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20春《普通遗传学》正考在线测试试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93 KB
- 文档页数:2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普通遗传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体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成为无融合生殖。
3.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h2=V A/V P=V A/(V A+V D+V e)4.联会: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5.单位性状:在研究植物性状遗传时,将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具体性状成为单位性状。
6.基因型:孟德尔在解释遗传试验中所用的遗传因子就是我们说称的基因。
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7.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8.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主要是指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9.细胞全能性:指个体的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10.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当双螺旋的一段分开时各自为模板进行复制,随着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形成的新DNA保留原链的一条单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二、(1)错(2)错(3)对(4)错(5)错三、1.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因为在分裂过程当中可以看到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
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
因为它使体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称为减数分裂。
两种分裂的主要区别有:(1)减数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配对。
(2)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交换。
(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保持不变。
(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
普通遗传学课程考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花粉直感2、QTL3、单倍体4、连锁群5、狭义遗传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保持平衡状态的群体应是一个______随机交配________群体.中的单体表现_____显性_____,则说明有2、表现显性的小麦单体1A,与表现隐性的双体杂交,若F1关基因不在1A染色体上。
3、某DNA的核苷酸中,A的含量为30%,则G的含量为__20%________.4、小麦和黑麦是两个近缘种。
在小麦中常发生籽粒颜色的突变。
根据基因突变的__平行性_______可推测黑麦中也可能发生子粒颜色的突变。
5、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小孢子,每个小孢子的核再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两个子核。
其中一个核移到细胞质稀疏的一端,发育成____生殖核______。
另一个核移到细胞质稠密的一端,发育成_____营养核_____.6、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主要方法有____农杆菌转化法__________和_____基因枪__________.7、性状伴随Y染色体的遗传属_____限性_______遗传。
8、玉米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载有Aa和Bb基因。
这杂种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到达一极的染色体含_________AaBb___________基因,到达另一极的染色体含_____AaBb____________基因。
9、植物杂种优势常利用三系配套,这三系指___不育系________、____保持系_____和____恢复系_________。
10、已知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A,a与B,b,并具有互作关系。
如果基因型、表现型如下:基因型表现型A_B_甲性状A_bb乙性状aaB_乙性状若aabb表现丙性状,则基因____A____对基因_____B___为____积加____作用.11、普通小麦(AABBDD)×提莫菲维小麦(AAGG)的F在减数分裂前期I可形成_____7______个二价1体和____21_______个单价体。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扩展一、名词解释1、性状2、相对性状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现象5、等位基因6、自交7、回交8、测交9、基因型与表现型10、纯合体与杂合体11、真实遗传12、多因一效13、一因多效14、复等位基因15、纯合基因型16、致死基因17、完全显性18、不完全显性19、共显性20、镶嵌显性二、选择题1.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
用纯合德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8 8 16 162.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3.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元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4. 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5.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生物遗传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基因重组发生在哪个阶段?A.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有丝分裂前期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自由组合定律C. 连锁定律D. 显性定律答案:D3.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是?A. 确定人类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序列B. 确定人类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功能C. 确定人类基因组中所有基因的表达模式D. 以上都是答案:A4. 下列哪个不是DNA复制的特点?A. 半保留复制B. 双向复制C. 单向复制D. 需要引物答案:C5.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G1期B. S期C. G2期D. M期答案:B6. 下列哪个不是细胞凋亡的特点?A. 程序性死亡B. 细胞核和细胞质同时解体C. 需要外部信号触发D. 细胞内容物被吞噬细胞清除答案:B7. 下列哪个不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 单基因遗传病B. 多基因遗传病C.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病答案:D8. 下列哪个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A. 点突变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染色体突变答案:D9. 下列哪个不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A. 转录因子调控B. mRNA剪接调控C. 翻译后修饰调控D. DNA复制调控答案:D10. 下列哪个不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A.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B. 基因表达图谱C. 基因组单体型图D. 人类基因组进化图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A和a会________。
答案:分离2. 孟德尔的________定律描述了不同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的独立性。
答案:自由组合3.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于________年。
答案:20034. DNA复制需要的酶包括________酶和DNA聚合酶。
答案:解旋5. 在细胞周期的G1期,细胞主要进行________和准备DNA复制。
普通遗传学普通遗传学试卷一及答案判断题:1、每种生物连锁群的数目等于其单倍染色体数(n )。
()2、三点试验中,两边两个基因对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两倍的双交换值。
()3、植物中的多倍体要比动物中的多倍体多。
()4、一般而言,RNA 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5、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功能水平上的基因。
()6、倒位纯合体一般是完全正常的,不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7、植物中同源三倍体通常是高度不育的,而同源四倍体则有较高的育性。
()8、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DNA 折叠的紧密程度不同。
()9、正常真核生物细胞的核内DNA 的含量在非分裂的二倍体细胞生长的任何时期都不会发生改变。
()10、TBP蛋白是所有真核生物RNA聚合酶都需要的一种转录调节蛋白。
()11 、当转座子所编码的转座酶基因发生缺失等突变后,该转座子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再转座到新的位点。
()12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率。
()13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质遗传又称核外遗传。
因此,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是一样的。
()14 、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座位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15 、细胞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分离。
