了防止开关电源输入电压过低而设计的。
测试时,需要使用电压源模拟输入欠压情况,然后观察开关电源的反应。
如果开关电源能够及时停止输出,并发出警告或报警信号,则说明它的欠压保护功能正常。
在进行以上测试时,需要参考开关电源的说明书,了解它的保护功能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同时,还需确保测试环境安全,避免误操作造成危险。
总之,保护功能是开关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试可以验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从而确保开关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电流采样电阻
1.采用最佳采样电阻时,推荐电阻值控制在1/25-1/50之间,所使用的电阻值应该是采取测量频率所决定,最佳的采样电阻值应该是1/25的标准电流值下的采样电阻。
2.在工作条件下,除非大电流的变化频率特别高,否则最好选用高电阻且接近1/50或更高。
当考虑大电流变化,推荐采采用电阻值1/25或以下,来保证最佳的采样效果,但是这样难免对电路与采样装置造成一定的损耗。
3.在大电流测量应用中,保护电路线路及采样装置是重点,所以比较合适的采样电阻值应该是1/10,低于这个值时就需要考虑采样电阻功率的问题。
考虑到设计的灵活性,采用1/25的采样电阻是比较理想的。
电表短接最佳方法以电表短接最佳方法为题,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电表短接操作。
电表短接是指将电表的两个接线端口短接在一起,以达到测量电路中电流的目的。
在实际使用中,电表短接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但如果不正确进行,可能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因此,正确的电表短接方法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在进行电表短接之前,必须断开电路的电源。
这是因为在短接过程中,电表将直接接触到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路仍然通电,可能会导致触电风险。
选择合适的电表短接线。
一般来说,电表短接线应该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和耐电压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导电性能好、绝缘性能高的铜制短接线,以确保电流能够顺利通过。
接下来,将短接线正确地连接到电表的两个接线端口上。
一般来说,电表的接线端口会标有“L”和“N”的标识,分别代表线路的火线和零线。
我们需要将短接线分别连接到这两个端口上,确保连接牢固。
在连接完毕后,我们需要再次检查短接线是否连接正确,并确保连接牢固。
如果连接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电流不畅,影响测量结果或引发安全隐患。
我们可以将电路的电源重新接通,进行电流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电表的读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电表短接只适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不适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如果需要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我们需要使用其他合适的测量方法。
电表短接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操作,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进行。
如果您不熟悉电路和电表操作,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总结一下,电表短接是一项常见的电路测量方法,但需要注意安全和正确操作。
在进行电表短接之前,务必断开电路的电源,并选择合适的电表短接线。
连接短接线时,要确保连接正确且牢固。
最后,在进行测量前要再次检查连接情况,并确保电路的电源已重新接通。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进行电表短接操作。
开关电源中几种过流保护方式的比较来源:电源技术应用作者:恒摘要:在输出短路或过载时对电源或负载进行的保护,即为过电流保护,简称过流保护。
介绍了过流保护的几种型式,如フ字型、恒流型、恒功率型等,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过流保护;检测;比较引言电源作为一切电子产品的供电设备,除了性能要满足供电产品的要求外,其自身的保护措施也非常重要,如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等。
一旦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时,如电子产品输入侧短路或输出侧开路时,则电源必须关闭其输出电压,才能保护功率MOSFET和输出侧设备等不被烧毁,否则可能引起电子产品的进一步损坏,甚至引起操作人员的触电及火灾等现象,因此,开关电源的过流保护功能一定要完善。
1 开关电源中常用的过流保护方式过电流保护有多种形式,如图1所示,可分为额定电流下垂型,即フ字型;恒流型;恒功率型,多数为电流下垂型。
过电流的设定值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10%~130%。
一般为自动恢复型。
