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66313
- 格式:ppt
- 大小:351.50 KB
- 文档页数:21
盆腔炎性疾病名词解释
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对男性和女性的患者来说都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真菌、细菌等。
1、病毒性盆腔炎
病毒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HPV、HSV、CMV等病毒引起,女性患者多见于外阴、宫颈肉芽肿等部位。
临床表现以带状疱疹样病变和阴道病变为主,可伴有腹痛或疼痛感,也可发热、腹泻等。
一般病毒性盆腔炎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苯妥英钠、利巴韦林、氢化特罗凯等,同时可选择抗生素联合用药,防止细菌并发症的发生。
2、真菌性盆腔炎
真菌性盆腔炎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但静脉滴注药物后也可引起。
女性患者多表现为慢性阴道炎,症状有白带增多、不规则月经、痛经、阴道灼痛等,男性患者多表现为细菌性尿道炎症状。
真菌性盆腔炎多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曲克霉素、头孢菌素等,同时也要注意调节体内的发炎因素,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肠道菌群。
3、细菌性盆腔炎
细菌性盆腔炎是最常见的盆腔炎,主要以脓肿炎和脓毒症为主要病症,多发生于妊娠后期或分娩后的孕妇,脓肿炎一般表现为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而脓毒症则多表现为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治疗
以抗菌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等,同时要注意改善局部环境,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肠道菌群,以防止细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详细介绍,只要注意饮食起居、坚持体育锻炼,并及时就诊治疗,就能够更好的把控住病情,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接受治疗前一定要进行病原体检测,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三节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
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彻底治愈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
以往将PID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盆腔炎大致相当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之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月经不调”、“妇人腹痛”、“癥瘕”、“不孕”、“产后发热”等病症中。
一、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流产后及宫腔内手术后,摄身不慎,湿热毒邪乘虚内侵,客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所致。
常见病因病机分型有热毒壅盛、湿热瘀结。
(一)热毒壅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房室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
(二)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胞宫、胞脉,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缠绵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分娩、流产、经期及宫腔内手术等期间有感染史。
2.症状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
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
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若有脓肿形成,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或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
3.检查(1)妇科检查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触痛明显,饱满;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举痛明显;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窿饱满且有波动感。
(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20mm /h。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查见病原体。
②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盆腔炎性疾病诊治临床指南的知识,欢迎阅读。
背景知识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炎症多由阴道或宫颈口蔓延至上生殖道,子宫内膜炎作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期阶段。
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盆腔处压痛并伴有下生殖道炎症,但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常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故而会导致许多亚临床的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
大量病例表明,上生殖道感染和炎症可以导致缺乏症状的长期生殖障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亚临床盆腔炎性疾病。
许多由输卵管异常引起不孕的女性并没有盆腔炎性疾病史,但血清学检查发现许多患者之前有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感染。
研究人员对这些女性的输卵管进行活检检查,发现有盆腔炎性疾病史的女性输卵管上皮明显被破坏。
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依据盆腔器官疼痛,如宫颈触痛、附件区压痛以及双合诊子宫压痛等,这些均提示下生殖道炎症。
当前,临床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并不严密,仅有75% 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在出现典型的盆腔压痛和下生殖道炎症感染后才得以确诊。
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文章导读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感染性的疾病,它包括子宫内膜炎,包括输卵管脓肿,包括盆腔腹膜炎等等,炎症可能会局限在某一个组织和器官,也可能会出现扩散,导致几个组织器官出现感染的情况,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容易导致女性出现不孕不育。
病原体一、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仅为有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为多见。
主要的需要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的杆菌,消化球,消化链球菌。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
据文献报告70%-80%的盆腔脓肿可以培养出厌氧菌。