()16 、真核生物基因的启动子都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
()17 、基因突变一般是可逆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一般是不可逆的。
()18 、突变效应表现微小,难于察觉的称微突变,多受控制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控制的。
()19 、控制亚洲瓢虫色斑遗传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共有十二个之多,它们可在一只亚洲瓢虫体内同时存在。
()20 、自然界的突变多属显性突变。
()21 、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为生理功能和性状表现各不相同的多个复等位基因。
()22 、已发现控制烟草自交不亲和共有15 个复等位基因,它们可同时存在于一株烟草上。
东北农业大学20春《普通遗传学》补考在线测试试题一、简答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0 分)1.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说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答案:<p>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是都进行染色体复制、分裂,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等有规律的变化。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点:有丝分裂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1)分裂的时期及分裂的发生的部位:有丝分裂发生在生物个体营养生长时期的营养体分生组织细胞里;减数分裂发生在生殖生长时期的生殖器官的造孢组织内。
(2)分裂的方式与过程:①有丝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不配对,而减数分裂的前期I同源染色体配对;②有丝分裂的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单位是染色体(单价体),而减数分裂的中期I排列在赤道板上的单位是二价体;③有丝分裂的中期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同时被来自两极的纺锤丝牵引着,而减数分裂的中期I来自两极的纺锤丝分别牵拉着每个二价体内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着丝点;④有丝分裂的后期发生着丝粒断裂,向两极移动的是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分裂后期I不发生着丝粒断裂,向两极移动的单位是由已复制好的包括2条姊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
(3)分裂的次数与结果:有丝分裂细胞只分裂1次,染色体也分裂1次,产生2个染色体数目不变的子细胞,并且子细胞的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而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2次,染色体只分裂1次,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子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的遗传组成、遗传结构不同。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生物的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有丝分裂核内染色体准确的复制分裂,且有规律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及遗传组成相同.这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生物的遗传稳定性。
44887--东北农业大学普通遗传学(专)期末备考题库44887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判断题:(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正确答案:对(2)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无关。
()正确答案:错(3)进化论可以离开遗传学独立发展。
()正确答案:错(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正确答案:对(5)植物细胞的DNA都储存在细胞核和叶绿体内。
()正确答案:错(6)只有高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正确答案:错(7)染色质和染色体实际是同一物质。
()正确答案:对(8)人体内不存在细胞无私分裂。
()1正确答案:错(9)细胞周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
()正确答案:错(10)常染色体主要是由常染色质所组成.()正确答案:错(11)无性繁殖的后代不象有性繁殖的后代那样发生分离。
()正确答案:对(12)我们通常在分裂后期研究染色体的形态。
()正确答案:错(13)细胞周期中一个最重要的控制点就是决定细胞是否进入S期。
()正确答案:对(14)高等动物都是雌雄异体的。
()正确答案:对(15)5`UCA3`这个密码子的反密码子是3`AUG5`。
()正确答案:错(16)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错2(17)所有生物的DNA复制都是双向的。
()正确答案:错(18)DNA聚合酶Ⅲ才是活体细胞内真正控制DNA合成的酶()正确答案:对(19)DNA复制是双向的都是从5’到3’方向进行。
()正确答案:对(20)DNA复制时两条链都是连续合成的。
()正确答案:错(2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左手螺旋的。
()正确答案:错(22)染色体也和染色质一样有常染色质区和异染色质区。
()正确答案:对(23)tRNA是最小的RNA。
()正确答案:对(24)一种蛋白质只能对应一个遗传密码()正确答案:错(25)异染色质一般不编码蛋白质。
()正确答案:对3。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普通遗传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绪论1.遗传学当今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研究方法有哪几类?答案:遗传学所涵盖的内容有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贮存,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改变,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以及遗传工程。
研究的传统手段是杂交和细胞学观察;现代的遗传学研究还普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
2.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案: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叫做表现型,个体能够遗传的所有基因叫做基因型。
个体的基因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它不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绝大多数表现型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与一系列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
所以,基因型是稳定的不等于表现型也是稳定的。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变异通常是不遗传的,但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可以引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以遗传的变异。
第一章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有何异同?答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复制一般都是双向的,即从复制起点开始,同时向相反的2个方向进行。
但有些原核生物,如噬菌体T2,DNA的复制是单向的。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与原核生物的基本相同。
但真核生物只在细胞分裂周期的S期进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真核生物的DNA含量比原核生物的大得多,而且DNA合成速度比原核生物慢,但多个复制子同时复制的特点补偿了它的这些缺点;真核生物RNA引物的长度及冈崎片段的长度均比原核生物的短;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线状的,末端的DNA存在特殊结构,需要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完成复制。
2.简述3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答案:(1)mRNA: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作用传递给mRNA,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传递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2)tRNA: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运载工具,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作用,使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是遗传信息的转换器。
简单题
1、试述染色体的结构
答:染色体(chromosome) 是指在细胞分裂期出现的一种能被碱性染料强烈染色,并具有一定形态、结构体征的复合物质。
染色体与细胞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一致的,二者是同一复合物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存在形式。
关于染色质如何进一步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人们曾提出不同的模型。
目前被认为比较合理的是Bak等人提出的四级结构模型。
按照这个模型,核小体组成的串珠式染色质线是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直径为10nm的染色质线过螺旋化,每一圈包含6个核小体,形成了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体,这是染色体的二级结构。
螺线体再螺旋化,形成直径为400nm的圆筒状超螺线体,这是染色体的三级结构。
超螺线体再次折叠盘绕和螺旋化,形成直径约1um 的染色体。
在这一过程中,DNA分子的长度经过一、二、三和四级结构分别被压缩了7倍、6倍、40倍和5倍,则DNA分子的长度总的被压缩了7×6×40×5=8400倍。
所以,经过4次压缩后,染色体中的DNA双链分子最初的长度大致被压缩了8000~10000倍。
2、遗传学当今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研究方法有哪几类?
