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公开课教案_0
- 格式:docx
- 大小:295.0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兴起,包括耶稣创立基督教、基督教的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第二部分是法兰克王国,包括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历史知识,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兴起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宗教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基督教的传播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为何能在罗马帝国传播开来。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的过程。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分享讨论成果。
4.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附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基督教的起源、耶稣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教义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掌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认识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深入理解,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和宗教有一定了解。
但在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具体历史背景下,学生可能对一些史实和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深入探讨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3.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4.影像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历史地图:提供基督教传播路线和法兰克王国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评价方案与设计思路解析(第三层次)
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本班的学情,本课中将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一、绘制本课时间轴。
【设计意图】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想要完整绘制出时间轴可能较为困难,能够绘制出部分,经过老师的修改和补充,能够完成时间轴的绘制。
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了解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
二、纸笔测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完成5道选择题和一道非选择题的训练。
(一)选择题
1.右图所示为罗马帝国疆域。
基督教产生的地
点大致应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
了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A.法兰克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巴比伦王国
D.马其顿王国
3.“墨洛温王朝最杰出的国王是克洛维,他……把大片领土统一到一起……墨洛温王朝似乎很有可能重建西罗马帝国。
”造成以上历史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 实行发展基督教的政策 ②封君封臣关系的确立
③大片土地的无偿赏赐 ④“什一税”的征收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对于西欧中世纪封君封臣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土地的分封是无偿的
B.开始于克洛维统治时期
C.有利于王权的增强
D.从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等级之间
5.《圣经》中说:“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
”最早利用这一说法向民众征收税收的国王是
A.屋大维
B.克洛维
C.查理曼
D.查士丁尼
8世纪末 公元 1世纪 公元 4世纪
481年 克洛维 建立法兰克王国 8世纪 查理曼 查理曼帝国 843年 11世纪 查理·马特 改革 基督教定为罗马国教 基督教诞生 帝国三分 西欧封建制度普遍存在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打破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
材料二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摘编自人教版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073年,教皇格列高里七世即位,教皇至高无上的时期开始了。
到13世纪时,教皇英诺森三世实际卷入了欧洲各国的事务之中,国王和皇帝由他任命或废黜。
他宣称:“世界上的一切都逃脱不了教皇的关注和控制。
”在此后两个多世纪里,罗马教皇通常被认为是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他的哪一措施打破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2分)
(2)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通过分封和规范的仪式,签约双方最终形成了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有何特点?推动了什么制度在西欧的确立?(3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特点。
(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特征。
(1分)
【设计意图】纸笔测验是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在本层次班级主要采取开卷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准备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做完后,老师要进行批改、讲解,及时反馈跟进。
三、课后趣味活动
请同学们回家查阅扑克牌中K所代表的任务,哪一个K和本课内容相关,下一节课课前2分钟,请一位同学上台反馈。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所以在课后,设计了查询K这样的趣味习题,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
总之,所有的学习评价老师都要对于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反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学习经验,扬长避短,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