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0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预制箱梁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预制箱梁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施工作业。
2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适用范围
客运专线24米、32米双线预制箱梁制造、场内运输。
4主要设备、设施
4.1梁场应设不少于120立方的混凝土拌合站一座或两座,并配置输送
距离长短不同及与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相应的砼输送泵。
4.2生产区应设几台40吨左右跨越32米箱梁生产台座的龙门吊。
4.3箱梁吊装可采用900吨轮胎式提梁机,或采用两台450吨轮轨式提
梁机。
4.4箱梁生产台座、存梁台座应满足梁场供梁能力的要求,台座基底进
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4.5梁场有满足900吨提梁机行走、转向的道路。
5施工方案
模板方案:箱梁底模采用槽钢框架式结构,上铺设钢板,整体焊连,
并根据梁型预设反拱度及压缩量。外侧模与底模建议采用一配一模式,外
侧模采用大刚度模板与台座配套设计在工厂分节加工侧模板,在现场用螺
栓连接组装后焊接成整体侧模板。若外模考虑倒用方式,宜采用整体滑移
式装置,侧模在台座之间通过整体滑模轨道和卷扬机实现纵向移动。内模
系统由走行机构、液压系统、内模板三部分组成。采用液压自动缩放内模,
整体抽拔式 。
钢筋绑扎方案:在每个制梁台座边设有钢筋绑扎胎卡具。梁体和桥面
钢筋可预先在胎卡具上人工绑扎,再利用40吨龙门吊吊装到台座上进行安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装,加速了预制速度。
混凝土拌制:采用自动计量,微机控制强制式搅拌机系统的泵送混凝
土施工工艺。
箱梁养护:采用蒸养方式,利用几台锅炉及保温罩进行灌注完的混凝
土初期养生,初张拉完成,在存梁台座上自然养生直到梁体出场。
箱梁场内运输:梁厂提梁机将箱梁吊放至运梁车上,由运梁车运至架
设桥位,架桥机架设安装。
6施工工艺及要求
6.1模板设计和加工
模板设计分底模、外侧模、端模和内模四部分。
6.1.1外侧模板:外侧模采用大刚度模板与台座配套设计,采用整体滑
移式装置,由活动侧模板、走行轮、滑模轨道和牵引设备组成。在工厂分
节加工侧模板,在现场用螺栓连接组装后焊接成整体。如与底模采用“一
配一”方式,则外模拆、装通过铰接方式。
6.1.2内模系统:内模系统由走行机构、液压系统、内模板三部分组成。
内模采用液压自动缩放内模,整体抽拔式方案 。
6.1.3底模板:底模板分段加工,与条形混凝土基础上的预埋件进行焊
接。在模板端部为可拆除底模板,用于箱梁横移作业时安装横移台车轨道。
6.1.4端模板:端模面板为钢板,端模为整体模板,用螺栓与外侧模板
联接,与侧模板、内模板间的间隙用橡胶条填充。端模板按中梁和边梁分
别加工制造。为运输方便,端模分为两件加工,运到工地后再焊成整体,
并用[20a槽钢作骨架进行加固。
6.2模板安装
6.2.1安装顺序如下:
吊装底、腹板钢筋
安装端模
安装外模
吊装顶板钢筋
安装侧模
安装内模
安装桥面预埋件
清理底模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侧模为整体滑移式模型,通过滑模轨道,利用5吨卷扬机牵引侧模至
所安装台座,然后利用滑模小车的手柄对模板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调
移位,完成模板安装和拆除工作。
侧模采用“一配一”方式,则外模拆、装通过铰接方式,采用千斤顶
或丝杆就位外模。
6.2.2模板拆除程序: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
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棱角完整时,方可拆
除模板,拆模时,首先拆除模板顶面联接平台(灌注混凝土时的操作平台),
其次拆除内模和外模联接件及内模,再拆除端模,最后拆除外模。
6.2.3模板施工方法
具体施工可见下。
第一步:
拆端模
拆内模 拆外模
拆卸外模联接件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第五步:
第六步:
混凝土达到设计值的50%时,即可进行拆模。内模底板为不封闭结构,
内模与底板、外侧模均设连接螺杆,防止内模上浮。
内模安、拆工作原理示意图
(一)内模处于工作状态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二)侧模提升状态1
(三)侧模提升状态2
(四)中部顶模落模
6.3钢筋工程
钢筋骨架在就位安装前,应先检查底模板,并涂刷隔离剂,安装好支
座钢板,在确认底模板与支座板尺寸位置符合要求后,方可吊装钢筋骨架。
底腹板钢筋应在专用的胎卡具上绑扎,绑扎完毕后用龙门吊吊运安装在底
模板上就位。定位网片要事先在固定的样板胎具上焊好,然后在绑扎钢筋
骨架的箍筋和蹬筋时,将定位网片按编号在设计位置与箍筋、蹬筋同时绑
扎好。
为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必须保证在混凝土表面看不
到垫块痕迹,因此侧模安装采用的塑料垫块,以增加混凝土表面的美观性。
6.4预应力孔道
箱梁纵向预留孔根据设计采用抽拨管成孔或采用波纹管预埋成孔或。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预应力波纹管接长时,接缝处用胶布进行密封,密封长度至少超出接头
200mm,接缝缠裹用胶布至少三层,以免漏浆。
预留管道各截面均采用定位网,并在专用的胎卡具上进行焊接,定位
网每0.5m设置一个。管道的方向、位置必须反复检查和调整,确保管道定