二、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有衣原体、淋病奈菌及支原体,其他有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
据西文国家报道,盆腔炎的主要病原体是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在美国,40%-50%盆腔炎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
10%-40%的盆腔炎可以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对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筛查及治疗已使得盆腔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在中国,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引起的盆腔炎主在明显的增加,由此引起输卵管堵塞的患者也随着的所增加,这已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尚缺乏引起生殖道炎症仍有争论。
性传播疾病常\u3000同时伴有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可能是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感染途径⒈上行性蔓延。
病原菌由外阴、肛门进入阴道,沿粘膜间上行,通过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蔓延至卵巢、腹腔。
是淋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血行播散。
多先有其他脏器如肺、肾盂感染,而后经血循环扩散至生殖器官,是结核菌感染的主要方式。
⒉经淋巴系统蔓延。
细菌经阴道、子宫颈侵入后,经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蜂窝组织及子宫附件以至腹腔,常为链球菌、葡萄球菌的蔓延方式。
⒊直接蔓延。
盆腔炎性疾病健康宣教
1、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妇女内生殖器(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好发于性活跃期的妇女。
2、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有效治疗,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
3、盆腔炎性疾病抗生素治疗原则是广谱、及时、个性化。
在急性期应积极彻底地治疗,要卧床休息或取半卧位,不应以症状暂时缓解作为治愈的标准,同时加强营养,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4、当抗生素治疗不满意或形成盆腔脓肿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5、杜绝各种感染途径,保持会阴部清洁。
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6、月经期、人流术后及上、取环等妇科手术后,一定要禁止性生活,禁止游泳、盆浴,要勤换卫生巾。
7、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要消除顾虑,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8、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避免滥用抗生素,注意菌群失调。
9、做好避孕工作,尽量减少人工流产术的创伤。
手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致病菌侵入。
10、洁身自爱,注意公共卫生及性生活卫生。
盆腔炎性疾病最低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病人常去医院就诊的疾病,主要包括盆腔淋巴结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
临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检查1、腹部检查:常见的下腹痛或不适,腹壁肌肉一般未见震颤。
2、下体外周检查:正常情况只发现外阴和阴道正常,如见子宫腹膜炎表现,可发现下腹痛、腹部压痛、外阴或阴道炎性改变,如血性白带、性状异常、分泌物增多等。
3、宫颈口检查:可发现宫颈肥大,质地硬,侧面未见脂肪等,以及宫颈口外出血灶等情况。
4、盆腔颈淋巴结触诊:颈淋巴结多见肿大,硬质,触感僵硬,难以活动。
二、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可发现尿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细菌增多等情况。
2、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可检测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肠道感染的可能。
3、血生化:血生化检查可检测甲胎蛋白、肌酐清除率和凝血因子,结果可以用于鉴别诊断。
4、分泌物细菌培养:通过阴道分泌物或宫颈脱落细胞培养,可发现病原体。
三、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增宽、轮廓不清、子宫多囊变形等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子宫内膜粘膜厚度检查:正常子宫内膜粘膜厚度小于5mm,如厚度持续超过5mm,可能为子宫内膜炎。
3、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腹腔淋巴结肿大、子宫增大等情况,加快确定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有很多种,临床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前,必须要做一系列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只有通过上述完整检查,才能确诊盆腔炎性疾病,从而为患者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疗效。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盆腔炎性疾病是指盆腔内器官和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盆腔炎、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盆腔炎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异常、月经不调、性交疼痛等。
患者常感到下腹部沉重、隐痛或阵痛,严重者可出现腹部压痛和叩击痛。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
3. 妇科检查,宫颈炎症、子宫附件压痛、宫旁压痛等。
4. 阴道分泌物检查,白细胞增多,菌群失调。
三、影像学检查。
盆腔B超、盆腔MRI、盆腔CT等检查可帮助了解盆腔脏器的病变情况,明确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输卵管造影,可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排除输卵管炎症。
2. 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盆腔脏器情况,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妇科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可以综合判断是否患有盆腔炎性疾病。
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做出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1. 典型的临床症状;2. 实验室检查提示感染性疾病;3. 影像学检查显示盆腔脏器病变;4.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支持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
六、鉴别诊断。
在诊断盆腔炎性疾病时,需要与其他盆腔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盆腔肿瘤、盆腔结核等。