答:遗传学所涵盖的内容有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贮存,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改变,遗传信息表达的调控,以及遗传工程。
研究的传统手段是杂交和细胞学观察;现代的遗传学研究还普遍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
3、1个Dd的椎实螺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怎样?如子代个体自交,它们的下一代表现型又怎样?本题中开始做实验所用的Dd椎实螺的表现型是怎样的?
答:开始实验的Dd椎实螺是由DD和dd杂交而来的DD表型是右旋dd是左旋因为存百在母性影响因此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DD为母本dd为父本
F1:Dd即实验开始所用的杂合体椎实螺表型为右旋(因母性影响所以随母本)
F1带自交度
F2:DD(右)Dd(右)dd(右)母性影响
F3:DD的后代问为DD(右),Dd后代DD(右)Dd(右)dd(右),dd后代dd(左)
第二种DD为父本dd为母本
同理:
F1:Dd(左)(母性影响)
F2:DD(右)Dd(右)dd(右)(由于D基因的答影响)
F3:DD的后代为DD(右),Dd后代DD(右)Dd(右)dd(右),dd后代dd(左)
椎实螺的表现型因为是受母亲基因型的控制,而不是由自身基因型决定的,所以应该在F2代看到的正常的分离比没有出现,而是延迟一代出现,在F3代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比。
本题中开始做实验所用的D椎实螺的表规型无法确定,可能是左旋(来源与d母本)也可能是右旋(来源于 DD或Dd母本).
4、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答: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1)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科及其他辅助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RNA,复是合成DNA。
(2)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DNA的一条链上进行,以DNA的一条键为模板,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的两条链上进行。
(3)复制需要引物,转录不需要引物。
(4)复制过程存在校正机制,转录过程则没有。
(5)转录产物需要加工,复制产物不需
要加工.(6)复制转录经历起始、延长、终止阶段,都以 DNA 为模板,新链安碱基互补原则,5’→3’方向合成。
5从形态学上和组织结构上如何判断某植物体是否为同源多倍体
答:根据同源多倍体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具有趋大性的特点加以判别。
如一般情况下同源多倍体的叶片保卫细胞比正常二倍体大,但单位体积内的气孔数则相对较少。
6、突变的平行性说明什么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答: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
根据这个特点,当了解到一个物种或属内具有哪些变异类型,就能够预见到近缘的其他物种或属也可能存在相似的变异类型,这对于人工诱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随着模式植物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完成.可以对其他物种进行同源序列克隆。
7、鉴定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细胞学证据是什么?
答:根据杂合体减数分裂时偶线期或粗线期染色体联会的形式:
缺失:有瘤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缺少。
重复:有瘤或环状的突起,染色粒、染色节增多。
倒位:出现倒位圈,或染色体中间配对.两边不配对。
易位:“十”字形图像、四体环、四体链等。
8、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叫做表现型,个体能够遗传的所有基因叫做基因型。
个体的基因型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保特稳定,它不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绝大多数表现型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因为表现型是基因型与一系列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
所以,基因型是稳定的不等于表现型也是稳定的。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变异通常是不遗传的,但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可以引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以遗传的变异。
9、倒位杂合体和易位杂合体都会产生不育的配子,这两种不育现象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倒位杂合体表现为部分不育,而易位杂合体表现为半不育。
10、遗传率变化有何规律,如何提高变异群体的遗传率,增进选择进展?
答:对自花授粉作物来说,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遗传率随杂种世代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
所以,为了保证选择的效果,对那些遗传率较低性状可以在较晚世代,比如F4代以后,待基因位点大部分达到纯合,遗传率增高了再进行进择。
根据遗传率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搜集品种资源、引入近缘种、野生种基因和轮回选择等方法,增加群体的遗传变异;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来降低环境差异,提高遗传率;此外,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选择强度也可以增进选择进展。