位准确。
6.5砼的浇注及养护
混凝土采用一次整体、连续性灌注。灌注顺序为先底板,后腹板,然
后顶板,灌注时间不超过6小时。采用水平分层、斜向推进灌注工艺。
混凝土振动捣实以附着式振动和高频插入式振动器相配合的方法。灌
注腹板采用附着式振动器,辅以插入式振动棒。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时注意
波纹管及预埋件周围不要距离太近,以免钢筋、预埋件移位或变形。底板、
顶板,以插入式振动棒为主,为保证顶板混凝土表面平整,可以使用平板
振动器。插入式高频振捣棒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并应防止过振、漏振。
灌注梁体混凝土时,两台布料机自跨中向两端推进。灌注时先从两侧
腹板部位注浆,则混凝土向底板中部流动上翻,待底板混凝土灌注完毕,
此时腹板部位混凝土灌注高度达到120cm左右时,腹板混凝土停止使用辅
着式振动器,改用插入式振动器,然后补灌腹板和顶板。底板混凝土灌注
完毕后,及时对混凝土内腔进行人工找平处理。
在混凝土灌注完毕以后,采用养护罩封闭梁体,并输入蒸汽控制梁体
周围的湿度和温度。其与通常采用的蒸汽养护不同之处是养护罩内的温度
控制不超过45℃,气温较低时输入蒸汽升温,气温较高时则可不输入蒸汽,
混凝土初凝后桥面和箱内均蓄水保湿。为防止梁体裂纹及损失强度,通汽
升温前先静养4±2小时,即混凝土初凝后再升温。升温速度不超过10℃/ h;
恒温不超过45℃,保持48小时,然后降温,降温速度不超过10℃/h ;当降
温至梁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撤除养护罩。箱梁的内
室降温较慢,可适当采取通风措施。罩内各部位的温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温差不宜大于10℃。通气以后定时测温度,并作好记录。压力式温度计布
置在内箱跨中和靠梁端4m处以及侧模外。恒温时每2小时测一次温度,升、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降温时每1小时测一次。根据实测温度调整蒸汽放入量,用以调节环境温
度,平衡箱梁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纹产生。
箱梁蒸汽养护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
于冬季施工浇注的混凝土要采取覆盖养护,当平均气温低于5℃时,要按冬
季施工方法进行浇注养护,箱梁表面喷涂养护剂养护。
6.6高性能耐久混凝土施工防裂控制措施
6.6.1严格监控原材料,对选用的水泥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选择收缩
小、放热小的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的安定性。
6.6.2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控制水胶比和水泥用量,精确减水剂和掺合料
的掺量,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放热量,避免过多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引
发开裂。
6.6.3精心组织施工,避免高温天气施工,浇筑混凝土时,注意梁体阴
阳面的温差不宜过大,防止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引发开裂,注意加强养护,
特别是早期养护,要及时、充分。
6.6.4台座基础施工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抵
抗变形的能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6.6.5拆模时用千斤顶及倒链逐渐加力,严禁锤敲,以防梁体混凝土出
现硬伤掉角。
6.6.6及时进行预应力张拉,使梁体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6.7预应力施工
在预制场预应力束制作区进行钢绞线的下料和编束,并按设计编号分
类挂牌堆放。梁体预应力施工前,搬运至待施工台位穿束、张拉。
预应力施工采用ZB4-500油泵供油,用YCW250B千斤顶进行纵向张
拉,张拉油表不低于1.0级。油表检验与千斤顶视为一个单元进行检验,千
斤顶在张拉作业前必须与油表配套校正,其校正系数不大于1.05。
6.7.1预应力张拉
(1)预应力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
(2)张拉操作程序:
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0 -
张拉程序:0—0.2σK(测初始伸长值、测工具锚夹片外露)—σK(测伸
长值、测工具锚夹片外露、持荷2min)—补油至σK—回油到0(测总回缩
量、工作锚夹片外露量)。
6.7.2孔道压浆
孔道压浆在终张拉完毕后尽快进行,现场配备BW-320柱塞灰浆泵、灰
浆搅拌机和水循环式真空泵,采用管道真空辅助灌浆工艺。压浆前清除掉
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压浆水泥采用梁体混凝土同标号、同品种水泥,水
泥浆的水灰比控制不超过0.30,不得泌水,流动度控制在30~50s之间。
6.8箱梁场内存放及运输
箱梁的吊装采用900吨轮胎式提梁机或两台450吨轮轨式提梁机,运
梁采用轮胎式配套运梁车,提梁机及运梁车行走道路:基底换填夯实,然
后浇筑至少30厘米厚的C20混凝土。900T轮胎式提梁机在轮胎转向时4
个支点处需要加固,软土地基采用Φ1.5m的钻孔桩加固,桩长约22-40米。
7质量检验标准
预制梁成品外观、尺寸偏差及其它质量要求。见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