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七、治疗。
一旦确诊盆腔炎性疾病,应尽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炎症控制。
对于盆腔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及鉴别诊断的过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盆腔炎病症都有什么
导语:盆腔炎是女性常见一种疾病,这样疾病对女性身体损害很大,女性患有盆腔炎后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同时对女性生育也是会造成严重
盆腔炎是女性常见一种疾病,这样疾病对女性身体损害很大,女性患有盆腔炎后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同时对女性生育也是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盆腔炎治疗都是要及时治疗,那盆腔炎病症都有什么呢,这类疾病病情也是有很多,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盆腔炎病症:
1.急性盆腔炎症
其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
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
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盆腔炎症
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症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
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
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在对盆腔炎病症认识后,改善盆腔炎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病症进行,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缓解盆腔炎的时候,饮食上也要注意,女性这个时候不能吃凉性食物,否则对盆腔炎治疗没有任何帮助,而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妇产科主治医师知识点: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后或未婚妇女很少发生盆腔炎性疾病,若发生盆腔炎性疾病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盆腔炎症】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生殖器结核。
【感染途径】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非产褥期、非妊娠期PID主要感染途径,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沿淋巴系统蔓延(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主要途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经血循环传播(结核菌);直接蔓延(如阑尾炎引起右输卵管炎)。
【高危因素】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伤、组织物残留、出血时间长、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②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手术消毒不严格,术前有慢性生殖器炎症。
③经期卫生不良。
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④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交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
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⑤临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以大肠杆菌为主。
⑥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①腹痛;②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③可有高热、头痛、寒战;④有腹膜炎时出现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⑤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减弱或消失;⑥妇检: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穹隆明显触痛,是否饱满?宫颈充血、水肿、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双侧宫旁明显压痛,若为单纯炎症,可及增粗,若为脓肿,可及包块。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基本标准:①宫体压痛,附件区压痛;②宫颈举痛;附加标准:①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氏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②体温超过38℃;③宫颈或阴道异常粘膜脓性分泌物;④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⑤红细胞沉降率升高;⑥血C-反应蛋白升高。
盆腔炎性疾病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盆腔炎性疾病按其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1.年龄:据美国资料,高发年龄为15~25岁,年轻妇女容易发病可能与频繁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宫颈粘液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2.不良的性行为3.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细菌性阴道病4.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5.经期卫生不良6.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7.慢性盆腔炎再次急性发作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急性盆腔根据其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大小,患者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及消化系统症状。
由于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患者体征差异较大。
只要规范及时治疗,绝大多数盆腔炎症可以治愈。
需要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慌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按时随访,争取早日康复。
如何预防盆腔炎性疾病(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2)注意营养及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以增强肌体抵抗力。
可选择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在经期、孕期,产褥期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妇科检查,性交及盆浴,以防感染的发生。
(4)在公共场所应注意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5)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一旦患病,需及时治疗,防止后遗症发生。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及治疗(金川县勒乌镇第三卫生院四川阿坝州624100)盆腔炎性疾病(PID)属于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等,病理是引发上述部位炎症或者脓肿。