图1中①表示电流下垂型,②表示恒流型,③表示恒功率型。
1.1 用于变压器初级直接驱动电路中的限流电路在变压器初级直接驱动的电路(如单端正激式变换器或反激式变换器)的设计中,实现限流是比较容易的。
图2是在这样的电路中实现限流的两种方法。
图2电路可用于单端正激式变换器和反激式变换器。
图2(a)与图2(b)中在MOS FET的源极均串入一个限流电阻Rsc,在图2(a)中,Rsc提供一个电压降驱动晶体管S2导通,在图2(b)中跨接在Rsc上的限流电压比较器,当产生过流时,可以把驱动电流脉冲短路,起到保护作用。
图2(a)与图2(b)相比,图2(b)保护电路反应速度更快及准确。
首先,它把比较放大器的限流驱动的门槛电压预置在一个比晶体管的门槛电压Vbe更精确的围;第二,它把所预置的门槛电压取得足够小,其典型值只有100mV~200mV,因此,可以把限流取样电阻Rsc的值取得较小,这样就减小了功耗,提高了电源的效率。
当AC输入电压在90~264V围变化,且输出同等功率时,则变压器初级的尖峰电流相差很大,导致高、低端过流保护点严重漂移,不利于过流点的一致性。
本例开关电源电路(以中达VFD-B型22kW实际电路为原型),根据电路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振荡与稳压控制电路、推动级和逆变输出级三部分,划分故障范围和维修。
开关电源故障的检修难点和要点,是判断UC284x系列振荡芯片的工作状态,是处于正常还是非正常状态。
将原电路中振荡和稳压电路重绘如下图1所示的振荡与稳压电路,所有采用UC284x系列振荡芯片的开关电源电路,都与此大致相近,由此电路的深入分析,可以找到掌握检修变频器开关电源电路的“金钥匙(规律)”。
本文给出实用的UC284x系列振荡芯片的上电检测方法,很有用噢。
1、开关电源电路正常工作时,振荡芯片DU2的各脚电压状态图1 UC3842与外围元件构成的振荡(与稳压)电路振荡芯片的各脚电压系变频器待机状态由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得的实际电压值。
DU6的⑦、⑤脚为供电端,电源起振后由DD52、DC79整流滤波建立的稳定供电电压为17V,开关电源的实际工作供电一般为16~20V左右;⑧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这是一个不随供电电压高低变压的稳定电压值;④脚为振荡锯齿波电压形成端,由于定时电路采用5V供电,所以该脚电压值也不随芯片供电电源电压而变化。
④、⑧脚电压值是稳定的,不随电源的工作状态而变化。
①、②脚接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当处于闭环稳压控制状态下,2脚电压应该为2.5V左右,1脚电压在1.65V左右,由P*、N端引入DC530V电源变化或负载电流变化时,这两脚的电压有微弱变化,但瞬间纳入稳压控制下,仍会保持原值(除非因故障原因出离稳压控制范围,而进入电压开环状态)。
③脚为电流采样信号输入端,根据负载电流变化呈现一个随机变化值,一般在0~0.1V左右。
在空载状态,则表现为测量的稳定值,工作时该脚电压会有所上升。
⑥是PWM脉冲输出端,随负载电流变化,输出脉冲的宽度也在随机调整中。
一般在0~2V以内变化。
所测电压值有两个特点:1)除8、4脚电压值为固定值外,正常工作情况下,7脚供电电压基本上也是稳定的。
1
开关电源的电流采样电阻能否短接?!
变频器开关电源的故障检修中,有时碰到开关管源(射)极所串接电流采样电阻的断
路现象,见图一中R37(1.5Ω2W)。检查开关管K2225、变压器B1、U1振荡芯片、D13、
D14等关键元件均无损坏,故障可能只是R37开路而已,换用同型号优质元件,也许故障
就能排除。
开关管源极串接此电阻的目的,是利用流入开关变压器初线绕组的工作电流,在R37
上产生压降,此电压信号发映开关管工作的电流的大小,输入U1的3脚,用作限流及过
电流动作保护。当1脚电压幅度(因过电流达600mA以上)升到1V 以上时,开关电源会
作出停振动作,以保护开关管及负载电路的安全。因而该电阻被称为电流采样电阻。
该电阻的取值范围从0.几Ω~1.5Ω,按道理说,变频器的功率越大,开关电源输出
的电流越大,显然该电阻的阻值会越小。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例外(请参见图一、图二),
例如5.5kW的变频器,该电阻取值为1.5Ω,但1.5kW的变频器,该电阻取值是1.1Ω,
反而更小,小变频器反而需要输出更大的工作电流吗?当然不是。这是什么原因呢?
COMP 1SEN 3OUT 67 Vcc8 Uref4 Rt/Ct5 GND
U1
3844B
R46
K2225
BT
D15Z62kVLED472C29NP1FB 22W150kR402W
150k
R41
630V0.01C322W
150k
R39
R24992R1C751RZD1R5 220110kC41002C3R36C31D132W33RR38D1450V100uC5C30C1R33003502R450V
100u
2W
1R5
R37
图一:康沃CVF-G 5.5kW变频器开关电源的振荡电路
2
将上面的问号暂且按下不表,听我讲述一个故障实例:检修一台1.5kW德力西变频器
的开关电源,查电流采样电阻(1.5Ω2W)已呈断路状态,检测其它元件未见异常。维修
者手有头暂无功率电阻更换,为了应急修复,便将此电阻用短路线连接,然后上电开机,
只听得“啪啦”一声响,电路冒烟。
停电检修,发现开关管K2225炸裂,开关管栅级电阻断路,振荡芯片损坏,初级绕组
4只限流电阻烧毁,故障扩大!
维修者惶惑了:以前也这么干过呀,在二次负载电路无故障情况下,将此电阻短接,
应急修复,是能正常运行的。但本台变频器,限流电阻为何不能短接呢?
以前有网友问过,将该电阻短接会怎么样?有无损坏开关管的风险?可不可以短接此
电阻将开关电源应急修复?
答案是不一的,有人回答正常情况下不会损坏开关管,有人说,短接不得,上电即会
损坏开关管。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两种答案其实都有道理又都不能说是完全正确!