发病时炎症可能只有单个部位感染,也可能上述的几个部位同时感染。
盆腔炎性疾病属于女性疾病,而发病的时期也有所区别。
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人相比较而言该疾病的发病率会更高,而初潮前、绝经后的女人几乎很少发病。
该疾病主流的治疗方式是口服抗生素或者滴注抗生素,发病比较严重的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而最难的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会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和反复的炎症。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盆腔炎性疾病。
一、病因引发盆腔炎性疾病的是病原体,但多种病原体都可引发该疾病,根据病原体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源性病原体,就是指在患者自己身上的病原体,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病原体可能藏身在阴唇、肛门等部位,因为身体免疫力差或者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等原因进入到身体而引发疾病;另一类就是外源性病原体,就是指不是患者本身携带的,通过其他途径进如性生活等进入患者体内,这类病原体包括衣原体、淋病奈菌及支原体等。
那这些病原体从什么途径感染到盆腔呢?目前最主要的感染方式有四种:一是上行性蔓延,病原体经由外阴、肛门等地方进入阴道,然后一直上行,到达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最后蔓延至卵巢、腹腔。
二是经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入侵后,再经过淋巴系统蔓延到整个盆腔及子宫。
三是直接蔓延。
病原体从相近的器官蔓延而来,如腹膜炎、阑尾炎、结肠炎、膀胱炎等器官的炎症都可以蔓延至子宫、输卵管而引起盆腔炎。
四是经血循环传播。
病菌会从其他地方进入到患者体内的其他系统,然后通过血循环蔓延到生殖器。
通过上面感染途径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患者感染下生殖道性传播性疾病时,就会特别容易引发宫颈炎。
其次在紧挨着宫颈的腹膜、阑尾等部位的炎症,也极大可能的蔓延到宫腔内。
盆腔炎性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科殷岫绮主任医师一、定义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CDC2006),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好发于生育期妇女,初潮前、绝经后很少发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后者称为急性盆腔炎后遗症二、发病率好发于性生活频繁或性乱者,或产后、术后,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三、病原体盆腔感染常见致病菌,以混合感染为主需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消化链球菌–脆弱类杆菌–产气夹膜棱状芽孢杆菌性传播的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四、传染途径1.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创伤、宫体创伤处的淋巴侵入内生殖器,盆腔腹膜、盆腔结缔组织等2.沿着生殖器粘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沿粘膜面而经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至卵巢及盆腔发生感染3.直接蔓延:盆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如阑尾 4.经血循环传播:如结核五、中医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带下病、症瘕、不孕中可见急性盆腔炎一、概述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炎症二、病因病机热毒壅盛湿热瘀结–产后、经期、术后感染邪毒直中胞宫客于冲任化热酿毒发病机制:湿、热、瘀、毒交结三、诊断要点1.病史:经期、产后房事不洁、不节,或妇科手术后,或既往有生殖道炎症2.症状: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坠胀感)–次症:恶心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尿痛经期延长,经量增多3.检查:–妇检:阴道: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宫颈:举痛,或充血宫体:压痛明显附件:压痛,或扪及包块–实验室:血常规:–血WBC ↑ –血沉↑ – C反应蛋白↑ 白带常规+培养 B超:盆腔积液,肿块–后穹窿穿刺:脓液四、PID的诊断标准(20XX年美国CDC诊断标准)基本标准:宫体压痛、附近区压痛、宫颈触痛附加标准:– T>38℃–宫颈、阴道脓性分泌物–白带常规:WBC –淋菌、衣原体:()–血沉↑ –C反应蛋白↑ 特异检查:–子宫内膜活检证实子宫内膜炎–阴超、MRI提示为输卵管炎五、鉴别诊断宫外孕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六、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主症: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咽干口苦,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如脓血,质粘稠,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方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紫背天葵)合大黄牡丹皮汤(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2.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银花、甘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加薏苡仁、冬瓜仁七、急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原则:抗感染治疗--需要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初始治疗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及时抗生素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后遗症的产生–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覆盖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具体:–一般感染、体征轻: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静脉用药、联合用药时间:2周–如4872h体温不降,中毒症状明显手术治疗–感染控制后,脓肿形成手术:腹腔镜引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一、概述近几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认为慢性盆腔炎的术语并不恰当,从病灶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所谓的慢性盆腔炎再次发作,实际上是又一次盆腔炎的发作主要病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疤痕形成 PID的后遗症复发机率–不孕不育: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异位妊娠:是正常妇女的810倍,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慢性盆腔痛:20,往往发生于PID急性发作后的 4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