图二:英威腾INVT-P9 1.5kW变频器开关电源的振荡电路
3
比对图一、图二的电路特点和电流采样电阻的取值的不同,并进行简要分析,基本上
可以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图一电路:变频器功率稍大,为5.5kW,但电流采样电阻取值反而较大,为1.5Ω2W。
我们看振荡芯片U1的外围振荡、稳压、供电等回路,一目了然,没有“上电软起”电路;
图二电路:变频器功率较小,为为1.5kW,但电流采样电阻取值反而较小,为1.1Ω。
再看振荡芯片U1的外围电路,多出了三极管AQ1、电容AE1、电阻AR8、AR10、AR11等构
成的 “上电软起动”电路。其工作机理是这样的:1脚与8脚之间有一个输出电压过冲抑
制电路(输出电压限幅电路),由AR11、AQ10、AQ1构成,上电瞬间,因反馈电压未来得
及建立,经1、2脚内部放大器处理,1脚将输出过高的误差电压,由后级电路控制开关管
的导通时间变长,输出电压大幅度上升。本电路上电期间,由于AE1的充电作用,形成AQ1
的基极电流,AQ1的导通拉低了U1的1脚误差电压的幅度,并由AE1充电过程的进行,使
次级绕组的电压“缓慢上升”,避免了输出电压的过冲(开关管工作电流的过冲)。
开关电源上电瞬间,因反馈电压尚未建立,稳压环节处于“短时失效状态”,因而会
出现一个开关管的激励脉冲占比比最大、导通时间最长、导致电流最大、次级加路输出电
压最高的一个短暂过程。实际工作中,希望这个过程在时间上愈短愈好,否则其危险性是
不言而喻的。
图一电路对上电时输出电流/电压过冲的措施完全依赖于电流采样电阻,故该电阻取
值较大,能取得较大的电流反馈信号。上电期间的电流过冲引起该电阻上的压降上升,产
生电流反馈信号,改变了开关管激励脉冲的占空比,使开关管的工作电流减小,输出电压
回落,随后输出电压反馈环节成立,电路进入闭环控制之下,输出电压得以稳定。因采样
电阻直接串入开关管的源极,故有极快的反应速度,限流效果极佳。
图二电路中,电流采样电阻取值较小,对上电期间的输出电压过冲的抑制,更多是依
赖于由AQ1构成的“上电软起动”电路。开关电源上电起振后,AQ1电路与U1内部误差电
路相结合,对开关管的流通电流/次级绕组输出电压产生限幅动作(缓慢上升),直到输出
电压的反馈环节成立,电容AE1充电过程结束,由AQ1构成的“软起动”电路才失去作用。
两种电路的明显特征为:图一电路电流采样电阻的取值偏大,无“上电软起电路”;
图二电路电流采样电阻取值较小(有的甚至在1Ω以下),有“上电软起电路”。
可以设想:图二电路在维修中,将电流采样电阻应急短接,因AQ1等电路的电流/电
压限幅作用,开关管等元件可以侥幸不坏,正常情况下,开关电路还能投入工作;图一电
路,将电流采样电阻短接后,开关管因丢失最后一道“过流保护屏障”,造成开关管炸裂
4
和其它元件的损坏,则是可以预期的。
对变压器而言,一次绕组的激磁电流,取决于负载绕组的电流大小,在开关变压器二
次绕组负载正常或为轻负载甚至脱开二次负载电路的情况下,短接电流采样电阻,仍有可
能损坏开关管等元件,那么这一个上电浪涌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请看图三。
470u
C23
104C2450V
D8
-18V
CON1
7
470u
C27
104C2850V
D10
+18V
CON1
6
图三 开关变压器次级绕组的整流滤波电路
可以说,图三中,滤波电容C23、C27是开关电源上电瞬间,最重的负载元件。未上
电前,电容内部电荷为零,上电瞬间,电荷为零的电容,呈现极小的“内阻”,故形成较
大的“浪涌充电电流”。从一定意义上说,此一充电电流近乎为“短路电流”!正常工作时,
滤波电容上因建立起一起的电压,其充、放电电流幅度便大为减小。所以说,上电期间,
开关电源最危险的负载元件,并非负载电路中的IC、电阻等元件,而恰恰是电源本身容量
较大的滤波电容!因而即使将负载电路全部脱开,短接电流采样电阻,也是危险的行为!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短接电流采样电阻,开关电路还能“正常”工作,这是非常
侥幸的一件事情,完全取决于开关电源电路的构成。因而提倡还是要换用原值电阻,并尽
可量采用限流措施,如将开关电源的供电串入40W灯泡进行限流,修复后再恢复正常供电,
则能将电路高效修复并避免了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不要图省事,短接电流采样电阻,对开关电源进行“非法维修”,为自己和用户带来更
大的麻烦和损失!我也犯过这样的“低级错误”,吃过这样的亏,才有资格对你说长道短。
对不对?我费这么大的劲,希望跟帖的同志热情一点才好!
旷野之雪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